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感人的故事(集合15篇)

感人的故事(集合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1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感人的故事1

一位老大爷养了一条狗,老大爷就是是它的父亲,小狗很爱吃粉条,于是老大爷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粉条”。

感人的故事(集合15篇)

有一次,粉条出去玩,被人们误认为流浪狗,打晕了粉条,老人闻讯赶来,把粉条抱回家,老大爷抱了它四天四夜,粉条竟奇迹般的醒了过来从这以后粉条再也不跑出去了。

可是近几年来,老大爷被确诊为瘫痪,老人无儿无女。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一次买好几天的食物,有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坐着轮椅,带着粉条出去买菜,没想到,粉条竟拉起老大爷跑了起来,从那以后,老大爷就天天出门。有一天,老大爷指着路,把它带到超市买菜,老人不进去挑,让售货人员帮着拿出来,这时粉条则趴在超市门口等着,第二天,老大爷还没给粉条说要去哪,粉条就拉起他,来到了超市门口,粉条是多么聪明!它拉老人那么多次从没有一次闯过红灯。粉条还拉他去逛公园。在老人看报纸时,它就趴在地上不动,等老人看完后它才跟主人玩,多么懂事的小狗!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感人的故事2

“刷刷刷,哗啦啦!”咦,王奶奶不在家,怎么家里会有洗衣服的声音传出来呢?

又是小红在帮王奶奶洗衣服,那些衣服被小红洗地干干净净,小红准备出去晒衣服。这时,王奶奶回来了,看见小红所做的一切,王奶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一把抱住小红激动不已:“真的太谢谢你了,孩子,你的帮助让我很幸福!”王奶奶说。小红轻轻拍着奶奶的后背安慰地说:“王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您一个人生活,什么都不方便,以后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小红说完就走了。

有一次,小红考试考砸了,不敢去王奶奶家,这回王奶奶急地直跺脚,就赶忙去小红家里,王奶奶知道了小红考试考砸了,她的妈妈一定会打她,王奶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今天我去你家里说一下,就说小红很乖啊,每次都过来看我,还帮我洗衣服……

小红的妈妈回来了,听到了王奶奶的一番话,就夸起了小红,小红心里美滋滋的,明天小红来到王奶奶家里,帮她洗完衣服晒完后给了王奶奶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

这时,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落在屋外的大树上。它们看到屋里的情景,也唱起了欢快的歌。

感人的故事3

200公里的爱心接力

20xx年1月22日,武汉铁路局办公室接到武汉铁路局客服中心转发的特殊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受理工单,工单特别备注旅客李玉兰、潘春英母女在黄冈站乘坐列车到武汉站,武汉站换乘列车至广州南站,李女士85岁,腰部做过手术,请武汉站、黄冈站提供优先进站、轮椅、中转换乘服务。自此,一场爱心大接力开始了。

1月23日早上9时,早已做好准备在进站口等待的黄冈站工作人员迎接上了重点旅客李玉兰母女,将车站准备的背靠垫放在了李玉兰女士轮椅,并安排志愿者帮忙提着行李,通过绿色通道上站台等候。

列车到站停妥,车站工作人员将老人送到了座位坐好后与列车长办理了重点旅客交接,嘱咐老人在车上有需求,工作人员将全力提供帮助。

列车停妥武汉站,列车工作人员搀扶着老人和提着行李来到车厢门口,与在站台等候的武汉站工作人员一同将李女士轮椅推上站台,通过站台垂直电梯将老人护送到三楼重点旅客候车区候车。在老人候车期间,武汉站工作人员不时的来到老人候车席前为老人加茶倒水。

在列车运行途中,老人女儿潘春英女士高兴的告诉列车员,我今年62岁,儿子王凡一家都定居在中山市,今年接家里老人们去中山过年一家团聚。原来我还担心路上要怎么照顾好老人、能不能顺利乘车到中山北站,准备让儿子提前到广州南站来接,现在武汉站听说广州南站、中山北站都接收到了特殊重点旅客预约服务信息,乘车换乘都有工作人员帮扶进行无缝衔接乘车,就不需要儿子到广州南站来接了,直接在中山北站出站口接就行了,整个行程你们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我全都不用操心了。途中,潘春英女士儿子拨来电话询问两位老人乘车情况,潘女士对儿子说,铁路的服务很好,从黄冈站一直到武汉站到广州南站都全程为我们提供服务,很顺利、很温馨。

三年前,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我被列入了下岗人员的名单。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家中的生活仅靠丈夫一人的工资支撑,困窘而拮据的生活让我的心情郁闷极了。后来,靠朋友的帮助,我倾其所有在小区租了一间门面房,开了个小小的日用杂货店。杂货店开业之后,营业额总是上不去,一天的收入扣除费用后,所剩无几。生意的不顺心,再加上生活的艰辛与沉重,使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感人的故事4

很多感人的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很多感人的故事常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那些不经意的事情,也能感动你我。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感动了我。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放炮,图个喜庆。过完年,家家户户还放炮,除去旧一年的疲惫,用崭新的精神,来迎接新的一年。小区的院子里,难免会有些炮屑。放炮的人不会注意到这点,往往是放完炮就完了事。那些炮屑在院子中,像一片红花,为院子增添了一些节日的气氛,但久而久之,天天看着,就会觉得这炮屑很碍眼,而且不方便小区居民们停车。总是有一些炮墩“屹立”在路中间,很是麻烦。有些人就把那挡住去路、碍事的炮墩踢开,然后就完事的走开,继续做事。

我刚看完书,便趴在阳台上四处张望,换换眼睛。那一天刮风,基本上没有人出来放炮。

有两个老大妈头戴丝巾,双手戴着手套,正拿着大扫把在扫地。她们两个说笑着,在寒风中打扫着小区的院子。她们把一个又一个炮墩和满地的炮屑都扫到一块儿。两人顶着寒风,在院子里用手中的扫把,在地下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我肯定她们不是清洁工,第一,她们没有穿制服,第二,我们小区的清洁工我认识,而且这还是在春节假期之间,清洁工是不会来上班的吧。不管她们是不是清洁工,我都很感动。

她们在寒风中出来扫地,这精神!可是她们扫完了,默默的回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第二天天气很好,晌午过后,有不少居民出来晒太阳。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发现,小区的院子已退去了红妆,又重新换上了朴素的衣裳。我真后悔当时没跟她们说声谢谢,就是没这勇气。

这小小的感人的故事,就在我的身边,感动着我。我也要学习这两位老大妈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的精神,不能光说不做,要行动起来。

事情虽小,但是深深地感动了我!

