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8.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童年时期家庭的教养风格会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亲子关系则会影响个体的早期依恋模式,下面分享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1

1、忽视型教养

家长通常忽视孩子,对孩子不设定特定的期望,或是不对他们提出要求。当孩子表达出有交流愿望的要求时,家长可能会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

这种拒绝型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攻击性强,逆反性、反抗性大,在学校中欺负别的学生的可能性大;不合群、性格孤立、有自卑感,并且对其今后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专制型教养

专制型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于父母而言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父母对于孩子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对于孩子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的交友,甚至在活动以及学习方面都有干预。

并且还会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的工作选择,在这些方面都会有强制性的要求,所以家长也有着很强的控制欲。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3、民主型教养

父母与孩子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育方式能够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4、保护型教养

这一类的家长经常是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一切劳动由家长包办代替,让孩子一心读书,闭门不出。孩子性格也会表现盲从、脆弱、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5、放纵型教养

这类父母对孩子抱以积极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还不具有这种能力。例如纵容孩子贪玩、看电视。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也不要求他们做家务事止;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6、控制型教养

这类父母对孩子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和期望,但是这些要求和期望建立在父母的个人想法上,忽略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个体的存在,需要孩子做出个人决定的`事情,都由父母代为决定。

正确的教养方式是什么

正面管教型—温柔且坚定,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正面管教的核心就是温柔且坚定,温柔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而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只有在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够培养出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并且自尊、自律、懂得分享的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应该坚决拒绝,父母必须保持理智的头脑,找出适当的方法,走出溺爱的误区。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2

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特别强调“关系”这个核心概念,它认为每一个个体终其一生都在渴求弥补早期童年亲子之间缺失的亲密关系——爱、温暖和尊重。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关系”或“自恋”这两个词语上得到解读。

现代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早期童年家庭父母的教养风格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权威(支持、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放任(骄纵)型。

亲子关系会影响个体的早期依恋模式,依恋模式是儿童内在安全感的体现。亲子交往模式会使个体形成关于人际交往的早期刻板印象,这种早期学习经历会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人际互动模式。

成长过程中如果遭遇挫折,会导致人格脆弱的个体退行到幼年,采用童年时期习得的亲子互动方式来寻求安全感和平衡感。

专制型父母控制、惩罚、严格、冷漠,对孩子有更多的挑剔、批判、指责和批评。他们的话语就是法律,崇尚严格的、无条件服从,不能容忍孩子表达不同意见。以父母是万能的大人而自居,不允许孩子反驳,反驳就是不孝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超我道德绑架甚至可以造成精神虐待。对于孩子来说,既然反驳父母是错的、不孝顺的,父母没有错,错的那个就一定是我了。

孩子会隐约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反驳父母是不对的、是不孝顺的”这样的道德感不允许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现出来,于是人格倾向于压抑。

为了缓解这种内心冲突,平衡内心的不安全、不稳定感,孩子会将成年人的评价内化,认为“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完美的,我是不对的”,形成自卑和罪恶感。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第2张
  

毕竟幼小的孩子是要依靠成年人来生活的,很多孩子会通过服从听话来自发讨好父母,目的.就是赢得父母的喜爱和肯定。不自信的、讨好的孩子长大后如果遭遇失败和挫折,这种结果会强化他的这种消极自我认知进而导致行为退缩。这种儿童长大后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忽视型的家庭教养风格是指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与孩子情感隔离。原因之一是父母自身人格不成熟,自身就是情感隔离的人,不懂得如何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原因之二是父母由于能力有限,生存压力较大,忙于生计,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情感和精神世界,

只需要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即可,视自己的角色仅仅为喂养、穿衣及提供庇护场所。父母极端忽视孩子情感心理体验会导致孩子陷入自卑或自恋之中。为了维持内心的平衡和安全感,为了让自己的遭遇合理化,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认知:

自己不值得被爱、被理解、被尊重,没有人会在意我的感受,我是可怜并孤独的,爱父母但是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于是孩子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只能自己爱自己。自卑、自怜、冷漠和自恋很可能会伴随这样的孩子长大。

成年后由于情感冷漠、自恋和缺乏安全感,难以与人建立长久的可信任的关系。也可能成年后在关系中因为过度索取被别人拒绝时,就会利用自证效应来自我安慰,心理会有非常消极的暗示,“看吧,我果然是不值得被爱的。”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