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知识合集15篇

中医养生知识合集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医养生知识1

养生对于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的话,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糟糕,所以我们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养生知识,比如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秋季中医养生知识。如果我们很好的了解到了秋季中医养生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在秋季的时候健健康康的。

中医养生知识合集15篇

生活当中的秋季中医养生知识是有很多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了解不到什么。比如我们在秋季的.时候,是需要以养肺为要来进行养生才可以的。如果要养肺的话,我们不妨吃一些具有清泄肺热的中药,比如白茅根,无花果粉,芦根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润肺,也就是要润肺生津,防肺燥伤阴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服用沙参,玉竹,百合等等中药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或者是给自己服用具有补益肺气,扶正祛邪等等作用的中药,比如太子参,黄芪,山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在秋季的时候可以防胃炎上延。或者在秋季的时候,帮助自己养脾胃,就是通过在秋季保暖,吃那些甘润的食物,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防止秋季发胖等等养生知识来帮助自己在秋季养生。

除此之外,因为秋季的时候,周围的环境都是很干燥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服用一些防秋燥而护肝的食物或者是中药等等,来起到滋肾、润肺的作用。不过我们最好是在吃这些有好用的中药之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那么那些治疗效果会更加的好。

有了上面的秋季中医养生知识,我们就可以让自己过一过健健康康的秋季了。其实除了上面的这些秋季中医养生知识之外,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小知识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找不到秋季中医养生知识来了解。

中医养生知识2

一:宜保暖防犯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一是注意颈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而且不易治愈,其实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了颈部,寒冷空气刺激造成的,改换高领服装并加个围巾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二:宜适当锻炼,少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应“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过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疾病。冬季养生宜适当活动筋骨,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大汗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过频,也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三:宜足饮水

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xx~3000毫升

帮助

四:宜适时进补

我国多处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可见饮食疗养非常重要。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忌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五味子、黄芪、白术等益气药物。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理脾胃功能。

五:宜调养精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冬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要“早卧迟起”。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神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六:宜通风换气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应习惯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外流,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中医养生知识3

中医养生健康生活小知识

1.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谷类、豆浆、鸡蛋或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3.一天吃东西有规律

每天两个水果

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过25克

每天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

每天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但有量规定,一两肉,一个鸡蛋,牛奶半斤,豆腐一块或者一碗豆浆、豆腐脑,肉、蛋、鱼30克不要超过一两

六杯水或者六克盐

现在讲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为水就是人的生命。现在很多人不会喝水,渴了才喝。错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八杯茶行吗?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饮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浓茶。千万记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病死的,是气死的

人哪能不生气?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高兴就要笑,不高兴就要哭,生起气来还要骂两句呢,这是人感情丰富的表现。假如人只有一种感情,这个人就不健康。一个人感情很丰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你千万记住:第一个不要过度,第二个过度了但是不要长时间,很快就调整过来,这才是健康的。《黄帝内经》早就讲得很清楚:“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讲得很绝。很多人说老实话,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当不了官,气死了;提不了教授,气死了;赚不了钱,气死了;很多老年人为很小的'事,气死了。所以说人“不能不生气,但一定要会生气,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记住情绪是人们生气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这些常识你不可不知,并且还要把它们贯彻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要你做到了,那么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中医养生知识4

1、中医春季如何养生

1.1、药膳为先

俗语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春季不防自制一些养生药膳。药膳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制,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大辛大热之品而过于生散,也要避免寒凉太过。春季养生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

1.2、药补增益

春天阳气升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温暖多风,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之时,故外感热病较多。药补,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则应在中医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春季可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

2、中医春季养生保健的方法有什么

2.1、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御寒防风莫忽视。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2、第二个方面是饮食调养是关键。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中医推荐春季养生重在哪方面

3.1、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吟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3.2、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

3.3、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3.4、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

中医春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1、在春季的时候,因为告别了寒冬,气温也开始逐步的回暖了,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建议女性朋友首先不要图漂亮而穿的过于单薄,否则就容易导致关节炎以及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

2、另外,在春季的时候要注意日常饮食应当要尽量的多元化,这样才可以保证身体得到了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建议女性朋友可以在春季的时候选择其平补、清补、柔补的饮食原则来进补。

