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好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努力,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资的事业。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1

家长必须学习接受孩子的错误

不要苛求孩子,把不算错误的事当成错误对待。更不要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许多家长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做错的事上,指出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提醒他们必须改正。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会觉得自己必须完美才能为父母所接纳,这样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和恐惧,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勇气,阻碍了他们提高的进程。学过外语的人深有体会,如果老师不断纠正你的口语错误,你会越来越不愿开口,害怕出错丢丑,因而导致缺乏训练,进步缓慢。

孩子犯错有时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或经验的缺乏,比如,丢三拉四,粗心大意,冒失莽撞。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弱点,纠正不当的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才是明智的做法。

孩子有时也会故意恶作剧,但一定都有原因。

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先设法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和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管束策略,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脸面和尊严。

尽量避免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同学、朋友或他们看中的人面前训斥他们,让孩子下不来台。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因羞恼、气愤,而与家长发生冲突,使孩子和家长的感情都受到伤害。

家长做错事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冤枉了孩子或是做法失了分寸,也应该向孩子道歉。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家长尊严,贬低了孩子的自尊。其实,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家长不仅不会削弱自己的形象,反而能引起孩子对你的勇气的尊敬,同时,你的榜样也使孩子学会在遇到问题时不逃避责任,主动查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豁达的品行和宽阔的胸怀。

想像一下,当有人批评你做错了事,你希望他过后如何对待你呢?当然是希望别人不要揪住这点不放,仍像以前一样尊重和信任你。那么,换到孩子的角度上,当孩子做错一件事受到你的批评后,就该让这件事成为历史,让孩子继续向前。不要再反复提起,不要对孩子发表长篇大论,更不要把孩子犯错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对于幼小的孩子,情况就不同了。

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在商场、马路上、公园里不服管教,哭闹、耍赖,路人的目光如芒刺在身,你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一定是个无能、冷酷、粗暴的家长。其实,你所想像的别人的看法多半是你没生孩子之前,对别的家长在同样情景下的反应。你可以放宽心,有孩子、有经验的人看你的目光是同情的,因为他们大多深有体会。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

要避免公共场合孩子不合作的情况,首先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状态安排活动。当孩子感冒、疲惫、烦躁的时候,应避免漫长枯燥的旅程,也不要去对行为约束多的场合,如,高档的餐馆。当孩子特别兴奋,需要尽情玩耍发泄精力的时候,就不适宜带他进行长时间的购物。在进入公共场所之前,提醒孩子有关的规则,如果孩子小,可以让他重复一遍。给孩子带些玩具,无聊时可帮孩子打发时间。跟孩子做个游戏,讲个故事,也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孩子表现好,可以给一点奖励,比如,买个小零食或小玩意。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家长应立刻采取行动,可以视情况而定选用上面提到的各种管束策略。如果怕难为情,可以把孩子带到某个人少的角落进行教育。

孩子的成长在日复一日的进程中常常显得进展缓慢,并时时受挫,家长难免会急躁。

家长应该提醒自己,学习的过程总是艰辛的。你不妨业余时间从事一项新的业余活动,重新体会一下掌握一门新技能的艰难。对于认知、运动能力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学习的过程尚且错误不断,对身体和头脑仍在发育之中的孩子而言,艰辛更可想而知了。孩子的身边似乎总是围绕着一群比他们学得快的同龄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们仍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耐心,岂不反映出孩子天性的执着可爱?

带着宽容去管束孩子,带着欣赏去鼓励孩子,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严格家长。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孩子勇于负责,让孩子善于同情,让孩子学会自制。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的家庭氛围,形成牢固的亲子纽带,培养出健康、快乐、能干的孩子。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2

1、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

幼儿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发育成长的,成人的关注是他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以满足的首要条件。同时,幼儿也通过成人的关注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一岁之前,幼儿借助哭闹、微笑等手段吸引成人的注意力。学步以后则通过自我表现来达到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用积极的办法引起成人的关注,如主动招呼父母来看自己搭的积木、画的画、做的某个动作,要求父母帮自己数跳绳、拍球的次数等,他们迫切地希望父母(或老师)看到自己,从成人的关注中获得自信和自尊。有时,孩子也会用一些消极的办法引起注意,如把整洁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把某件物品打烂,在有客人来访时大吵大闹生出事端。有时,幼儿还会借助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如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舒服,“我被虫子咬了”、“我肚子好痛”等。其实这些状况并非实情,只不过是孩子的又一种引起成人关注的信号,孩子是想通过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感觉到自己的重要。

2、要求自主,对抗成人的意志

就整个幼儿期来讲,接受成人的旨意,服从成人的安排,构成了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然而一味地顺从听话,势必抑制幼儿的天性,阻碍幼儿成为他自己。为此,幼儿在尊重需要的支持下表现出自主性行为——不依赖他人自由地做出判断与主张。比如他们会自己选择穿哪一件衣服,自作主张看哪一部卡通片,玩哪一个玩具,把父母的要求当作耳旁风。在成人看来,也许幼儿的行为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他们的标准也让人难以捉摸,但幼儿却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坚持自己的`主张,一旦如愿,他们便像打了胜仗的战士一样志得意满,而绝不会对成人的失望与无奈怀有一丝歉意。不过,在幼儿阶段,孩子对成人意志的反抗能力是极有限的,如果父母真的严厉起来,他们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但他们的自主性却不会随之而消失,一旦时面成熟,便会现度突现出来——这是幼儿在“捍卫”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标志。

3、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

“孩子都爱听好话”、“哄小孩”等日常言语从经验层次反映出幼儿的一种普通倾向,即喜欢被成人赞扬和认可,由于这种需要倾向,幼儿除了要求父母对他们的各种“杰作”、“本事”给予关注以外,还迫切希望得到成人的夸奖和表扬。一句“你真能干”,往往让他们喜滋滋的神情持续很久,并激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做别的事情。反之,如果幼儿从父母那得来的信息是自己做得很不好,则会使他们兴趣索然,不愿、不敢去做其他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的认可与赞扬直接作用于幼儿的尊重需要,正向的鼓励与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满足幼儿的尊重需要;负向的批评与否定则导致幼儿消极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及尊重需要的匮乏。

4、要求负责

要求负一定的责任是幼儿自主性行为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幼儿不再顺从于成人的包办代替,而是要求“我自己来”。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和信心 第2张

于是,从服务于自己的吃饭、穿衣、洗澡到成人的烧饭、擦地,幼儿都想“插一手”。他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即使被成人称为“帮倒忙”也乐此不疲,除非遭到强令禁止、训斥,被赶到一旁,才肯罢手,限于发展的水平和已获得的社会经验,幼儿能完成的负责行为毕竟很有限,但他们却从这有限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操纵和控制,由此而得到成就感,自尊感的体验。

5、要求有自己的空间

幼儿行为控制能力虽然很弱,但他们仍渴望拥有一块领地,这块领地既是空间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那里,他们可以随意摆放自己的物品,玩具,给玩具分配角色、安排任务,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倾泄情感,保存自己的小秘密。这块领地是幼儿精神发展的庇护所,也是他们作为人之尊严的重要堡垒,就和成人的陷私一样,不让外人随便刺探。在成人眼里,也许这块领地里的一切、连同小孩子的心计均可以一目了然,但绝不可以轻意点破。因为,一旦让幼儿发觉自己的秘密全在成人的掌握与控制之中,他们的尊重需要就会遭受挫折,滋生出自卑、弱小无能之感,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