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要让孩子找到做错事的原因,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现在分享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1

一、焦虑是正常的,不要因为焦虑而焦虑

说到淡定,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如果你家邻居的小孩,他不优秀,他考试每次都考得很差,性格也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个小孩,你会不会为这个小孩焦虑?

绝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不会焦虑!你可能会关心他,会对他提出一些建议,甚至亲自教导他几句。但是,如果这个小孩根本就不听你的,下次还是考得很差,你绝不会因为他不听,你就大发雷霆,吃不好睡不香,成天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说到底,那是别人的小孩,他表现怎么样,和你关系不大。

那我又再问一下,如果这个邻居的小孩是他的父母委托给你辅导,请你帮助他提高成绩,你又答应了,还收了人家的礼物或者钱。到了考试的时候,你会不会焦虑?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那就很有可能会焦虑了!因为你和他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你接受了他父母的委托,你对他就有了责任;你在他身上付出了心血,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了他的身上,如果他没有考好,意味着你的心血白费,你就会有挫折感。所以,在他考试的时候,你就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香。

同样的道理,父母为什么会为孩子焦虑?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我对他有责任,我为他付出心血,他离不开我,他的一切都和我捆绑在一起。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有什么关系能超过父母和孩子之间呢?

正因为关系太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感情太深,责任太大,所以这个孩子表现如何,他好不好,别人怎么评价他,他未来会怎样,所有这一切,都必然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担忧和焦虑。可以说,世上没有不焦虑的父母,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才不正常。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能做到绝对的淡定!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坦然一些了。

首先就要接纳自己,认识到我的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为孩子焦虑,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觉得我怎么差劲,我一焦虑就害了孩子,等等。这些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在原先的'焦虑上又多加一重焦虑,更不能淡定了。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2

家长:适当的焦虑是正常情绪

什么叫焦虑?焦虑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紧张、慌乱,并且找不出解决办法的状态。

长期焦虑是一种病态。也就是说,相当多的中国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是处在一个不良的心理体验中去做家庭教育的,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父母的焦虑这可以用5个字表示:频、急、吼、狠、怼。

频,是父母说得越来越多,原本一天言教10句,现在一天要说N句。

急,是态度特别急切,语速加快,原本可以慢慢说的话,现在变得像机关枪一样。

吼,是音调高亢,本来可以平声静气、态度温和地说,现在变成只有高没有低,说两句嗓门就上去了,开始吵架。

狠,是父母选择的词汇越来越狠,刺激性语言伤害孩子自信、

怼,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一个“对”,下面是一个“心”,现在很多父母每次和孩子谈话的结果,都是让孩子心中的抱怨、不满、愤怒加强,导致亲子关系更加对立。尤其谈到成绩“言教粗暴化”。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第2张

咨询中有些家长自己不读书,遇到孩子成绩差就急,焦虑的不行,要知道知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日,家庭中要形成一种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样的家庭自然是健康的、和睦的、温馨的,焦虑自然减少。

案例:孩子一所名牌小学就读,父母公务员,孩子生下由奶奶带大,隔代教育都是比较宠的,习惯确实不好,比如:坐没有坐相,站也是站不直的,低着个头。由于成绩不好孩子自卑,父母焦虑。因为微信群里老师会把班级的一些事公布在群里。看到儿子垫底或是成绩倒数,回家动不动打孩子一顿,苦了孩子,自己身心憔悴。

案例随想:1、焦虑是每个人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等事情时都会有的正常情绪。适当焦虑的存在是表明个人求进步、求解决问题的积极反应。作为家长,要陪伴孩子,作业方面孩子认知做了就好。

2、如今信息化时代,现在老师也用微信,在家长群布置作业,老师可能每天都要在群里点名作业做得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这无异于将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在别人眼前赤裸裸的展现,所以家长们也是十分的心惊胆战,生怕孩子表现的不好,如此一来,家长会深陷焦虑,这样的心态会转接给孩子,能量再强大的家长也会心里不安。