感人的故事5

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很多年后,他收到她从海岛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他有一瞬间的失神,被一种岁月带来的遗憾击中了心房。但是他定了定神,还是将明信片撕碎了。他选择将遗憾留在心里,而将岁月留给他此刻爱着的人。

曾经深爱过。深得我们都以为,不可能有我们的爱到不了的永远,不可能有除了“我们”以外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方式。结果永远来了,那个人不在你身边,“我们”也成了一个被丢弃在时光里的字眼。现在的我们,是两个彼此不会问候的陌生人。永远,原来它陪伴的不是爱,而是永远、永远的怅然若失。

有那么多我们本应该一起牵手旅行的地方。热情的海岛,如画的水乡,有银杏叶子的北京深秋,以及撑着长柄伞的雨季欧洲街头。我们早就打算好,本应该用我们的欢笑和亲吻,将它们一一涂抹。

本应该。本应该。我们的爱留给我的,只有无数个的“本应该”。你本应该永远爱我,我本应该是你甜蜜的小妻子。那一次争吵本应该只是一次小别扭,我们本应该又重归于好,哪怕无数次。

一切都不对了。这个世界变得如此陌生。我要用多久去习惯你不会再关心了这个事实。是的,你不会再关心。我喜悦也好,悲伤也好,生气也好,伤心也好,爱或不爱你,你都不会再关心了。

我突然发现,对你而言,我还不如一个陌生人,因为他们都还有些许可能被你爱上。你爱过我了,爱完我了,我是你翻过去就不会再回顾的那一页书。

后来我开始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一一走过我们曾经相约走过的那些地方。我把它看作我对你的告别,在你早已告别了我之后。我没有写明信片给你,因为我已经明白了:这是我一个人的事。

我在异乡的春酒里,抵御着有关你的忧愁。它们终会愈来愈浅,但我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将“忘记你”作为我的心愿。虽然这过程是如此疼痛,我却还是没有后悔认识你。我只是,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遗憾——

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那个仅仅属于我的秘密

他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一直以来没有断了联系,我悄悄关注了他的微博,偷偷通过别人的空间进入他的空间。那天发现他久已不更新的微博有了新动态。他写了一段话:“这是她给我的情书,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我决定要销毁的时候,我又重温了一遍,并且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因为那份纯真的情感和从没有开始过的爱。我好想对她说一声谢谢,可惜我到如今都不知道她是谁。”

下面配的是一张熊熊燃烧的图片,我盯着电脑僵直了脊背,愣住了,一瞬间真想告诉他:“是我耶!”

那些过往的青春、悸动喷涌而出……

迄今为止我只给一个人写过情书,却固执地不肯署名,因为我从没有想过要他回应我。他是一个优秀、帅气、孤傲的人,我最原始的感觉大概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吧。总之我写起了情书,开心的时候写,烦恼的时候写,每次写信的时候,我都觉得心情特别好,世界也美妙。

我把信贴上邮票,写上学校班级和他的姓名,让邮局工作人员带着它在这个城市转上一大圈后,再送到他手中。我精心挑选信封、信纸,用心写下每一个字,反反复复地斟词酌句,偶尔会在信角画一支玫瑰,画一朵白云,画一个卡通的我。

我想让他猜出我,又怕被他猜中。校园的风吹来暖暖的气息,花草仿佛也在暗示什么,像颗话梅糖,甜蜜而忧伤。

即使再好的同学闺蜜,我也不舍得将这暗恋的情绪拿出来与她分享。我怀揣着那甜蜜的小秘密,像仅有的一小壶酒,在无人的街角,悄悄地抿一口,紧闭嘴巴,连香气都舍不得给别人闻。

我很想知道他看过情书之后是什么感觉,为此偷偷地观察他。遗憾的是我只看见他的白衬衫随风飘动,他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他逆风的背影,他明媚的笑容。

我觉得自己非常富有,每写一封情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表面如平常人一样,却又总觉得自己是不同的,那个仅仅属于我的秘密,清澈而动人心魄。那时好年轻啊,以为时间很长,明天很多,持续写了三年的情书,我们依然泾渭分明地属于两个世界,而我却觉得爱了好久。

人的一生里会遇到那么多心动的人和事,抓住的却少之又少。那时候以为那就是爱,现在想一想更多的是一种自恋,恋着那个多愁善感的自己,恋着那一个个多情又忧郁的深夜。

当年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拿出来再回味,依然属于夜深人静,属于偶然在时光的长廊回眸的我自己。

爱一个人,要像山川爱河流

·2726级别台阶·

秋天的时候,黄有亮去了北京。唐茜心里,像缺了个角。

每天下班后,她喜欢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看窗外的街灯在某个瞬间齐刷刷地亮起来。因着那点橘黄色的暖意,仿佛黄有亮还在身边。

说起来,他俩的分手有些潦草。唐茜想让黄有亮继续读博,他却不声不响地签了外企。大吵一架后,三年的感情,game over。

直到这座城市下起第一场雪,这个男人也没回来找她。

唐茜很想看得淡一些,可心底那点明晃晃的失落,完全找不到出口。当初爱情来的时候,连身边的尘埃都闪着光。爱情走了,甚至都没有告诉她原因。闺密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可唐茜硬要和自己死磕,她将自己困在死角里,不肯走出来。

失恋后,唐茜开始跑步。她的男神金城武,在《重庆森林》里说过一段很酷的话:跑步可以将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我怎么可以流泪?

