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童年的随笔15篇

童年的随笔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年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随笔15篇

童年的随笔1

记忆,有时是件很美妙的事。偶然间碰上的一朵花、一株草,又或是一个人,记忆都会在这时突然跳出来,将你带回到那个曾经快乐的时光里。

儿时的玩伴、二十多年来未曾见过面的雨花的出现,就让我顷刻间回到了自己那个如歌般的童年岁月,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那是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当年据说是为了躲避战乱,我的祖先才从山外另一个小村庄迁来这里。从全村四十多户人家无一户外姓,从全村除了翻山越岭仅有两条弯弯曲曲通往山外的小路,从村前那两棵人工栽种的高高的槐树和那棵八月飘满清香的桂花树,你就会深信那里曾经的确是个躲避战乱、与世隔绝的好场所。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记忆里似乎并没有什么苦难的痕迹。童年,对我来说,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童年,对我来说,就是一首悠扬动听的不老歌。那村落里的小巷中有我穿来穿去的欢快身影;那四面群山的每个角落里有我寻觅花花草草留下的踪迹;那村外的小河沟里我和同伴淘着水在一起捉着鱼虾;那靠近山脚下的农田里我和雨花偷偷挖着大叔家的甘蔗种……

几十年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县域地图上仍就找不到名字的那个小小的村庄,闭上眼,记忆又会如同慢镜头一样将它逐渐拉回到我的眼前,让我晃若已置身于儿时那片欢乐的天空,让我顷刻忘了现实中的一切纷乱烦恼……

1】迷人的兰花

春天,清风徐徐的二月,越过严寒、冰雪满地的冬季,漫山遍岭的兰花悄悄伸展着翠绿的枝叶,一朵朵淡绿色的花蕾在山风的吹拂下无声地伸长,等待着时机,向你吐露醉人的清香。

几天之后,这些花蕾便会变成一朵朵沁人心脾的完全盛开的兰花花朵。这时你若能来,惊喜定会在你心间渐渐升起,久久停留。

时常,在人迹稀少的清晨或是寂静的午后,避开父母,我一个人匆匆地赶往山里,在一丛丛兰花旁蹲下自己瘦小的身子,凑过脸去,一朵朵地嗅着兰花花朵的清香,享受着大自然亲密的爱抚。

那时的我,记忆力出奇地好。哪一座山,哪一处地点,或山脚的小溪边,或山腰的大乌石旁,或山顶的松树下,有几株兰花我都能记得一清二楚。每年,兰花花朵盛开的时节,我几乎都要把这些兰花逐一看个遍。夜里,几乎也是枕着这些白天见过面的兰花才能入梦。

年幼的时候,对于兰花只是单纯地喜欢,却并不懂得珍惜。每次看过那些兰花花朵之后,会毫不犹豫地伸手掐上几朵回家,养在小水罐子里,每日没有出门疯玩的时候,慢慢地闻着、看着,直到兰花花朵完全凋谢。偶尔,也会在头发上插上几朵,跑到同伴面前炫耀一番,满足一下自己内心那点点的虚荣。

这个季节过后,即便是在山里所有的兰花不再开花时,我仍会采些类似于兰花花朵般嫩绿的树叶,远远地向同样喜爱兰花花朵的伙伴们招手:“喂,看,看这些好看的兰花花朵,你们要不要……”

2】美丽的竹枝花

阳春三月,春光烂漫,百花争艳。白的梨花,粉的桃花,红的杜鹃花连成一片,小小的村庄简直成了花的海洋。

竹林旁的小溪边,青青的瘦弱的野生小竹笋长成了枝叶伸展的小竹枝,沉睡了一年的野生玫瑰也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小红花。自然界正常生长的花儿已满足不了我们这些古灵精怪小女孩们的好奇心。那就让大自然长些新奇的竹枝花吧,让这些竹枝花伴我们度过那个悠悠的童年。

所谓竹枝花,并不是竹子枝条上自然开出的花,而是我们一群小孩子从溪边折来刚刚抽出嫩芽的竹枝,把竹枝上的那些嫩芽一根根地抽出,然后再从溪边的野生玫瑰上摘下一朵朵小红花,把这些小红花再一朵一朵地插进刚抽掉嫩芽的竹枝小洞里,便成了一株美丽、可爱的竹枝花。每次插完一株竹枝花,我们都会高高地举着这些大自然中独有的花儿满村子地游走,逢人就问:“你看我的竹枝花好看吗?你看我的竹枝花好不好看?”“好看,好看,真是好看极了。”听着每个人对我们的赞美,我们的心花比这些竹枝花开得更美、更艳……

一直到这个季节独有的竹枝长成了不能再抽掉嫩芽,一直到这个季节独有的野生玫瑰不再开出一朵朵花儿的时候,我们的竹枝花便也告一段落。但这一段落很长很长,长到整整一年的时间以后,在同样的季节里才能继续上演。

3】诱人的野树莓

四月,和煦的春天吹绿了田野中的小秧苗,也唤醒了沉睡中的野树莓。

这个季节,父母在忙着插秧,忙着栽种农村人一年中的希望。我们呢?我们自然也加入了农忙的行列。秧苗自是不会插,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样站着随便就能抛撒的秧苗,父母都是弯着腰,弓起背在田中一蔸一蔸地插着秧。那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拔拔秧苗,拔拔秧苗还是会干的活。没有人会规定我们要拔多少,也没有人规定我们拔累了不能站直腰玩,反正拔多少算多少吧。

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是爱跟随父母去到田野拔秧苗的。即便是父母不让我们出去,我们也爱偷偷的出去。当然,为的不是真正的拔秧苗,而是惦记野外那些生长在小溪边,或者是生长在山路旁,又或是生长在山坳里的野树莓,更爱所有果树还在开花,而野树莓就已结了的成熟的果子。

无论哪个角落,只要有野树莓就行。随便站在哪一株野树莓的身旁,轻轻地伸出手去,绕过野树莓枝条上那些尖尖的碰上就让人疼得龇牙的小刺,小心地摘下一颗颗红红的野树莓果子,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又酸又甜,醉人心脾。那种感觉真是好美、好美……

就这样站在野树莓枝旁吃上一顿还远远不够,翻出上衣或是裤子的口袋,随手拍拍,把口袋弄弄干净,把那些没能吃完的诱人的红红野树莓果子一个一个小心地装进口袋,带回家留待晚上再次享用。

通常,野树莓果子成熟的时间持续不算太长,但也不算太短,大概二十几天左右吧。不管时间多长,也不论时间多短,反正,从野树莓果子还未完全变红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一直会吃到野树莓果子没法再次看见的那一天止。

4】栀子花开

五月,艳阳高照,禾苗开始在田间疯狂地生长。这个时节,好像实在没什么可吃,也没什么可玩的。

偶尔,会端坐在家门口的小巷中,和雨花及一帮小伙伴玩玩抛小石子的游戏。腻了时,也会和雨花偷偷地跑到邻居靠近山脚下无人能看见的田地里匆忙地挖个一、两根刚栽下不久的甘蔗种,找个无人的山窝里“吧哒、吧哒”地咬上几口,然后,将那根本就不能吃的甘蔗种往山林里一丢,再次偷偷地返回家里。

自然,家里是呆不住的,还得跑到野外,跑到田间去找些好吃好玩的。

沿着村里两条弯曲小路中的一条,一路踢着山路上的小石子,一路摇着从路旁捡来的小树枝,一路轻轻地挥打着山路两边的草被植物,我和雨花及一帮小伙伴开始慢慢进入禾苗长得正旺的田野。

“咦,快看,快看,前面那座小山上有好多白白的花呢。”“那就赶快跑过去看一下。快,快跑……”“冲啊,冲啊……”伴随着杂七杂八的叫喊声,我们一伙急急地跑进那座小山中。

说是山,其实就是一块比稻田高出一点长了一些矮小植物的丘陵地。不过,这块丘陵地的确不错。在那些矮小的植物中,几乎全是深绿色的野生黄栀子树,迎着金灿灿的阳光,那些黄栀子树长满了一树树与叶子相同颜色的栀子花蕾。也许是花儿也爱争强好胜吧,那无数的花蕾中,竟也盛开着许许多多洁白的栀子花。

不知是谁教过,把刚摘下来的栀子花底部放在口中一吸,就会像蜜蜂一样吸食到甜甜的花蜜。学着这个样,我们疯狂地采摘着一朵又一朵的栀子花,然后一朵又一朵地将这些花儿底部送到嘴里轻轻地一吸,果然,很甜,很甜……

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时分,舔舔甜甜的小嘴,抱上折下的整枝整枝的栀子花树枝,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留开了这片令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也令我们深深陶醉的栀子花山地。

不过,第二天,第三天,往后的无数天,我们又会一次次地重返这里,一次次地释放着我们的快乐。只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其实也在一次次地摧残着那些一天天盛开着的洁白的栀子花儿。

倘若,栀子花儿也有灵魂的话,那么,那些曾被我们兴奋地摧残着的栀子花儿一定会狠狠地向我们瞪着它们那无辜的双眼吧?

