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在很多家庭中,培养宝宝的智力是刻不容缓的,很多孩子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某项技能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吧。下面跟大家分享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1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听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这样,父母和孩子能坐下来交流才怪!

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问题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

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内心的担忧和语气的急促,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沟通被迫受阻。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如此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什么是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大多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这也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一项素质要求。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就是我们的沟通目标,而有效沟通就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沟通不善,会出现交流障碍,造成误会和曲解,有效沟通是孩子和家长双方语言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帮助你双赢解决问题冲突,轻松实现目标方式。

在讲家长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的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现场的刚才还笑的东倒西歪的观众,此时都沉默了,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听懂了孩子的话。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 听话不要听一半;

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就能够了解

  有效沟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听

你是否诚心交流,并且是否能够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并进行有效表达,不仅包括理解孩子的处境、思想状态、同时包括维护孩子的自尊,加强孩子的自信,再请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聆听期间,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神情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更不要漫不经心的对待,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评价,这些都不是好的倾听表现,

真正的沟通高手是一个热衷于聆听的人。善于倾听,才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时,可以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并且能够心领神会,同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应,表示你掌握了倾听的要领,那么跟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有效沟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经常说:“你让我很难过”;“你伤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疯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指责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许还会让孩子反唇相讥:“是你自己要生气的”,或“你难过可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办法负责,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状态是不适合进行良好沟通的。

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

如果爸爸把在单位里的不公待遇的情绪带到语言中;如果妈妈把在家庭中的疲惫感或者对配偶的不满带到语言中;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情绪问题,你的言语中的破坏性情绪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

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人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有效沟通第三大技巧:准确的表达

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事例,你们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准确表达有多重要了。

小强的妈妈对他说:“你可真懒,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呀?”。这样说小强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会犯嘀咕:我又犯什么错误了?

但如果如果妈妈换种方式来表达:“小强,最近三天,你连续三次作业都写到10点了,可以说下为什么吗?”这样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具体清楚了,小强就知道是讲什么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沟通的是写作业慢的原因。

同样,如果您想表扬一下孩子说:“小强,你的学习真棒!”。你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小强,他定会不痛不痒的。

但是你如果这样说:“小强,妈妈对你昨天写作业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样做节省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小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能够明确知道学习方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寻找更好的学习途径,自我成长。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有效沟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说话

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洗碗。如果你说“你去把碗给我洗了”,这种命令性的言语总是让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样的意思换一成巧妙的表达:“如果有人帮我洗碗,我会很高兴”,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件事,通常会遭到拒绝。但如果你清楚地说出你希望的结果,对方就会知道怎么做,还会乐意去做。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合夫妻之间的良好表达。

我们还可以巧妙饿使用反向表达和反向思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语言:

比如,你这么问孩子:“作业还没有做完吗?”,他肯定会说“没有,还差一点!!”这可不是您想要的结果。但若换句反向表达或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说:“作业全做完了吧?”。那么孩子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离全部还差多少。

家长要做一个弹性沟通者,谈话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样的词语。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类的话后,很容易会再加上“但是”或“不过”这样的字眼。如果使用这些字眼,你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认为他的观点在你的眼中是“错的”,或者不关注他所说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让人听起来就变成“你说的没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换成“也”,这么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好的主意,不妨我们再讨论讨论?”。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说话方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这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轻松和愉快,而不是出现了不满或者抵触的情绪。

有效沟通第五大技巧:真诚的赞美

人性的弱点是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人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把我们亲切的眼神带给对方,冷漠就会因此而消失。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个猎人,有一天他们都打了两只野兔回家。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甲的妻子看见甲后冷冷的说:“就打到两只吗?”。甲听了心理埋怨到:“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猎,但这次他故意两手空空回家,让妻子觉得打猎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乙的妻子看见乙带回两个兔子,惊讶的说:“哇,你竟然打了两只?”,乙听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说:“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猎,这次乙却带回了四只兔子。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家长会习惯性的夸赞:“宝宝你真棒!”那么孩子听多了这样不走心的夸奖,其实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如果小明和小兰两个孩子在争夺玩具,小明看到小兰哭了,就把玩具让给了她,这个时候你一句夸奖:“你真棒”,可是没办法抚慰孩子的内心的。不如说:宝贝,你能够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为他人着想,真是个好哥哥(具体,赞美孩子的