唐茜也想做个很酷的女人。那些日子,她天天在朋友圈晒跑步成果。有人怂恿她,干脆去跑马拉松吧。

十月的上海,天气好得让人想要在阳光里跳舞。比赛那天,唐茜一大早赶第一班地铁去了环球金融中心。100层,474米高度,2726级台阶,传说中的“垂直天空马拉松”,数据听起来有些吓人。

可当唐茜终于站在世界最高观光厅的时候,没来由地就红了眼眶,她还是会不可遏制地想念黄有亮。比起对何冬的爱而不得,这个男人曾让她触摸过幸福,畅想过将来,可最终,她却被告知:将来,只有她一个人。

·黄昏里的兰州拉面·

认识黄有亮的时候,唐茜喜欢的人,是何冬。

微博上有段子说,暗恋一个人的感觉,就像对方是信号很强的WiFi,你却没有密码。唐茜看到这句话时,趴在电脑前,哭得像个小孩。她不仅没有何冬的密码,连信号都若隐若现。

何冬是那种优秀得有些过分的男生。只不过年长唐茜三岁,却像是比她大了一个年轮,完全没有那种年少轻狂的突兀感。很多时候,唐茜觉得自己喜欢何冬,就是一个必然事件。那样耀眼的少年,谁会不喜欢?

他们两家门对门住在愚园路逼仄的弄堂,漫长的青春时光里,唐茜的心里眼里,全是何冬,看不到除他之外的任何男生。那时,她以为有些东西不说,就永远不会消失。

可是,唐茜读大四那年,何冬已经拿着复旦大学的硕士文凭,飞往太平洋彼岸读博。这样的语境里,她慌慌张张地说了藏在心里好多年的那句“我喜欢你”。

就连“拒绝”这件事,何冬也做得绅士又漂亮。他以邻家大哥哥的语调,绕过了这份喜欢,一点没让唐茜难堪。

何冬出国后,唐茜常常从学校搭一小时地铁,去复旦大学的校外吃一碗兰州拉面。倒不是面有多好吃,仅仅是因为何冬带她去过。闺密说她矫情,唐茜却觉得自己需要一个仪式,来告别这场漫长的暗恋。

冬天的黄昏,暮色一点点覆盖过来,唐茜在拉面馆遇到了黄有亮。

·心里像被泼了一杯温热的牛奶·

黄有亮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大眼睛,塌鼻子,看起来憨厚可爱。面馆拥挤的人群里,唐茜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地坐在他对面。

不记得是谁先开的口,只不过是一碗面的工夫,唐茜就被这个男生逗得笑出了声。何冬走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过了。黄有亮仿佛有一种魔力,以至于从面馆出来,他说“要不要去校园走走”时,唐茜毫不犹豫地跟在了他身后。

那会儿夜色已晚,校园里灯影绰绰,像午夜的电影。每当唐茜的记忆回到这个点,心里总是有绵长美好的温柔。他们哪里像是第一次见面,分明就是失散后又重逢的老友。说话的措辞,又简单又圆润,一字一句,缓慢柔软得如同一部干净的文艺片。

十点,黄有亮送她到地铁口,很认真地看着她,轻柔地说,真的很好奇,你那小脑袋瓜都装了些什么。下次过来,记得打电话给我。

那点小小的霸道,让唐茜有些愣神。而他刚才说话的语调,总觉得似曾相识。末班地铁里,唐茜脑光一闪,突然想起来,是《简·爱》里的罗切斯特对简·爱说过相同的话:“你那小脑袋瓜,到底装的什么?”

想到黄有亮那温柔的语调,唐茜心里像是被泼了一杯温热的牛奶。

之后,便常常见面。一开始,唐茜以为自己只是需要一个人,来缓解何冬带来的忧伤。时间一久,这个叫黄有亮的男生,便慵慵懒懒地住在心头,赶都赶不走了。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yes or no》里的妈妈说,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像有千百只蝴蝶在心中起舞。唐茜对照内心,感觉自己也许正在开始人生当中,第一场真正的恋爱

·心甘情愿是件要命的事·

和黄有亮三年的恋爱,谈得四平八稳。他是那种让她相信,会一辈子在一起的男生。

这是一种内心的笃定,虽然这份笃定里,少了一点心甘情愿。

每座桥上,都记着你的吻

我和他婚后感情很好,柴米油盐牢固了我们的爱情。但岁月总会改变许多东西,从恋爱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们早已失去了耳热心跳的感觉。也许,我们应该有一次浪漫之旅。

于是,我们来到了罗马。

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因为没有太多的钱,必须严格控制开销,我们住便宜的旅店,不轻易使用车辆,每天都直奔景点,少走弯路。

当我们浏览台伯河畔时,他忽然变得奇怪起来。他每遇一座桥,都要在上面走一走。这些桥,大同小异,走一两座就可以了,为什么都要走一走呢?我累得双腿几乎迈不动了,只想赶快找一家咖啡店坐下来歇一歇。他却指着前面的一座桥喊道:“瞧,那儿还有一座,是今天的第7座桥了!”