5】欢快的小河沟

进入六月,就进入了夏天比较炎热的时期。

当栀子花儿还在竞相开放,已经在栀子花儿身上不再感到兴奋的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不再有丝丝寒意的小河沟,转向了小河沟里那些活泼、可爱、灵巧的小鱼儿。

尽管这个时候有让人怀想的端午,有清香扑鼻的箬叶粽子,有用丝线编成的网袋装着一个个挂在脖子上的鸡蛋,有跑到外公外婆家游端午的快乐,可所有这些都敌不上到野外的小河沟里捉上几条鱼儿来得愉悦。

半上午,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带上一只破旧的小脸盆,或者是半块摔破的瓦罐,还有一只家家都有的装鱼的小竹篓,裤腿往上一卷,邀上几个死党一样的同伴,呼啦一阵,风一般就狂奔到了田里。然后分头沿着田与田之间的小河沟一段段地寻找,看见鱼儿多的地方马上招手:“哎,快过来,这里有好多小鱼儿。”“好,好,我们就过来。”三步并做两步,个个就会集聚在一起。

伸出双双黑不溜秋的小手,一块块地搬着稻田里或是小河沟岸上原有的土块,纷纷投向小河沟里,分分钟的时间就将小河沟拦截成上、中、下三段。拦截的上段是为了不让水流下来,拦截的下段是让水好流出去,而中间这段就是我们要淘干水准备用来捉鱼儿的地方。

拿过之前带来的旧脸盘、破瓦罐,或是用自己两手并拢合成的手掌,哗哗地几下子就把中段的水淘干了。一下子,几个小伙伴全都跳进小河沟里,用各自的小手一下一下地趴着淤泥,或是把稍为硬一点的泥土翻转过来,一条条的泥鳅,一只只的小虾,还有一些不知名儿的小鱼顿时就占据了我们小竹篓中的一小片地方。

趁着兴奋未减,我们又会在小河沟的另一处重新围上一段,重新将水淘干,再捉上一些同样令我们愉悦的小鱼。然后,在晃晃悠悠地朝家中返回。途经半路,碰上宽敞的地方,我们便会坐下,将小竹篓中的鱼儿分成几小份,最后带上自己的成果各自回家。

晚上,吃着母亲煮好的自己捉来的小鱼,哪怕只是那么一小碗,心里也甜甜的如喝了蜂蜜一般。

那个年月,鱼儿其实到处都是。只要有水的小河小沟,随便哪里一弄,就能捉上很多的鱼儿回家。

6】槐树下的快乐

七月,烈日如火般炙烤着大地。

之前栽种的水稻此时已结满了沉甸甸的稻谷。这个时节的田野,一眼望去,金黄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颗颗稻谷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父母自是每天凌晨五点去到田间,晚上八点摸黑回到家里,每天累得直不起腰来。而我和我的伙伴们则会被父母安排呆在家中不得出去,以此来躲避着毒辣的阳光。

然而,儿时的天空里,哪有什么毒辣的阳光,有的只是阳光透过树叶留在地面上斑驳美丽的倒影;有的只是迎着阳光,扇动翅膀,翩翩飞舞的各种美丽的花蝴蝶;还有那躲在梨树枝上、桃树叶中,一直鸣个不停的夏蝉;更有那在田地里已经成熟的各色蔬菜瓜果……

每天除了满世界地看树影,追蝴蝶,捕夏蝉,摘瓜果,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一伙聚集在村前那两棵高高的、枝叶繁茂的槐树下盯着水牛或是黄牛拍打着它们身上一只又一只的牛蝇。那些牛蝇有着两只汽 车车灯般的眼睛,有着蝉儿样的透明的翅膀,整个身体呈灰褐色,挥一下手,它们则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倏地一下又飞向其它的牛群。

很多时候,我们会蹑手蹑脚、轻轻地伸出手去,用自己那小小的手掌悄悄地速度极快地捕捉住一只只的牛蝇,然后飞快地把它们放进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玻璃小药瓶或是别的什么透明的小罐子里。尔后,盖上盖子,看牛蝇在里面乱撞乱叫,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慢慢地,当时光不知不觉地溜走,两棵槐树中间的那棵桂花树散花出阵阵扑鼻的清香时,我们便也自然转移了兴趣。

7】池塘里的小菱角

八月,桂花那扑鼻的清香开始在山村里四处飘散,既醉了村里爱美的年轻小媳妇,更醉了我们这些爱追逐嬉戏的小孩子们。

每天的清晨或是黄昏,跟在这些小媳妇们的身后,我们也爱到村前那棵桂花树下争着抢着捡拾小媳妇们拿着那种带杈的长竹竿扭折下来的串串桂花小枝条。

上午或是下午的时间里,这些年轻的小媳妇们也会找些别的有趣的事情来干。在这个季节里,干得最多的就是到离村子大约一里路之外的池塘里采那些刚刚长大的野生小菱角。

一连并排着的几口池塘,青青的菱角枝叶铺满了整个池塘水面,一眼望去,让人欣喜不已。帮着那些小媳妇们将扛来的猪腰子形状的木盆放进水里,然后看她们坐在木盆里打着转儿一边翻着菱角枝叶,一边采摘着那一个个诱人的小菱角,我们这些围在岸边的小孩子时不时地欢呼,也时不时地说些兴奋的废话:“哎,那里,那里还有一个没有摘到。”

除了欢呼,我们有时也探着身子用小树枝把池塘里离岸稍近的菱角枝勾到自己身边,翻起菱角叶,摘一个菱角,放进小嘴里轻轻一咬,再拿出来剥掉菱角皮,一口嚼着菱角的清香,嘻嘻哈哈地嚷着叫着:“好吃,好吃,太好吃了。”

待那些个小媳妇们累了,满足了,带着采摘的菱角回到池塘岸上。跟随着她们,我们才会一路又蹦又跳回到家里。

自然,那些小媳妇们会毫不吝啬地捧上一大堆菱角给我们。也正是这一大堆的菱角,让我们这些小毛孩在这个季节里的很多天都紧紧追随着她们不放。

8】红红的彼岸花

当秋天的凉意渐渐来袭,大概就是九月份的时候,田野里的彼岸花又像往年一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河沟旁、小溪边、田塍上,到处是数不尽的彼岸花朵,秋风轻轻一吹,摇曳着的花儿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召唤着我们赶紧去欣赏它们的美丽身姿。

那时,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彼岸花”,只是按大人们一直沿袭下来的叫法,叫那些花儿为“龙须花”。因为那些彼岸花的花瓣细细的、卷卷的,的确像传说中的龙须。

龙须花红红的,开起来就是一大片。远远的,就能看见它们的美。只要有谁偶尔碰上一株龙须花,那此后的很多日子里,我们这群死党就会早出晚归,沿着沟沟壑壑在野外寻找。若碰上已被人采过的龙须花光光的支杆,我们会唉声叹气,恨自己能没早些时来。若碰上大片大片开得正艳的龙须花时,我们则会把它们采得一支不剩,毫不理会他人能不能一睹龙须花的风采。

也许,自小的我们,谁都很自私吧。

9】山中的毛栗子

十月,野生的毛栗子又在山中悄悄地裂开了它们那全身长有毛绒绒般尖尖小刺的嘴。一颗颗成熟的小毛栗在毛栗树枝头等待着勤劳的人们前来采摘。

村里几位年龄稍长的阿婆这个时候最为勤快。每天天还未亮,早早起来煮了饭吃,带上簸箕,挑上小竹箩筐,径直往毛栗树密集的水库旁的那座山中而去。通常,这个季节,这些阿婆们都能采摘到很多毛栗。但这些毛栗可不光是拿来自己吃,而是等到哪个晚上周边的村庄放映电影时炒熟了去卖,然后,换些零钱回来贴补家用。

和这些阿婆一样,每年的十月,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也会跑到这座山上来采摘这些可爱的小毛栗。只是,我们不是采了去卖,也不能采到让我们自己够吃。说穿了,我们就是为了玩,为了不错过每个季节里山中所有好吃好玩好看的一切。

当然,和阿婆们一样爱来采摘毛栗,还有一点就是爱到这里来爬一爬这片村里独有的陡坡。这片陡坡,便是水库的坝面。当我们一群人身子下面垫着树枝,由陡坡的顶部“嗞”地一声向坡底滑下,那感觉犹如乘坐在火箭上由高往低直冲而下,让人乐得半天也难回过神来。

累了,脏了,天也渐渐暗了时,我们不得不拍拍裤子上的泥土,一溜烟地、急急忙忙地从水库上面往家里飞奔而回。偶尔,在半路听见母亲在村里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那魂都会立时吓了一大半,毕竟水库上是母亲反复交代不能去的地方。

就算是为了那些个毛栗,水库上也是不能轻而易举去的地方。

10】鸡毛毽子的快乐

进入十一月,也就意味着开始进入了冬天。原先枝叶繁茂的槐树叶子一片片地往下掉,原先白的梨花,粉的桃花,此时都已遥远得让人想不起模样。这个季节,大部分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微微地抖动。

此时,整个村庄似乎也开始变得安静起来。父母不再一天到晚去忙田间的农活。母亲们纷纷在家编起了竹斗笠,父亲们则会围在一桌打打骨牌,不是赌钱的那种,而是人人皆有得吃的那种。诸如做米饺,打糍粑之类。

我们也不再满世界地往野外疯跑,稍稍收敛了野性,开始在村里的小巷中穿梭起来。有时是为了看东家奶奶缝补旧衣旧裤,有时是为了看西家母亲坐在堂屋里编织斗笠,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到有鸡群出没最多的房檐下、鸡窝里或是晒谷场上寻找一根根的鸡毛,然后拿了这些鸡毛来装扮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用铜钱钻洞而做成的鸡毛毽子。

鸡毛毽子自然是拿来踢着玩的,那时并不知道可以拿踢鸡毛毽子来锻炼身体。好像也用不着锻炼,一天到晚到处跑的我们几乎个个身姿矫健,虽说不上身强体壮,却也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似乎每天都有使不完的玩劲。

有时,没踢毽子的时候,我们也爱围在一起炫耀着自己毽子上的鸡毛比谁的更漂亮。一般能让小伙伴们一致认同最为漂亮的鸡毛是大公鸡尾部两侧掉下来的那些长长的、尖尖的、看上去有些飘飘扬扬的鸡毛,这些鸡毛通常都是红红的却又带些油光黑亮的颜色。那最为难看,最为丑陋的鸡毛自是母鸡们身上掉下来的那些短短的、宽宽的、摸上去硬梆梆的纯粹是灰黑一片的鸡毛。

当然,玩得尽兴时,也有同伴会分个一根或是两根漂亮的鸡毛给你,让你在整个冬天都高兴不已。

11】香香的烤青豆

随着季节的深入,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寒冷。

十二月,不是雨来就是雪。这个月里,我们连鸡毛毽子也懒得踢了。每天守着个用泥巴烧制成的盛满了炭火的瓦罐,和同伴们蹲坐在家中。烤火吗?才不是呢。

那个年月,山村里的大人虽说不爱也没钱买什么化妆品,但年轻的刚结婚的小媳妇们还是会有一些雪花膏之类的搽面霜。记得当时最多的就是“百雀羚”雪花膏,圆圆的、扁扁的那种。当然,我们这些小孩子是不可能喜欢拿它来抹脸的,喜欢的只是小媳妇们抹完脸后余下的那个装雪花膏的不知是不是铁皮做成的空盒子。

