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7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在生活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脾气特别的差,动不动就闹脾气,甚至还会打自己的,以下分享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1

孩子发脾气老喜欢打自己,是成长中的特有表现,想以这种方式达到要求。但是,打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告知孩子不要伤害自己,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孩子的这种行为,当孩子高兴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道理进行引导。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自己,家长需要适当的安慰孩子。但是,一定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就打自己。如果是孩子的错误,就要和孩子讲道理,慢慢耐心的和孩子沟通,督促孩子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

自己打自己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家长注意,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时候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否则,宝宝一生气就打自己,家长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样以后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暴躁。

除了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镜子。当孩子发脾气时,全家人的态度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更加哭闹不止。所以,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2

一生气就打自己是因为脾气大?错!孩子自残的4个原因你应该知道

1、“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像变了个人似的,只要一不高兴,就用手打自己的头。”

“我家宝宝一直都很乖,可是最近脾气变得很坏,只要一生气,就打自己,咬自己,有一次还拿头撞墙。这该如何是好?”

经常收到家长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自己,难道这孩子天生喜欢自虐吗?

《爸爸去哪儿》中,王诗龄Angela的可爱,圈了不少粉丝,但是你没有注意到她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气会脱衣服。在皮影戏游戏中,王诗龄因为将自己手中的道具砸别人的道具被爸爸喝止,王诗龄就生气了,而且一边生气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扔地上。

打自己,咬自己,脱衣服、撞墙,甚至有的孩子会用刀片划为什么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选择伤害自己的行为?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里,英国3-9岁的儿童伤害自己并入院治疗的人数上升了27%,。

在中国也一样。经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比例大概是11%,男宝宝的攻击性强度是明显高于女孩的。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早在两岁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整个0到6岁的年龄期间迅速增加。

其中4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是攻击性行为的高发年龄。

2、其实孩子最初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攻击对象并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可是为什么孩子后来会发展为现攻击自己的情况呢?

1、孩子通过打自己来控制父母。

有的孩子通过撒泼哭闹的方式威胁家长,而有的孩子则通过打自己的方式让父母妥协。

他们发现只要一打自己,父母马上会向自己“投降”。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第2张

“只要你们不听,我就一直打自己,你们一定会害怕。”

他们无法辨认这种行为是否恰当,在他们眼中,只要能控制父母,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关心自己,向自己妥协,他们就会不断复制这种行为。

其实这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利用父母的爱来威胁父母。

2、表达能力不足,于是用这种错误的方式表达愤怒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1-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你没有及时抱他,回应他等等,他就会使劲哭闹,甚至打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萌发自我意识,但是却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无法清晰地表达他的思想,导致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挫折感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发生打自己的自我攻击现象。

有时候,我们认为这个孩子的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伤害自己,实际上,他只是因为无法清楚表达,而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当孩子对他人的“攻击行为”被阻止,攻击目标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有一种父母是“绝对权威”型父母,他们会对孩子控制的非常严,在教育中,也很容易通过责骂暴力等方式来明确自己的权威地位,他们通过打骂孩子解决问题,不允许孩子辩解,反驳,在父母面前不能有任何情绪,你的所有悲伤、郁闷、愤怒都要憋回去。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指出:

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决定的。

“绝对权威型父母”的多度控制,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比较强,反映出的行为表现就是喜欢攻击他人。

然而一旦对他人实行攻击性行为,孩子就会被父母责骂后,与此同时,父母又没给出正确的情绪宣泄通道,于是孩子就会另找出口,将这种攻击性转向自身!

4、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变态体现。

儿童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心理学认为,孩子早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而且他很认同这种评价。

特别是敏感型的孩子,他们会很执拗地认同:“我就是个坏孩子。”于是孩子会认为这种孩子并不受大人的喜欢,他就会选择攻击自己,通过伤害自己,来讨好大人,他认为通过这种“自我救赎”的惩罚,父母就会原谅自己,爱自己。

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任其发展,时间久了,有可能孩子会质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自我攻击性行为会变成“自虐型人格”,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因为不顺心的事伤害自己,甚至会出现轻生的举动。

纪录片《镜子》中,一个15岁男孩威胁父母说他要跳楼,孩子爸爸的反应是“我不信他有这个胆子,他就是说说,他经常这样威胁我们”。

孩子双眼通红,声音颤抖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并不是说说,父母从来都不尊重我,被逼急了我真的会选择跳下去”。

2017年,江苏一10岁女童因为成绩不好服药自杀。她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她还说:“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从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停地责怪自己,她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用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结束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杀死自己。

孩子的不当情绪得不到家长重视,得不到正确的纾解后,最终就会爆发为悲剧。

3、孩子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幕后主导者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变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呢?

