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神舟13号第二课

神舟13号第二课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神舟13号第二课,第一节课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神舟13号第二课是什么时候呢?

神舟13号第二课1

目前官方暂未公布天宫第二课的时间。

12月9日,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天地连线

感受航天员的空间站生活

【镜头一】

在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的大屏幕上,实时画面从绕着蓝色地球飞行的空间站转换到了宽敞整洁的空间站核心舱中,一个黄色陀螺旋转着出现在镜头中,王亚平的声音响起: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到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王亚平和同学们打起招呼,并风趣地介绍身边的“感觉良好乘组”。

“嗨,同学们好,我是指令长翟志刚。”“同学们好,我是航天员叶光富。”

明亮的空间站核心舱中,王亚平带着同学们逛起了“太空之家”。核心舱的小柱段有3个睡眠区。王亚平的睡眠区里贴着家人的照片,挂着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十分温馨。透过舷窗,太空和地球美景尽收眼底。

“失重环境,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部的血液上涌,所以我们的脸会看起来胖胖的。这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要通过很多种锻炼方法对抗失重生理效应。”王亚平演示了如何使用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

在太空厨房,太空橱柜里有加热装置、饮水分配器、食品冷藏箱。王亚平轻轻拉开食品冷藏箱,掏出一个新鲜的苹果。饮水分配器是取用生活用水的地方。王亚平说,随着技术的进步,空间站舱内的生活用水已经实现了再生,每滴水都会做到物尽其用。

为了展示如何对抗太空失重,叶光富给翟志刚当起了模特。翟志刚介绍,为了防止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缩,除了锻炼工具,还有个“秘密武器”,就是穿在叶光富身上的“企鹅服”。它有很多拉带让肌肉保持张力,对抗肌肉萎缩。“小小服装背后,浓缩着航天科技专家的巧思妙想。”翟志刚说。

随着王亚平的“导览”,空间站仿佛就在人们眼前,地面课堂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天地实验

乒乓球停留在了太空的水杯中

神舟13号第二课

【镜头二】

“在太空能正常行走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王亚平请叶光富尝试像在地面一样走路。叶光富“踩”了几下,就不由自主地飘了起来,引起大家一阵笑声。“在太空没有重力,无法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行走。”王亚平揭示了答案。

“不光是走路,太空转身也和地面有很大差别,我们在太空转身很难。”王亚平请叶光富示范太空转身的难度,游泳式、吹气式都不行,最后举起单臂不断转圈,终于转身成功。

天地互动中,还同做了一个小实验。

地面课堂上,同学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球浮了起来。而空间站里,王亚平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球却停留在了水中。“这是因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

随后,王亚平拿出她和女儿在地球上一起准备的花朵折纸放入厚水膜中,花朵边旋转边“开”了起来,“我们得到了一朵在太空中盛开的花,非常美丽。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儿。”王亚平动情地说。

王亚平勉励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接下来是“太空欢乐球”。王亚平往水膜里不断加水,利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做出一个在地面上无法做出的水球。随后她注入蓝色颜料,放入半片普通的维生素泡腾片。瞬间,水球变成了蓝色。气泡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

“为什么气泡没有离开水球呢?”王亚平说,这是因为,在失重环境中浮力消失,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

王亚平说:“这个蓝色的小球像不像我们的地球?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将来中国人的脚步会踏入月球、火星和更远的'深空。”

天地互动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神舟13号第二课 第2张

【镜头三】

“我们能发电子邮件给你们吗?”澳门地面分课堂的同学提问。

“我们目前在核心舱可以和地面发邮件,也可以视频。平时我们可以看电影、看小说、听音乐,还可以看电视,频道非常丰富。周末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和家人双向通话。不过,目前我们与地面的邮件通信需要特殊处理,还暂时收不到同学们发来的邮件。不过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网上给我们留言,也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叶光富回答。

太空实验让人意犹未尽,天地之间继续着精彩互动。

“在空间站里,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怎么循环的呢?”广西地面分课堂的同学问。

叶光富回答,空间站利用电解制氧子系统产生氧气,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去除二氧化碳。后续还会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它可以将电解制氧产生的氢气和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空间站的物资循环能力啦。”

不知不觉中,“太空教师”们要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说再见了。每位航天员都为同学们送上一句太空寄语——

“同学们,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属于你们!”翟志刚说。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张开梦想的风帆,向无尽的宇宙远航。”这是叶光富的祝愿。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同学们,期待下次再见。”王亚平说。

神奇的“天宫课堂”,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六年级学生徐楷祺说:“‘天宫课堂’让我了解了空间站的结构,还跟着航天员参观了空间站,知道航天员在空间站干什么。原来航天知识如此有趣!”

北京市清华附中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老师说:“期待同学们在后续能够提出更有想象力的问题,设计出极具创造力的实验,希望未来我们的实验方案能够进入天宫。”

神舟13号第二课2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曾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在“天宫一号”为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如今,时隔八年,王亚平在天宫空间站中,再次担任太空授课主讲教师,开讲“太空第二课”。

王亚平的飞天梦想,源于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随着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当时已是空军飞行员的王亚平心底种下了飞往更遥远宇宙的梦想。

航天员 王亚平:看着火箭发射的时候灿烂的尾焰,我突然心里有一个热血沸腾的想法,我们中国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有我们女航天员呢?就在那一刻,可以说在我心里早已扎根的关于蓝天的梦想变得更加迫切,我也想飞出大气层去看一看太空是什么样子,也想为我们中国的飞天梦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2010年,王亚平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入选中国首批女航天员。2013年6月,她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组成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远征太空。

航天员 王亚平:那一刻我的脑海中真的没有恐惧,没有害怕,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只有六个字,责任、使命和圆梦。

在神舟十号的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即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在天宫一号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

神舟13号第二课 第3张

航天员 王亚平:我觉得太空授课开创了我们国家科普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受众最广,规模最大的,授课时间最长的一次科普教育直播活动。

8年前,王亚平站在世界最高讲台,利用太空特殊的微重力环境,持续40分钟进行了弹簧测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水球等5个科学实验,在无数青少年心底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航天员 王亚平:也让我感受到太空授课的意义所在,有的很多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航天,也有的孩子因此报考了航天专业,甚至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同事,这也是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而且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年在太空授课时,那些没有出生的孩子,现在他们还在翻看着当年太空授课的视频,还在问我说,王老师什么时候您能再次上太空给我们再讲一堂太空授课?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直在激励着我能够再次飞上太空,所以我想这次空间站任务时间更长,空间更大,一定也会带着孩子们再次去做一些有关科普教育的事情。

对于空间站阶段的第一次太空授课任务,重回“太空教师”岗位的王亚平,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期待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课”。

航天员 王亚平:我们的空间站也是我们祖国新时代航天事业的一个杰出作品,是飞行在太空轨道的我们的国家实验室,所以我也期待着在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上能有更多的中国发现,有更多有趣的人类探索,也能书写更辉煌的中国故事,我也期待着我们的空间站任务能因我更精彩。

神舟13号第二课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1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将在空间站开讲“太空第二课”。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期间,全国有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社会反响巨大。载人航天作为有人参与的航天探索活动,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蕴含着得天独厚、极为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也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

神舟13号第二课 第4张

林西强说,在总结和发展载人航天科普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此次任务中,我们策划了更加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相信,王亚平老师会很快再次“太空授课”。在此,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科普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更加精彩的项目建议。

此外,林西强介绍,针对女航天员参加飞行任务,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体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设计,以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