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9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孩子是上天的馈赠,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成长问题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家长不能一味地去责骂孩子,以下是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1

孩子胆小怯濡,是非常令父母头痛的事。常见的现象主要有:害怕黑暗,害怕小动物,甚至听到故事里的狼,也会吓成一团,不能独立地去适应环境,凡事都要父母代劳或陪伴;白卑感太强,没有勇气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外界的任何事情都缺乏参与意识。

孩子怕动物,多是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造成的。有些父母为了达到使孩子听话的目的,往往经常用“不要到外面去,那里有大灰狼”等来吓唬孩子。孩子可能还不明白狼是危险的,但他们都清楚地感受到威胁声调中的危险信号,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孩子自然的恐惧反应。

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用“把你喂狗得了”,“看狼不吃了你”等语言威胁孩子。更有甚者,扒着眼睛,伸出舌头,作出一幅怪样子喊着:“妖怪,吃人的妖怪来了!”孩子是十分信赖大人的,尤其是父母的话,听到大人说可怕,自然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让孩子不怕动物,关键是要从父母做起,不给孩子讲惊险的故事,不要随便吓唬孩子。发现孩子害怕动物后,最好利用多种游戏,温和地、耐心地进行引导。多让孩子接近动物,慢慢消除孩子的恐俱心理。让孩子多同喜欢动物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间长了,孩子见到别的小朋友不怕动物,自然也就对动物消除了戒备心理。切不可用“胆小鬼”、“没出息”等语言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要多用“没关系”、“勇敢些”等话语去鼓励孩子。

不能独立地去适应周围环境的孩子,往往是由家庭溺爱造成的。这种过分的保护,使孩子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当他们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后,必将无法承受外界那种紧张气氛的压力,而变得畏首畏尾,胆小怯懦,凡事都需要有成人陪伴,不敢独立活动。

对于这样的孩子,必须注意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父母外,其他人应尽虽少伸手帮助孩子做这干那,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一定条件下,无论孩子怎样乞求,也要稳住劲儿,不伸手帮助孩子。这样就可以很快提高孩子的自治能力。

其次,对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家里人不要七嘴八舌,有的批评,有的表扬,有的反对,有的支持。这样会模糊孩子的是非界限,丧失行动的信心和勇气。要使孩子朝气蓬勃,无所畏惧,全家人就应该以母亲为主,口径一致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再是,要尽量避免训斥、喇笑孩子还比较幼稚的行动,放手让孩子去玩闹,忌用“笨蛋”、“这样下去能学好吗”之类的语言刺激孩子。

没有勇气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多是因为身体有某种缺陷,或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从而感到自卑,变的畏首畏尾。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及早找出原囚,对症下药。例如,对那些山于弱智而自卑的孩子,要帮助他们扬一长避短,多鼓励,少批评;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白卑的孩子,要教育他们懂得人生的价位,并非金钱所决定,鼓励他们自愤、自强自勉;对休弱多病的孩子,则要请教医生。经常让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玩。并改善生活条件,使其增强体质,适应外界环境。

孩子胆小的原因与克服2

孩子胆小怎么帮助克服?有些恐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吓”出来的。想一想,很多胆小的孩子,会不会就是因为总被“恐吓”呢?

对孩子的胆小有正确的认识

孩子胆小往往是因为惧怕失败

譬如不敢爬到高处,不敢玩太复杂的游戏,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等等,是因为怕摔倒,怕不能完成任务,怕被陌生人拒绝。

而惧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在他眼里,他所面对的那件事,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他已经判定自己很可能失败,而失败的结果会很痛苦,因而最好的策略便是逃避和退缩。

如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胆小倒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退缩可以避免受伤,恐惧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惧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低估自己,高估困难

新生儿会害怕某些声音;6个多月的婴儿会对陌生人、高度产生恐惧;再大一点的宝宝会对与母亲分离产生恐惧;到了两岁,孩子们恐惧的事物更加五花八门。

当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或者新的挑战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不了解这些东西会带来什么影响,不明白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对或者挑战这些东西,往往就会表现出“胆小”“害怕”。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

1.过度保护

我见过一些老人,对孩子保护的滴水不漏,但凡孩子有一丁点“危险”的举动,就赶忙制止:

孩子刚拿起个杯子,就抢过来说:“别动,摔了扎手手。”;

孩子刚抓个拖把,又说:“哎呀呀,快放下,脏死了。”;

有时孩子跑的远了那么一丢丢,又在大惊小怪的嚷嚷:“再乱跑,一会就被坏人抓走了。”

......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危险,而不敢去尝试和探索,变得“胆小”起来。保护孩子是没有错,但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也不可能保证他们一辈子都不受伤害啊。

其实,只要保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该放手就放手吧,没有不摔跤就能学会走路的孩子,成长都是磕磕绊绊的,不要再以爱之名去限制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害了孩子而不自知了。

2.恐吓孩子

有些看起来简单有效的管教方法,也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从而表现为胆小。

譬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常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或制造恐怖气氛把孩子镇住,比如“还不睡觉?!大灰狼来了!”“再哭,让医生给你打针!”“再不乖,我不要你了!”诸如此类的,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结果却适得其反。有的人,一辈子都怕进医院,和小时候心灵蒙受的阴影不无关系。

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办法

1.不给孩子贴标签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给孩子贴过“胆小”、“挑食”、“不爱说话”等标签,并在孩子面前重复的念叨?

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么?这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孩子,从而向着“标签”的方向发展,最后呢,就真的变成了那个样子。

说来也是挺神奇的,我小时候本来挺爱吃面条的,结果有次不小心呛着了,姥姥就说:“这孩子,不会吃面条”,每次要做面条的时候,姥姥都说:“别做了,静静容易呛”。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害怕吃面条了,偶尔吃一次都会万分小心,结果却几乎每次都被呛到,好像真的就不会吃了……

可能,就是这么偶尔的一次事件,但孩子却会因为你无心的一个定义,而真的变得“胆小”、“马虎”、“不听话”、“不爱吃面条”起来……

所以,不要再乱给孩子贴标签啦,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围了个框框,会限制、误导孩子的发展方向,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想看到吧?

2.不对孩子有过高要求、太多约束

父母在帮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言行时,不要强迫孩子,更不要批评和否定孩子,而应该鼓励和及时称赞孩子微小的进步。

父母一定要谨慎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愤怒、失望的情绪。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父母,父母认为孩子行,孩子就认为自己行;父母否定孩子,孩子也会否定自己。

父母要积极给孩子提供有较多游戏伙伴的机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在开心玩乐中学会与人打交道,首先要学会与同龄的小朋友打交道。

3.正确引导孩子认识事物

第一道闪电、第一束火苗,让人类进步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由恐惧开始的。而战胜恐惧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探索与了解,把未知变已知。

比如说因为孩子们的听觉都非常敏感,所以他们天生都害怕巨大的奇怪的声音。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