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情感 >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是一种常态,但是太过于在乎了就会让我们自己受到伤害,那么下面跟大家分享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1

“在意”是一种束缚

当然,我们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我们弱小的时候,很容易束缚我们。

比方说,你准备去要做一件事情,你跟身边的人一通说,然后身边的人就会用他的认知和经验来去帮你分析,结果一分析说这个事情不能做。

因为你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呀,一想,他说的或许对,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我考虑。或者,你也知道对方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为了不想让对方失望而放弃了自己。

这样的事情多不多?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次数多不多?

这样的事情你看到的多不多?

很多,对不对。

假如,你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别人可能会说:你真是不撞南墙,心不死啊。

是的,对于我来说:我一定要去尝试,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即便是撞上了南墙,至少我知道有多疼,至少我知道这是我的经历,而且是必须经历的经历。

就像当年,我自己摸索出口吃的方法并自己改好了之后,我转头进入商业的创业学习中,我身边的人就有很多不理解。

他们说:李辉,你的专业那么好,你工作的收入也不菲,为什么要去搞商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大家知道我当时是怎么回答他们的吗?

我说: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我不知道我自己会不会失败,即便失败了,大不了我还是回到当下一无所有,对于我来说,我赚到了。

哈哈,我赚到了,你明白什么意思吧。

我赚到了经历,我赚到了尝试,我赚到了无后悔。

而,我并不认为我会失败。

结果呢?

我没有失败。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正是当年的那段经历才一点点成就了现在的我。成就了现在的我的结果,成就了现在的我的性格,也成就了现在的我的能量。

其实,我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的。

以前的我也是跟很多口吃朋友一样,事事在意别人,事事忘记自己,事事伤害自己。

我曾经在意着父母的`期盼,我做了一个好孩子,一个忍辱负重的孩子。

我曾经在意身边人的肯定,我不止一次地选择他人的建议而丢失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受伤。

我曾经在意别人的感受,我不止一次地没有下限地成全别人,换来的是一次次地刻骨铭心地痛。

到的最后,我受够了这种“在意别人”!

二十多年来,我不止一次地在意别人,别人可否在意过我!

我在意别人的感受,别人可否珍惜过我的在意?

我在意家人的期盼,家人可否尊重过我的想法?

没有!

所以,那一刻起,我要开始为我自己而活,苦,我自己去体会,难,我自己去跨越,成功和成就我自己去拥有!

这么多年来,我取得的每个结果,我都是非常感激曾经那些给我带来伤和痛的人们,我感激口吃,我更感激我当年的“决定”。

所以,我在说什么?

我在说只有你的在意达到你不能忍受的极限了,也就是你对所有人都失望了,已经不再期待所有人了,这才是你做到不在意的开始。

所有的改变都是从你受够了开始的

矫正口吃,我收学员的要求是:你有没有受够口吃?

如果没有,就不要来矫正口吃。

因为,矫正口吃的这一条路是很枯燥的,是一条修行的路。

修行,就代表着苦。

如果,你还没有受够口吃,即便它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你还没有受够它,说明你活得还是很不错,因为你还有力量和耐心忍受口吃,不是吗?

而“不在意”别人也是一样的,只有你在意别人,别人给你带来的你忍无可忍的结果,而且这个忍无可忍不是一次的忍无可忍,而是无数次。

无数次忍无可忍积累到一定程度,它自然会化成你为自己而活的动力,也是你改变的动力。

所以,要解决这个“不在意别人的眼光”,需要你自己去经历去感受,需要你自己跟着自己的感受走,需要你跟着你的心的感受走并做决定。

别人不能做太多什么。

我除了理解你之外,我也不能为你做什么。噢,不,可以做,就是支持你的任何选择和决定。

自己才有资格给自己评价

我曾经说过:世上没有人够评价你什么。

是的,不管我们自己过得好还是不好,别人都没有资格来评价。

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或许,在他们眼里,我们做的不对。这是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评价这个事情,而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评价别人或者某个事情,很显然,这个人还很幼稚。

这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却是真相。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他从不评价人和事情。

即使评价,也是让人很舒服的评价,因为,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经历上来评价的,自然评价的结果也是对方需要的。