3、最后,在春季空气中的水分就开始增多了,这时期湿气就比较重,所以建议女性朋友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

4、最后,建议女性朋友在春季的时候应当要尽量避免食入过多的酸性的食物。比如:海鱼、虾、螃蟹等。多食用甘温补脾的食物,如山药、春笋、菠菜等。

中医如何预防春季疾病

1、莫急脱衣

“立春”一过,有些人认为春天到了,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脱下冬装,俏美起来,殊不知这对人体保健没有一点好处。很可能使人体防御功能进一步被摧毁,导致流感、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2、除尘通风

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早春除尘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

3、饮食壮阳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老弱者要注意春季进补,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野菜,不但能健脾壮阳,也利于消化。

4、活动锻炼

室外锻炼,能吸收到更多新鲜氧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肌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肌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肤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中医养生知识5

一、起居

1、养成早睡晚起的起居习惯。冬季养生贵在空气新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证充足深度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从养生学的角度上来讲,冬季适当地增长深度睡眠时间有帮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存,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力乃治"的康健状态。深度睡眠时应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风的进入境内袭击,从而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切记不要蒙头睡,应开小窗通风。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和煦,预防寒冷风进入境内袭击,特别是注重脚的保暖;但是忌暴暖、过度的烘烤。外出时应注重手、足、头面部位的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二、疾病预防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较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如果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就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干咽燥、咳嗽、发烧、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别是小儿、老年人、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发作。

2、冬天比较冷,气管、血管不同水平上痉挛,供氧量就会减少,血流量缓慢,血压升高,从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高,因此大家要予以重视。特别是老年人应该注重保暖,防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呼吸道传染。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冬季养生小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食物

1、冬季养生应以食物养生为辅。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食物。传统的养生学中将食物分为温热、寒凉、平性三大类。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枣、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葱、生姜、大蒜等。

2、多吃一些润肺,滋阴,补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类等食品,例如西红柿、柑桔、梨、葡萄、萝卜、大枣、芝麻、银耳、莲子、蜂蜜、红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效,增长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养生。应以宁静为本,保养精力。在冬季应该制止各种不良情绪的滋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恬淡宁静的状态,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平静自如,让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心理调节。因为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心理上的调适,正确的把握本身,学会自行解脱,自我放松。可采取与伴侣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裁活动等体式格局,来进行自我调理。

五、运动

1、冬季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冬天里运动自身消耗大,出汗少,运动者能更加适应出汗过程,增加运动强度。冬天气温低,空气相对洁净,呼吸道舒适,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能自然地加大运动量,加速热量的消耗。

1、冬季运动锻炼,应注意保暖防冻。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运动注意事项

1、要在安全的强度下运动

所谓安全的运动强度,就是既不过强也不过弱。那衡量的标准该如何定呢?最简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测定,以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以下适宜心率标准而又没有出现明显不适,那么这个运动的强度就是合适的安全的强度。

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的适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效果较好。

如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运动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运动的适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过170次/分)。刚恢复锻炼时应从较小心率水平开始,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到适宜心率的较高水平。

2、要有合理的运动时间

对于年轻人和一般人群而言,晨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晨运并非最佳时间。

因为在早晨,人们的血压及心率往往呈现逐渐升高加快的过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故此不太适合有上述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锻炼。而傍晚,则是一天之中最佳的运动时间。

经过白天的适应,傍晚运动时发生危险的几率大大降低,运动更为有效、安全。

至于每个人运动时间的长短则应以年龄、运动强度、运动目的.等作为参数加以考虑。一般说来,每天少于5分钟的锻炼没有意义,大于一小时的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或非体育爱好者则过量,平均一天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比较适合。

至于运动的频率,较普遍认为:一周运动一次,运动量不够,不可取;一周运动七次,容易过于疲劳且难以坚持,并不推荐;如能大约隔天运动一次,一周锻炼3次以上(最少3次)则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选有氧运动

冬季运动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这样可消耗更多热量,锻炼的时间应该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钟。

中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放弃健身,否则冬天就是一个“藏病”的季节。

4、冬季运动不宜过早

冬季锻炼最好不要过早,健康专家建议,冬季晨练适宜在日出后进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时机则在14时至19时之间,此时,人体自身温度较高,体力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状态,不易损伤,对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于缺乏激情而坚持不下来,这多是因为缺乏日照导致的情绪紊乱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尽量多参加户外运动,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5、运动前热身很重要

