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子女的确十分优秀,令人羡慕,但也有自己优秀孩子差的出现,下面是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1

高中的时候我儿子特别贪玩,他对篮球特别感兴趣,喜欢看NBA,喜欢姚明。那个时候家里的电视没有体育频道,他就到外面看。他当时骗我说在路上跑的时间太多,要争取时间学习,不在家吃晚饭。但是每天下晚自习回来,他都说妈妈我好饿。

有一个晚上,我特意跑到学校去,一看他正在打球。我就一直坐在旁边看,看他打到什么时候,结果一打就打到上晚自习铃响,那肯定是没时间吃饭了。我就一直跟着他,看他走到教室,我一直也没让他发现。后来我就回家了。结果晚上他回来的时候说好饿,让我弄饭给他吃。

我就质问他,很严肃的样子对他说,你怎么会这么饿呢?你晚上吃了饭吗?他说没有,他可能晓得我看到他了。我说你怎么不吃饭呢?他说他在打球,下午下了课,就去打球。我说难怪成绩下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位教师表示,教师的职业敏感,让她可能比一些家长更能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并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

观点二:教师角色不“下班”,对子女成长未必是好事!

“如果父母沉迷于老师的角色‘不下班’,那么孩子就没有一个舒展自我的空间。”成都市某小学心理老师谢岁寒说。

电影《音乐之声》里孩子们的上校爸爸,由于是海军上校,他对待家里的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平时要吹口哨,站队行动……虽然夸张的情节看上去很有趣,可是其中反映出的职业身份和家庭身份混淆的问题值得反思。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虽然都是在教育孩子,但学校的老师和家里的父母怎么区分呢?

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区别,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截然不同。在学校,老师习惯于在让学生乖乖坐好,不乱动,不交头接耳,下课时出于安全考虑,也希望学生别到处跑动打闹,还会给班级干部一些权力,让他们协助自己管理好班级秩序。

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有的教师对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那就是下了班还在孩子面前当“老师”,这是即便在出色的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也未必是助力。

思考三:“教师子女”身份,是“学二代”光环,还是“鸭梨山大”?

“教师子女”,那就是顶呱呱的“学二代”呀!

成都市一名教育科研人员车芸(化名)说,她最近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活动中他发现,学校的一位教师子女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表现非常好。因为是教师子女,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大多对他很关注,而恰巧这个孩子是很适应和享受这种状态。

碰巧我妈是老师,我的成绩就必须“碾压”别人吗?

身为教师子女,孩子更容易在父母、父母的同事等众多教育从业者中被格外的关注。这些关注是普通的学生体会不到的。还有些惯常的思维认为你爸妈是老师,那你一定“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样样不差吧?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第2张

“教师子女这道所谓的‘光环’,在有的孩子身上是动力,但在另一些孩子身上可能是巨大的压力。”车芸说:“如果孩子本身不那么优秀,不能轻易地‘碾压他人’,不是爱表现的性格,那么来自教师父母及其同事的关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让孩子在无形中想努力变成令大家认可的优秀学生,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会让孩子透不过气来。”

思考四:“好老师”能不能跟“好家长”划等号?

教育“大咖”,舍我其谁?

老师是什么?教育工作者!还有比搞教育的人做家长更让孩子幸运的'吗?

教师家庭里,父母的教育意识比较强,培养孩子也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教师更懂孩子心理,懂得怎么和孩子聊天,怎么指导学习,怎么引导思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常常能使亲子关系保持顺畅沟通的状态,这正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亲子沟通顺畅,教育影响才会得心应手,顺利实施。

最怕听到“你是老师,那你肯定很会教育自家孩子吧?”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2

今天要说的,是北大教授一个真实的调查:老师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老师们,对照下自己和身边的同事,这是真的吗?