品质,让孩子明白自己被夸奖的意义,这才更真诚)。

很多年幼的宝宝都喜欢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总是马上批评,说

"这样可不好,不要这样做。”他就会很生气,也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意愿。如果你

试着说:“我家宝宝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那么你多观察下,是不是他会顺着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这就是所谓批评什么得到什么,而赞美什么得到什么。好的赞美开始于细节,有细节说明你用心,仔细,真正地关注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要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诚在里面。

以上五个技巧,就是我今天要教给大家的。希望在生活中家长们巧妙的去运用,跟孩子良好而有效的沟通,让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在进入青春期后都能愿意跟我们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对你说出来,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学习优秀的孩子!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2

今年夏天我遇到了一件让我天天揪心的事,就是小区内有个家长天天对孩子大吼大叫,因为是夏天,开着窗户,小区内的人都会听到,一到晚上写作业的时间就开始喊, “老师讲课你都听啥了”“你在课后班都干啥了”“你怎么又做错了,要气死我”“你这马马虎虎的就是欠揍”,偶尔我真就听到了打孩子的声音,孩子呜呜的哭起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孩子妈妈,听了这样的吼叫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我在屋里走来走去,真想去找她谈谈,可我的女儿嘲笑我说:“行了,你还别管人家呢,我不也是从那个时候被吼出来的,这是你们做家长的特权啊!”听了女儿的这番话,我真是无比的自责,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对女儿吼叫的场面,结果真是除了伤了母女的感情,啥效果都没有。

我想有很多家长都是一样,经常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孩子,给孩子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自己却不以为然。

有一个妈妈偷偷在家里装了摄像头,最近朋友送给她一只橘猫,她本想看看小猫的行动轨迹。没想到,在摄像画面里,她看到了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一幕。

画面一:

那天给女儿检查作业,镜头里她突然发火:“这道题对吗?”

女儿一怔,还没反应过劲来, “又是马虎,说了多少遍了,去,错1道补3道”。

女儿怯生生地说:“妈妈,我累了,能不做吗?”,“不行,去做吧!”

画面二:

女儿补完了3道题,还是有一处小错误。

她看到自己的脸已经面目狰狞,连自己也被吓到了。自己连珠炮地批评女儿时,女儿低着头,一边流着泪,一边按妈妈的要求继续在本子上不停地写着……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第2张

画面三:

终于,女儿这次全做对了,妈妈自己走出房间。她看到女儿将小身体蜷缩在床上,一边擦眼泪,一边抽泣……

这位妈妈一直认为女儿太胆小、脆弱、太玻璃心,如果不是看了录像回放,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她的语言暴力造成的。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有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68%的家长曾经在语言上伤害过孩子。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简单粗暴行为有多么不堪,也不知道自己的语言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危害

有一位导演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都在小时候遭受了来自父母猛烈的语言暴力攻击!“丢人”、“猪脑子”、“废物”、“你怎么不去死”......这一个个扎人的字眼,将这些孩子上推入无尽的黑暗中,最终酿成大错。

生活中很多因为父母的语言暴力导致孩子自杀的案例不在少数。

2017年1月27日,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云南镇雄15岁的小孩,因忍不了父亲的咄咄逼人,选择服农药自杀。

遗书里,写满了对父亲的恨意,还有对世界的失望。

还有成都14岁女孩小盈,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疯狂批评,后来女孩从6楼纵身跳下,抢救无效身亡。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家的孩子可以随便打、随便骂,其实孩子的心灵还没有那么强大,他们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和对人格的践踏。冷漠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可以摧毁一个人。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过的孩子,有什么差别呢?