在室外锻炼,首先要做好充分热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较紧,可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

同时,热身时间应延长,最好控制在15~25分钟。另外锻炼间隙要适当缩短,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如果间隙过久,体温下降,易使肌肉从兴奋状态疲惫下来,粘滞性增大,再进行下组练习时容易受伤。

中医养生知识6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中医养生知识7

我国古代医圣孙思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古语也有说: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灸之! ,也有说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由此可见针灸的作用是非常的大!

一、为什么艾灸

艾炙治疗子宫肌瘤及囊肿的奇效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虚和瘀的问题,虚了,什么虚,气血虚了,久了就瘀了,虚瘀夹杂,或者是气滞血瘀寒浊湿热瘀阻,这叫瘀,瘀久了也必虚。子宫肌瘤,闭经其实就是虚和瘀,虚,无生化之源,瘀,堵住了,血出不来,长期的血瘀导致废血排不出来,附在子宫内膜壁上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子宫肌瘤。

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小于三公分的子宫肌瘤其实就是血块,泥灸敷于神阙,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卵巢,效果见于月经无血块,颜色不深, 无痛经现象,

二、艾灸的好转反应

1、经络出现窜感也叫做得气,会有一种酥酥的感觉,这表明情况在好转了。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之后,人的心情就会变得更加舒畅,心情得到了放松,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情况。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

中医灸法五大养生奇效

中医灸法历史悠久,养生和治病的效果都极好。

1.改善免疫功能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死亡原因统计调查结果来看,死亡原因按顺序依次为癌(第一位),脑血管疾病(第二位),心脏疾病(第三位),糖尿病(第四位),慢性支气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第五位)。这五大原因所致的死亡人数占全体死亡人数的57.3%,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疲劳综合征。这种现象说明免疫功能减弱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长时间持续做无极保养灸,可以改善全身的免疫功能,疲劳感也会消失。笔者在临床上把无极保养灸作为防治以上五大原因所致疾病的基本处方。

例如,做无极保养灸可以治疗高血压和预防中风;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在无极保养灸的基础上加灸左肝俞、右脾俞、地机穴。

2.改善体质

无极保养灸对慢性泄泻、皮肤病、哮喘等疾病,可以通过改善体质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这类患者坚持做无极保养灸,可以改善症状,治愈的例子也有很多。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在无极保养灸的基础上加灸肩井、灵台、心俞、膈俞、肾俞穴;对于皮癣患者,在无极保养灸的基础上加灸肩井、肩髃、肝俞、肾俞、大肠俞、大巨、隐白、血海、筑宾穴,效果更佳。

3.调节情志

神经症是心理情感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和身体的反应。要查明这类疾病的病因和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所用的药物副作用大,人体易产生耐药性。

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坚持施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行3个月以上的无极保养灸,在查明病因之前就能治愈的例子有很多。

经典处方:在无极保养灸的基础上,加灸天柱、心俞、肝俞、肾俞、神门穴,坚持施灸效果会很好。

4.改善排便习惯

通过动物实验,不断有学者发表关于“灸对肠管运动有影响的研究结果。虽然尚未清楚其原理,但至少能说明施灸可以改善排便习惯。持续做无极保养灸,经常能见到便秘或泄泻改善的例子。

对于泄泻患者,治疗时用无极保养灸加梁丘、左梁门、水分穴;对于便秘患者,在无极保养灸的基础上,加灸肓俞、大肠俞、肾俞穴,效果很好。

5.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维持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食物,做无极保养灸后,胃口好了,进食后消化能力提高了,可以顺利将养分运送到各脏器,随之生成人体需要的各种荷尔蒙和血液,良好的血液是形成良好肌肉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良好血管的基础。

良好的血液和血管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即使某种冲击较大而使血压升高,若血管柔韧性好则不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无极保养灸对预防中风有效。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原理进行治疗。不用说预防中风了,就是发生了脑出血,也可以用无极保养灸加肾俞穴持续治疗,效果很好。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艾灸是是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有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的作用。因为在艾灸时要点燃艾条,所以也有伤到皮肤的危险。为了达到更好的补益作用,就得了解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注意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3.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中医养生知识8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有关的疾病。