雨雪频频,不能出门的冬天里,这个空盒子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宝物。偷偷地从家中往衣服或裤子口袋里塞满青豆,跑到有炭火的小伙伴家中,用“百雀羚”空盒子装好,放在炭火中烤。因为“百雀羚”空盒子很薄,容易传热,不一会功夫,那些青豆就会发生“噼噼啪啪”的响声,接着会有阵阵豆子的清香扑进鼻子里,这时,青豆会变得有些焦黄,表明这些放在火中烘烤的青豆已完全成熟。

“快……快……快把它拿出来。你看,就要烧焦了……”有心急的小伙伴在旁边气得直跺脚,生怕那些青豆会变成一撮焦炭,坏了自己的胃口。

别急,急了有可能这些烤好的青豆就全翻进了炭火里。有早就做好了准备的小伙伴会用一双筷子轻轻地夹住“百雀羚”盒子的边沿,缓缓地将这些有青豆的盒子放在身边的小凳子或是小椅上。拍拍手,吸口气,我们这些小伙伴全都会对着盒子里的青豆小心翼翼、轻轻地吹。待青豆还未完全冷却,我们便会将这些青豆一分几份,匆匆地吃了刚刚分好的青豆,又会接下来再烤余下的青豆,直到所有的青豆全都烘烤完毕,全都吃进我们的肚子里为止。

偶尔,没有青豆的日子,我们也会找些别的东西来烤。例如烤山芋,烤小红薯等,但所有的都未及烤青豆来得有趣。

12】新年快乐

童年,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当我们还在一天天烤着青豆的时候,新的一年也在慢慢地来临。

因为物质生活的贫乏,父母也许在为新年又该给全家添置新衣新裤而犯难,也为新年该准备什么糕点来招待客人而烦恼。

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却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从年前一个星期开始,就可以绕着村子观看每家每户杀鸡,可以在人家倒掉的鸡毛里一根根地拾捡自己喜爱的鸡毛。碰上好说话的大伯大妈杀鸡时,还可以蹲下身子在那刚刚杀死的大公鸡身上任由自己自由地挑着好看的鸡毛一阵猛拔。

这些鸡毛自是不同于以往跟在鸡屁股后面或钻进鸡窝里拾捡着活鸡身上掉下来的鸡毛。之前的鸡毛没得挑,没得拣,毕竟那是因为踢毽子时急需,而此时的鸡毛则是可以由自己根据喜好来拾捡。

每年的这段时间,我都会把拾捡的鸡毛摊开晾干,然后用一张旧书纸将鸡毛包好。压在自己睡的枕头底下,临睡前再拿出来观看一番。然后,美滋滋地睡觉。

不过,我的鸡毛一般都不能留存太久。因为母亲是个十分讨厌鸡毛的人,每当年后天一放晴,在晾晒被子的时候,那些鸡毛就会被母亲一股脑地丢进灶炉里,随着柴火化为灰烬。

除了捡拾鸡毛,除夕傍晚和春节早上那家家户户燃放的鞭炮也是我们的最爱。远远地看见哪家鞭炮已经挂好,即将点燃时,我们就会一窝蜂地跑到人家门口,挤在门边,推推搡搡,做好鞭炮燃放完毕时冲出去拾捡掉在地上没能炸响的一个个小鞭炮的准备。

都说男孩子才爱鞭炮,女孩子爱花。其实,一点没错。争着抢着跟着男孩子在一起拾捡鞭炮,我们女孩子真的只是为了好玩。每每捡来的鞭炮,之后都是送给了男孩子去燃放,我们女孩子只是躲在旁边捂着耳朵嬉笑着观看。

年一过,日子又会在春风的吹拂下再次轮回,我们也会再一次重拾以往的快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童年便也悄悄地隐退。然而童年里的所有快乐却会慢慢在我们脑海里定格成一幅幅精彩的图画,在我们的人生途中陪伴着我们直到永远。

当然,童年里快乐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几乎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的惊喜,新的快乐。还是让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里去,去再次感受一下自己那如歌般的童年岁月,去体味我们自己人生当中曾经拥有的那份美好吧……

童年的随笔2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趣事,当然,我也不例外。(首段点题,引出下文,很好。在可以去掉,后面逗号可以删去,当然删去,语言就显得更简洁流畅。这样首段就变为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趣事,我也不例外。)

那天,是我三岁的生日,爸爸知道我喜欢玩旋转木马,但是这次爸爸要带我进鬼屋,我很好奇,就进去了。(此段可改为这样语段就更流畅,合情合理了。记得那天是我三岁的生日,爸爸本来是要带我去玩我平时最爱玩的旋转木马的,但是爸爸说要换一个玩的,给我一个惊喜,带我去玩鬼屋。我很好奇,就跟着爸爸去了。)

屋子里灯火辉煌,我就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就大胆地向前走,突然灯关了,我的心在那一时刻停止了跳动,只听见一声尖叫,我一下子抱住爸爸的腿不敢放松,爸爸拍拍我,给我做了一个鬼脸,我笑了,因为爸爸的鬼脸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不肯放开爸爸,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爸爸把我抱起来,感觉我的裤子有点湿,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尿了裤子,爸爸抱着我继续往前走,我有了爸爸的怀抱,就没有先前的那么害怕,就从爸爸的怀抱里钻了出来,这时,有一个东西从天而降,我被吓的抱着了爸爸的腿,这东西很明显是个老巫婆,爸爸看我吓成那个样子,就抱着我快速的离开了现场,我对爸爸说:我们回去吧!童童害怕!爸爸犹豫了一会儿说:好,我们现在就回家。爸爸抱着我回家了,他坐在沙发上说:过来,我给你换衣服。我跑过去说:我还要去那个屋子里。为什么?你不怕么?怕,但是我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爸爸说:算了吧,下次在去吧!(此段是的重点段,应在叙事中突出一个趣字,由于害怕而尿裤子的应该写细致些突出些。原文可以稍加改写。一走进鬼屋,屋子里灯火辉煌,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怕的啊,就带头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向前走,突然灯熄了,四周黑洞洞的,连后面的爸爸也模糊看不清在哪儿了,我的心在那一时刻似乎停止了跳动,吓的我放声大哭,这时爸爸走过来了,我听到了爸爸的脚步声,跑过去一下子抱住爸爸的腿不敢放松,爸爸拍拍我,给我做了一个鬼脸,我笑了,因为爸爸的鬼脸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不肯放开爸爸,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爸爸把我抱起来,这时我才感觉我的的裤子有点湿,我尿裤子了,我当爸爸没发现,没敢出声。爸爸抱着我继续往前走,我有了爸爸的怀抱,就没有先前的那么害怕,便从爸爸的怀里钻了下来,这时,有一个东西突然从天而降,我被吓的又抱着爸爸的腿,等睁开眼仔细一瞧,那东西很原来是一个老巫婆的模型,原来是假的啊,爸爸看我吓成那个样子,就要抱着我离开。我还想继续看下去,但是爸爸笑着说算了吧,还是回家先把裤子换了再来吧!听了爸爸的话,我羞得小脸通红,也不好意思再继续玩下去了。 这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很丢人。 (结尾突出这件事忘不了,只是最后一句重点放在丢人上,有些偏离主题。应该改为:这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现在想来还好笑。)

评语:习作能够首尾照应,中间重点具体叙事,努力突出一个趣字,语句基本通顺,具有童真。建议习作练习以后语句还要更简洁流畅,学会删改,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学会删改。另外,还要学会把细节写细致。

童年的随笔3

●六一节的糖果

那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在陕西省建筑总公司子弟小学读一年级。午间操结束,我们一群小朋友就挤在一溜平房的玻璃窗外,极其羡慕地瞧老师带着高年级同学,围在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前,一五一十地往纸袋里装糖果。

我们小孩子的心里就像盼过年那样盼着六一节的糖果!

下午庆祝仪式结束,我们毕恭毕敬地坐在教室里。因为新来的班主任迟老师说了,谁不遵守纪律就不发糖果。于是,大家睁大着眼睛,安静地看着迟老师将十粒一袋的糖果装在一个盘子里,端着盘子由前往后的分发。

我个子高,坐在第二竖行的最后一排。老师发给我的同桌女孩子一包后,盘子空了,她又上讲台去取。这回盘子却没有端到我坐的最后一排来,而是走到第三竖行的第一排开始分发。这样,就把我给漏发了。

发糖完毕。我勇敢地举起了手,迟老师让我站起来。刚要起身,不料椅背将我的裤子背带勾住了,身子起了一半又被拉回到椅子上,引得哄堂大笑。我一下子红了脸,犹豫地重新站起来,话说得就有点语无伦次:“老师,纸袋没有……我糖……少发了……”话音未落,又引来一片笑声。不知道是我吱唔还是同学嘻笑,让老师以为我是在调皮,故而严肃地对我说:“谁也不能多吃一份,坐下!”我无奈地坐了下来。

放学了,没有发到糖果的我,又被老师批评,心里十分委曲。同桌的女孩子平时不说话,不会叫她来作证;我想到两位好同学赵洁民与王维克,便将自己的书包和身上的口袋全翻给他俩看,又引他俩到自己的课桌抽屉来检查,确实没有一粒糖果。

他俩为了安慰我,一人摸出一粒糖,但我不吃。三个人你瞅我我瞅你,都不晓得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不敢进办公室,只能站在门外,想等老师出来时跟她说。但是,出来进去的都不是迟老师。这个迟老师怎么就是迟迟不肯出来?这时,比我年长3岁的哥哥放学经过,便问我站在这里干什么?见我不回答,硬拉了我走。

路上,哥哥见我唬着脸,便问:“你做错了什么事?老师骂你了?”

我咬咬牙不回答。

“肯定是做了什么错事……”

我一时怒火中烧,对着哥哥喊:“你走!我不要你管!”

