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当孩子开始喜欢握笔,喜欢涂鸦,正是孩子让娃表达内心世界的好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安全又方便的环境。下面是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内容!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1

绘画是孩子表现创造力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绘画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一种与色彩相结合的新形式的创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绘画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反映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1.5岁到4岁的幼儿绘画属于涂鸦期,它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岁幼儿的无意识的涂鸦期。幼儿只会在纸上画不规则的线条,这是一种较少受到视觉控制的纯肌肉运动。

第二阶段是2岁幼儿的控制涂鸦期。幼儿正在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及开始注意手眼协调,反映在绘画上表现为幼儿会画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和圆形物。

第三阶段为命题涂鸦期。幼儿不能如实再现其脑中的图象,但是他却能给他笔下所画的形象命名,这说明他的确是想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加以再现。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4岁的幼儿已经可以用简化的形式,来表现他眼中所看到的形象。如两个点代表眼睛,两条线代表胳膊等,表明这一年龄的孩子已经能够抽象出物体的主要特征。

5岁的幼儿能画完整的人,6岁的孩子注意到了人体的比例。用简化形式进行绘画正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为它是按照幼儿主观的某种倾向把外部世界的面貌进行了改造。

幼儿绘画中创造力表现的另一个现象是物体的融合,将不相干的两个世界重新组合。如幼儿画轮船时会画上两只人的眼睛,他的解释是让轮船认路。

幼儿将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用的是现实中的材料,但却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创造出了让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新形象、新概念和新形式,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所以,绘画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影响巨大,从涂鸦期开始,孩子的创造想象力从其笔下就已经源源而来。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2

绘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用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就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大胆在白纸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一件有趣而极具创造力的事情。

可以说,鼓励孩子自由涂鸦,就是在鼓励创造性思维的诞生。

从事艺术教育之初,这本《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对我影响巨大,它打破了我对儿童绘画的传统认识,即绘画不是爱好,也不是特长。

它是一种教育理念,是能够促进儿童感知世界、丰富情感、大胆创造的方法。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用一支笔和一张纸来画画(涂鸦)这种绘画方式,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个人对本书的理解和思考:

一、什么是幼儿绘画?

书本内容是由各色问题为导向,逐步解答家长关于孩子画画的疑问,因而并没有一个章节是系统地介绍什么是幼儿(学龄前)绘画,我将其观点整理一下,总结为以下四点:

(1)动手的造型游戏

当人类学会直立行走的时候,手就被解放出来干别的.事情。刚刚学会步行的小孩如同初生的人类,用手去感知世界的变化,估计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对于孩子来说,画画更像是一种用手的劳动,以肩或肘为轴心,带动肩和手臂上下左右运动。

当手能够足够灵活地做出这些动作时便能画出清晰有力的线条,其趣味度完全可以媲美玩泥巴。因而,幼儿阶段的绘画更像是拿着笔的游戏,锻炼手的能力。

(2)手和眼的完美协作

记得大学的第一节课作业是徒手画线条,横竖间隔1厘米画满一张A3纸,如果能够到达笔直而流畅就算合格。

看似简单的作业,实际上要徒手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睛跟随手指的协调能力,协调度越好的同学线条也画的越好。

实际上,幼儿绘画所要锻炼的另一项就是手眼的协调度,准确的说是手眼结合的功能。

小孩对比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和将要画的线条来画画,同时目测线条的走向,用以形成自己的判断,接下来应该怎么画、画多大、画在哪里等等。

这种边看边画的方式,能够让小孩成长为大人时形成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出他们判断未来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除语言外的表达方式

婴儿在出生两三个月就能发出声音,八个月就能根据周围大人的声音去模仿其声调和节奏,一岁左右就会聊天式的咿呀学语。

两岁就能记住大约四百多个词汇,我们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语言是小孩学的最快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

如果语言遇上绘画,也就是手、眼与语言三个功能综合使用,我们便会发现幼儿绘画变成了极具创造性的“人类文化活动”,它不再只是手眼游戏,而成为小孩另一种表达方式——有意义的涂鸦。

