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1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教育要学会挖掘孩子的兴趣所在,以下是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方法。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1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一、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二、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三、重视情绪的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绪使人生活愉快,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消极的情绪使人生活压抑,缺乏信心,心情沮丧。同样,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四、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五、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六、唠叨不如让孩子来回答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唠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所不愿听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当父母的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无休止地向孩子们陈述一个又一个道理,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唠叨的时候,不妨试用一个新办法:把唠叨变成提问题。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变成提一个问题,让孩子说说,也许孩子要比家长说得又好又生动。提问题时,不要摆家长架子,态度要诚恳、热情,要认真地倾听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说得不完全对时,你也不要急于唠叨,可以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权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问题暗示他的错误所在,让孩子再思考。

七、武力惩罚不如鼓励

当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从语言的批评升级到肢体的批评,武力惩罚出现了!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继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所以,妈妈想要武力惩罚时不如换成鼓励,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他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变本加厉更加叛逆。幼儿脆弱的内心其实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2

第一步:什么行为需要改变?

家长必须弄清并确切描述孩子的行为或想法,并观察其发生的频率和特点。记住,描述具体行为,而不是对孩子作出评价。比如,佳佳不打扫房间,而不是佳佳太懒。然后观察这样的行为什么时候发生或多久发生一次,在什么场合发生最多;这样的行为是否总在某位家长在场时出现,而与另一位家长在一起则很少发生。当家长仔细计算孩子某个行为的发生频率的时候,有时会发现有些行为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经常。这个过程也使家长了解了这个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就容易找到办法去纠正它。

第二步: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家长必须弄清楚孩子的行为是否真的存在问题。问问自己是不是最近正在为孩子以外的其他事情烦恼,比如,工作上的`麻烦、婚姻中的危机、和朋友的纠葛等。有时家长不愿直面自己的问题,反而把恼怒归结在孩子身上。当家长确定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关注,家长需要问自己: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过高了?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问题是家长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家长需要自己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接着家长还需要问: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因为暂时的压力造成的?孩子遇到转学、搬家、家里发生大事等情况时,会因为心理压力产生一些行为变化。 尽管家长需要重视这些行为变化,并帮助孩子度过难关,但不需要把它作为孩子的行为问题来处理。

第三步:孩子是怎么想的?

一.旦家长确定孩子的行为问题确实存在。家长需要获得孩子对这个行为是怎么想的。如果孩子是个婴儿,家长需要观察、揣摩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大些,家长应该直接询问孩子的看法。有时孩子的回答可以直接解决问题。6岁的珍珍每天晚上都不肯按时睡觉,总要磨蹭到妈妈发火。妈妈问珍珍怎样才肯睡觉,珍珍说,睡前讲两个故事,再在床上看一会儿书就睡。妈妈接受了珍珍的建议,睡觉的问题解决了。

第四步:我过于急躁吗?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问题上,因寻找对策的困难而烦恼,很容易对孩子发急,忽略孩子其他可爱、有趣的举动。因此,家长格外需要花点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保持一种平衡的、积极的、愉快的亲子关系。

第五步:怎么办?

家长找出问题的根源后,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孩子的行为。干预措施可以是设立规则,或强化规则,也可能是鼓励孩子掌握新的技能或学会新的行为。家长常常需要多管其下,同时采用几种方法帮助孩子改变行为。9岁的军军缺少朋友。因为军军喜欢并擅长游泳,他的爸爸,妈妈一方面让他参加了游泳训练班,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经常邀请军军的同学或自己同事、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玩,以增加他的社会交往经验。

第六步:这么办效果如何?

干预措施实行两周后,家长应该再次计算一下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看看有没有减少。如果没有,进入第七步重新开始。不要灰心,在尝试- -种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往往问题暴露得更清楚,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可能会跃然于脑海中。.

第七步:别灰心,重新再来。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