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对桥情有独钟。从这座桥的桥头,根本看不到什么特别的风景,却能见到岸边被河水冲上来的各种垃圾袋,这儿可能是全罗马最不干净的地方了。但是,这似乎阻挡不了他的热情。我只好极不情愿地在后面跟着。他走到桥中央之后,停下来等我。当我到了他身边时,他突然抱住我,给了我一个吻。

“别闹了,你为什么要走这些桥?”我问。他没有回答,又吻了我一下。

“我问你话呢,你为什么……”又是一个吻。

“为什么……”又一个吻。

终于,我明白了。恋爱时,我们俩有一个习惯,每过一座桥,在桥的中央,我们都会给对方一个吻。但是,我已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中止了这个甜蜜的举动。

他看着我,咧着嘴笑,像一个大男孩。“我喜欢这个城市,”他说,“因为它有很多桥。瞧,那儿还有一座!”我放眼望去,是的,那儿是一座崭新的桥!“走!”他挥挥手,转身继续往前走。我跟着他,觉得步履轻松,因为马上又要踏上另一座“吻之桥”了。

对桥情有独钟,不是因为上面有最美的风景,而是有一往情深的他。

时间会证明一切

5岁,她指着橱窗里一个精美的芭比娃娃说:“妈妈,我喜欢这个娃娃,我想要它,我会好好照顾它。”

妈妈说:“你很快就会玩腻的,然后抛弃它。”

她坚定地说:“不会的。”

15岁,她喜欢绘画,但由于手指天生畸形,画笔拿不稳,许多细节很难体现。

老师安慰她:“没关系,遇到美丽的风景,即使没有办法留下来,铭记于心也很好。”

她想了想说:“有办法。”

25岁,她爱上一个男孩,但是男孩并不爱她。

她说:“在你幸福的时刻,我绝对不会出现。但如果有一天你不幸福了,我永远都在。”

男孩不在意地笑了,用调侃的语气问她:“你知道永远有多远?”

她咬了咬嘴唇,说:“一辈子。”

35岁,男孩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她做了出人意料的决定,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卖了唯一的'房子,去环球旅行。

朋友们都劝她:“何必呢?谁都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顺从命运,找个男人平静地生活吧。”

她摇摇头说:“可以选。”

45岁,她完成了两次环游世界的旅行,出版十余本摄影图集,本本热卖。

她甚至带着父母一起去了许多国家,最畅销的一本摄影书籍便记录了他们共同前行的身影。书的扉页上,是一家三口依偎着的灿烂笑容。

她无法拿起画笔,却换了一种记录世界的方法。

也有人在网络上冷嘲热讽,说她出版这么多书,如果不是为了圈钱,还能是为了什么呢?

她回复:“为了美。”

55岁,当初的男孩,如今的男人,突遇车祸高位截瘫,妻子卷了财产,弃他而去,只给他留了间空房与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儿。

她去找他,20年未曾再见,重逢时却是换了模样。

昔日的青涩少年如今歪着头,流着口水,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望着她,泪流满面。

她也哭了,说:“我来了。”

65岁,有流言传出,说她照顾男人多年,无非是为了男人名下那间房子。

男人的女儿也渐渐听信了传言,尽管这么多年,从大学到硕士的学费都是来自她默默的汇款,然而看向她的眼神还是多了几分异样。

了解她的朋友则劝她:“趁着男人还清醒,跟他登个记,房子就算是夫妻共同财产。等他去了,好歹也算没白忙一场。”

她笑笑,说:“没必要。”

75岁,男人含笑而终。离世的时候,面色红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体洗得干干净净,躺在洁白的床单上,床头一束新鲜的百合还在滴水盈香。

律师宣布遗嘱,男人把房子留给了她。她拒绝了,请律师将房屋卖掉,一半留给男人的女儿,一半捐赠给慈善基金会。

女儿跪在她的面前,流着泪,请求她原谅。

她抚摸着她的头发,俯下身,亲吻了她的脸颊。

她温和地说:“没关系。”

85岁,她出版了人生最后一本摄影图集,里面满满都是这些年她为男人拍摄的照片。

在轮椅上侧头听她读书的,微笑着赏花看海的,在床上安然熟睡的,在餐桌旁张大嘴巴向她索食的,靠在她怀里静静流泪的……甚至还有费力向她做鬼脸的有趣表情。

书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男孩15岁时的照片,穿着白色的衬衫,阳光下他看过来,露出年轻明朗的灿烂笑容。

她在下面写:“我爱你。”

95岁,她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在阳光中眯着眼睛。女儿站在她的身后,为她轻轻按摩着肩膀。

她的怀里抱着5岁时妈妈送的那个芭比娃娃。

娃娃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但她依然紧紧地握着,唇角露出幸福的微笑。

透过眼前的一丝微光,她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墓碑上简单的三个字——

做到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所有的抛弃、冷漠与遗忘,都可以被归给时间这只替罪羊。

然而时间平静而公正。它可以为了丑恶与失败,沉默地背起黑锅;也可以为了善良与成长,挂上荣耀的勋章。

不要害怕时间。如果心似磐石,分针秒针就只是忠实的目击者,记录下每一点辛苦与投入。

不要忽略时间。一声声滴答不只是冷漠刻板的旁观,更是温暖而认真的催促:华年易逝,华年易逝。

璀璨还是黯淡,永恒还是坠落,相聚还是离别,都不必多余地强调。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

好事,坏事,皆成往事。

时间会证明一切。

怀念,最好

那些时过境迁后的回头,一点儿也不诗意,更不美好,还是一个人默默地怀念,最好。

· 1 ·……

第一次见她,大约是4年前,听见门上有钥匙哗啦哗啦地响,他以为大白天来了胆儿肥的蟊贼,猛地开了门,正要呵斥,却见门外的人比他还惊诧,大大地张着嘴巴,讷讷道:你是谁?为什么住在这里?

因为紧张,她的鼻子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细长的眼睛瞪得很大,像是受惊的考拉。他有些不忍,便笑了笑:这是我家,我不住这儿住哪里?

