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心的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运动,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之间,以下了解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1

动作要领一:预备

人像一部机器,工作前必须发动预热。练太极拳亦是如此。

1、排浊。练拳前鼻涕、痰、大小便等应排净,手机、钥匙、手表、眼镜等要去除,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准备练拳。

2、压腿。找半人高的台阶等压腿,尽量压到两手、两肘触及脚尖。左右腿压完后,要屈腿揉按左右膝盖和脚踝。

3、轮臂。成弓步站立,一手按前腿,一臂循环轮甩,左右轮换,拍打肩周和命门。

4、涮腰。双臂上举,随腰左右俯仰翻转。

5、拍打。双手搓热后,干洗脸、干梳头、揉捏耳朵,拍打全身,从面部到胸肋腹背腰腿前后、手背、胳膊依次酌轻重拍打,由掌到拳,由轻渐重,打到全身温暖方止。

6、踢腿、仆步等,用时大约10~15分钟。

7、转膝。弯腰两手扶膝,左右各转25次。

身体调整好了,可避免腰腿膝等不适感觉,也为演练太极拳做好了充分准备。太极拳的预备,就是“守之以静,以静待动”。

动作要领二:起势

做过预备动作后,浑身暖烘烘,关节部位都得到了活动,身形得到了调整,就可以起势了。

站好后,身形就要进入气功态。意想人站在地球(太极球)之上,茫茫宇宙浩瀚无际,天地人合而为一。此时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五指松胀,手接天线。若两手无气感(无麻、热、胀等感觉),可前后轻轻甩臂,配合呼气吸气;或两手从前方搂气,灌注肚脐;或两臂从头顶采气,灌注百会(头顶),顺玉枕、大椎、命门、委中到涌泉(脚底),再由涌泉向上导引至下丹田、中丹田、人中到百会,依次循环转周天,使身体充分进入气功状态。

此时两臂感到粗胀,汗毛触觉灵敏,可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如此调意、调身、调息,一切俱备,就可以作起势动作了。

两脚开步稍宽于肩,两手向上抬起,意想提着地球向上牵引,十指间有无数条弹性黏丝,配以深长细缓的吸气双手缓慢向上平举,两臂距离略宽于肩,双手提抬至与肩同高时再坐腕下按,缓慢呼气。两手两臂似有无数条弹性黏丝顶着,下压过程感到异常舒适惬意。弹性细丝向上顶,两手往下按。

脚心涌泉暖洋洋, 身体缥缈宇宙间。

舌抵上腭丝丝甜, 腹式呼吸意深长。

道法自然麻热胀, 延年益寿太极拳。

美好的无极享受中也蕴涵太极拳的捋挤按、轻灵圆活、虚实松静、刚柔相济、彼微动我先动的真谛。

预备起势功夫到家了,下面的套路动作自然也就行云流水、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

一、太极拳入门步法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

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 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太极拳入门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准则是“四正四隅”。

即东、西、 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 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二是夹角小于30°者,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定势的方位, 也是太极拳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三、太极拳入门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 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侧行步(横移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四、太极拳入门两脚间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

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也就是说,不论进步或退步,要使身体重心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支 撑脚转换到另一脚。

一般的横向间距是:虚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马分鬃同肩宽),马步约为本人2~3脚长。

前后两脚一定不能站在一条直 线上,或左右交叉绕步。并步时,两脚平行,间距10~30厘米,成小开步,不可靠的很紧或成“八字形”。

五、太极拳入门步幅大小要恰当

步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

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自然伸直为好,不可有任何勉强。习练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体悟、摸索,总结经验。

六、太极拳入门两脚要虚实分明

这既是太极拳运动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步法的一个基本要求。

拳论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就 是说,太极拳的每个套路,除起势和收势时两脚短暂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无时无刻不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转换中进行。

习练者要靠意念的引导、姿势的开合、 重心的.移换、呼吸的配合来调整实现。

具体做法

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腰向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成为支撑脚,左脚即为实;右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

反之,腰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成为支撑脚,右脚即为实;左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二者交替进行,要防止步不分虚实的“双重”现象和拖泥带水的散步 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第2张