1、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作为父母需要第一时间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而不是指责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停止。

和孩子保持同水平线,目光直视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拥抱孩子,温柔地问孩子“宝贝,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是因为玩具汽车坏掉了吗?”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懂我的,是理解我的。”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同,得到孩子的倾诉,从而找到问题所在,纠正不当行为。

2、回应孩子的情绪和要求,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不要让孩子将不良情绪憋回去,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将坏情绪抒发出来。对于还不会语言表达的孩子,允许孩子将情绪通过转移到物体上发泄出来。

孩子拥有语言表达能力之后,,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把心理的不痛快说出来:,家长认真倾听。当孩子情绪抒发出后,孩子也会变得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

3、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当的,并制定规矩

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嗓门大,暴力指数高就能赢得胜利的。而是要会用方法。暴力责骂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正面管教提出要温柔而坚定地对待孩子。温柔是理解,坚定是底线,在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明确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告诉孩子打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是错误的。

英国心理教育学家马格特·桑德兰曾说:「界限和规则是一门艺术,如果用好了,将会让孩子的社会能力、道德以及情感能力得到发展。

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溺爱和无限制的宠爱,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下,所以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底线爱那里。

同时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孩子打自己的行为非常频繁,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自残,譬如用刀片割伤自己,家长就一定要引起重视,求助心理医生。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3

发脾气不是坏事,被压抑的愤怒才是伤害孩子的利剑,我们却看不见

6岁的桃桃在和小伙伴玩耍时,被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绊倒了,桃桃生气地大哭大叫,追着绊倒她的小伙伴,桃桃的妈妈跑过来,拉住女儿,训斥道:“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不依不饶,怎么那么小气,以后谁还愿意和你玩。”

桃桃涨红了脸,瞪大了眼,愤怒地看着妈妈,胸脯一上一下,“你看你这个样子,说你两句,你就敢跟我吹胡子瞪眼,你才6岁,就不服管教了。”妈妈训斥完女儿,就走到一旁和其他家长聊天去了。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有孩子喊:“桃桃流血了。”桃桃妈妈赶紧跑了过去,只见桃桃正在用手使劲地抓自己的脸,左侧脸颊已经被抓出了一个血道子。“你抓自己干嘛,你是傻子啊!”听到妈妈的训斥后,桃桃又狠狠地抓了两下。

桃桃的这种行为属于自残,它是自我攻击的极端方式,自我攻击是内心压抑的愤怒不能对人发泄而转向攻击自己。

桃桃被小伙伴绊倒摔了一跤,心里很生气,追着去打小伙伴,可她的行为被妈妈制止了,且没有很好地理解、同情女儿的感受,而是训斥女儿“小题大做”“太小气”,当桃桃得不到家长的情感支持、其愤怒无法宣泄时,她就开始伤害自己,因为这种行为她是可以自控的。

可能有人会说,伤害自己不疼吗?比起肉体上的疼痛,心理上的疼痛更加无法让人忍受,伤害自己可以起到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作用。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的时候打自己 第3张

愤怒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每当孩子因为发脾气大哭大闹时,“不许哭!”这句话便从父母的嘴巴里本能地蹦出来,这不仅是因为孩子的哭闹会让我们烦躁、焦虑、紧张,而且我们打心眼里认为愤怒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情绪,冲动是魔鬼,或许你会列举出很多因为愤怒闯下祸端的例子。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愤怒是人的一种本能,出生3个月的婴儿就已经有了愤怒的表现。当一个人感觉被伤害、被拒绝、被侮辱、被威胁时,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愤怒不仅仅是因为痛苦等不舒服的感觉,往往还暗藏了某种“想法”。

比如,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老师留了太多的作业,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还没写作业就开始发脾气,就会批评、训斥孩子,实际上孩子愤怒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作业多,还有可能是因为他和小伙伴约好了几点出去玩,现在这么多作业,他和小伙伴出去玩的想法泡汤了,这才是他愤怒的真正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雅克·希拉尔说:“愤怒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它是由感到不公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言外之意,愤怒都是有指向性的,因为某件事、某个人,或者某种规则制度等等,但愤怒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给我们力量,去做我们曾经因为软弱不敢去做的事情。

比如,一个男孩子性格懦弱,在学校里经常有人欺负他,当他再一次被人欺负时,怒火点燃了他,他第一次和欺负他的人打了起来,虽然他也受了伤,但他觉得很过瘾,终于将之前自己懦弱的形象一扫而光,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他也不再表现得唯唯诺诺。