她又“啊”了一声,掏出一张纸仔细看看,问:这不是某某路某号某单元某室吗?

他哑然失笑,抬手指了指对门。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连声说着对不起,转过去开对面的门。

他望着她纤薄的背影笑了笑,回家,关门。

这栋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隔音效果不是很好,他能听见她欢快地哼着歌曲涮拖把,小心翼翼地挪动家具……他微微地笑着,想这是个快乐的女孩子呢,甚至还有点无耻地想,如果她再漂亮点儿,说不准他会寻个借口搭讪追她呢。

他们偶尔会在楼道里相遇,点头笑笑而已,没有话。周末,他们还会在共用露台上相遇,她去晾衣服,他在看英文书,她看他的眼神里有满满的敬慕。

渐渐地,就熟了,两个年轻人时常搅在一起烧饭吃,面对面坐着,她托着下巴看他,顽皮地说:慢点吃,别把舌头也吞下去。每到周末,她常常以要用洗衣机为借口,讨去他穿脏的衣服,洗好晾在露台上,他一抬头,就能看见他的和她的衣衫,一并舒展在暖意洋洋的阳光里。

在一起时,他说那些在湿漉漉的弄堂里混迹的童年往事,也会听她有些忧伤地说干旱少雨的甘肃乡下,早晨,一盆水洗全家人的脸。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眸盈盈地潋滟着,让人心下怦然。

他不忍她感伤,就打趣说她这么贤良,不知会被哪个走运的小子娶回去。

她就红了脸,埋着头,一根一根地摆弄着手指。

他突然意识到,她待他这样好,是不是在暗恋他呢?这么想着,就偷眼看她,看着看着,心就悄悄地退了一步又一步,她像沙滩上一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沙子,而他,像所有好高骛远的年轻男子一样,希望自己的女友美到惊艳。

他开始刻意地回避她,虽然做得很是委婉,她还是感觉到了,不再轻易敲他的门。在露台上遇到,也只是礼节性地笑一下,晾好衣衫,转回屋去。

· 2 ·……

第二年冬天,他有了漂亮的女友,和女友嬉闹时,他会突然竖起食指说小声点,墙壁不隔音的。

不知为什么,他有点郁郁寡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生怕他们的笑声会变成穿墙而过的利刃。他不想伤害她。

有时,他和女友会在楼梯上遇到她,她总是埋头匆匆地上或下,像个胆小的孩子,他觉得有莫名的难受在心里拱啊拱啊的,像欠了她什么永远无法偿还。女友似乎看出了什么,也不问,只是打着婚期将近的幌子,催促他买房搬家。

次年秋,他搬进新家,把旧房租了出去。以为这样就会忘记她眼里的忧伤,却没有,一到夜里,他会猛然醒来,想起她满眼含笑地看他吃饭的样子、在露台上边唱歌边晒衣服的样子。他竭力和女友兢兢业业地恋爱,企图来忘记这一切,却不成,常常是女友正和他说着婚期呢,他的目光就像电力不足的灯泡,缓缓暗下去。

到底,他还是没能迎娶那位能满足他虚荣心的漂亮女友,不知就里地就散了,踪迹皆无。

一个人的落落寡欢里,他去过几次老房,借口要装修,让房客退了租。站在露台上,望着通往她房间的门,他怅怅地想,两年了,或许她搬走了吧?或许她恋爱结婚了吧?再或许,她已不记得有他这样一个人……

在世界上,人总是这样,最美好的,永远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

· 3 ·……

又去老房子多次,阴错阳差,一直未能再遇见她,他无意似的问过邻居,知道她没搬走。他想给她打电话,却发现,竟没向她要过电话号码。

索性,在周末宿在老房,夜里,大大地睁着眼,聆听隔壁的声息,很晚了,才听见楼梯上脚步声,渐行渐近地来了,他在黑暗中张大着嘴巴,无声地笑。

挨到次日早晨,他装作无事人一样伸着懒腰上了露台,连见她的第一声招呼该怎么打都设计了千万遍了。

终还是枉费了心机。

那个在清晨里打开通往露台门的人不是她,而是一个俊朗的男孩,四目相遇,都愣了,他尴尬地指指房子,说:隔壁邻居。

他们相互握了手,在露台上做着晨操。

晨曦那么好,他的心,却雾蒙蒙的,一丝光线都看不到。

等她到露台招呼男孩吃早餐时,一眼见了他,目光落到他脸上,像被烫了一样跳起来,很快就镇定了,说:是你啊,是不是回来请我们去吃喜糖的?

一下子,他就怔在了那里,在她从容淡定的目光里,他分明看到了小心翼翼的躲闪,他笑了笑:到时候肯定会的。

除了苍凉和遗憾,他没有怪她,那么好的女子,已被他用年少无知辜负过了,他有什么理由和资格让她等在原地?他也终于明白,那些时过境迁后的回头,大多成了打扰,一点儿也不诗意,更不美好,还是一个人默默地怀念,最好。

感人的故事6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掉。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明白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样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样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那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着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感人的故事7

在军训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带了钱可教官不让我们去买东西吃。我们就只好打完水回宿舍了,那一天晚上有些同学想家哭了,就比如周宸珺,脸上还挂着几滴泪水,我见了也想哭,但泪水被我憋了回去。