其实我是不赞成微信群里发作业,布置作业应该写在小黑黑板。长期在微信群里发作业的弊端:可能会造成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要求父母在群里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因此,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自己来记录,而不是由家长去记录,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其次不老师不要在微信群公布孩子成绩,不要排名,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配合是应该的,不能家长成为孩子回家的另一位老师,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配合好老师教育好孩子。每个人都会要面子,在群里批评孩子是不妥当的,不仅伤害孩子自信,还有损家长遵严。个别教育个别批评效果更好,家长也会少焦虑。

3、家长一直在用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一面作为参照物,不面对自己孩子的特长智商,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如果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家庭气氛则更加紧张。盲目攀比的根源在于成绩。也就是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看分数,而忽略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味的强调成绩只能说是舍本逐末,教育的本质就是把每个教育对象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把它打造成璀璨夺目的钻石。盲目的攀比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会使我们的灵魂无处安放,也无法找回真正的自己。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想要过“你的孩子”过的那种生活吗?每一个孩子在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上都是有差别的。

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会有,现在很多家长一遇到问题就找外援,自己不反省,原因就是不自信,对自己的能量已经彻底失去信心了,不得不依赖各种各样的方法、工具、手段。也有一些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专家身上,发现专家的话不灵,他就更绝望了,所以必须再造出一个专家来,于是不停地寻找专家,在找专家和失望的循环圈中打转。费时费钱费力,心力憔悴。其实最好的教育还有父母,父母碰到问题要自我检查反思,再找孩子原因,父母的焦虑孩子更焦虑,谁能一帆风顺走过人生,允许犯错允许走歪路。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3

家长焦虑的原因

一、知识存量不足导致焦虑

这一代孩子的家长,从小受到的多是粗放型的教养。父母本身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又忙碌于工作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在教养孩子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多,交给老人带孩子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老一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带大孩子”,而不是“带好孩子”。

在整个家族传承的过程当中,对于科学育儿知识基本是没有的,那又怎么能指望这一代的家长成竹在胸,对于孩子的未来笃定且信心十足呢?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家庭成材率最高?告诉你: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家庭。

二、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焦虑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最后到大学,幼儿园有公立私立,有市级示范、省级示范。

小学阶段,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所“重点”、“明星”小学。中学阶段,“重点”这两个字成为笼罩在家长头上的阴霾,挥之不去。到了大学,“双一流”、“985”、“211”一系列的头衔成为择校的标准。

我们发现,在各个阶段,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不争不抢指望馅饼突然砸到自己头上,似乎是遥不可及的,这种压力之下,有点焦虑不是很正常的吗?

都说学历贬值了,你信了吗?学历的认可度被稀释是现实,但不代表学历贬值,只能代表我们曾经的教育底子太薄而已。在这个年代,拿到更高的学历,的确可以保证自己人生发展的下限不会太低。

家长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第3张

三、教育的指向性引发焦虑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指向性应该是让孩子成为大写的“人”,而不是为了一口饭去争名逐利的小写的“人”。

进入明星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这一路过去,我们沉淀了什么呢?我们对于孩子,是要求成绩多一点,还是要求情商高一点,是要求完成作业多一点,还是要求发挥天赋多一点呢?你又是怎么选择的呢?

当教育指向性变得功利,家长必然不再淡定,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成为了众矢之的,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看看上图中那些纯真的眼神,在多年的教育之后反而变得浑浊、呆滞,我们真的忍心吗?

在这儿我引用一下前几天发的一段话:度过了K12,上完了大学……我们的孩子,他们……丢失了好奇心,丧失了创造力,遗失了批判性!不会沟通,羞于合作,不知同理心为何物!那么,这么多年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呢?

四、解决焦虑

有焦虑可以理解,但咱们不能总焦虑对吧?对身心不利不说,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正面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焦虑的家长,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自己的焦虑。

1、承认自己焦虑,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状态,那根本就没办法下手去解决。

2、多跟伴侣交流,教育的问题,比如要父母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这是基础。

3、看点优质书籍,碎片化的内容不容易让你有成长,试着看几本青少年教育的书籍,真的会让你沉静下来,没那么焦虑。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