本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流传甚久。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有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手法 变化而来。《保赤推拿法》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并称为“夏法”。及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有如“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由于本疗法无需药物,见效也快,故现仍在民间广泛应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流行。

工具选择

1.苎麻:这是较早使用的工具,选取已经成熟的苎麻,去皮和枝叶晒干 ,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在冷水里蘸湿即可使用。

2.头发:取长头发,揉成一团,蘸香油,作工具使用。

3.小蚌壳:取边缘光滑的蚌壳,多为渔民习用。

4.铜钱:取边缘较厚而又没有缺损的铜钱。

5.牛角药匙:即通常用于挑取药粉的牛角及其他材料制成的药匙。如:牛角刮痧板、水牛角刮痧板

6. 瓷碗、瓷酒盅、瓷汤匙、嫩竹片、玻璃棍等,选取边缘光滑而没有破损的即可。为现代所习用的工具。

7. 准备小碗或酒盅一只,盛少许植物油或清水。

刮治部位

1.背部: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或伏坐于椅背上。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问向外侧斜刮。此为最主要和常用的刮痧部位。

2.头部:取眉心、太阳穴。

3.颈部:项部两侧,双肩板筋部(胸锁乳突肌),或喉头两侧。

4.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间,从胸骨向外侧刮。乳房禁刮。

5.四肢:臂弯(在肘的屈侧面)、膝弯(腘窝)等处。

治疗机理

本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

禁忌症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初刮时试3~5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

4.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6.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2~4条,每条长约2~3寸即可。

7.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再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

8.刮痧后患者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9.如刮痧后,病情反而更加不适者,应即送医院诊治。

中医养生知识之拔罐

里约奥运上,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关注。这种在中国民间被广泛使用的疗法,获得了外国运动员的认可,确实惊奇。然而事实上,拔罐这种疗法并非中国独有。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1.竹罐

(1)材料与制作竹罐是采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与小口径玻璃罐比较,吸附力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可放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吸拔于腧穴或体表,即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缺点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故不宜用于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与制作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分为不同型号。

(2)优点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掌握留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3)缺点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3.抽气罐

(1)材料与制作抽气罐为一种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

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于选定的部位。

(2)优点抽气罐不用火、电,排除了不安全隐患且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便,可普遍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医疗保健,是目前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

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医养生知识之艾灸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

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养生知识9

性中医养生

一、青春期祛湿热茯苓 白茅根

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更易发生痤疮、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因此,专家推荐了茯苓和白茅根两味中草药。茯苓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二、中年解毒葛根 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首先推荐了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白芍和柴胡都有疏肝的作用,经常饮酒的人可以选择这两味中药泡水饮用,还可以加上枳实、甘草煎水服用,可使气血调和,阳气外达。

三、老年补肾虫草 黄芪

男性上了年纪,多会出现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专家推荐了一些补肾的中药。一是冬虫夏草、山萸肉、人参、黄芪、山药,有补益肾中精气的作用。二是鹿茸、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可以温助肾阳,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的功效。三是熟地、桑葚、枸杞子,能滋阴补肾、清泻虚热。这几类药物也可分别用水煎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人养生禁吃食物

1、精面粉。

白面包、糖果吃起来味道不错,可如果从营养角度来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在全麦加工成精面包的过程中,锌元素会损失四分之三,而对于性欲的培养和生殖的健康,锌恰恰是至关重要的。

2、黄豆。

黄豆除了富含蛋白质,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身体很有益。但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黄豆是一种含有雌激素特质的食品,过量摄入会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因而影响到男性性征。

3、肥肉。

大口吃肉也许很阳刚,可事实正相反。红肉(牛肉、熏肉、香肠、午餐肉)让你无法刚强。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让血管变窄,包括输送血液至性爱部位的血管,充血不充分,如何高举?