我在床上呆呆的坐着。这时候,李老师进来了,我们全宿舍的人都大叫:“李老师”,李老师紧接着对我们“嘘”了一声,李老师的意思是让我们安静下来,我们也点了点头安静了下来,李老师把她的包打开,把一个装香肠的包装袋子撕开,我便闻到了一股香肠味,我们很自然的张开大嘴吧,等待香肠,李老师把一个个香肠挤到我们的嘴里。像喂狗似的,李老师边喂边说:“你们可不要告诉教官啊,不然被发现可就惨啦。”有一个同学说:“我们带了钱,但不让我们去买东西。”“所以我才买了香肠给你们吃,怕你们饿肚子。”李老师说。我突然感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说:“能不能再吃一个?”“不行,我怕别的同学没得吃。”李老师走了以后,刘佳颖说:“李老师就像妈一样。”在我心里我也这么想,我觉得:李老师喂我吃的那根香肠是我吃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香肠。

晚上,要睡觉了,我不再想家,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个好梦。

感人的故事8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懂得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当听到这首《父亲》时,我就会想起我那慈祥的父亲。

小时候,我不懂父亲对我的爱,只知道父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但在一件事过后,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我在广东时,生了病。父亲看到我不再生龙活虎时,非常着急,便带着我却第一家诊所。刚到诊所,父亲就立马叫医生来。医生刚来,父亲就催医生给我看病。医生给我检查了一会儿,就去给我拿药。父亲走上前去对那位医生说:“不用打针吗?”医生说:“不用,吃点药就好。”听到这话,父亲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可是过了几天,我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于是,我们又去了第二家医院。

第二家医院在整条街上还是小有名气,所以来的人很多,我们也要等很久。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父亲越来越着急。在等待的途中父亲一直对我说:“不要着急,等下就轮到我们了。”过了大约半小时,终于轮到了我们。医生给我开了点中药,嘱咐父亲要让我按时吃。看完病,父亲提着药疾步走到车前。刚上车,父亲就点火开动。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开得很快,脸上写满了对我的担心。

没有想到的是,服完那些药后,我的病情居然更严重了。这下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望着生病的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心疼。

没办法,为了让我彻底好转,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父亲把我送到了全镇最有名的医院。医院离家很远,在开车前往医院的路上我嘴唇苍白,无精打采。再看父亲,额头上布满了豆粒大的汗珠,因为汗水的关系衣服和背贴在了一起。想到父亲为了我的病情劳累奔波,顿时我心里有一股暖流涌了上来。这次看病回去吃药后我终于好多了,父亲看着我没事了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啊!我亲爱的父亲,谢谢您!是您给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您帮我战胜病魔,是您让我感受到温暖无私的父爱。您对我的爱,像一粒粒种子种在我的心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感人的故事9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女人站在渐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话……

讲到这里,老师问学生:“你们猜,女人会喊出什么话?”

学生们群情激愤,都说“我恨你”、“我瞎了眼”……

这时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学生一直没发言,就向他提问,这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女人会喊——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老师一惊,问:“你听过这个故事?”学生摇头:“没有,但是我母亲生病去世前,就是对我父亲这样说的!”老师感慨道:“回答正确。下面,大家听我把这个故事讲完。”

轮船沉没了,男人回到家乡,独自带大女儿。多年后,男人病故,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原来,父亲与母亲乘坐游轮时,母亲已患了绝症。关键时刻,父亲冲向了那唯一的生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与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讲完,教室里沉默了,老师知道,学生们已经听懂了这个故事:世间的善与恶,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所以请不要轻易做判断。

感人的故事10

我明白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这样的:有一个地方年年有洪水,大禹想治洪水。他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一次,他看见几个小孩在玩一个游戏。这游戏是他找到了治水的办法。于是,他找了许多人跟他一齐治洪水。有一次,大禹飘过家门,想到有几年没回家了,便想进去看看。这时,屋里传来了骂声,他怕撞到了母亲的气头上。所以治洪水去了。过了几年,大禹飘过家门。屋里传来了笑声,大禹想:家里有笑声,说明家里很好,还进去干什么?所以有治洪水去了。又过了几年,大禹飘过家门。屋里出来了一个小孩,问大禹:“伯伯,您认识大禹吗?”大禹笑着说:“认识啊,你有什么事吗?”那个小孩让大禹捎口信儿。大禹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最后,他治好了洪水。

大禹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令我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必须要像大禹那样帮忙百姓,乐于助人,创造幸福生活。

感人的故事11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

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

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都有的花手绢

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五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

就让我们跪在墙边

拿着一根竹竿

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

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

低着头不敢说话

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

说那就两个一起挨打

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

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

爸,是我偷的,不是姐,你打我吧

父亲手里的竹竿...

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

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

打完了坐在炕上骂道:

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

将来长大了还了得?

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

当天晚上

我和母亲搂着满是伤痕的弟弟

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我突然嚎啕大哭

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

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我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

事过许多年,弟弟替我挡竹竿的样子

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一年

弟弟8岁,我11岁

弟弟中学毕业那年

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晚上...

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

嘴里还叨咕着..

俩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

母亲偷偷地摸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

那啥供啊?

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

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

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

你怎么就这么没出息?

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

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

我抚摸着弟弟红肿的脸说...

你得念下去

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

弟弟看着我...点点头

当时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

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

...和几个干巴馒头走了

在我枕边留下一张纸条:

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

我出去打工供你...弟

我握着那张字条

趴在炕上失声痛哭...

那一年

弟弟17岁,我20岁

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

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

终于读到了大三...

一天我正在寝室里看书

同学跑进来喊我...

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

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

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

穿着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

我说,你怎么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他笑着说...你看我穿的这样

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

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

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

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

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

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

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

就给你也买一个。

我再也没有忍住

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

那一年

弟弟20岁,我23岁

我第一次与男朋友回家

看到家里掉了多少年的玻璃安上了

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

男朋友走了以后我向母亲撒娇

我说妈,咋把家里收拾得这么干净啊?

母亲老了

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

说..

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

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

是安玻璃时划的...

我进弟弟的小屋

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

心里很难过...