北大教授调查:优秀学生最多出自教师家庭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调查。

对光华学院70位优秀学生进行了“青少年成长规划”调查,其中一项是“家庭出身”。

结果显示,70%—80%的孩子都来自教师家庭,“他们中有的父母都是教师,有的父母中有一方是教师,也有的父母不是,但家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曾是教师,且小时候深受其影响。”

“70个学生中,仅有3位来自农村,1位是工人家庭。”张志学说,看来教师家庭更容易培养人才,家长很早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能促进孩子后期的发展。

1、老师家的孩子,普遍不会太差

浙江省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俞国娣校长说,北大教授的调查,70人样本有点小,结论可能有失偏颇。“老师的孩子怎么样?前两天我还和几位大学老师在一起讨论过,大学老师都笑说不会教孩子。”

“我没做过统计,但看看身边的同事,觉得老师家的孩子普遍不会太差,而且在为人处世、道德规范方面做得很好。但很优秀很拔尖的孩子,未必都是老师家的。”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第3张

“老师家庭培养孩子,不太注重孩子的成绩,更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全人培养’。要孩子健康成长,尊重别人,有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与人交流沟通,有自己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走进社会后必备的条件,是现在常说的情商。”

“除了教师家庭,医生家庭的孩子好像也还不错,这应该是和家长的文化修养、家里的文化氛围有关。父母爱看书的,孩子多半也爱看书。家长有些特立独行的,孩子可能走向两个方向:一是创造力不错,二是可能走极端,不遵守规范,不合群等。”

一所民办初中的校长,比较赞同北大教授的调查。他说,自己虽然没做过什么研究,但自己学校老师的孩子,成绩、综合素质等都是比较出挑。

教师家庭里,父母的教育意识比较强,培养孩子也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教师更懂孩子心理,算是近水楼台,懂得怎么和孩子聊天,怎么指导学习,怎么引导思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而且,教师职业的责任心,也很容易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学校曾经有对双胞胎,一起考进北大。他们的父母和外公都是教师。他们教育孩子不急功近利,心态平和,让孩子自然发展,不刻意,不忙碌,不随波逐流,结果孩子就按教育规律发展下来,现在非常优秀。

“不过,教师见多了优秀学生,也有可能拿自己孩子和他们比较,对孩子有过高要求,这点容易打击孩子。”

2、教师家庭子女在大胆和创造性方面较弱

一位民办小学的校长说,北大教授的这个调查,只能说明在某个方面,这些教师家庭的孩子能力较强,但是优秀的人这么多,国内国外的,他们的父母不会都是教师。孩子优秀与否,和教师家庭应该关系不大。

家长做某个职业,对孩子影响并不大,关键要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关注。一般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家长,孩子也会比较好。

这位校长自己也出身教师家庭,母亲是教师,公公也是教师。她说教师的家庭氛围相对稳定,能让孩子做事有持续力,沉下心来做事,这是优点。但教师身上有些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胆子偏小,做事中规中矩。优秀人才有个重要特质,是有大胆的想法,有创造性。这方面,教师的孩子有点弱。

老师家孩子更容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 第4张

调查还显示职员的孩子普遍优秀,这一点校长比较赞同。职员接触的成年人较多,同时又接触社会上的不同人群,这些交往经历反映在家庭里,也就让孩子间接接触到社会,看到成人世界的规则,因此孩子更容易成熟。而教师接触的多是学生,不能算社会人。

3、1000个家庭就有1000个成功途径

杭州高级中学尚可校长说,教师家庭孩子学习好,好像不能下这种结论。

总体上来说,教师自己懂教育,对孩子要求也会严格一点,注重孩子规范形成,习惯养成,规则意识会比较强,但个性化色彩不浓。不过在现在的中国,懂规矩、习惯好、能力强还是能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教师家庭孩子表现都还不错。这也许就是北大教授得出如此结论的原因。

“我觉得教师家庭因为守规则,孩子特立独行的少,创造力稍显不足。不过这些都不好下定论,毕竟样本太少。”

教育孩子,1000个家庭就有1000个成功的途径和模式。除了父母职业因素,影响孩子的因素实在太多。

可以下定论的是,如果家庭是学习型的,对孩子的学习意识、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肯定有正向影响力。家长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空间,开发内驱力,孩子的自我发展力肯定强。如果家长天天搓麻将,孩子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

4、良好沟通,能引导孩子成功

杭州第二中学叶翠微校长说,从统计学上看,没有权威的数据证明教师孩子最优秀。不管什么职业、阶层,孩子都有可能脱颖而出。只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兴趣情况等进行合理定位,不随波逐流、不拔苗助长,可以肯定,孩子都会越来越好。

一般家庭里,父母和孩子聊天,可分享的经验也许有限。教师在这方面有优势,与孩子有不少可分享的经验。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求切实一点,关爱孩子,做到良好沟通,和孩子互为师生,作为学习伙伴,这样的氛围,就能很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