哥哥见我歇斯底里,也就不再理我,自顾自地朝前走。我狠狠踢着路上的石子,心里说不出的懊丧。

吃晚饭时,姐姐嫌我饭粒掉在桌上,刚说我几句,我就嘟囔着嘴生气。姐姐说:“谁的话你都不听了。等妈妈回家,一定告诉……”

还没等她说完,我便一推碗,不吃了。

我呯地一声关上门走了出去。大家都搞不懂我今天是怎么了?其实,他们哪知道我小小的心灵正遭受着冤屈的煎熬。

没等爸妈回来,我就爬到自己的小铁床上,将被子蒙住了脑袋,掩饰着十粒糖果留下的伤心。

移时,妈妈进来掀开我的被角,问:“蒙头睡觉不闷啊?”发现我泪眼婆娑,马上摸我的额头,问哪儿不舒服?我摇头;是不是受人欺负了?我摇头。眼泪却不听话地大颗大颗滚落下来。

妈妈把我抱起来放在大床上和她一起睡,又塞了一只圆溜溜的橘子在我的手心里。妈妈安慰我:“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啊?今天不说,明天告诉我也行。小小年纪心事这么重?男孩子懂得气量要大……这个礼拜天我们全家一起去阿房宫看电影,好吗……”我蛰伏在妈妈温暖的脊背上点着头,浑身是那样的安稳、舒坦;一股股暖流打心眼里冒起,让所有的委屈都化烟化灰般地消失了……

我想:如果那晚没有妈妈温暖的脊背,我也许会做一场恶梦。

是啊,有妈妈在的日子,多好。

那年我7岁。

●梦中的地图册

大概在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世界地图,喜欢到能把《新华字典》后面世界各国首都面积人口统统抄在自己的练习薄上;并且能背出絶大部分国家的首都名称来。

当时家住在福州市中心的东大路西端,距离3站路的东大路东端,有一家全市最大的书店。一日我与哥哥在书店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红色封面的《世界地图册》,标价:8角。我翻开书中的画面:有大洋高山,有平原江河,有许多许多国家,有数不清的城市乡镇,其中还配有若干幅风光图片——不是哥哥拉我,真不想离开这本让我流连忘返的地图册。

自此,我一直记挂着这本世界地图册:那绿的平原黄的山脉蓝的海,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在我的梦中几番出现。怎么样才能得到这本地图册呢?

照我的经验,向大人要8角钱买一本课外书,真还没有过先例。于是,我就想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办法:母亲每天规定我的早餐费是8分,省下十天的早餐费,就能收集满一本地图册的钱。于是,我第二天就绕开平时常吃早餐的小食店,开始饿着肚子去上学。心里有了既定目标,实施起来并没觉得困难。

但十天时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光阴。挨到第三天就碰到了倒霉事:课间我去解手,不慎将口袋里省下的三天早餐费共2角4分钱随手纸一同掏出,眼睁睁看着几张纸币扬扬洒洒地飘落进深深的粪坑中。我随即找了根竹杆,够不着不说,根本无法打捞。当时心里那个痛啊!

不过我并不气馁,一切从头开始。有了这次教训,我严格看管省下的早餐费,将它包成一个纸包,塞在床铺的角落里。在蒙胧中数次见它慢慢鼓胀起来,梦里盼它快快筹足兑现——星期天,我还特地跑去书店看一看那本红色的地图册,见它安然地竖在书架上,我的心里就一阵欣喜。我默默告诉自己:用不了几天,这本世界地图册就是我的了。

终于攒够了8角钱。下午放学,我约了同学彭水波一起去书店,一个人买书还有点胆怯。当我手心里紧攥着8角钱,兴致匆匆来到书架前时,那本红色的世界地图册已经换成了一本黄色的图书:《怎样改造碱性土壤》。怎么回事啊?前几天都还在的呢?我上上下下又搜索了一遍,还是没有。我慌忙拉着水波一同去问售货员。售货员告诉说:那本世界地图册卖掉了,现在库里也没有。

听了这话,不啻是五雷轰顶!我不知道怎样出的书店,极度失望叫我一屁股坐在了书店门口的台阶上。水波数次催促我走,我没动。他就独自回家了。

坐在冰凉的台阶上,那句“我想要的地图册没了”的话,像录音机般在脑子里反复旋转。心里怎么也不明白,几天前还好端端立在书架上,怎么说没了就没了,这不是存心欺负人吗?

书店关门了,路灯也亮了。

有位老者走过来问:“小朋友,怎么还不回家?”

我没吱声。

“迷路了?还是有什么困难?”

见老者如此关心,我便告诉他:“老爷爷,我要的那本地图册被卖掉了!”老者笑了:“书以后总会有的。天都黑了,小朋友快回家快回家,爸妈要着急了!”

我突然想起上次捉迷藏,我躲在草堆里,一时没有伙伴找来,竟然睡着了。那天天也黑了,妈妈找不到我都吓哭了。我是得赶快回去。

我小跑一般地加快着脚步,但心情就像天色一样越来越昏暗……

后来,我也经常去书店,但是那本红色的世界地图册一直没有出现过;而我那个8角钱,也没敢用,一直藏到了新年。如今,我拥有的各式各样地图册不下几十本。但是,没有一本地图册能让我有当年儿童时代那种兴奋渴望的感觉,那种兴奋渴望在我的人生中再也不曾出现过。

这种感觉让我寻找到了童年的那份执着,在人生中也应该算是弥足珍贵了吧。

●“良嘎亮”

“良嘎亮”,福州话里是对外乡人的贬义。

我在西安还没读完二年级,全家就随父亲到福州。当时两个总工程师家里共有六名孩子要上学。其他五个孩子比我大,都是小学四五年级或初中一二年级,全部进了省师大附中附小;我虽然可以直接升三年级,但附小却没有三年级名额。无奈,只有独自去条件较差的水涧小学。

水涧小学由一座庙宇改建,没有操场不说,教室也是阴暗潮湿,教育设施严重缺乏:除了几张旧木板钉制的课桌外,凳子都由学生自己解决。我记得回家与母亲说过要带凳子上学的事,但母亲那时忙,或许压根就没想到上学还要自带凳子,所以没当一回事。致使我站在教室后面,贴着墙壁听了半个来月的课。后来不知怎样被母亲知道了,才央隔壁的戴国璋叔叔敲了一只木凳子。但木凳子敲矮了,坐着只能瞧见三分之二的黑板。不过,总比站着听课强。

没有凳子上课,倒还不算什么难题;难的是初来乍到,听不懂可能是全中国最难明白的福州话。上第一堂算术课便让我傻了眼:老师从头到尾没一句话让我听得懂,我只有参照黑板上的加减乘除来揣摩课堂内容;第二节语文课,除了用带有浓郁闽南味的普通话朗读课文,余下的也是鸟语迷离云遮雾障,听不懂。整半个学期都是生活在印度爪哇国。更要命的是只要我开口说话,不管对错,都会引来一阵大笑。估计是我上海味的普通话与同学说的闽南方言格格不入,拿我当成了异类。

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当时上海的条件在全国是最优越的,而那时的福州却比较穷困。我的同学大抵是贫民子弟,往往一二只咸橄榄放在碗边,就可以吃下一碗饭去;我的周围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基本上都赤脚。这也是一种当地习惯。就拿我们的校长来说,她可以烫着头发,穿着大衣,但往下一看:两只大脚一丝不挂。我的同学个个脚底板磨炼出一层厚茧,可以在满地霜冻的地上走,也可以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悠然地走过滾烫的铁板,这真是本事。我们上海小孩不单要穿袜子,还要穿胶鞋布鞋皮鞋,冬天更要穿母亲手工做的上海蚌壳棉鞋。棉鞋每每穿出来,马上引起轰动:女孩子围观这双棉鞋,笑得是前仰后合;男孩子围观就要动手动脚不老实。

更有甚者,我有一件改制于父亲的毛料毕叽中山装,有厚重的假肩膀,一穿起来,俨然像位耸肩挺胸的“小将军”。于是,只要我一出现在教室里,就引得大家齐声叫哴:地主来了!资本家来了!有调皮的同学还上来要脱我鞋子脱我衣服。有一次我用力将一个上来解我纽扣的同学推倒在地,不料他的手臂擦伤出血了,正好被一位老师看到,用福州话喝斥我:这个外地学生怎么这样野蛮!于是,大伙就瞎起哄,围着我用福州话骂道:良嘎亮,奔坡尽操靓!良嘎亮,奔坡尽操靓!——“外地人,放臭屁”的意思。这句口头骂人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很长时间,我都没有交往的同学,也没有说话的朋友,自然是十分的孤独;加上还要遭受大家的取笑谩骂,小小年纪确实挺难支撑得了。我开始逃学。那时正值大炼钢铁时期。我时不时就跟母亲说:今天老师去炼钢了,学校放假;到了明天又说学生要去拣石头,砸碎后卖去铺路以增加学校收入,放假不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这样混着,奇怪怎么学校、家里都没人管?现在想想:当时老师与家长如果能够沟通或留心关怀一下自己,那我的境况会改善许多。好在三年级上学期考试,莫名其妙还都考了七、八十分。

可能是老天爷不想让我继续掉进这“逃学”的泥潭中。三年级下学期我家楼上搬来了一户印尼华侨,有个孩子叫彭水波,会说国语,又与我同龄,于是也就转到了水涧小学和我同班。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一起说笑,一起玩耍。有了一个好伙伴,非但不孤独,还增加了好几倍保护自己的力量。四年级读完,水波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到上海去开刀,并且休学一年。正当我为失去一位好伙伴而苦闷时,五年级开学,从外校转来了品学兼优的吴自荣,我们马上成了好伙伴。这该是天赐的缘分吧。

另外,也得益于平时语言环境的耳闻目染,第二学期自己就能听得懂福州话能简单说当地话了。有了语言的交流,上课时举手问答就有了主人翁的资格,课余时和同学的接触面也大大增强:大家最喜欢听我讲上海、西安等地我所熟悉的南京路外滩、潼关华清池……我一下子成了最会讲故事的人。

从此以后,我的学校生活慢慢和谐起来:同学认可你了,老师熟悉你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优秀起来。第二年,选我参加市小学生朗诵比赛,那时福州孩子普通话大都说不好,得了第三名;还作为小学生代表,在一次集会上向省委书记献花。

当我小学毕业考上了当时的全国“考大学状元”——福州第五中学,现为福州市格致中学时,全家人都有点意外:这破庙里的小学竟然会飞出一个小状元来?这又是天赐的惠顾。

确实,冥冥之中,我始终会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自己:在我8岁这年突然改变了读书环境后,上苍只给予了我半年短暂的磨炼,没让我向辍学的道路上滑得更远;才能让今天的我还有断文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如是,真正是要感激上苍的厚爱了。