他还笑着说,你第一次带朋友回家

还是城里的大学生

不能让人家笑话咱

我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

疼不?他说...不疼

我在工地上

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

还干活儿呢...

说道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

我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

那一年

弟弟23岁,我26岁

我结婚以后,住在城里

几次和丈夫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

他们都不肯

说离开那村子就不知道干啥了

弟弟也不同意,说姐...

你就全心照顾姐夫的爸妈吧

咱爸妈有我呢。

丈夫升上厂里的厂长

我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修理部

没想到弟弟不肯

执意做了一名修理工

一次弟弟登梯子修理电线

让电击住进了医院

我和丈夫去看他。

我抚着他打着石膏的腿埋怨他

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

现在...摔成这样

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

他一脸严肃地说...

你怎么不替我姐夫着想着想呢?

他刚上来,我又没有文化,直接就当官

给他造成啥影响啊?

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也哭着说...

弟啊,你没文化都是姐给你耽误了

他拉过我的手说

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

那一年

弟弟26岁,我29岁

弟弟30岁那年

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

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

你最敬爱的人是谁

他想都没想就答..我姐

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不记得的故事: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

每天我和我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

有一天

我的手套丢了一只

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

她自己就带一只手套走了那很远的路

回家以后...

我姐的那只手动得都拿不起筷子了

从那时候...

我就发誓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

台下一片掌声

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

我说,

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

在我最应该高兴的时刻

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感人的故事12

我酷爱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特别是一本叫《那个黑色的下午》的书,我读了许多遍,百看不厌。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给我们描述大地震发生后孩子失去了母亲的痛苦,亲人生死离别的的情愁,还描述了家人分后重聚的幸福。

故事讲的是发生在2008年5月13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把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主人公笑猫也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它发誓要找到妻子和孩子。于是笑猫踏上了艰难的找寻之路。在寻找的路上它看到了许多令它感动一幕幕:郑美丽老师为了让她的学生能全部逃出教室,用自己身体挡住掉下来的预制板,学生都得救了,而郑老师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她的腿被一块巨大的石板压住,腿下的一摊鲜血已经变黑。小姑娘在废墟下已经待了三天,嘴唇已经干裂,可她为了活下去一直不停地唱歌,小姑娘心里想:如果我睡着了别人就不能发现我,我就只好死,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最后小姑娘终于获救了。多么坚强的小姑娘,再想想我自己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会退缩 ,简直是天壤之别;笑猫的儿子胖头地震时掉到了悬崖下,虽然没有受伤,但它却帮助受伤的大熊猫爱爱,为了不让爱爱挨饿胖头不停地运竹子给它吃,原来很胖的它最后瘦的皮包骨头。笑猫不离不弃,一边寻找亲人,一边帮助受难的人。最后终于一家人团聚。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同样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的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生命亲人和家园。全国各地的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世界友好国家也采取了援救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的汶川已经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和富强。

书读完了,心情却不能平静。让我感动的同时我也在反思: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坚强的面对,不气馁、不退缩,会战胜困难的,还有就是要珍惜现在所拥有地一切。

感人的故事13

生死与共——董小宛和冒襄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自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生于官僚家庭,其父冒起宗为明崇祯朝大臣,官至佥都御史。冒襄自幼聪明,生性敏慧,仪貌出众,举止蕴藉,吐纳风流,他早负才名,精于音律,长于书法,诗文俱佳,得晚明文坛领袖董其昌、陈继儒的赏识。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明末四公子”之目。卓绝的修养,得天独厚的际遇,使其享有盛誉。

才自清明志自高,冒襄有过人的才艺,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十六岁中秀才。他聪颖勤学,博通经史,下笔千言,但科举道路都不顺利。主要是由于其见解与权贵不合,结果六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后来“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冒氏负才使气,轻财高义,刚毅沉稳,疾恶如仇,眼界甚高,终身没有涉足官场。

冒襄温文尔雅,崇尚名节,才气横溢,风流倜傥,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并称“明末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冒襄雄才大略、英豪气概领一时之秀,官僚家庭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他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领导复社、几社,主持东南文柄,“励经济,修名节,不以功名势利为念”。一心想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在南京时经常高朋满座,诗酒唱和,高谈阔论,以天下为己任,大有不可一世之概。这也是明末文化的一大特征。

崇祯三年(1630年)他首赴南京乡试,因病阻场,结识了复社名流张溥、杨廷枢,由此加入复社,并参与领导事宜。后在秦淮大会东林遗孤,参加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抨击阮大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南京的明朝旧臣建立了弘光政权。阉党余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他要报复复社诸君子。冒襄连夜逃往扬州,靠了史可法的荫庇,才躲过了这场灾难。清兵平定全国之后,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隐居的他,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以明朝遗民自居,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他曾自述:“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表达了他不事二姓的遗民心态,这一点是冒襄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他曾在如皋抚养抗清志士遗孤二十多人,其中包括“明末四公子”陈贞慧的儿子陈其年、方以智的儿子方中通、方中德,安徽戴本孝兄弟,魏大中的孙子魏允楠等,陈其年在如皋冒府生活长达八年之久。他们的生活、交游费用全出自冒氏。冒襄在秦淮为复社子弟讲学,场面可观,堪称盛会。冒襄还曾在灾年施粥赠药,接济灾民达九个多月。这既说明冒襄讲义气,重友情,忧国忧民,也说明他拥有丰厚的财富。由于冒氏本人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创造财富的本领,父亲去世之后,开支不减,家境日渐衰落,以致他晚年靠卖字为生。入清之后他不愿仕进,终日诗酒自娱,不应鸿博之荐,晚年结庐隐居,是其政治信念的体现。所以他的风节文章在海内深孚重望。他的逝世被世人誉为“东南故老遗民之流风余韵于是乎歇绝矣”。