由此可见,愤怒中也蕴育着力量,表现出的是我们的态度与立场,愤怒本身并不是多么糟糕的事情,糟糕的是愤怒中的力量控制不当,带来的伤害。

压抑的愤怒会带来变本加厉的伤害

孩子每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孩子一哭,父母感觉头就大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问问孩子为什么哭,而是赶快摆脱这种令人烦躁不安的场景,所以我们会立马训斥孩子,“就这么点事,哭什么哭,别哭了!”“我最受不了你哭鼻子,男孩子怎么那么爱哭啊!”“哭能解决问题吗?没本事软弱的人才会哭!”

渐渐地,孩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愤怒,家里虽然少了鸡飞狗跳的日子,但真正的伤害却在孩子心里慢慢滋生,愈演愈烈,文章开头提到的自残就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不易被发现的伤害。

1、使孩子对愤怒情绪的敏感度降低

校园霸凌事件屡见报端,霸凌者的伤害方式不断加码升级,脱光衣服,抽耳光、用脚踢,我们不是被霸凌者,可光看这些报道都已经义愤填膺,愤怒得无法自已,可为什么被霸凌的孩子却不敢反抗,一直顺从地被打被骂,甚至被拍裸体照呢?

导致这一结果与被霸凌者懦弱的性格有关,但是不是也与他们对愤怒不敏感有关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教育“不许哭”,每每发脾气时都会被父母武力制止,让孩子将愤怒压抑起来,慢慢地,他对愤怒这种情绪的敏感度就会降低,表现出来的就是逆来顺受,总挨欺负,却没有脾气,让人看着既可怜又可气。

之前,我们提到了愤怒中也蕴含着力量,如果孩子从来不愤怒,他就没有力量去打败自己的懦弱,敢和欺负他们的人抗争,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2、压抑的愤怒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哭闹时,我们打骂了孩子,让孩子安静下来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吗?远远没有,压抑下来的愤怒如同休眠的火山,会悄悄地积聚能量,待时机成熟时,突然爆发出来,比如,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或者因为一件事突然变得歇斯底里。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平时文文静静的,很少发脾气,但是只要不能按时吃饭就会暴跳如雷,有一次她叫了外卖,外卖小哥送餐的时候晚了几分钟,她竟然歇斯底里的冲着外卖小哥吼了半个小时。

原来这个女孩小时候每次在学校犯了错误,他的父亲都罚她不准吃饭,那时因为自己力量小,不敢与父亲对抗,她将这种愤怒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然而这种愤怒并没有随着她的长大而消失,一到饭点不吃饭,她压抑的怒火就会瞬间被点燃。

由此可见,压抑的愤怒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千万别觉得孩子不哭不闹、不发脾气,就真的没事,有时风平浪静才真的该警惕。

孩子发火了,怎么办

愤怒是一种本能,压抑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当孩子发火后,我们要帮助他疏导情绪,找出隐藏在愤怒背后的真实原因。

第一步,允许孩子发火,认同他的情绪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最近老师留的作业明显比平常多了不少,小勇很不满,放学回家,丢下书包就开始抱怨、发脾气,“留那么多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啊!”

之前,妈妈看到小勇这个样子,就会很生气,“你抱怨有用吗?班里那么多同学,难道老师只给你一个人留那么多作业吗?”这样的对话,会让母子冲突一触即发。

现在,妈妈会这样对小勇说:“快期末考试了,作业留得多,让你很烦躁吧?你发火,我理解你。”这样的对话,能让小勇慢慢地冷静下来,因为他的感受得到了关注与理解。

第二步,引导孩子说出发脾气背后的真实原因

心理学家艾耶·古罗·勒内说:“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整。”愤怒是一种“替代情绪”,这种情绪让我们感到可控,从而让我们隐藏了真实的原因。

比如,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回家后,发现老公做了你不爱吃的菜,你大发脾气,从表面上看你是与老公生气,实际上是因为你工作中受了委屈,而这种情绪发泄不出去,所以就转嫁到了老公身上。

同样的道理,孩子有时候发脾气,也是因为有些隐藏的原因在里面,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发脾气之后,心里还有些什么想法呢?能不能和我说一说呢?”当孩子处于愤怒之中时,他是没有办法思考问题的,给他一点时间,待他冷静之后,他才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发脾气,找出了真正原因,才能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父母正确认识愤怒,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引导孩子寻找到愤怒背后的真实原因,就能让愤怒好好地保护孩子,否则,愤怒就可能伤害到孩子。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