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6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相信大家对民法典并不陌生,民法典对于未成年人具有非常完善的一套保护法则。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详细的了解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的相关内容。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1

应尊重已满8岁孩子的意愿

因离婚纠纷,8岁小刚的父母闹上法庭。小刚该由谁来抚养?俩人在法庭上吵得不可开交。

小刚表明,自己更愿意和父亲一起生活。他的意见法院会重视吗?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民法典对父母离婚后子女抚养的问题,以年龄划分了三个阶段:不满2周岁的跟母亲。已满2周岁的,父母有分歧,要按“最有利”原则判决。已满8周岁的子女自行决定。

以年龄划线,民法典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给司法审判机关以明确的审判标准。

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尊重已满八周岁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根据双方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依法处理。”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如何为性 侵筑起防火墙?

未成年时遭性 侵18岁后仍可起诉

人们遇到性 侵,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然而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遭性 侵案件中,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没有意识到行为的危害性;有的甚至是熟人、近亲属作案,因此,许多人不敢通过法律寻求保护。

如果按照以往诉讼时效的规定,孩子成年后再去寻求法律救济,很可能面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被动处境,当初的加害人得以逃脱法律惩罚。

民法典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 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这就意味着,未成年时遭性 侵18周岁后仍可起诉。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性 侵案件不时曝光,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由于性 侵害的隐蔽性,监护人可能不能及时发现侵害事实。民法典这一规定,从立法层面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也可以起到对潜在违法作案者的威慑警示作用。

被同学“追”到家楼下

算是侵犯个人隐私吗?

大家看过很多的青春电视剧中,男生对心仪女生经常使用的招数就是“软磨硬泡”——不停打电话,或者是在女生的楼下唱歌等等。

该次民法典的颁布,对个人隐私的含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除了大家以往理解中的个人隐私主要是自己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外,还添加了“私人生活安宁”这一项。

上述案例中,如果男生的这种方式使女生感到心烦意乱,并且无法正常安宁生活的话,那么他已经算是侵犯了女生的个人隐私权了,这是民法典所不允许的行为。

不让未成年人为超出自己年龄和智力的行为买单

5岁的小朋友,将父母送给自己的金饰品在楼下的商店和老板换了一块糖吃;上初中的同学,偷偷用父母的手机在直播平台给主播打赏几万元——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挽回损失吗?

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这就意味着,未满八岁的未成年人并不能对自己的财物做出任何的处分。无论是在商店老板的哄骗下,还是小朋友主动拿自己的贵重物品去商店换了糖吃,其父母都可以依法要求对方返还。

而一名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偷偷将自己父母几万元的存款支付给了一名网络主播——这样的行为,法律也是说“不”的。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这表明,初中生可以进行一些与年龄相符的民事行为,例如去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衣服,和同学一起看一场喜欢的电影等,但是面对金额较大开支,其行为是被限制的。

保护“头顶上的安全”

高空抛物者或被追究刑事责任

高空抛物、高空坠物被称为是“悬在城市上方的痛”,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此次新颁布的民法典,对该问题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该条款主要规范了如下几个问题:

1、高空抛物、坠物是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2、难以确定谁是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进行补偿,当然,能够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定不是侵权人的除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对侵权人追偿的权利;

3、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有责任采取安全保障措施,比如设置监控、防护网等,否则应依法承担未履行相应义务的侵权责任;

4、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高空抛物、高空坠物者,除了上述的民事责任以外,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官提醒,守护头顶上的安全,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2

从内容来看,民法典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法典命名的第一部法律,被形象地称为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这是中国法治建设中里程碑式的大事,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解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法典定位很高,决定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范,包含了未成年人行动的指引规范,设置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后的法律救济的特别时效。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中小学如何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第2张

一、要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法典高度重视,202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主题为“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本次学习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对人民群众做好引导,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典,同时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的公平、诚信等原则。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培养未成年人的基本法律素养,让其知道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通过家校互动来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明白自己行为的边界。同时,要加强对民法典宣传贯彻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善包含民法典内容的国民教育体系,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从民法典的内容来看,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主要内容有:其一,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民法典针对现行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在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特别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规定了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在处于无人照料状态时的临时照料保障措施。其二,规定了30天的离婚冷静期,有助于解决冲动离婚的问题。对未成年人而言,鉴于健康的原生家庭对其成长的不可替代性,离婚冷静期的设置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另外,民法典对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归属进行了规定,对未成年子女已满8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这个规定也是基于对与其年龄相匹配的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的判断。其三,民法典对收养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收养规定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被收养人的范围由原来仅限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扩大到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均可被收养,将被拐卖而又没有找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纳入被收养范围,既有利于其通过合法途径被收养,也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并防止由于缺乏家庭关爱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有利于实现收养制度设立的制度价值。其四,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并明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职过程中知悉的个人信息等的保密义务,对收集使用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个人信息的,增加规定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意。

三、民法典设置了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救济的特别时效

近年来,时有曝光未成年人遭受性 侵的案件,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考虑到实际情况,民法典总则编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 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这条规定大大延长了诉讼时效,增强了救济的质效。18周岁以后受害人具备了对受侵害的事实进行判断和辨识的能力,对是否追究侵害主体的法律责任也能够进行理性决定,赋予了未成年人在18周岁以后是否对侵害者追责的选择判断权,这样的规定更加科学。因为未成年人被侵害时,有可能不知受到侵害,或不敢通过法律途径申请救济。这样的规定也对潜在的侵害主体形成较大的威慑作用,有利于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民法典的规范能够有效指引未成年人的行为

信息时代,生活、工作、学习和网络日益紧密,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对于未成年人来讲,网络不仅拓宽了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增加了体验网上冲浪的机会,当下网络付费活动非常普遍,加上支付方式的革命,使得未成年人参与网上有偿活动极为容易,有关未成年人参与付费网络游戏或为网络主播高额打赏的行为是否有效,民法典将未成年人以8周岁为节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近年来频发的未成年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情形的责任承担也加以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既可以有效指引未成年人的行为,也会推动完善商业活动中涉及未成年人的交易规则,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五、学校要创造性做好落实工作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涉及包含民法典内容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课程设置,需要学校具体落实教学任务,同时加强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民法典融入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将学校知识传授与民法典的宣传贯彻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要树立权利意识,也要明白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承担;既要培养学生权利受到侵害后法律救济的意识,也要让其树立侵害别人合法权益后承担责任的观念;既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也要将参与社会活动未成年人行为的边界加以明确。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全体教师要深刻认识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创造性地做好落实工作,持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3

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典对小学生的保护 第3张

二、公民民事权利内容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原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6、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民事权利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专属权,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人身权就属于专属权。

非专属权,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财产权多为非专属权。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