才子佳人结良缘,冒襄不仅是热血的书生,还是风月场上的翩翩公子,据说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举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可见冒襄魅力无穷。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而大才子冒襄的情感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冒襄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闲谈中,他听到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不禁对这位传说中的冰清玉洁的“冷美人”大感好奇。董小宛,名白,字青莲,又名宛君,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容貌秀丽,气质超尘脱俗。董氏名与字均同于李白,是因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而起的。她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秦淮八艳”。小宛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其母陈氏为南曲歌妓,其父董旻为门下清客。小宛自小聪颖,八岁时就跟一班清客文人学诗、习画、作戏、操琴,十三四岁的时候时,琴样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15岁时做的《彩蝶图》,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非常高的题诗。小宛还自幼爱读屈原的《离骚》,杜少陵、李义山的诗以及花蕊夫人,王珪宫的词;并编有记载古代才女事迹的《奁艳》一书。小宛不但才思敏捷,通诗达词,精琴工画,擅长昆曲,而且善于食经茶道,董小宛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美女。

风流才子冒襄自然十分渴望结识这样的佳人,尤其是在科考失意后,更想舒解心中的郁闷,于是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董小宛,可惜她外出了,几次都没有见着。直到准备离开金陵的前夕,冒襄由方以智引见,终于得以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相晤。当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冒公子只好隔帘相望,称赞小宛可谓是“香姿玉色,神韵天然”。冒襄自我介绍之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冒公子果然是异人!异人!”之后董小宛话语不多,冒襄见她娇弱不堪,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却使董小宛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小宛其实早已经从李香君处听说了冒襄的才名,和许多秦淮女子一样,她心中企慕不已。自从那一次见面后,她便开始了对冒襄的期盼和含而不露的追求。虽然董小宛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但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后来众人才知道,风流多情的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然而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候,已是人去楼空,陈圆圆被国丈田弘强买而去,送进了宫中。他遍寻陈圆圆不着,一时心情抑郁,怅惘无及。于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夜游,竟然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董小宛的门前。

第二次冒董相会,小宛正在病中,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淡淡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冒襄大有同病相怜之感,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见她病体虚弱,冒襄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告别。小宛告诉冒襄:“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爽。”没想到冒公子的神采风姿竟然能起到药石所不及的作用。

这次相会董小宛向冒襄表达委身之意,然而董小宛的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确是始料不及的。冒襄借酒醉敷衍过去,第二天匆忙告别。小宛无奈之下只好说:“既然公子要走,我都梳好妆了,就一路送送你吧。”这一送,就一连送了二十七天,从浒关走到北固,冒襄也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到了金山时小宛指江发誓说:“妾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这样几次三番,相送相追,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情感愈来愈浓。《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偕董小宛同游金山、苏州、杭州,登金山时候,“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两人,指为神仙”,可谓轰动一时。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九年。夫妻二人时常弹琴和唱,吟诗作对,游山玩水,真是一对神仙眷侣。

小宛来到冒家之后一洗铅华,尽心尽力服侍冒襄家人,事事亲力亲为。冒襄的母亲和正妻也都非常喜欢她,不但如此,小宛还要负责督导冒襄的两个儿子读书,算是兼任家庭教师,董小宛虽然生性温柔,但看来却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女性。她到冒家后,日常琐事都是由小宛一手操办,井井有条。可谓是冒襄的贤内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宛有一手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是小宛发明出来。人们把小宛列为古代十大名厨之一。冒襄自称在与董小宛共同生活的这九年里是“折尽一生清福”。

短暂的幸福宁静生活非常快过去了。甲申之变之后清军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辗转逃难。明亡之后冒家生活艰难,冒襄大病了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了性命。冒襄患病,都是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他后来回忆道:“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二十八岁。冒襄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以哭之,家人和亲友都哀悼不胜。

感人的故事14

我在我那美丽的故乡,给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

一天,我的足球忘在学校了,我忙碌的来到了那时正空无人烟的教室,来拿我那心爱的足球,那时正是午夜了,我正打算回家时,看到了办公室有一缕耀眼的光,我的好奇心让我走了过去,我静悄悄地走到了门口,居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班主任。我自从看见了班主任起,我就有一点讨厌她,因为她管得太严了。当我那天晚上看到了班主任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我就在想:老师这么晚了还在这里批改作业,难道她不累吗?老师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难道她的家人不担心,不着急吗?一个又一个的难道和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我心里直打转。我一力想一边看着正在工作而又劳累的老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突然,我发现老师站起身来,连忙躲在一根笔直的电杆下,跟着老师到了教师宿舍,见他一路上都在接电话,她到宿舍后倒在床上合衣而睡。

第二天,我背着书包、带着足球,还带着那些问号和那些难道来到了学校。上课时一直在想那些问题,下课了,我鼓起勇气,打算去问个究竟。到办公室我把昨天的事情和那些问题一五一十告诉老师。老师听到了非常惊呀,不过也回答了我的问题,她是这样说的:“我在改你们的试卷,我已经告诉了我的家人,晚点回去,叫他们早点睡,不要担心。”我现在总算知道了,不用问号再打转了。

老师,我想对您说:“批改作业也要分时间,不用太晚睡觉,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是最佳的睡眠时间。所以,您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睡觉。不要早出晚归,晚睡早起呀!”

感人的故事15

雅安地震儿子上厕所被砸,埋在预制板内,母亲冒着余震危险去救儿子,期间,眼见着三楼的床掉下去。儿子求母亲快走,别管他,母亲使出全部力气,独自将上百斤的预制板挪开,救出儿子。母亲事后说,她也不知道怎么那么有力量。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她便拼命哭喊:“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他们卖力地搬移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他们始终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记者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则苦撑着、等待着……

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和报纸上的图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了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了,他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第二天,土耳其很多报纸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止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