所以,我希望不要把自己交给别人,你应该把自己交给你自己。

只有自己过得快乐不快乐,也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心中想要的是什么。

你应该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保持现状还是破茧成蝶。

这个过程,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你只需要得到自己的肯定就好。

况且,别人不一定会肯定,你说呢?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2

1、别人对你并没有那么关注

脸皮很薄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敏感。他们具有很高的自我意识,在跟其他人互动中,他们很难忘记自己跟他人的存在,对于其他人的评价会很关注。

他会认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但是研究表明,其他人对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象的一半多。“聚光灯效应”往往只存在于你的脑海中,并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当你觉得别人总是盯着你看时,你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问问自己,对方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现场有哪个人的造型是你很喜欢的?

2、与自己的负面想法进行辩论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面对别人的目光,是因为我们总是在想象最坏的结果,而这个最坏的结果恰恰又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

比如,我担心我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会紧张,会说话磕巴,会被别人看不起我,这样,别人就会不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就会变得很凄惨。所以,为了避免其他人的评价,我选择不参加比赛,但我也错过了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

你想象的坏事情真的会发生吗?如果最坏的结果发生了,真的会那么糟糕吗?你可以找到哪些资源来支持自己?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第2张

比方说,我演讲的时候不一定会说话磕巴,我可以找到方法来调节自己的.紧张。即使我紧张了,也不意味着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可以找很多证据证明日常生活中我做错了某件事,对方还是愿意接纳我。即使对方鄙视我,我也可以找到其他的人跟我做朋友。总有那么一个人是关心我的。

如果你能够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去跟脑海中的绝对化想法进行辩论,你会发现他人的眼光并没有那么可怕。

3、提升你的自我价值

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容易被其他人左右。

我们都不喜欢别人的负面评价,我们希望自己可以被肯定,被欣赏。外界的评价其实并不会代表我们自身,如果你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说明你的自我价值不够稳定。你赋予了他人评价足够大的权利,才让它能够影响你。

你可以把认可自我价值的权力从其他人的手里拿回来。比如,你可以写觉察日记,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只要是让你感到满足与幸福的小事情都可以。比如,尝试了一个新口味的冰淇淋,你很喜欢,发生这件好事的原因是因为你愿意探索。

当你觉得自己的能量下降,对自己不够认同的时候,你可以多结合积极心理学24项优势,想一想你的突出优势有哪些,你可以如何把这些优势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面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你可以进行正念冥想,不带批判性的去觉察它,允许它的存在,从而感受到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3

一、认识到其实别人没有那么关注你

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发现自己的头发散发出一股头油味,坍塌油腻,而我的时间已经来不及洗头了,想找顶帽子遮盖一下,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就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夺门而出,赶去上班了。整个上午,我一直在意那糟糕的发型。

而令我惊讶的是,坐在你我旁边的同事对此好像并没有任何评论……

其实你身边的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的一言一行,更不会有闲心去关注你每天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什么发型一样的,因为我们最关注的只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以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随心而活就好。

二、学会区分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别人如何看你,这是别人的事,你不能控制的。但你的行为和情绪是你自己的事,这是可以控制的。

举例:你对喜欢的对象告白,结果可能成功了,对方很高兴。也有可能失败,双方的相处就会变得很尴尬。你告白的结果和对方的反应是你不能控制的事,也就是说这是别人的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隐藏在心里不告白不管结果如何都鼓起勇气去做

这就是自己的事,完全是可控的。同样,害怕在人前发言,别人对你的评头论足你也无法控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家伙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或者“别人根本就没有听你说”,这也是别人的事。相反,害怕在人前发言,但你还是鼓起勇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些就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

怎么才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第3张

我们能控制的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听起来这么理所当然的话会这么重要呢?那是因为你想去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你想去管别人的事才是最痛苦的。

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最常见的情况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在人前瑟瑟缩缩无法行动,然后又厌恶这样软弱的自己,最后丧失信心满满变得更在意别人的眼光,掉进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最重要的是无论多么害怕别人的眼光,也将自己想采取的行动设定为目标。一旦采取行动,结果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是你会为自己的勇敢而自豪,这样每一次行动都会表扬自己,会逐渐累积自信。

比起别人怎么看,你鼓起勇气做你想做的事更有价值!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