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所有公式大全

所有公式大全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7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所有公式大全,数学公式,因为这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是考好数学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考,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公式大全。以下分享所有公式大全。

所有公式1

一到六年级常用数学概念和公式大全

算术

1、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4、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6、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0、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法及计算。即列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3、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4、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5、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6、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7、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8、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9、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2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1、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所有公式大全

几何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度量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所有公式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为基准,使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l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取值范围:0°≤α<180°

3、公式:k=tan α

k>0 时 α∈(0°,90°)

k<0时 α∈(90°,180°)

k=0时 α=0°

当α=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则tanA=-a/b,A=arctan(-a/b)。

当a≠0时,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直线的斜率

1、定义:斜率,亦称“角系数”,表示一条直线相对于横轴的倾斜程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正半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如果直线与x轴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直线)的斜率。

2、 需注意下面四点:

(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斜截式y=kx+b,当k=0时 y=b;

(2)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3)当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存在非零截距时,有截距式X/a+y/b=1;

(4)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即tanα。

所有公式大全 第2张

直线方程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

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

A1/A2=B1/B2=C1/C2←→两直线重合;

横截距a=-C/A;

纵截距b=-C/B。

2、点斜式:y-y0=k(x-x0) 【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过(x0,y0)的直线。

3、截距式:x/a+y/b=1【适用于不过原点或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与x轴、y轴相交,且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的直线。

4、斜截式:y=kx+b【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y轴截距为b的直线。

5、两点式:【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过(x1,y1)和(x2,y2)的直线。

(y-y1)/(y2-y1)=(x-x1)/(x2-x1) (x1≠x2,y1≠y2)

6、交点式:f1(x,y) *m+f2(x,y)=0 【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直线f1(x,y)=0与直线f2(x,y)=0的交点的直线。

7、点平式:f(x,y) -f(x0,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直线f(x,y)=0平行的直线。

8、法线式:x·cosα+ysinα-p=0【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过原点向直线做一条的垂线段,该垂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α,p是该线段的长度。

9、点向式:(x-x0)/u=(y-y0)/v (u≠0,v≠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方向向量为(u,v )的直线。

10、法向式:a(x-x0)+b(y-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向量(a,b)垂直的直线。

直线系方程

1、定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过某点、共斜率等)的直线的集合,叫做直线系。它的方程叫做直线系方程,直线系方程的特征是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

2、几种常见的直线系方程:

(1) 与已知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Ax+By+λ=0(λ是参数);

(2) 与已知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Bx-Ay+λ=0(λ为参数);

(3) 过已知点P(x0,y0)的直线系方程 y-y0=k(x-x0)和x=x0(k为参数);

(4) 斜率为k0的直线系方程为y=k0x+b(b是参数);

(5) 过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和A2x+B2y+C2=0(λ为参数)。

两点间距离公式

1、定义:两点间距离公式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2、公式:

3、推论: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 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 、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统计

数学期望的性质:

E(k)=k(k为常数)

E(aX+b)=aEX+b

E(X+Y)=EX+XY

若X、Y互相独立,则E(X,Y)=EX*EY

方差的性质:

D(k)=0(k为常数)

D(aX+b)=a^2DX

DX=E(X^2)-(EX)^2

若X1、X2、…、Xn两量独立,则D(X1+X2+…+Xn)=DX1+DX2+…+DXn

若X~B(n,p),则DX=np(1-p)

排列组合公式:

排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m+1)= n!/(n-m)!(规定0!=1)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对了,还有: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n2!*、、、*n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补充:

概率公式等可能事件:P(A)=m/n 互斥事件:P(A+B)=P(A)+P(B) P(A·B)=0 独立事件:P(A·B)=P(A)·P(B)

所有公式3

初二所有数学公式归纳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所有公式大全 第3张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