童年的随笔4

我应该是属于记事比较早的,同大人聊起一些事时,他们会说大概是几岁时的事情,有时他们就质疑是我听别人说的,可我确实是记得。

最早的一件事是一只塑料绳编的小鱼,记得好像是一个医生送我的,我在靠墙的床上爬来爬去,据母亲说是二姐脚受伤了住院时我在那一个医生送我的,那时我只有两岁。

再有就是姨家的表姐,那个漂亮时尚的表姐在她家堂屋前送我一块手绢,我仰着脸傻傻的看,只记得表姐脸上很冷漠没有笑容,那年三四岁的样子,还记得那个古旧的小平房,和那美丽冷漠的表姐高高在上的赠与;

这些事不明白为何一直记得,但都已很模糊了,只是很偶尔的点到才会记起,在五岁前的记忆里最清晰也会时常想起的就是关于母亲的了,不知是时常想起还是确实就不曾忘记,这事我可以清晰流畅的记录

那是一个冬天,母亲抱着我往村边走,(很奇怪记忆从这起步)村子边上的一家人结婚,那有一座小小的桥,没有水的河底全是树叶,过了桥就是结婚的人家。

路上扫的很干净,干净的路一直通到院子里,院里院外站满了人,我们也站在外围等待。

远远的有着红敞篷的马车来了,人们开始骚动,有红布铺在院门口,别的不再记得就记得母亲把自己放下,随着人们弯下腰去疯抢地下扔的白面火烧,明明看到了手已伸到跟前,却被人们挤到一边,只是一瞬间地上就干干净净,我手里也是干干静静,母亲也同我一样。

“我没跟你抢到”母亲脸上的笑总觉得让人想哭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那么笑容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清楚,以解释她何以会在我心里搁置这么多年的原因

那时不知己自己几岁,还抱着的话应该不会超过五岁,母亲生我比较晚,那时应该快50岁了吧,母亲一生要强一人带大7个孩子,像男人一样,可是却为了一个面火烧弯下腰去同别人哄抢,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很感谢文字的神奇,她梳理开了我多年的心结),我也清楚了那个笑容为何会那么酸涩。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白面。糖果还只是一种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结婚才会出现,一个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面火烧,起个大早抱着孩子去同别人哄抢,为的只是跟孩子一个如同茶杯口大的面火烧,在我做了母亲后的今天,我更加明白那个笑为何在我心里久久不去,还有那句话和那话里所包含歉意。

童年的随笔5

天是家乡蓝,麦也是家乡黄。时令六月,意味着又一麦收季的到来。看着大片的麦田,闻着这遍野的麦香,把我的记忆复苏。

记得小时候,农场种的最多的作物就是小麦。每年的端午节前后,田野上到处起伏着金黄的麦浪,弥漫着一种温馨的幽香,整个农场就进入了麦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做着麦收前的准备。

那时候还没有农业机械化一说,麦子成熟了还得靠用镰刀来割麦子。麦收前家家户户都在磨镰刀,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麦收的前一天上午,父亲就开始在院子里磨起了镰刀。“嚓嚓嚓”的声音很有节奏,像一首欢快的小曲。父亲弓着身子,不时地往磨刀石上洒点水,磨一会儿,就用手在刀口上试一试,一点不害怕镰刀把他的手划破。我问父亲:“为什么要磨那么长时间啊?”父亲告诉我说:“魔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多下功夫,把镰刀磨的锋利,割起麦子来,又快又省力。”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我和弟弟就被父亲喊了起来,跟他一起下地去收麦子。

来到地头,看着金黄色的麦田,我挽起袖子跃跃欲试。父亲以脚步为尺子,给我和弟弟每人量了20步宽的麦子,看谁先割到头,赢的人有奖励。

我立刻弯下腰来,左手把麦子往怀里一揽,右手握着镰刀从麦根底部往后一拉,顺手把割倒的麦子放在一边。一边割一边捆,不一会儿就累了。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麦田,我和弟弟就嘀咕起来:“什么时候才能割到头啊?”父亲在一旁说道:“眼是孬蛋,手是好汉,活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和弟弟又卖力地继续割起麦子来。

太阳越升越高,又热又累,手也不知什么时候磨出了血泡。用指甲掐破,找根布条子包一下,继续割着麦子。再后来腰也疼了起来,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但一想到父亲的话,又是和弟弟比赛割麦子,感觉有了力气,弯下腰再次挥舞起镰刀。说也奇怪,不知不觉就割到头了。“我赢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弟弟也很快割完了,父亲奖励我们一人一个香瓜!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到麦场上。这时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麦场就在我家房子的西边,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麦收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练场了。先挑水把场面浇湿,再撒一层麦衍,然后有几个人牵着牛拉的石磙,一圈一圈地碾压,直到压平整为止。各家拉回的麦子堆在麦场上,那堆积在一起的麦捆,就像一座座小山。我和小伙伴们吃完晚饭,躺在麦跺上,望着天空的星星,感觉天上的星星正朝着我们笑呢。由于白天累了一天,不一会儿,我们就睡着了。

打麦时,有的是用石磙碾压、有的是用滚筒脱粒机来脱粒的。他们有人解麦捆,有人往脱粒机里喂麦秸,有人收脱粒好的麦子,有人叉麦草,配合的井然有序。儿时的打麦场,是大人的繁忙场,更是孩子的欢乐场。大人忙着打麦,孩子在那麦秸垛间一个劲疯耍,常会引来大人的吓斥。

麦子打下来后,还要扬场。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扬净晒干了,用笆斗一斗一斗地扛到仓库入囤,再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麦收也就结束了。

岁月悠悠,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那种靠手握镰刀割麦子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如今大型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几趟,成百上千亩的麦田,一天或一夜之间,就能轻轻松松地收割完毕。田间地头,再也见不到父老乡亲们往日弯腰割麦子、捆麦子的身影,用镰刀割麦子,已成了大人们回忆的往事,孩子们有趣动听的故事。

童年的随笔6

现在有很多人说起自己的童年就会讲,自己没有童年,或者童年太枯燥之类的话,但是童年这个词在我的脑海里却是那样的美好与庄重,因为有太多的回忆,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幸福。

第一次对童年有感觉是在高中,偶然听到了周杰伦的那首“稻香”,甜美的歌词与轻快的旋律让人很快陷入回忆。这种情感涌上心头,突然回过神来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原来已经长这么大了,这种意识让我感到很可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很怀念那段有儿歌和欢笑陪伴的时光,虽然现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但有些镜头依然清晰浮现在脑海里。自己的调皮捣蛋,小伙伴的天真无邪,大人们的无所不能,构成了童年美好的环境,单纯的思想指示着自己每天去寻找自由和快乐,做着一些大人们认为很幼稚的事情,总是会在一件简单的事情上乐此不疲,时常自言自语,生活就像童话故事,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喜欢和邻居家小女孩一起玩耍,喜欢卖弄自己擅长的小技能,喜欢拉着小狗到处乱跑。总是有颗好奇心在大人面前问这问那,时常让他们很烦,然后会告诉我们:“等你们长大就明白了”。有时候会期待自己早点长大,梦想着做一个警察,科学家或者航天员,但是心里对未来却没有一点点概念。小时候好像没有多少烦恼,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小,小到世界只有自己看到的这么多人,只有自己去过的这些地方……

然而时光却悄悄为童话故事书覆上了一层灰尘,等我们反应过来,童年已经离去,只留下美好而又短暂的回忆。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生命总会在时间的抚养下慢慢成长,或许在某个合适的时间段开出鲜艳的花朵,也有可能在任何时段都没有花朵,但是,它的存在已经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

童年的随笔7

我们孩提时代,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得我们的童年时代充满着粗俗、无知、野蛮、狂妄、放荡不羁,但也充满着刺激、惊险和创造力。那时候没有孩子们喜欢的影视、游戏、网络,孩子们耐不住寂寞,就会跑出户外,玩尽所能,只要刺激、惊心动魄才更有吸引力。

我们小的时候,夏季的夜晚是难熬的,蚊虫叮咬没有防护措施,只有困的不得了,躺下便睡,顾不了许多了。晚上吃过饭,小伙伴们已经迫不及待凑到了一块,偷出家里的手电筒,跑到人家的柴草棚子里或者大门过道里,搬来梯子,在房顶檩条与椽子缝隙里找麻雀。晚上麻雀被手电光一照射,眼睛立马没了视力,不知道飞往那里。我们小心翼翼的攀爬到离它很近的地方,屏住气息,急速出手,猛地一下,把麻雀捉在手中,放在小口袋里,拉上口子。继续寻找另一个目标,一个晚上下来十几只,几十只的时候常有。但也有危险,因为有时蛇也会悬在木樑上,等待机会扑捉麻雀,所以要倍加小心,这个活也充满了刺激与挑战,所以胆大的孩子会勇敢的爬上去扑捉麻雀,英雄似得,令人赞叹;胆小的孩子扶着梯子,拿着口袋,羡慕的看着整个过程,心中跃跃欲试,可就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

觉得收获可以了,我们拿着口袋,跑到村子外边坑塘边,用粘土和成泥,注意一定要掺进一半左右的沙质土,每一只麻雀用泥包一个圆圆的泥蛋蛋。这时候小伙伴们已经点燃了一堆树枝棍棒,待到燃尽,没了明火,我们便把一个个泥蛋子放进红红的炭火里,等摆满一层,用炭火覆盖住,开始摆第二层、第三层。感觉炭火不够充足,就在旁边燃起另一堆篝火,然后取出红红的炭火,蒙在泥蛋蛋上面。大约三袋烟的功夫,也就是半个多小时,就熟透了,这是大人们教我们的。小伙伴们用棍棒把泥蛋蛋扒拉出来,凉开冷怯,裂开缝隙的是粘土比例太大,这样就烧不好了,可能肉焦糊了;完好的泥蛋蛋,等敲开泥巴,麻雀的羽毛粘在泥片上,一个光溜溜的、香气扑鼻的、鲜嫩的叫花子烧烤全麻雀诞生了。我们那时候条件差,只是蘸些盐水,能吃上几只烧麻雀已经是很美味了。如果是今天,蘸上甜面酱,那将是何等的口味。慢慢的,麻雀开始精明了,不在柴棚或过道顶上过夜了,爬上了树梢,我们便爬上了树梢,也能有所收获;慢慢的麻雀被我们捉的数量骤减,一个晚上捉不到了几个,我们的兴趣转移了。