我们来看这幅图“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 我们从下往上看啊,生理

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是从最下面最低级的生理需求开始,只有当下面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上面的需求才一次一次的逐渐实现。没有被语言暴力伤害过的孩子,家庭一片祥和,他会在家长的鼓励下一层一层的得到需求的满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而在批评吼叫声中的孩子得不到每一层的满足,有的连最起码最低级的需求都得不到。大家看第一层生理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最低级的需求,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条件,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能够得到满足。第二层是安全需求,就是安全感,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经常被吼叫的孩子被语言暴力的孩子就是缺少安全感。

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建议父母,用手机录一个小时的语音,看看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你给孩子下了多少条指令。有个家长真录了:“这个字怎么又写歪了”、“快点去刷牙”、“怎么还不喝牛奶”、“到洗澡时间了”、“头发没干别躺枕头上”、“赶快去拿书,我们开始阅读”……

仅仅在临睡前1个小时,孩子就可能接收到7-8条语言指令,这些语言指令里,可能还夹杂着大人批评、不耐烦、焦躁的语气。家长朋友们,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每天被不同的指令、批评包围着。你知道吗?孩子的大脑每加工一条语言指令都非常辛苦,这些语言刺激会让他们特别焦躁,内心充满挫败感;同时也会让孩子特别“易碎”,一点小事就情绪不稳定、哭泣发火。经常被吼的孩子会更没有安全感,到了幼儿园、学校他们面对老师也感到恐惧,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被批评指责,所以,小心翼翼,不敢积极主动的发言,展示自己,缺少自信。所以说,在需求五层次的第二层开始就被语言暴力破坏了。

前几天,贵阳一男子与妻子发生矛盾,一气之下便将怒气撒在了孩子身上。他拿起菜刀,当着女儿的面,毫不犹豫地将女儿的作业一一砍碎。孩子辛辛苦苦写完的作业,就这样在爸爸的怒火之下化作碎片。看着拿着菜刀面目狰狞的爸爸,女儿在一旁无助大哭。孩子不仅亲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全过程,还被卷入其中,成了已然疯狂了的父亲的出气筒,把孩子的缺点都数落一遍。像这样连基本的安全和稳定都没有保障的孩子,他还会有更多的需求吗?我能有个安身的处所就不错了啦。

有的家庭没有这么严重的家暴,但是你品一下,只要夫妻之间闹矛盾,孩子肯定受影响。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在班级设立一个“悄悄话信箱”,孩子们有啥心里话可以投在信箱里,我每天放学打开回复。那天下午有个男生告诉我,老师,你快点打开信箱,谁谁给你写信了,我说知道了,放学我再打开,他说不行啊,太着急了。我打开信箱,看到的是:老师,快救救我吧,我妈跟我爸闹矛盾了,他们说要离婚,我太害怕了,我一节课也听不进去了。

我赶紧做家长的工作,孩子妈妈说:没事儿,老师,我们两口子拌嘴,没那么严重。家长朋友们,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的语言刺伤孩子,就是家庭的不和谐语言偶尔被孩子听到,都会给他们的心里蒙上阴影。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对父母说的任何话都信以为真。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这本书中说的:“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再继续看,经常被吼叫的孩子缺少爱与归属感,归属感是对亲情、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孩子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他会希望自己能够有归属感,可能是家庭当中,可能是学校、某一个团体,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可能是我们的国家。对于孩子来讲第一个归属感肯定要来自于家庭、父母,家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是他强大的支撑。如果我们的家长在家里不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他的心会距离你越来越远,他会感到家太缺少温暖,他想爱这个家、依赖这个家,可是你的语言让他找不到那种温暖。

为什么初中、高中的孩子有的放学在马路上打溜溜或者去网吧,不愿意回家呢,就是家不温暖,就是你的语言中总有指责和批评,他心里承受不了,他想躲避。孩子有家不愿意回,有家不能回,多可怜啊!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肯定会早恋,尤其是女孩,只要有个人能理解她,会说点暖心的话,她马上会被征服,因为他们太需要语言上的关爱了!缺少归属感的孩子肯定要惹出点祸,面对家长的训斥,当面不敢顶嘴,心里不舒服,想得到爱还担心失去爸爸妈妈的爱,于是他们就开始惹事,换得家长更多的关注,如果在这个时候他的这个方法生效了,接下来,他可能会有各种方法来不断的去破坏你的底线,不断的去尝试,看看爸爸妈妈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他为的就是试探一下爸爸妈妈到底是不是真的还在爱我。比如,你训斥他以后,他离家出走或者跟同学打架或者跟老师顶嘴等等,你一定要知道这是孩子的爱与归属感的需求缺失了,这时候你就不要再批评了,快点哄回来,怎么想办法弥补吧。