4、高脂牛奶。

高脂牛奶及乳制品的危害不亚于肥肉,最糟的是将两者混合,其破坏性效果也许会立竿见影。

5、油炸食物。

在植物油中加氢,可将油转化成固态,其所含脂肪即为反式脂肪。要论破坏度,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有过之而无不及。薯条和其他油炸类食物、饼干、曲奇中都含反式脂肪。

中医养生知识10

进去秋季,我们都能很明显的感到早晚的天气很凉,温差的变化提示我们要及时的增加衣物,以免受凉而引起腹泻。在秋季腹泻患者的增多,提示我们要注意对自身的保养,除了在饮食和保暖外注意,另外如果患上腹泻,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有很好的作用。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具有补气温阳、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医养生知识11

保暖:在冬季养生小常识中,保暖是保证健康的关键。首先,要讲究穿衣,适时增加衣服,注意全身保暖其次,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因为寒从脚底生,外界的寒冷大多从穴位丰富的双脚侵入人体,保暖好双脚十分重要。

节欲:冬与肾水相应。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中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全过程。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关系人的大脑功能。冬日养生要顺应自然,最重要的是藏,即藏精。对肾精的保藏主要是节欲,减少房事,避免过度的房事。另外,适宜的气功导引法可以补肾藏精,不妨多多练习。

多晒太阳:冬日里阳气内敛,外在的阳气不旺。多晒太阳是调摄七情、克服不良情绪的自然疗法。太阳可以驱散阴霾,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心情自然会明亮起来,不良情绪随之消除。在冬天里寻求一种安静的精神状态,可以保精怡神。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多晒太阳可以促使钙质吸收,从而强壮骨质,也是藏精的不二法门。

早眠晚起:根据冬日要藏的养生要点,起居方面最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早眠晚起,一可以避免多跟外界接触,从而避免外寒的侵袭二可以保精,这种作息方式,减少了大量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大量的消耗,加上饮食调摄,居住、服饰也都保养得法,正好适应冬季要藏的要求。

不宜勤洗澡:阳气内敛之时,若加汤火所逼,肯定会出大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属于人体内的阴液,不能随意损伤。过多或过度的出汗,容易损伤阴液,不符合冬季藏的养生要点而且阳气会随阴液发泄耗散,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骨肉疏薄,易于伤动,多感外疾。

中医养生知识12

20xx年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了我辖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了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现将讲座活动总结如下。

我院中医科和公卫科中医药工作人员在院辖区场镇及各村卫生站每期举办了一场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结合自身多年的行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互动方式,介绍了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由来、意义、基本原则及主要的养生方法。重点介绍了“四时养生”、“食疗药膳养生”、“各种人养生原则”、各种时令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慢性病的防治等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的居民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现场还组织开展了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活动。

我站将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20xx年,将进一步发挥中医理疗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人、慢病患者、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将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中医养生知识13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的健康与否,寿命长短,取决于五种因素,其中生活习惯因素占60%,遗传因素占15%,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环境因素占10%,可见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要健康长寿,就应自觉提高养生意识,懂得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做自身健康的主宰者! 一、什么叫养生?

所谓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一、养生的两个要点:

1、养正性: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

2、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外界环境。

二、中医养生学包括那些内容?

1、顺应自然:

就是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人体与自然环境协调,这是养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调摄精神: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既要保持思想活动的健康,又要防止内在精神刺激因素的产生。总之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坦荡的胸怀。

3、保养正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顺应自然养生法

“顺四时,益寿年”

四、调神养生有哪些内容?

1.安心养神:

“难得糊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乃是安心养神的灵丹妙方。

2.四时调神:遵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使精神情志随之而活泼向上(春)、畅达愉快(夏)、恬静收敛(秋)、藏而不泄(冬)。有利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3.以心治神

要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独自苦思冥想,忧愁伤悲或愤愤不平。

4.情感节制

善于节制情感,是精神修养高雅的体现。适当控制自己情绪,是保证健康的措施之一。

5.精神寄托

人到垂暮之年,总会有一种失落感,只要人老心不老,对工作和事业充满信心,就不会觉得老态已至。老年人只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的话,仍然会老当益壮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安度晚年。

人与自然和谐则身体健康,自然环境变化,生态失衡,则会导致人类疾病。临证之时,不能只就病看病,还要观天察地、审人事民风。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疾病发病就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当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事民风与古代有了很大的差异,强调要从中医学角度与时俱进地、辩证地分析总结心脑系疾病发病学新规律,审证求因,并因人、因时、因地论治。