七月中下旬,蝉大量繁殖的季节,蝉爬爬大量的从泥土里钻出来,爬到树干上、树枝上,脱壳变蝉,我们早早的吃过晚饭,天一眨黑,就在蝉爬爬钻出地面,爬在树干这个时间段,小伙伴们灵巧的双手,迅速的把它们俘获到手,装在有水的酒瓶子里,没有水担心他们爬出来。一个晚上下来,几十个,上百个不成问题。早晨,母亲洗干净用盐水浸泡,等到中午,用油炸酥,美味无比,父亲拿出打来的散酒,尽兴的小酌几杯,一家人享受在快乐幸福之中。之后,大人们开始参与进来,近处很难俘获到了,我们便走到很远。临村柳干树地里,几百亩的大树地,可谓浩瀚博大。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走到了林子深处。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天气闷热、潮湿,蝉爬爬特多,我们兴奋的俘获了满满的一瓶子,手里、口袋里都是,我们还是兴奋的前奔,越走越远。

前面是一个庙似得瓦房,我用手电一照,门前有几棵松柏树,树上鸟儿扑棱扑棱的乱窜,阴森恐怖向我们袭来。我们还小,好奇心的驱使,我们推门进入了瓦房里面,几只手电乱照,里面一排排木格子,格子里面整齐有致的摆列着木盒子,上面还有照片,年龄大的一个男孩好像懂得多一些,他大声疾呼,祠堂,死人的骨灰。他歇斯底里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晚。我顿感灵魂出窍,头发竖起、眼冒火星,跟在伙伴们后面拼命奔跑起来,感觉一个个幽灵朝我们追来,我们的哭声、叫声响成一片。拼绝了全身的力气,大汗浸透了我们的衣衫,装满蝉爬爬的瓶子不知道何时从我们手中脱出,我们狼狈的狂奔,终于跑出了几百亩的柳干树地,可是我们到了何处,夜色茫茫,黑暗无边,我们惊恐的面面相视,都傻了眼。我们团团挤在一起,疲惫地瞬间睡了过去,不知多久,睡梦中一群野鬼拿着棍棒,带着狗儿追上了我们,急得我们醒来狂叫。原来是家长们发现我们很晚不回家,集合到一块寻我们而来,我们和爸爸抱在一团,哭声、骂声喧嚣一片。不知道我们怎样回到家里,醒来已是中午时分,母亲端着冰糖姜水站在我的面前,我的泪如泉涌。母亲把我揽在怀里,泪水、冰糖水混合的滋味带着幸福绵延。自此,父爱的伟大、母亲的慈爱与我终生相伴,难以忘怀。

童年的随笔8

“吱”一缕尖尖的、细细的声音如一根针刺在我的耳膜上,引起一种尖锐的惊觉:哦!蝉来了,20xx年的蝉。

情不自禁的,那些与蝉有关的记忆如拧开阀们的水流,一路低吟浅唱着直抵心头。在那些令人怀念的童年时光里,当日子按部就班的走进立春,迈过雨水,跨过惊蛰后,我们这群孩子便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掰着手指头数着春分、清明、谷雨,一直数到节气抵达春的深处。终于可以看到夏的影子了,我们开始整日竖着耳朵,都渴望着一年的第一声蝉鸣跌落在自己的耳朵里,然后循声索踪,逮住那耐不住寂寞、爱买弄歌喉的家伙。那一个夏天,这第一个逮到蝉的孩子也就有了炫耀的资本。

这就是二十年前我们这群农村孩子对蝉的情结,直到现在,当我携着文字再度走进那些与蝉有关的日子,我还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这群孩子对蝉的那份痴迷与投入。蝉,实在是夏天馈赠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最好的玩具。

一直喜欢一句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简练的文字中一个捕蝉的孩子跃然眼前。夏天里,当蝉正匍匐在某一根枝干上时,一个孩子睁着贼溜溜的眼睛,惦着一双小脚尖,跳着农村孩子的土芭蕾,悄无生息地来到蝉身边。孩子窝起手来慢慢靠近蝉,在接近蝉的一刹那,手迅速罩上去,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或如愿以偿逮到蝉,或蝉儿从树与手的缝隙中展翅高飞。想必袁枚诗中的那个牧童应该就是用这种手逮的方法吧。

那时候,为了逮住更多的蝉,我们这群孩子虽然不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哲理,却也在实践中捕捉到一些模糊的信息,无师自通的发明了一种捕蝉工具。寻一根细长的竹竿,一截20厘米左右的铁丝,将铁丝弯成椭圆形,两端插入竹竿顶端的孔中,然后在铁丝上缠一层蜘蛛网,形成椭圆形的蜘蛛网面,这一道工序着实具有竞争性。所谓先下手为强,为了得到几张蜘蛛网,我们这群孩子不知道牺牲了多少睡眠,也不知道搅了多少蜘蛛的清梦,剥夺了多少蜘蛛的劳动成果。清晨,太阳尚在东边的山上沉睡,我们已经举着半成品的捕蝉工具,房前檐后到处窜着寻觅蜘蛛网了。

有了工具,捕蝉也就成了手到擒来的事。一旦发现目标,我们立即持竿投入“战斗”。一双小手把持着竹竿的一端,心怀叵测的将另一端悄悄地向蝉挺进,再挺进,直至有把握逮到蝉了,双手随即加力下压,等到蝉反应过来为时已晚,蜘蛛网面已经牢牢地把蝉的两翼粘住了。

也有幸运的蝉,不是因为我们慈悲的放生,而是游戏本身的必然结果。这个游戏里蝉越多越好,我们将捉来的蝉放进敞口的器皿里,用一个盖子罩住,在“小鬼头头”一声“放”的指令声中,我们纷纷打开盖子,蝉争先恐后奔向自由。我们欢呼跳跃着,为这自己创造的宏伟的飞翔场面。

童年的那些蝉一如风过留白,随着那些流逝的夏天一起溶入生命的深处,偶尔掠过心头,如一汪清泉为庸常的日子带来一丝清凉的快意。

童年的随笔9

W农场是柳州市郊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小的时候,我随工作的爸爸妈妈在那里住过。二十几年过去了,有些事情已经化作如水的云烟,而在W农场的几件小事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二十几年前的W农场说不上多么好,红砖灰瓦的房子掩映在绿树中,不太宽阔的几条路纵恒交错着把整个农场连成一片,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农场,但在年少的我们的眼里却是一个小小的乐园。

农场里有菜园。菜园里有红艳艳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还有水灵灵的水萝卜,这一切,在年少的我们心中有巨大的吸引力,每次走过菜园,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的心忍不住发痒,终于有一天,我们忍耐不住了,在一起密谋了好久,留下一个人放风,其他的人就偷偷的潜到菜园子里面了,怕大人发现,我们一个个的弯着腰,轻手轻脚的'向前跑。先到西红柿地里去,鲜艳的西红柿在枝头随风摇曳,仿佛在对我们窃窃私语,“快过来呀!”“快过来呀!”我们在心中喊着:“我们来了!”就飞快的窜了进去,是红的,不管大小,一律摘,乒乒乓乓一阵过后,我们的包满了,就悄悄的窜到黄瓜地里,黄瓜地里一颗颗黄瓜嫩嫩的,戴着黄头巾,穿着带刺的袍子,正在悠闲自得的闭目养神呢,没成想,我们一帮小强盗过去,搅碎了他们的美梦,打乱了他们的生活。黄瓜摘满后,我们悄悄的向水萝卜地进发,刚拔到第一个水萝卜,忽然身后传来一声重重的咳嗽声,我们扭头一看,乖乖不得了,看园人来了,顾不得多想,我们丢下水萝卜,像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身后传来看园人的吆喝声,但是没有用,我们已经一溜烟跑的没了踪影。找的僻静处,我们分了果实,美美的享用了一餐,那真是再也没有的美味。

农场里有小河。一条欢快的小河日夜不停的在农场的前面唱着歌,这便是我们的乐园了。小河的水甜甜的,清甜甘冽,为我们提供天然的饮用水,小河的水清清的,清澈见底,看得见小鱼、小虾在里面嬉戏。闲暇时,我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去小河玩,多是去钓鱼,有时也去钓虾,带着自作的渔网,我们来到了小河边,小河里的鱼群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正在欢快的游戏,清澈的河水把他们的行踪暴露无余,我们跟在鱼群后,眼尖手快,轻轻的把鱼网抛过去,然后猛地一捞,渔网里就有活蹦乱跳的鱼儿了,把渔网拿到岸边,轻轻的一抖,一条条银色的小鱼就在岸边疯狂的跳跃了,不约而同,我们欢叫着扑向小鱼,念念有词的把一条条小鱼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桶里,让小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玩。同样的,在自制的网里放上白米饭,轻轻的放到河水里,再在岸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然后慢慢的提起网,贪吃的小虾就网在了网里,我们欢快的嬉笑着把小虾从网上捡下来,拿回家,煮来吃,味道鲜美无比!当然,小河带给我们的乐趣不止这些,有时,我们也去游泳,先把自己泡到水里,随着河水荡漾轻轻的起伏,好好地享受一番,然后就比赛,看谁是游泳高手,常常是小河里充满了孩子们的喧嚣声和欢快的笑声。那时,小河边孩子们童真的嬉戏和欢笑成了农场一景。

农场里有小山。农场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前临水,后依山,小山坐落在农场正后面,景色秀丽,纤巧别致,是我们的乐园。闲暇时,我们常常去那里玩,爬山、掏鸟蛋、捡松球……小山上长了许多树,郁郁葱葱的,树上有许多鸟儿垒的窝,窝里常常有鸟蛋,于是,掏鸟蛋成了我们最爱玩的的事情。或选那爬树的高手,或大家轮流,蹭蹭蹭几下就上了树,鸟巢就在眼前了,用腿用力的夹住树干,腾出一只手轻轻的去掏,一个,两个,三个,鸟蛋就乖乖儿溜到爬树者的衣兜里去了,“哧溜哧溜”几下回到地面,大家一定宝贝似的看个够,玩个够,然后,找一僻静处,生火,烤蛋,那滋味真是美极了,人间少有……关于掏鸟蛋,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有一次,我们在一些乱石窝中发现了许多“鸟蛋”,颇感好奇,纷纷议论说:“地上怎么有鸟蛋呢?”猜疑中,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碎了一个,“哇!”不得了,大家顿时作鸟兽散,原来,我们看到的不是鸟蛋而是蛇卵。说到蛇,也让我想起一件事来,山脚下有一片松树林,苍翠茂盛,松树林下有松软的松针,也有零零散散的松球,闲暇时我们经常去捡松球,那天我提着个小篮子,轻快地穿梭在松林里,和小伙伴捡松球,忽然身后传来凄厉的叫声,我大惊,猛回头,却见一条蛇疯狂的向我扑来,我“嗷”的一声,回过头来没命的撒腿就跑,而蛇也在后面拼命地追,旁边的小朋友在一旁拼命的喊“转弯!”转弯!”我按照她们的提示没命的跑啊跑,终于,躲过了蛇的袭击。当我气喘吁吁的瘫软在地上时,心中还在庆幸自己命大……