举例:盘锦有个高一的女孩,….妈妈因为考试成绩就得嘟嘟囔囔几天,每次都这样,她实在忍受不了,这哪是家啊,跳楼了。

四川达州渠县的高三学生小斯,在刚结束高考的第三天,因被父亲辱骂,当天失踪。三天后在渠江发现其身体。

在自杀的前一晚,曾在QQ空间发表过十几条说说,写道:“我想得到父母的爱,却永远得不到。”

而且经常被吼的孩子缺少爱心,沟通能力较差。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一言不合就吼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模仿这种沟通方式,等孩子长大一些,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采取这种方式,那他到学校、一个团队,将来到单位,如果使用这种方式交流,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所以,家长朋友们,简单粗暴的指责批评会让很多孩子的人生就到第三层就毁掉了。

我们再继续看经常被语言暴力指责、挖苦的孩子根本得不到尊重的需求。第四层尊重的需求,这也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绩、名声、地位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就是大家对他的认可。前面几个层次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孩子从哪里能得到尊重呢?我们家长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用放大镜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家孩子的缺点,而且,总用这样的语言:“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你看看你!”“你能不能向谁谁小朋友那样啊,让我省点心吧”!用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人家孩子的优点,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大人对于自己的面子很是看重并维护,可却不曾想过维护孩子的面子。

父母总是不分场合地对孩子,或是义正词严地教训,或是揭短嘲笑,那些话语就像一把把利剑,扎在孩子的心上。孩子被尊重,才会努力变得更好。一位哲学家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所以,语言暴力又会破坏了孩子第四个层次的需求。前四个需求未能满足,那么就很难实现最高层次也就是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这是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这是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后方能相继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价值的实现,发挥潜能等。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的。但是在我的批评指责、语言暴力的摧毁下,很多孩子都无法达到。

好了,家长朋友们,通过这一轮的案例解读,大家知道了经常的批评指责、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你不要再去怪孩子,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你的什么行为让孩子缺失了那种需求。大家一定要把这幅图深深的印在脑子里。

长时间语言暴力下的孩子一条是将仇恨向内发泄,自残或者自杀,一条是将仇恨向外,打人或者杀人。

说到现在是不是有的家长开始打寒颤啊?是不是有点后怕啊?反正我是有,我为什么今天讲这个话题,就是因为我对女儿的语言暴力深深的感到了自责和后怕。不过呢,不要紧,我们知错马上就改就是好家长。只要我们家长愿意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孩子的改变就在未来的99步。

怎么改变呢?今天大家要记住一句话:心法对了,方法有效;心法不对,方法无效。就是说我们不要着急拿到方法,方法可以在很多线上线下的课堂里、文章里去找,而今天我要跟大家提出的是先改变自己的心态、信念。我的这一提法是因为走进了博渡教育两天一夜的“智慧父母课堂”体会到的,博渡教育的创始人金子导师在授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告诉家长怎么解决亲子关系问题,但是他通过结合案例解读“马斯洛的理解六层次理论”、“家风家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大美德等等,家长们都醒觉了、开悟了,回到家自己就改变了,家里的爱人、孩子都随之改变了。你说金子导师的课堂效果就是这么快,为什么呀?

就是转变了人的心法,唤醒了人的灵魂,心法对了,方法自然就会用了,要不然,你用什么方法都不会奏效。那么今天呢,我就带领大家来找一找卸下“语言暴力”的心法,虽然,我的水平不及金子导师的九牛一毛,但肯定也会帮到您一点点。等“疫情”过去,博渡的“智慧父母研修班”开课,大家再聆听金子导师带来的精神盛宴!