起初,小孩只会用语言对自己所画的东西进行“解释说明”,他会指着自己的画说“这是香蕉,这是盘子”,但你再问他时,他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说法。

后来,大约三岁左右,小孩不再对画过的东西赋予意义,而是动手前就想好了画什么,你再问他时,他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时的动手已经变成从属的地位,小孩有能力完全的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小孩经历的越多,感受越多,他就愿意把自己心里的喜悦画出来,分享给大家,进而鼓励他更有热情地投入这个鲜活的世界。

另外,鸟居昭美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不应该过早的教授小孩“文字”,因为孩子成长为真正的人,其成长过程中行为出现顺序应该与人类发展历史出现的文化发展顺序相呼应。

文字比绘画出现大约晚一万年左右,而且文字(象形文字)起源于绘画,因为小孩首先应该获得绘画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去获得书面语言(文字)的能力……他希望小孩听到语言时。

比如“香蕉”,第一反应不是“香蕉”两个字怎么写,而是能够想到香蕉的样子或者是它在树上的样子又或者是爸爸妈妈给他剥香蕉皮的感受等等,而这才是绘画的真正魅力所在。

(4)与大人的沟通方式

幼儿绘画成为与大人的沟通方式这一作用是承接前面一点来说的。鸟居在本书开篇就提出,小孩的绘画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听”的。我之所以将这一点划到“幼儿绘画”的概念里,也是想突出它的重要性。

小孩不能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能靠文字书写出来,那绘画便会成为他们非常有效的一种讲述自己感受和发现的方式。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只有被“听”,这一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才有进一步表达的乐趣。

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幼儿绘画应该算得上最简便和最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了吧。

以上对于“幼儿绘画”的概括实际上存在着年龄发展的顺序,更像是随着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的绘画发展规律,我们所要做的是尊重这一发展,在每个阶段给予小孩足够的绘画空间、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理解。

二、怎么“教”小朋友画画?

明白了什么是幼儿绘画,那到底应该怎么教,大人应该具体做哪些事情了?我也发挥了自己的总结癖,把如何“教”整理了出来,可能有助于家长进行“实战演练”。

(1)创造画画环境

虽然说按照小孩的发展规律来“教”,教学方法基本也是“自然法”,但它终究需要操作性和实施方法。首要做的是——为小孩创造画画环境。

我们大人拿起笔画的时候总是担心画不像又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学过绘画就放弃了,小孩却不会,他们确实是天生会画画的生物,拿起笔就可以随心涂鸦了。

因而在家找个空间放上一支笔和足够大的纸(注意是足够大,能够铺在地上的那种哦),小孩自然会开始涂涂抹抹。有了这样的环境,他想什么时候玩都可以。

涂鸦是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第2张

(2)与小伙伴一起画画

当然除了绘画空间外,“与小伙伴一起画画”也是重要的一个条件。既然是一种游戏,那么就需要有游戏伙伴。小孩们可以不依靠语言,在一起只因有共同行动伙伴而感到喜悦,专家把这一行为称为“并列玩耍”。

小伙伴们一起画画,既能激发小孩的画画热情又能让他们相互交流锻炼社会能力,进而实现绘画能力的提升。

因此,大人可以经常在家里组织朋友聚会,让小朋友在一起做绘画游戏。当然,参加绘画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慎重选择,选择能够培养小孩自由想像力,不教小孩画形状或者绘画技巧的绘画班。

小孩在九岁以后会非常乐于学习绘画技艺,所以大人们完全不用担心,九岁以前就让小孩们自由发挥吧。

(3)不教授孩子画形状

有了画画环境后,幼儿绘画教授最大的一个原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教授小孩画形状!!!