W农场的这些小事,在我生命大海里只是一丝涟漪,但它是那么温馨,那么温暖,成为我生命里永不凋谢的那朵美丽的花……

童年的随笔10

童年的时光我应该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那是我最初最美好的时光。我还记得在我五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印象深刻。

我的父母尽可能地为我提供好的生活,我不愁吃也不愁穿,每天都过得无忧无虑。当时我五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每天都要上幼儿园,虽然小伙伴比较少,但是我们能玩得很开心。

但是,有一天,我的妈妈告诉我她不再接送我上学放学了。我害怕一个人放学回家,我不停地哭泣,同时也有点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不来接我。

尽管我坚持要爸爸妈妈来接我,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他们认为我已经到了要独立的年纪,要学会自己放学回家。第二天放学,我一个人去搭公交,但是我忘记了看公交的路线牌了。因此,当我看到公交离我家越来越远的时候,我的心非常着急。

最后,我一直坐到最后的站台,然后搭同一辆车回去。回到家之后,当我告诉爸爸妈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觉得担心,反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经验。从那时起,我决定不再让他们在放学后看到我了。

童年的随笔11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会想方设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贴补家用。每次放学后,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半大孩子,有男有女,他们背着和自己小身子不相称的大背筐或小挎蓝,拿着大人们割麦子用的长把镰刀,到村外的庄稼地里去给家里的大肥猪或者小羊、小兔子割草。因为这些能够换来钱的动物,不但是家里柴米油盐的保障,也是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学费。

记得那年我才十二岁,除了每天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去割草外,我还有两个现在想起来都颇感自豪,还特有童趣的事情,那就是捡蝉蜕和捉土元。

捡蝉蜕

为了积攒更多的蝉蜕去换钱,每天傍晚我都会去捉蝉蛹。这蝉蛹在我们那地方叫“老蛄蛹”,捉“老蛄蛹”是有很多窍门的。

下雨天,它会出来的很早,你要是去晚了,它可能就已经爬到树上很高的位置了,不但不容易发现,若然发现了,恐怕你也只能望“老蛄蛹”兴叹了。

晴朗的天气,那就得去早一点,要赶在小伙伴们的前头,先在树下寻找洞里还没出来的“老蛄蛹”,寻找这洞里的“老蛄蛹”,那也是需要一定经验的。

首先你要有辨别“老蛄蛹”洞和蚂蚁洞的本领。

蚂蚁洞是直上直下的,不管你用手指头怎么抠,它都是那么大;而“老蛄蛹”洞则不然,它的洞口是呈齿状的,这是因为“老蛄蛹”有着螃蟹夹子一样的前腿,它要跟地面挖通,留下的足迹肯定不会是跟蚂蚁洞一样圆圆的。这“老蛄蛹”也是很狡猾的,它先挖出个小洞口并不急着爬出来,而是在洞里面静静的等天黑,趁你看不见的光景,它就迅速的爬出来,奔向那高高的大树。

找到有“老蛄蛹”的洞口,你就要用手指轻轻去把洞口一点一点的抠大,然后,把手上最细的那根小拇指伸进去,等“老蛄蛹”的前腿抓牢了,慢慢把小拇指拿出来,它就是你的了;抓这洞里的“老蛄蛹”,是不能太过心急的,你越是着急抓到,它越是害怕,有时候你在上面挖的急,它在里面往下滑的快,最后弄得你不得不借用工具的力量才能挖出来。

抓到的这些“老蛄蛹”,有的小伙伴拿回家就会让娘把它们洗干净了,放在盐罐里,等待第二天腌咸了,或放在锅里蒸,或用油来炸炸,吃起来咸咸的喷喷香。

我从来不那样吃它们,拿回家,都撒放在屋里,然后把家里的所有笤帚拿出来放在它们跟前,让它一个个往上爬,只等待第二天早晨那胖嘟嘟的知了爬出来,我好得到它们的蝉蜕。

早晨,我还会起得很早,去村里前前后后各种树上去捡“老蛄蛹”皮。

有的“老蛄蛹”爬出来的太晚,那黄黄的嫩知了还没有完全出来,你用手一抓,它就会在裂开的蝉衣里拼命挣扎,似乎是对你的不期而遇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有的则是刚刚从蝉蜕里爬出来,那卷曲的翅膀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它们一个个像刚刚生出来的婴儿,静静的趴卧在母体的旁边,只等那薄薄的蝉羽坚挺了,它便会直冲蓝天。

小树丛上的蝉蜕和大树上爬的不高的蝉蜕我尚能拿到,但那些爬在大树高处的我却很难能拿到手,只得用地里的土坷垃或者小砖头去瞄准了投。

这投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那次,在一棵高高的枣树上,有三个蝉蜕爬在一个大树枝上,我看着眼馋,但就是无法拿到,于是,就在地里捡起了几块小砖头,瞄准了往上投。当投向第三个蝉蜕的时候,好久不见蝉蜕掉下来,也听不到小砖头的落地声,我拿眼就往树枝上查看,不料,被密稠的枣树枝儿凑巧架住的小砖头,在一阵风的摇晃下,掉了下来,准确的砸在我的头上,瞬间流下了鲜血。

爹和娘没都有责怪我,只是娘找了张红纸再蘸点灶火里的草木灰,糊拉匀了,给我贴在伤口处,并用一截胶布粘上去,我就上学去了。

后来我头上的伤口感染了,爹骑上自行车,驮着我到公社卫生院打了针才好。

这些捡回家的蝉蜕,我学娘做针线活的样子,用一根长长的白色粗绵线穿在钢针眼里,然后在线的最末端,打一个大大的死结,再把一个个“老蛄蛹”皮用针尖扎透了,统一脸朝下,整齐的穿成一串,悬挂在极少有人进去的偏屋,生怕不小心给挤碎了。

捉土元

土元在我们那地方叫“簸萁虫”。别看它脏兮兮的挺丑,但它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每天晚饭前是我捉“老蛄蛹”的时间,晚饭后便是我捉“簸萁虫”的时间了。

那时候家里的确穷,连买个手电筒的钱都没有,我只能拿上家里的保险灯(俗称气死风灯)去捉。这灯虽然不会被风吹灭,若然有一股风吹过来,你正聚精会神地把灯靠近眼睛在寻觅,那一股灼热的煤油味道便会直冲你面门而来,呛的眼睛生疼。

这“簸萁虫”也喜欢下雨天出来,潮湿的味道里有它喜爱吃得腐枝和烂叶。

在新盖砖瓦房的任何角落你是找不到它的身影的。“簸萁虫”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农村里那些古老破败的土坯房。这土坯房大多已经没人居住,阴阴的,假如夜深了,让我一个人转去那里捉,我还真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这捉“簸萁虫”也是有窍门的。

有时候“簸萁虫”为了觅食,会跑到离墙根很远的地方,当你发现了它,它也就发现了你,这时候它就会停止进食,静静的等你走近,你若是过于匆忙,它就会快速的向它的洞穴跑,你如果动作不够迅速的话,那肯定是抓不到的。但如果抓到了,这往往会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家伙。

这捉“簸萁虫”的过程也会经历风险的。

有时候你兴奋的去抓一只“簸萁虫”,却突然看到一只高擎着大毒针的蝎子在向你的手边爬过来,或者有一条粗粗的菜花蛇盘在哪儿,怎么办,大多的时候我会跌跌撞撞的跑开,而且再来这个地方,我就会加倍小心或者干脆绕开。

回到家,我就会用盐水把它们一个个泡起来,赶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就像穿“老蛄蛹”皮那样,把它们一个个用粗棉线穿成串,跟“老蛄蛹”挂在一起(这“簸萁虫”是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得挂在屋里慢慢晾干)。

等“老蛄蛹”皮和“簸萁虫”积攒多了,我就把爹的大背筐,跨在脖子上,用娘的碎花包裹包住,到离家只有三里地的公社药材收购站去卖。

记得那次,我一共卖了八元五角钱,花二分钱买了块橡皮,花两角钱买了两个作业本和两只铅笔,三角钱给自己、爹娘和妹妹买了水果糖,余下的那八元钱回家后我都交给了娘。

岁月的长河不知道泯灭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但小时候的苦难经历却像那永恒的日月星辰一样,很难从我的脑海里抹去。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愈来愈暗淡,而是愈来愈清晰,清晰的让我时时想把这苦难的从前,讲给现在泡在蜜罐里孩子。

童年的随笔12

如果,把童年比做一棵树,那么,你的童年,是什么树?

下午,推娃散步,遇见路边伐树的邻居,随口聊天,得知所有的杨树都要被砍掉,望着光秃秃的树桩,我心里有些空落落。我转头问妹妹,往后,咱们去哪儿乘凉去?