首先我们先来照照镜子,看看你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孩子、语言暴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挖出原因挖出根,我们才能走心。有家长说:“我可都是为孩子好,但就是说话方式不对”。原因可不是这样简单,不信咱们今天就挖一挖,自己一一对照啊。这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我们的情绪。从本质上说,语言暴力是父母高高在上的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往往遇到事情是很多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后出来了这样的一个情绪,面对孩子这个怒啊吼叫啊,家长背后交织着什么样的情绪呢?以及什么样的一个感受呢?

第一身份感。

我的身份是家长啊!

这个孩子是我生养的,所以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来讲至关的重要,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平庸的啊,平凡的一个人。所以我们把孩子当作一个去完成我们那些未完成的那些事情,比如说我们对于学业的追求,我们对于兴趣,对于爱好的追求,当年我们未完成的事情,我们希望孩子来做,但当下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很愤怒,这个愤怒是因为我是家长,我为你好,我就得严格的管你,狠狠地批评你,让你长记性,久而久之变本加厉。还有的家长就是因为你是家长,你有这个权利,有时候就把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都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您的出气筒。

第二恐惧感。

这个恐惧感就是当我们看到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马马虎虎,每天学习都是这个样子的时候,我们从心里着急,担心怎么办呀?这么简单的内容,孩子怎么就是学不会呀?我担心孩子上不了一个好的小学,读不了一个好的初中啊,那没有一个好的高中,也没有一个好的大学怎么办?完蛋了,孩子这一辈子可能就都没有好的前途了,这样的一个状态怎么办呢?我担心呀,我着急呀,着急这个力气无处可使的时候怎么办?面对眼前的这个孩子,我只有批评他,吼叫他啊,去不断的督促他控制他,强迫他成为我希望的那个样子。

第三羞愧感。

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觉得孩子就是家长的脸面,孩子表现不好就是家长的无能,所以自己学了很多方法,有时操之过急,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就情绪不好,认为我这样努力,方法也是费尽心思学来的,就是孩子你的不是,所以,孩子有错误就大吼大叫!好,过多的原因不说了,就这三条原因肯定藏在你语言暴力的背后,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最爱孩子的'父母反而对孩子恶语相向。那么我们怎样用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呢?那就是改变心态。

一、接纳。

最完美的教育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父母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会有不完美,更不可能完全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

“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迪生在8岁的时候,就被学校赶了出来,因为老师觉得爱迪生是“低能儿”。而母亲并不这样觉得,对爱迪生说道:“老师说你是低能儿,我不认同他的说法,你明天起,就不要到学校里去了。”我今天在老师面前发过誓了,我会在家里好好的教育你。我已立下决心,无论如何你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呢?爱迪生说:“妈妈,我愿意发誓,我一定会做一番大事业,使说我低能儿的老师听了寒心。”后来爱迪生成功了,提到母亲,他说:“特别感谢母亲为我跟老师辩护,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还有上次我讲过的大连的一对母子,最后孩子考上了人民大学。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导了,他们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世界上的。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成长,孩子舒服,你也会幸福。

二、管理情绪。

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

管孩子的父母千篇一律,会管理情绪的父母万里挑一。父母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你是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有一位老师经过长期观察得出:一个家庭幸不幸福都写在孩子的脸上。因为父母关系好,又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的良好情绪就会显露在脸上。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多半是心理阳光健康的人。

遇到事情谁都会有情绪反应,但我们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有情绪的去表达。表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用,我感到怎么了用我字句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说啊你看看你,你怎么样?这个时候,我们的表达就有一种指责的味道,但是如果我们说我感到很生气,我感到很难过,我感到很伤心,这是我们自己在表达情绪,而不是有情绪的表达。

有个小视频:三个小孩子玩娃娃家,有个扮演坏人,把自己全身上下用彩笔涂的五颜六色的,大家知道彩笔涂上的不好洗掉,妈妈看了很生气,但是她没有发火,她说:“哦,我的宝贝儿们,妈妈都快不认识你们了,快说说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很难看,我很难过,你的皮肤会很久才能恢复,我很担心。快点说说咋回事!”孩子自己说着说着就哭了,就意识到错了。