七、太极拳入门脚的运行路线要清晰,要走出弧形

走弧画圆是太极拳独特的运动方式。它以演练者的脊柱为轴心,手上有圆,脚下有圆,进是圆,退是圆。各式各样的弧和 圆贯穿于每个拳势之中。

因此,不论进步或退步,两脚都应根据“先收后开”的轨迹运行。不可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以弓步为例,不论左弓步或右弓步,都应先把 后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向左(右)侧前方上步。

倒卷肱则是先把前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斜向左(右)侧后方45°角撤步。这样就自然形成“月牙 形”或“弓背形”的弧形路线。

八、太极拳入门脚步要稳固

这是步型的核心,也是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拳谚曰“迈步如犁行地,落地如树生根”;“腰如蛇行,步如粘”。只有根基扎实,身体平衡,上 肢、躯干才能灵活多变。

这就要求习练者注意做好:(1)开胯圆裆,两腿对撑,扩大底面;(2)身体重心的转换只能随步的变换而移动,步法不变,重心不能 变;(3)换步前必须先换重心,只有在支撑脚控制好重心后,才能将另一脚提起;(4)支撑脚必须五趾抓地,全脚踏实。切忌“掀掌”“拔根”减少支撑面。

九、太极拳入门脚的动作要与上肢动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一起进行

做到身随步走,步随身移。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步到、身到、手到、眼到。内外相合,上 下相随,全身协调。不能步走身留或身走步留,各行其事,上下脱节。

拳谚说得好:“步动身随手方到,打人动步方得妙”。“手到脚不到,鬼也打不到;手脚一齐 到,金刚也跌倒”。

总之,太极拳的根基在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只有充分认识脚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经常注意桩功、行步锻炼,打好步型、步法基础,加强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才能提高拳技水平。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2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生理效益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3、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第3张

4、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

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精神效益

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打太极拳的好处不但能够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排除压力以及舒缓情绪,是现代人理想的运动之一。

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练习太极拳的最佳时间

练太极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

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准备。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不过,在早晚练拳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阳光,不能获得在阳光下运动的好处。

如果在上述时间不可能进行锻炼,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拟定锻炼计划。在工间休息时间也可练太极拳,这对脑力活动者来说,不但活动了身体,也易化解脑力疲劳,益于工作。同样,体力劳动者在工间活动身体,也有助于疲劳的消失,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班倒的工人将时间安排好坚持练拳,同样可以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上早班时,练拳可在清晨,运动量可大些;也可在下午或晚上,但不宜太晚,以免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影响睡觉。

上中班时最好在上午8点半以后,以中等运动量为宜。

上夜班时刻在下午4点左右练习,运动量可小些。

总之,练拳时间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果没有完整的时间,甚至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次练习,同样有效。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第4张

学练太极拳的技巧招熟:多练习 打基础

所谓招熟,就是盘架子,打基础。这一段是练知己功夫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风雨无阻、朝夕不停、反反复复地按照传统的规范要求,把太极拳套路练熟、练好。把每个动作都练的中正、松稳、圆合。

懂劲: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

所谓懂劲,就是练习推手和技击,锻炼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用太极拳的原理来研究实战技击方法,这一段主要是锻炼知彼的功夫。通过双人或多人的推手、技击实战练习,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皮肤的局部反射能力、全身的整合能力和舍己从人的亲和能力。要练的泰山崩于前,猛虎扑于后而不惊、不慌,遇到强敌进犯而能松静、自如、灵活、畅达。

神明:空无、神妙、如云、似水

所谓神明,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它要求做到空无、神妙、如云、似水。

但是我认为练太极拳也有快捷方式。可以把练和用紧密结合,现在教太极拳的老师,多半只教练,不讲每式的用法。在讲用法时只讲推手,不讲击打,好像太极拳的技击就是推手。其实太极拳的技击和其它拳术的技击一样,富含点、打、拿、发、摔等各种技击方法,其中的“发”是各种击打技术中最高难的一种。但是如果只练推手,那就会走偏,就会使太极拳的技击功能退化。

把中国传统太极拳这一具有高层次技击技艺的武术拳种,推向只有健身、观赏价值的体育行列,这是一种犯罪。如果改变一下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八卦掌及其它传统武术也会大大缩短见效的进程。再就是打破保守思想和提倡实事求是。

有的老师多年总让弟子站桩、盘架子,不肯说实用方面的东西,对弟子总是不放心,总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样做对武术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再就是有的老师不够实事求是,总以还不到说手的时候为借口,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3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第5张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 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 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