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积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吧。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的家庭所接受。每个人的耐性都是有限的,这主要取决于你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你的影响。为了孩子有良好的耐性,父母应及早开始训练宝宝。父母在训练孩子时需要铁下心肠,不可因为小宝宝的委屈等各种原因而终止训练。让每个小宝宝都拥有良好的耐性,科学研究表明:拥有好的耐性的孩子,今后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更好,也才会有好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1、掌握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2、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3、学会等待

宝宝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赶紧打开买回来的食物等等。此时家长们可以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宝宝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讲解一些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父母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方式展开对孩子耐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孩子难免会受到情绪影响,甚至对父母有所埋怨。但为了宝宝的长远利益,父母可不能松懈。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加上正确的实践活动,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是很美好的。作为父母的你开始行动了吗?

总结:很多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显得非常的脾气暴躁,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显得非常的没有耐心,稍微不顺从他们,就会大哭大闹。这就是没有一种耐性的表现,从而也是自我的控制能力不好的表现,我们以上推荐了几种帮助宝宝从小培养耐性的好习惯,希望您能采用我们的方法,好好培养宝宝的耐性!

孩子的耐性要从小开始培养2

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无法培养起来。因为,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宝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

缺乏耐性会埋下哪些隐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他们比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适应性差、喜欢依赖,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忍耐力训练进行时

灌输“等”的概念

1岁左右的宝贝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义,他可能指着门、含混地说着:“去外面”。这时你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或者:“等你把这小碗蛋羹吃完,咱们就去找小朋友。”对宝宝,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体的事情,让他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

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操练宝宝的耐性要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对1岁的宝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别心疼,这可是训练耐心的关键。

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让1岁的宝宝等待或把正在进行的游戏继续下去,妈妈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比如:“你现在咳嗽,吃了冰淇淋会咳得更厉害,过几天好了才能吃;”或者“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创设一个压力情境

设立压力情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而你的支出计划中没有这笔消费,你跟他商量:可以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妈妈会很感谢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情绪,达到心态平和。

制造一点困难

有意识鼓励宝宝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请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即使失败了,父母不妨说: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爸爸妈妈相信他。然后,告诉他一个窍门儿。借助这一方式,宝宝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避免半途废。

给点“阳光雨露”

在培育宝贝耐性的过程中,表扬和奖励好比“阳光雨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宝宝经过努力“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纪录,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