我是一个极念旧的人,一点点小事都能勾起回忆,想起那一个个杨树遍地的日子。

三月,春天来了,风来了,雨来了,世界一天天新起来了。前几日还是黄黄的小嫩芽,今天就长成绿油油的小手了。我不由想,春天可真是个神奇的季节,给了大自然生命。公路两旁,田地边,水渠旁,河堤上,随处都是成排的杨树,像一个个英勇的卫士,笔直的站着,默默的守卫着家乡的人们。

密密麻麻的树叶,绿油油,阳光温柔的照在叶子上,那感觉让人踏实。村子里的红砖平房,隐藏在大片大片的绿色中,这便是记忆中家乡的模样,宁谧,和谐。

慢慢的,杨树上挂了一串串“绿葡萄”。当然,那并不是真正的葡萄。但你不要小看这比绿豆还要小的小家伙,它们可是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呢!等到四月,杨花飞舞,家里的女主人们在抱怨每天要多打扫好几遍卫生的同时,又忍不住伸手接上几朵,“呼”,一吹,望着这些小精灵远去的身影,她的嘴角划出一抹浅浅的笑。

快五月,杨花飞尽,“葡萄枝”落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脚踩上去“咯吱咯吱”,比毯子可有意思多了!孩子们叫这些小串串“毛毛虫”。

六月,夏姑娘来了,娃开始叫了,蝉开始鸣了,太阳火辣辣,可我们并不怕呀!人们搬着小板凳,那些小扇子,端杯茶,领着孩子,坐着杨树下,说说话,打打牌,吹吹风。

九月,树叶黄了,但并不萧瑟,反而别有一番风味。你想啊,长长的柏油马路,两旁全部都是杨树,金黄金黄的,风一吹,一片片树叶轻轻飘落,怕是比童话世界都要美吧?这时,我最爱骑着自行车在这条路上慢慢的走,偶尔捡上几片树叶,折成蝴蝶,看它们在秋日里飞舞。

十一月,树叶落尽,可杨树并不寂寞成群成群的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等雪一来,给杨树穿上棉衣,我们就放鞭炮过年啦!

可如今,遍地的杨树却只剩下眼前这些残枝。往后,那些小鸟该在哪里做窝?那些蝉要爬向哪里?那些小松鼠该跳去哪里?

我的童年记忆,该何处安放?

童年的随笔13

寒假的尾声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在凌乱的书桌上收拾着寒假作业,无意间看到了柜子中摆放着的模型,安静地站在那里上面有些都当上了尘土,但是依然保持着“竣工”时摆的“poss”。仿佛时间永远定格在那时童趣无限的我,沉浸于属于自己的模型世界。

曾经记得,当目光落在橱窗柜的一角的模型时,模型与我就结下了不解的渊源。从此它不仅成为了我课余闲暇时光的补充,倒更像是我一位无声的朋友,还记得拼装模型时难以言表的小激动拆开崭新的模型包装,迫不及待地将包装纸撕开,不怕人笑话,改变高尔基先生的一句话“我扑在模型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那种感觉是以前心中一片灿烂的天空,打开说明书复杂的组装过程在我眼中却像是跳动的音符,剪钳在板件上的“卡兹”声,零件与零件相连的清脆声响,演奏着属于我自己的华尔兹。午饭后,书桌前见证我的“作品”诞生

有人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把书画当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模型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我对模型越来越痴迷,有时候忘记了读书,写作业,甚至是吃饭,在指尖上溜走的时间无声无息的从书柜里落了尘土的书籍上飘过,从摊开的的作业本上飘过。学业在不断的加重,压力的增加,休息时间的减少,虽然对模型的喜爱没变,但是很少再有时间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属于我对模型的依赖了。

忙里偷闲的时候,拼一下模型都会被关系我学习的妈妈责备,周围的同学该读书的读书,作文该提高的都提高了,只有我因为我的爱好没有进步。逐渐——割舍了我难舍难分的模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我还会在写完作业休息的间隔看一看那些我那些无声的朋友,属于我的杰作,我的骄傲。柜子中的他们不变的造型,不变的帅气。而柜子外的我确立他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或许开学后,中考完再也不回重新与他们再会了——那些在我指尖上溜走的童年!

童年的随笔14

童年,人生的出发点,如梦一样美好的黄金时间。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

我的童年有许多趣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然而,有一件事一直烙在我的脑海中,说起来真令人哈哈大笑。

在去年的寒假里,我和表弟们想了一个好玩的注意——烧竹筒饭。说得容易,可对我们几个小不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我们几个做事作风像不倒翁——永不被困难打倒。说做就做,我们拿着大刀冲向竹林……

竹子实在是太硬了,砍了几刀才出现丁点痕迹,但我不相信竹比刀硬。我们轮流用尽了吃奶的力气,终于把竹子砍下来。虽然是在冬天,但经过如此折腾,表弟们个个热得汗流浃背。

我们把竹筒里里外外都“洗澡”。接下来就是淘米了,先把白花花的米放进竹筒;原以为易如反掌,可接下来就糟了,这帮白花花的“家伙”像跳骚一样,弄得满地都是,狼狈不堪,真令人头疼;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捅出的“篓子”给补好了。

在冬阳下,我们烧起一堆火,把装好米的竹筒小心翼翼地架在火上面,生怕里面的米漏出来。我们个个心里暖洋洋,因为心里想着很快能开吃。哎呀!有个竹筒滚下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把它撑回来,米没漏出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们一个个急着要吃了,这时哪管它什么情况,直接在竹筒上用刀开了个大洞,个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此时我们条件反射地“呸——呸——呸”;米如同石头一样硬邦邦的,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失败告终。

童年充满了欢乐、幼稚与童真。仔细回想,它像一串风铃,只要有风,就会“叮铃铃”地响……童年还像一串冰糖葫芦,又酸又甜……

童年的随笔15

我出生在偏僻的小乡村,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农村度过,其间曾有过几次到父亲的工作地方绵阳玩上一段时间,能够坐到汽车、轮船、火车,进到大城市,到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至今想起在同年龄的玩伴中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值得骄傲的事了。但在我心灵深处,童年最幸福的还是要算“过年”。

我在家里最小,排行老四,前面有三位姐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平常都是妈妈在家拉扯我们长大。爸爸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才从绵阳回来,每年一到将要过年的那段时间,我们家里都充满了期待,期待爸爸能够早一点回来。爸爸回来会给我们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糖果、面包、蛋糕、苹果、玩具------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带回的面包、蛋糕平时根本就没有看见过,初初看见还叫不出名字,看起来膨松有形,嚼在嘴里,只是觉着味道好极了,苹果是那种青苹果,略带着果酸味,特别的脆,现在的面包、苹果相比于那个年代,可谓品种更加的丰富,制作或种植更加考究,但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想想原因,这可能是当年一年之中难得吃一次,而现在基本是隔三岔五就要吃一回,只要喜欢,天天都可以吃到的缘故。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早早就会计划着给我们几姊妹做一身新衣服,平常家里人口多,再加之要上交读书的学费,虽然有一位在厂里上班拿工资的爸爸,经常在附近邻居的谈论中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但是也难免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不止一次的出现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时候。妈妈除了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地头劳作挣够工分以分到勉强能够填饱一家人肚子的粗细粮以外,还要喂猪卖钱精打细算攒起日常家里的开销费用。我在家里最小,为了节省开支,妈妈发挥着裁缝的神奇手艺,常常将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改做成适合我穿的样式,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都是不大乐意的,躲躲闪闪地不穿表达着抗议,有过被邻居调笑的尴尬,羡慕大姐每回都是先穿新的,不能穿了依次给二姐、三姐,再后来布料没破还要改头换面轮到我,二姐、三姐也是满腹委屈,只有大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美其名曰前面没有旧地可供改做来穿,只有先穿新的,我们三姊妹只能气得干瞪眼,最后只得咽气吞声地穿上。

春节初一的早上,妈妈提前在晚上就叮嘱我们不能等着大人提醒,要自觉起床,在睡觉的时候早早就把天亮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在床前。带着兴奋、带着新衣服的憧憬、带着对汤圆的渴望我们在这一天早早就醒了。穿着新衣服背着双手渡着小方步到隔壁小伙伴家里溜达招摇一番,颇有今天终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衣服那种扬眉吐气的舒坦,走起路来感觉步子比平时格外有力,身板也挺直了。

一阵新衣服的神气、新鲜感过后,便围在灶台旁等着妈妈揉捏汤圆,看着一个一个的汤圆毛坯子在筲箕里面放定过后,再细细地数,然后统计我们每个人大概要吃的个数,不足再增加。汤圆可是一年才吃一次,在妈妈问我吃几个的时候,我咽了一下口水,拍着胸脯昂起头说:“我要吃八个!”,妈妈于是笑着摇头说:“你吃不了这么多。”

紧接着妈妈拿出裹了一层有一层草纸的红糖,这可是我们平常难得一见的糖,那时我可纳闷这糖怎么会是这种颜色,全然不同于白糖、冰糖的白色,而是红色,大人讲是甘蔗熬制的,心里一直充满着好奇。在妈妈切糖的时候,不时守着菜板捞一点来吃,那时的糖含在嘴里触及味蕾的甜味远远胜过现在的味道。妈妈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还不忘拿出几个早就洗干净的硬币包进汤圆里面,看看谁的运气好能够吃到,于是我们在后来舀进碗里的汤圆充满着期待,小心翼翼地夹开,仔细地查看,发现硬币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欢笑。汤圆没吃的时候向往,真正吃的时候吃不了几个,糖越多越就腻的越快,不过,那时候吃汤圆总是比现在强,小时候我最多时可以吃十二个,妈妈说是月月发财,那记录保持到现在我一直没有打破。

吃过汤圆,爸爸便在堂屋中间端了一张凳子坐定,麻利地从衣袋里摸出一叠面额为壹角、贰角、伍角地崭新钞票,招呼我们几姊妹磕头拜年领取压岁钱,于是我们便争先恐后地到爸爸跟前排队磕头,领到面额不等的崭新钞票,爱不释手,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指指点点着上面的图案。这样一来就引起伯爷、幺爷家兄弟姐妹的羡慕,就有人喊:“大家都来拜年,领新钱哟!”爸爸也不说话,笑吟吟地看着,等到他们在面前磕头便同样递给钞票,后来连比我们大得多的三公家比我爸爸小的长辈二爷、幺爷都赶来拜年,一时间屋子里面到处充满了笑声,个个手里都拿着或多或少的崭新钞票喜笑颜开。

后来每年爸爸都要发压岁钱,不过年纪大了就再也没有磕头,我的钞票一直没有舍得用,积攒起来,保存在一口方形的箱子底,再后来外出读书忘了带走,有一天被隔壁的弟弟翻箱倒柜地带走了大部分,因为被大人打岔留存了部分下来。直到现在,我还有一些崭新的钞票,每当看见这些钞票,我就想起过年,想起面包、苹果、新衣服、汤圆,想起童年的幸福记忆……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