前面提到“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要小孩记住形象,画出大人认为“像”的东西,而是要他们画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大人教授他们画各种形状和形象,其实是将大人们自以为是想法加强给小孩,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不应该是别人教的,而是自己感受后创造出来的。

在网上随便搜了两幅2岁的小孩的画,第一幅是流畅的圈圈线条,下笔肯定而且专注,第二幅是教授过形状的乌龟,线条犹豫踌躇,哪个更能打动人一目了然。

幼儿绘画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守护小孩这种天生画画的能力,哪怕是几个圈圈线条,他们自有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4)鼓励孩子凭印象画画

对于现代社会大部分的成人(至少在中国我接触的成人,包括我自己)来讲,凭印象画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跟当时幼儿教育有关,也可能有其他什么原因。

我们不爱画不愿意画,说的严重一些,我们缺失一种表达自我的能力。

鸟居昭美倡导的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激发和鼓励小朋友画出用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绘画,锻炼其作为人类凭印象画画的能力,进而学会耐心的观察世界,保持对周边一切事物感兴趣的热情。

简单讲,不要鼓励孩子照着画东西,那些经过他们小脑袋思考再重塑的形象才是珍贵的。尊重这一过程就是在尊重创造力。

(5)尽量使用单色笔

这个要点看似有点奇怪,但是个人觉得可以尝试——尽量使用单色笔!理由很简单,小孩在五岁半或者六岁才会对颜色区分上色感兴趣,之前只需要用单色笔绘制想法即可,过多的颜色只会对小孩产生干扰。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忧使用单色画画会不会让自己小孩对于色彩感知度不够,我觉得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颜色认知,另一个是用颜色画画,而作者说的是后一种,家长担忧的是前一种。

对于颜色的认知和区分,小孩大约在一岁多就开始,个人认为最好的色彩认知是来自大自然的颜色,成千上万,变化微妙而且动人,这个比任何一套颜料和颜色笔要丰富的多。

如果你的小孩只对颜色艳丽的色彩感兴趣,这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有可能只是因为他见过的颜色太少了。而绘画过程中,用色的指导从无色开始。

(6)引导、倾听与记录

第五个要点是家长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倾听与记录。

引导和倾听的原则在于鼓励小朋友持有继续画画的动力,同时也是家长了解自己小孩重要渠道。鸟居昭美的书里提到很多“如何说、如何做”能帮助家长引导孩子画画的好方法,希望家长们都能仔细去读一读。

插播一个“听画”小技巧:如果是二到三岁到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所画到东西赋予的意义;到了四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

原则上,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当他画完拿给你看,或者画得有些厌烦的时候,再去问问他也就足够了。

关于记录,如果有条件还是可以做的。与孩子沟通完后,帮他写下画作名称和绘画内容,本身就能成为一件很温馨的事情。

另外,对于小孩来讲,如果他的“作品”和所思所想都被记录下来,等他长大成人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画作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吧。

三、绘画启蒙和艺术启蒙的差异在哪?

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儿童绘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但对于美育而言,个人觉得,此法虽然非常必要,但还是远远不够。

比如,儿童色彩启蒙,真得要到六岁涂色期才开始吗?又比如,只用马克笔和铅笔画画,是不是对很多形式美感的理解太单一了?

绘画启蒙只是艺术启蒙的一种,在非常重要的幼儿艺术敏感期期间,我们对于儿童的艺术教育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

我们可以从不同材料感知和理解出发,让孩子感受多样类型的艺术魅力,雕塑、版画、立体搭建等等;

也可以从艺术知识出发,让他们发现色彩混合在一起是能发生变化的,线条是可以有速度的,一个形状正着看和反着看是完全不同的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形成很高的艺术素养;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现在非常流行的STEAM教学出发,将艺术结合到科学和工程知识里,以实现孩子综合整合能力的培养。

当然,单从幼儿绘画教育而言,毫无疑问,这本书是非常值得阅读的。好的教育价值观比任何昂贵或复杂的画材更重要。

我们需要坚信,美,有时就是一份内心的喜悦,而绘画就是激发和保存这份喜悦的能力之一。幼儿绘画,不在于教授绘画技巧,不介意是否画的逼真,而是作为一个人,在成长之初,对“美”的第一次触碰。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