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9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近年来,不少商家打着科技的幌子,夸大自家产品的功效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些蹭高科技概念营销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伪科技产品”,往后看到夸大某一功能并借助科技外衣的产品还是需要慎重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1

科技的发展无疑为我们带来很多好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但也可以看到近年来,不少商家打着科技的幌子,夸大自家产品的功效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这些蹭高科技概念营销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伪科技产品”,它是一些商家借助“高科技”标签,吹嘘产品有神奇效果来忽悠消费者。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些伪科技产品离自己很远,因为自己有清晰的判断力。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需要而相信一些产品确实有某种功效,而结果却是忽悠人的。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些伪科技产品,看自己是否曾为它们交过智商税,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忽悠。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2张

上图显示的是最近突然就火起来的产品,它的名字叫做“手机信号增强贴”。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步入5G时代,但一些手机的信号接收能力有些不尽人意,并且诸如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地方手机信号很差。于是一些商家就瞄准了用户的这一痛点,推出了这款产品,并宣称只要将贴片贴到手机背面的信号接收器接近的地方就能获得更强的信号,即使在一些弱信号的地方也能流畅上网。有记者询问商家该产品实现的原理是什么,一些商家的回答是“只要手机后盖不是玻璃的就可增强,贴上后1格信号一般可以增强至3格”,“原理是贴纸(芯片)可以增加手机的`波长”。

这一说法是否可信呢?为此,有专家特意针对该产品做了实验。结果显示:从材质和结构上看,商家宣称的目前最先进款型的信号增强贴是在一张塑料片上镀了一层铝膜,铝膜上面还印有一层类似磁性油墨的材料。而关于信号增强贴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的说法从原理上讲不通,因为波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长”;其次放大任何东西都需要能源,而贴纸属于“无源天线”,无法为有效放大信号提供能源。所以,“手机信号增强贴”就是一款披着科技外衣的无用产品,那些希望借此来增强信号的人该清醒些了。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3张

上图这款产品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它并不是普通的电饭煲,而是被商家宣称可以脱糖的电饭煲,对于糖尿病患者或减肥人士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4张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原理:与普通电饭煲的实底内胆不同,脱糖电饭煲内胆底部布满漏水孔,下面增加了一个收集米汤的盒子。普通电饭煲蒸饭就是连米带水一起煮,水干了米饭就熟了。而脱糖电饭煲在把米蒸到半熟的时候,将米汤滤掉,再把剩下的米蒸熟,如此一来米饭的含糖量就会降下不少。有些商家宣传是可以有效降低米饭中70%的糖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验证脱糖电饭煲的实际降糖效果,央视曾邀请了15名志愿者进行吃饭、测血糖实验,结果是:虽然食用脱糖电饭煲米饭的志愿者血糖峰值略低于食用正常米饭,但在医学统计学上是没有显著差异的,也就是没有降低血糖的效果。所以,脱糖电饭煲确实可以减少米饭中的一些糖分,但远没有宣传中的那么有效,而且依靠这一噱头,不少脱糖电饭煲的价格往往是普通电饭煲的几倍。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5张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更加离谱的“伪科技产品”例子。最近几年,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之王”,名头很大,也显得科技感十足,于是一些商家就抓住这个炒作点,借用在一些保健或衣服产品中,号称有抗菌抑菌、吸湿排汗的功效。需要知道是的石墨烯的导热性确实很好,但吸热快,散热也快。最重要的是石墨烯材料并不容易获得,价格非常贵,即便做一条完全单层的纯石墨烯内裤,造价至少得数亿美元,没几个人能穿得起。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6张

除了石墨烯材料,还有不少商家拿很少有人弄懂的“量子”大作文章,比如“量子水杯”、“量子眼镜”等,甚至连普通的鞋垫都用上了“量子能”,号称可以有一定的养生的功效。然而,这一看就是骗人的,因为量子技术目前还只在研究阶段,离应用到民用产品中还有很长的时间。

总结来看,这些伪科技产品只要仔细的去了解就能发现宣传的漏洞,但我们往往被自己的需求所刺激,很容易被商家所迷惑,最后只能被收割智商税。所以,往后看到夸大某一功能并借助科技外衣的产品还是需要慎重,先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在你的购物历程中,是否有碰到过这样的伪科技产品呢?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2

防脱发的“暗物质”洗发水、修复松弛的“石墨烯”保暖衣、包治百病的“量子”医疗器械……当下,贴着“高科技”标签的养生保健产品频频出现。一些不法商家借助高科技标签,吹嘘产品有神奇效果,忽悠消费者,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1.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伪科技产品多,86.3%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伪科技产品忽悠过。

或许是瞅准了消费升级的契机,近几年各类打着高科技幌子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并迅速占领各大广告推销平台。不管是标榜包治百病,还是借势暗物质、量子等新概念,其实只要稍具科学常识,哪怕在网上检索下相关信息,都不难识破这类产品背后的玄机。可就是这种打着科技旗帜却反科学的产品,拥趸并不少。对此,呼吁加强科普的声音很多,但伪科技产品的大行其道,还有必要从更深层次来看待。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7张

不管是轻信“神器”,还是对黑科技的一概接纳,实质都是科学文化认知出了问题。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大光曾指出:“这些年来,中国科学素养水平最高的,正是18到24岁之间的人,但这个群体在整个国民群体中所占比例很低,而我们整体水平确实不高。中国公众随着年龄增大,科学素养水平急剧下降,这和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欧美国家科学素养分布比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学素养越高。”

人随着年龄增大,科学素养水平下降,从常规意义上似乎并不难解释。比如,年龄上升,人的社交圈收窄、信息接收渠道减少,容易与时代脱节,被伪科普、伪科技所迷惑的可能性更高。像目前被调侃的“父母朋友圈的谣言”就是典型例证。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有着利益驱动的伪科普以假乱真,让过去处于信息封闭状态的人,很容易失去判断力和辨别力。

李大光认为,提升科学素养,不能完全依赖科普工作,科普是非正规教育范畴。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现阶段能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学校里的正规教育。遗憾的是,不少人的学习习惯没有在正规教育阶段培养起来,很多人获得知识的动力往往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不是为个人素质的完善。正是在这一方面,我们同国外尚有差距。这就导致,人在年轻时因为所受到教育、所接触的信息较多,尚具有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而一旦年龄上升,信息接收能力削弱,科学素养以及科学认知的薄弱一面就随之暴露出来。

盘点那些神奇的“伪科技”产品 第8张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表现出不相信常识,却热衷于相信奇迹的认知误区,同样也能够反映出我们科学文化认知不足的一面。尊重常识,说穿了就是对一般科学规律有着足够的认知,并尊重科学精神。而过于相信奇迹,恰恰与科学精神相悖,它与对玄学、乱力怪神、大师的追捧,其实有原因上的同构。只不过,大师不是人人能遇到,但伪科技广告如今却几乎无孔不入,很容易让人上当。

大打神奇功能的伪科技产品放大了社会在科学素养和观念上的缺陷。对此,除了加强日常性的科普,在常规教育中强化科学文化和观念的引导,或更显迫切。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