今日之“天”,已非古时之“天”。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亦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了正常的大气环流,加上过度的森林采伐,造成气候异常,自然灾害较频繁。从中医理论而言,清阳为天,但如今浊热壅滞,苍天之气不清不净,加之贼风数起,故肺气先病,失其清肃,久而不解则痰浊壅肺之病日增。

察今日之“地”,亦非古时之“地”。在城市,高楼林立,厂房棋布,工业废水污染江河。人们所住所行皆为钢筋、水泥、磁砖等含有一定的放射污染的金石之物,所食所衣皆不离化工原料。在乡村,森林采伐过度,土壤板化,水土流失。从五行而言,火、金、土独旺,而水木不足,清秀不济,浊滞有余。

人处天地之间,大地犹如生身慈母,滋养万物,而今,金石与污浊渗溢,对自然环境有一定污染,在人而言,脾气先失健运之机,气机先滞,有不病痰湿乎?

审人事民风。从饮食上说,当今粮食多施化肥提高产量,化肥虽能充形,不能育精,只能助痰生瘀。且当今饮食之中多夹杂各种化学物质,扰乱脾胃冲和之气,久则,气机不和,多生痰湿之患。另外,现代一些化学合成西药多损伤脾胃,非但伤正气,且多使邪气闭陷难出,与痰相结则更缠绵难解。

彩云之南,乃民族聚居之地,其地民风淳朴,民性豪放,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吸烟凶酒、恣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运化不及,更为痰湿开源启路。再者,当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肝失蔬泄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暗耗阴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亦助痰生。综观三者,无不与痰湿关系密切。

论治现代心脑系疾病,首重一个“痰”字,认为临床上心脑系疾病都与痰相关。

张景岳指出“此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景岳全书.传忠录.先天后天论》)。明确了人能否尽享天年,除与个人的德、智及个人卫生、饮食营养、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的劳作运动、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安宁祥和等诸多因素相关外,其所禀受的父母(先天)遗传因素起着根本的作用。但景岳更强调后天的作用,正如他在《先天后天论》中所说:“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后天)而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中年时期,脏腑经络其盛已定,也是阳气自半之时,人体正处于一个由盛而衰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 大多日益困于酒、色、财、气、功名之中,以致机体迅速地由盛而衰,出现诸多疾病和早衰之象。所以欲享天年,中年是个关键时期。应抓紧这个机遇,把握中年元气尚未大失的生理特点,及时“修理”后天调养之不慎以及机体出现的阴阳失衡,再振根基,使脏腑经络之盛况得以延续,衰弱之状得以缓至,将一个健康的体魄带入高寿之域,正如景岳所言“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尚余强半”(《中兴论》)。

景岳亦据此指出,“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因此,匡复元气,贵在保持真阴真阳的充盈和脾胃的健运,生活调摄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既要正视人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同时应当对这些需求有所节制,主张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志;节制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是防治疾病的前提,

五、中国著名养生家

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享年84岁,养生观点有三点:

养生三戒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73岁。著有《春秋》。

日常生活不要过极

葛洪:晋代医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方》。

在《抱朴子·养生论》提出:“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等饮食起居养生法。并进一步指出养生应避六大障碍,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等,从思想行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提出了较客观的劝解。

节欲养精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名养生家,寿高102岁。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氏认为注重养生首先要调摄好自己的精神,主张“身无妄动,心无妄念”。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能使人致病,故指出“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其次,提倡“运动调息法”,认为身体常处在适量的运动之中,能使气血肢体条达和畅、精神内生。

在日常生活中,告诫人们要“节欲养精”。

乐观养神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苏沈良方》、《问养生》、《养生说》等。

苏氏一生身处逆境,当他被贬赴海南岛后,仍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奇绝冠平生”。

苏氏这种胸怀坦荡、心襟开阔,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另外在他的著述中主张多食蔬菜,倡导郊游,并习练气功以强健身体。

六、古代名人的养生法

1、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竟活了85岁高龄,他的养生之法很值得人们借鉴。

食粥养生: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容易消化,实为养生之佳品。

洗脚养生:陆游的第二种养生方法就是睡前用热水洗脚。

前人经验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与人体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人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临睡前用热水洗脚,能起到刺激穴位、舒经活络、使之气血通畅的作用。

