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1

小孩被打伤后如何处理当孩子被同伴打伤或拖着伤体回家诉苦时,作为父母的,必须冷静,冷静,再冷静,力排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去驾驭事态的发展。面对孩子的血肉模糊,不惊不慌,镇定自若,立即送伤儿去医院急诊,查清伤情,接受治疗。倘若一惊慌,就会乱方寸,同时亦将加剧孩子的恐惧情绪。了解事情经过,作出客观判断,持着向前看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平息事端。如果对方伤及自己的孩子是无意的,那就没有责怪对方的理由;如果对方伤及自己的孩子是有意的,与对方家长联系,分清是非和责任,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千万不可感情用事,不要一味地责备自己的孩子,亦不要一味地诅咒对方。父母坚持原则又恢宏大量处理矛盾的精神,势必潜移默化沁入孩子的心灵,这对孩子长大后面对人生和开拓未来,无疑都是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成了孩子去启开挫折与委屈的钥匙。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打人来自环境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小孩被打伤后家长该如何处理2

孩子被打,家长该怎么办?

说到孩子被打,前两天在朋友圈这样一个视频,视频内容大概是儿子在玩滑梯的时候,被红衣服小女孩踩到了。

男孩的妈妈情绪激动,一边拉扯小女孩一边极其愤怒地要求她道歉,小女孩的妈妈再三解释都没用,在场有几个前来劝说的家长,男孩妈妈不但不听劝,反倒动起了手。

那么,对于这类事情,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呢?其实,简单地告诉孩子“打回去”和“不要打回去”都是不对的。

打回去?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行为是公平的,没有错。但它有几个问题:

1、容易把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本来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就很常见。如果鼓励孩子时刻提防着别人,那孩子的童年乐趣会被抽走很多。

2、即使孩子打回去了,是不是无形之中教会了孩子锱铢必较,会不会在孩子的将来反而会吃大亏?

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孩子自己解决,这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过多的干涉,很容易把问题复杂化。

我们可以注意到,视频中的小男孩一开始并没有哭,而是因为妈妈情绪太多激动被吓哭的。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很单纯的,而且孩子比大人更擅长原谅。

不还手?

孩子有没有受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给孩子自己。

如果对方孩子并没有“欺凌”的主观故意,我们的孩子也没有在被打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欺负”了。

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吃亏,就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负了

首先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的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或者管理员。

不一定在每次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求助于外力,但需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力量。

最重要的一点,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告诉家长。视频中小女孩的妈妈就做得很好,意识到小女孩有危险,马上出手把女儿护住,妈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疯女人”撕扯,在女孩被吓哭后,妈妈及时地把她搂着怀里进行安慰。

妈妈这些温暖的举动都会给小女孩留下“妈妈会保护我”的正面暗示。这反而会让小女孩留下温暖的记忆,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

很多孩子长大以后被别人欺负时一声不吭,不敢告诉家长,就是因为在他们曾经的'经历中,告诉了家长之后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责备。

总不还手,变懦弱了怎么办?

金星的孩子在超市里被一个抢玩具的孩子无缘无故打了一巴掌,她让儿子打回去。儿子捂住被打红的脸,说:“不!他打我,是因为他的妈妈没教育好!我跟他不一样!”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不锱铢必较,孩子自然心胸旷达;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敢而得体的解决争端,孩子也自然能学到这方面的智慧。

当然,这些都是已经发生在被打之后,我们与孩子一起做的消弥挫败感,去除心理伤痛的内部行为。而解决问题的直接办法,是我们在弄清楚被打的起因后,与对方家长和相关方(幼儿园、学校等)共同处理被打事件,组织教育小课堂、道歉仪式、和解仪式等,让整个事件化害为利。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孩子打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对周围环境的模仿,可能是想引起大人注意,但力度拿捏不当,也可能是孩子对身边人情绪的错误理解等,都有可能是孩子打人的原因。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岁+的孩子

动手打人可能有很多种意思,比如“放下那个玩具”、“你挡到我了”,这个阶段孩子的推、打、咬是没有恶意的,因为他们的同情心还处于萌芽阶段。

我们只要温柔地提醒他们“好疼哦,不能打人哦!”,并示范给他们看如何温柔地与别人玩。

2岁+的孩子

正处于“唯我独尊”的阶段,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同时,容易受环境影响,特别在乎别人的关注。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通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行为。

这一阶段延续时间可长可短,是孩子成长中非常正常且必经的阶段。我们在做好榜样的同时,还要注意给他们安全感。

3岁+的孩子

开始上幼儿园,逐渐融入集体生活,正在接纳跟家庭模式不太一样的社交方式,也正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一旦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我们除了要教会孩子道歉,还要耐心的指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

PS:对于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来情绪问题,适当忽略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首先要认可孩子的情绪,“我知道妈妈不让你碰这个东西让你很生气”“我知道哥哥把玩具拿走了让你很生气”,但是任何时候,打人都是不对的。

并鼓励孩子表达他的情绪,可以减少他们用暴力来表达的情况。

不要“以暴制暴”

当发现孩子跟别人产生肢体冲突,不少家长都会严厉训斥或者干脆以暴制暴,“我看你还打人,看你有没有记性,不许打人!”孩子看到家长这样的行为示范,又怎么能找到更好的替代方式呢?

重视道歉的过程

待孩子平静下来之后,要对孩子说:“小朋友被你打了以后,会不会痛?他很难过哦。因为你打他了。”这是陈述事实,然后把焦点转移到如何道歉:“我们该怎么做让他开心起来呢?”

然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说对不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强化如何表达友好。

一定要有快乐的结尾

比如“你俩又和好啦,我们来拥抱一下吧!”“问题解决啦,好开心!”。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怕犯错的心理负担,能够主动倾听与合作,而不会抹杀孩子自身的自信心。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