如果我们特别的生气,也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我感到非常的生气,一定是我感到,如果我们跟孩子之间在这个对立的当下,很难处理的话,大家做一个暂停,从当下的那个环境当中抽离出去,然后。彼此都冷静下来,我们再来去解决这件事情,解决事情的时候可以说,我感到非常生气,是因为什么什么一些什么样的原因。

他会觉得,原来爸爸妈妈也会有情绪,但是他们非常气愤的时候是这样去处理的,那么当孩子他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也会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去处理,这也是我们逐渐的去教会孩子一个很好的方法,这就是从知道到做到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过程。

听说过南风效应吗?我给大家讲一讲,南风和北风,他们打赌说,看我们谁能先把那个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然后北风做了一件什么事儿呢?他就拼命地吹啊,这个风像刀子一样打在人的身上,然后呢,行人把这衣服裹得紧紧的,然后南风做了什么呀?他暖暖的吹着,然后嫌热了,把衣服都推啊,就慢慢的就脱掉了,把外套都脱掉了,这个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孩子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给孩子更多的阳光啊,我们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的支持的时候啊,他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也会加速的。

三、共情、赞美!

你共情过孩子吗?没有得到共情的孩子将来也不会共情别人,共情是高智商的一种表现,他会让你换位思考,体察别人内心的感受。著名作家席慕容,小时候有次考试成绩差,害怕妈妈批评,就偷偷改了名次。对于改名次,她自己心里都打鼓,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没想到,妈妈看了只是说了一句“看看,老师怎么把成绩单弄得这么脏,都有些看不清楚了。你明天问一下老师,然后再把成绩告诉妈妈,好吗?”妈妈的这番话,让席慕容明白了,其实是妈妈在装糊涂,给自己留面子。

席慕容特别感激妈妈保护了她的自尊,第二天就和妈妈坦白了自己考得差还改了名次,并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如果父母懂得给孩子留面子,尊重孩子,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就会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批评孩子没有错,但批评孩子的方式、语气和以及父母在批评时的身体情绪不能错。孩子是有自尊和荣誉感的,他不会因为父母的宽容而得寸进尺。反而会因为父母的爱护,因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反而想要更加努力变好,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深以为然。赞美最关键的点,就在于足够真诚,尽量赞美具体的事实,加上表情和动作,让孩子知道,你是打心眼里欣赏他的。孩子做得好,你就真诚地夸夸他;孩子做得不好,你也要相信,这不是他本意,我们要给他们信心,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有低落情绪时,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别灰心!”、“再试一试!”;当孩子遇到挫折及时安慰、帮助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相信他能成功!有一首英文歌《you raise me up》,歌词写得特别好:“你鼓舞了我,我能傲立群山之巅;你鼓舞了我,我敢勇闯海暴之险;我变得更强,只因借助了您的肩;你鼓舞了我,我超越了自己的从前。”

案例:

你看看教育家知道上初中女儿早恋了,没有揭穿也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带女儿买衣服…..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愿我们都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这一生最好的礼物。孩子是世界是张白纸,当你恶语相向时,他会全盘吸收,并且把这种恶给到其他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我相信,当你以温柔、爱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最少的伤害,最多的善意,最浓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让我们的孩子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中有光!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3

一、不要嘲笑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一样,当孩子认真的告诉家长某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嘲笑孩子,或者秉持着轻蔑、不信任的态度,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愿意再和家长有交流。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好呢 第3张

二、主动和孩子分享。

有时,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心情,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但是家长也不需要把自己全部的担心告诉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负担感,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让这场沟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了解孩子的想法。

当需要作出与孩子相关的选择时,父母最好能征询孩子的意见,比如报培训班,不要看着其他家长报什么就报什么,也要适当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虽然孩子有时候会问家长的意见,但其实大部分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自己都已经有了主意,他们只是需要从家长那里获得认同,证明自己的想法没错。

四、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前提最重要的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是喜欢在和孩子沟通时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从而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原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成了父母的“独角戏”。这样的方式让这场沟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在沟通中,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能够更好的来帮助孩子,孩子也能通过沟通来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达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一点。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