扫地养生:陆游有一首扫地诗:“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异。”

帝王之养生

2、清代高宗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封建皇帝的长寿冠军。 (自秦至清共259个皇帝,平均寿命39.2岁)

他长寿的秘诀有:

十六字诀:

吐纳肺腑: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

活动筋骨:多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强身健骨。

适时进补:老年人根据需要适当吃滋补品。

十常四勿: 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脚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帝师之养生

3、毛泽东很推崇他的老师除特立的养生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概括为: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4、马寅初先生在他百岁大寿仍红光满面,他的长寿秘诀就是热冷水浴和爬山两项。尤其是热冷水浴,四季不断,数十年如一日。

这种先热水,后冷水的洗澡法,有人称之为“马寅初的长寿洗澡法”。

名医之养生

2、叶天士的抗老秘诀:

叶天士,清代医学家,出身医门世家。为造福子孙后代,他把自己呕心沥血积累了几十年的“抗老秘诀”传于世人。其“秘诀”为:

(1)守病机,重脾肾。认为老年病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和下元肾虚。因此,他主张老年病重在健脾、补肾。

(2)顾胃气,忌燥腻。认为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老年人脾胃虚弱,切忌“油腻碍脾,刚燥损胃”。

(3)护正气,慎攻下。根据老年人正气虚弱的特点,认为“圣人以真气不可泄,老年当遵守”,“高年不敢过清过消,保真为要”。要护正气,保真元,以扶正固本,此为治疗老年病之大法,不可轻易攻伐。

(4)参气象,审体质。老年人适应能力弱,身体状况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防病治病须考虑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武术家之养生

4、“长江大侠”吕紫剑

吕紫剑1893年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武术世家。有一身好武功,人称“长江大侠”。不但壮举不亚于津门大侠霍元甲和关东大侠杜心五,而且至今健在。

吕紫剑老人3岁习武,20年学艺,勤学苦练,继承武当历代宗师内功心法,自创“八卦混元养生功法”,使自己受益而且高寿。

吕老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懂医,通医”,从文武两路走上长寿之道,文即医,武即功。

节制饮食是吕老长寿的又一经验。他说:“早要吃得饱,午要吃得好,晚要吃得少。”

在吕老的长寿秘诀中,充足的睡眠也占有重要地位。

七、养生二十宜

1、发宜常梳:

每日早晨梳发数十次,可以疏风散火,明目清脑。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常梳发则可促进肾功能,使全身得益。

2、面宜多擦:

每晨洗脸后,用双手搓擦面部七八次,可焕发精神。

早晚再用中、食指揉太阳穴、枕骨下风府穴、后颈部两侧风池穴各十余次,对预防感冒有特效。

3、目宜常运:

经常旋转活动眼球大有益。可先从左而上再至右而下,反复七八次;再从右而上至左下,如法运转眼球,然后闭目少息再睁开,则视觉明朗。

4、耳宜常弹:

用两掌分别紧压左右耳门,以中指和食指相扣,弹击后脑勺作咚咚声,弹击七八次后两掌离开耳门一次,如此行三四遍后则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5、舌宜舔腭:

舌尖平时宜有意无意地常添上腭,可促使津液的分泌。

中医认为口津是舌上之水,人身之宝,又是一种消化酶,故要求津宜数咽,不得随意吐掉。

6 、齿宜数叩:

叩齿就是上下牙叩咬作声,每晨行三四十次,可健牙龈,齿坚无疾。

7、便宜禁口:

指大小便时应该闭嘴咬牙。

练武术及气功之人很重视此法,它既属内养功之一种,亦有固齿护龈的作用。

8、浊宜常呵:

“不洁之气,甚于利刃”。

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的深呼吸,对健康有利。

9、体宜常动:

“生命在于运动”。

不动则肌肉、组织、关节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故人到中年应腰宜常伸、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

10、肛宜常提:

常提肛对防治痔疮有效。

方法是有意识的收缩、放松肛门括约肌,早晚各性三四十次。

11、身宜常浴:

常进行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可增强人体神经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亦可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12、足宜常浴:

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洗脚是健身要诀之一,有益于睡眠。

洗后若用手掌摩擦足心涌泉穴三四十次,则对老年人冬季保健更有意义。

13、精宜常固:

古谚云:“毋劳汝形,毋摇汝精,乃可长生。”

性生活过度会导致肾虚,还会影响机体生理功能而促使早衰。故对性生活能节制者,多能长寿。

14、气宜常养:

气为人生四大患(酒、色、财、气)之一。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气之中以怒气为最凶。

故必须强加克制,不可放纵。

否则大怒伤肝,既能败事,也会伤体。

15、心宜常宽:

指心胸开阔,精神舒畅,乐观条达,随遇而安。

16、神宜常凝:

指注意力要常凝聚不散。工作、学习要专心致志,八小时以外,应寄情于琴棋书画、虫鸟花草,这是凝神养生的妙法。

17、营养宜备: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素都须供应无缺,与机体消耗取得平衡,否则将不能维持人体健康。

18、饮食宜慎:

饮食必须注意卫生。要定时定量,不暴食,不偏食。烟宜谢绝,酒要少饮。

19、起居宜时: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恋床,不少寐。挑灯夜战不提倡,白日“高枕”不足取。

20、劳逸宜均:

指“忙中有闲,闲中要忙”。人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要保持兴奋与抑制、紧张与松弛的相对平衡,才能不影响健康。

八、食养歌

谷物菜畜养成宝,四性五味任君调。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化痰消胀好,芹菜能降血压高。胡椒驱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炎发,绿豆解毒最为妙。香蕉通便解胃炎,健胃补脾食红枣。

番茄补血美容颜,禽蛋益智要记牢。花生能降胆固醇,冬瓜消肿又利尿。

鱼虾能把乳汁补,动物肝脏营养高。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燥又益寿,葡萄悦色令年少。生梨饭后化痰好,苹果消食营养高。

木耳抗癌素中荤,黄瓜减肥有成效。海带含碘消淤结,香菇存酶肿瘤消。

胡椒除寒兼除湿,菜花常吃癌症少。柑桔消食化痰液,抑制癌症猕猴桃。

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妙。白菜利尿排毒素,蘑菇抑制癌细胞。

劝君不妨多食疗,必定少担药包包。

九、体疗歌

健康长寿三做到,药疗食疗和体疗。食疗要比药疗强,体疗更比食疗好。

深吸气,慢呼出,吐故纳新醒头脑。四肢动,徒手操,关节灵敏好手脚。

快步走,慢步跑,慢加耐力肺量高。清晨做做口腔操,润喉洁口牙齿牢。

跳跳老年迪斯科,精神焕发又年少。太极拳,气功操,疏通经络百病消。

勤游泳,冷水澡,红润皮肤精神好。打乒乓,玩小球,活动手眼锻炼脑。

爬楼梯,慢登高,舒筋健脾心肺好。前后仰,原地跳,活血化淤固肾腰。

中医养生知识14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我们不能只知道上班、上QQ、上微博、打游戏、打扑克……我们还要知道如何养生,在这个神马食品都不省心的社会里,炼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躯。听小女纸娓娓道来吧!

首先哩,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SO,不要再去做那些调戏同学,调戏同事的缺德事了吧,有诅咒滴O(∩_∩)O哈哈~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深奥了点似乎……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所以筒子们啊,“宅”可不是一个褒义词。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预防生病。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好啦,看完这篇文章就关电脑啊,下楼运动去~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SO,肉食动物们,请吃点蔬菜吧……

最后一点,就是必要的养生馆养生,如果以上难做到,那么这点总不难了吧,抽个周末去养生馆增加增加点知识,现在好的养生馆也蛮多,不难选择。实在不知道的话,我就给大家推荐敏锋堂,需要更多选择的记得找我。

好啦,知识普及完毕,有更多养生知识的,不妨分享哦,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医养生知识15

中医养生讲究时令季节,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养生妙方,立春以后,阳气开始升发,所以春季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春令,注意气候多变,中医专家提示,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调养养生。

一、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二、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三、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四、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春季应该多吃甜味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等】。

少吃寒凉食物

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如冰淇淋、冷饮等,否则,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

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多吃甜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多喝水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

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升发,疏散淤滞。

多吃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 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春季应该少吃酸味食物、寒凉食物、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少吃酸

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