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是上天的馈赠,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学会挖掘孩子的兴趣所在,下面小编分享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相关内容。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1

这是一封家长来信:

“我的小孩的确出问题了。在孩子出生前,我偶尔看见了一套关于孩子的教育方案,故此拿来借鉴使用。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大约在三岁左右就认得1000多字、古诗30多首,算术20以内的加法运算。周围的人们都说是个神童。可是他到了小学时,学习一直很不理想。”

过去确实不懂得小孩,认为孩子是必须听大人的,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在想起来的确很后悔。孩子3岁多的时候,在幼儿园就十分好动,上小学后更是上课不听课、逗同学,经常被老师赶出教室或罚站在讲台边。伴随而来就是我们的打骂了。如今孩子十分懒,还经常说谎,经常是讲到做不到,早上起床慢慢吞吞,天天写作业的时候潦草应付或者就是经常不完成,孩子写的汉字连他自己都看不懂。”

“为小孩的教育我感觉太费力气,打他的时候,他眼神露出凶光,样子很委屈。不打吧,有时候又极为难忍。如今,我侧重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稍为有点好转,但总感觉效果不佳,故致信于您,是否能指点迷津。”

这是一名家长写给宁夏幼儿教育心理咨询专家李跃儿老师的一封信。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故事也不少。为什么一个个在幼儿园小班里还是天真烂漫、热爱思考、喜爱探索、想像力丰富的幼儿,可到了小学却出现了另一番情况。是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

幼教老师点评:想像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动因。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王玉义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科学实验证明,对孩子进行提早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严重挫伤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孩子因此无法专注学习。

银川市第四幼儿园教师黄瑛说,这些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家长造成的。孩子应该有探索他自己世界的自由,然而,许多家长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娇”育孩子,替孩子做好一切事情,剥夺了孩子体验的快乐,造成了孩子只会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

宁夏附属医院幼儿园教师周红芳、祁鸿雁直言:许多家长急功近利,为满足“我孩子特聪明”的虚荣心,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强教各种乐器及技能,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还需要探索精神、想像力等内在能力的培养。

谁夺走了孩子的想像力2

身体发育

2岁是小步缓行时期。孩子刚出生时,妈妈会找大夫问这问那,而孩子到了2岁以后,不仅得病率降低了,找大夫诊断的机会也少了。

1岁半到3岁儿的健康诊断就告一个段落了,因为至少从表面上看孩子在茁壮成长,所以妈妈容易松一口气。但是,这一时期是孩子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重要时期。因此,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判断上,应注意内在的问题了。

乍一看苗条起来

看孩子的身体特征,胳膊比腿长得快。长到2岁时,胳膊长60%--75%,而腿只长了40%。但从这以后,腿就开始长得快,找回平衡。同时,身材也渐渐匀称起来。

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2岁儿时期,骨骼生长得快速、显眼。虽然脊椎骨很快坚硬起来,但骨骼本身还很软,如果老躺在同一个方向,或者营养不平衡的话,容易导致身体畸形。因此,要注意到这一点。

这个时期大部分乳牙都长出来了,在牙床里为32个永久齿占好了位置,但到了6岁左右才能长齐。

这时的孩子可以做到既能刷牙,又不呛水,因此可以开始培养饭后刷牙的习惯。一开始不用牙膏只用牙刷也很好。

运动和动作的训练

人只有等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成熟以后,才能出现抓住可见物体或者两脚直立行走等人所特有的动作。因此,要让孩子做超出身体成熟度的运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起到失去信心的反作用。可见,不能提倡过早进行步行运动。

孩子自己能做的`运动很乐意反复做,这时应该叫他做下去,因为这是很好的训练机会。

周岁前后大部分孩子能走步。到了2岁还能跑步,可能对用脚尖走步也感兴趣。能在滑梯上坐着滑下来,也会从矮的桌椅上跳下来。到了2岁末时,85%的孩子能并脚上台阶,将近80%的孩子能做并脚跳远或两脚交替上台阶等较难的动作。另外,一只脚站2--3秒钟,骑三轮自行车、翻跟头等更难的动作,只有70%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

2岁儿是全身运动神经发达时期。因此,尽量给孩子创造到室外玩耍的机会。总之,这一时期是孩子不太老实的时期,也是划伤碰伤不断的时期。但是因为怕孩子受伤就老把孩子锁在屋子里,会影响孩子全身运动神经的发达。另外,孩子的动手运动也发展得很快,如能把积木搭得很高,抛球接球,拉车推车,翻书本等动作都做得很不错。

孩子看画学画时,画圈容易而画垂直线和水平线相当难;画“十”字更难,只有1/3的孩子才能做到。

如果怕危险而不让孩子使用剪刀就会失去训练手指的机会,不如教给孩子怎么用是不危险的,这样,2岁的孩子也能按所学的方法安全使用剪刀。认知能力的发达

幼儿期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尚未分离的时期。孩子通过看、听、闻、摸、尝等活动来了解事物,并且综合这些来自外部的各种刺激后得出结论。

想像力在萌芽

孩子到了2岁,才产生想像力,虽然不能把想像的东西反映在实际行动上,但能在心里想像出某种动作,或者眼前没有的东西也能在脑海里刻画。这是认知发达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想像这一新的技能,在孩子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能反映出来。首先玩儿法有了变化,如表现日常生活的“过家家”游戏等。

还有,孩子可以把语言表达的事情在心中勾画出来。“去隔壁屋把书桌上的报纸拿来”,这种眼前无物又相当复杂的命令,2岁末的孩子80%以上都能理解并会做出反应。

恐惧心和好奇心开始萌芽

孩子在这个时期悄悄产生想像中的恐惧心。大人们开玩笑的话,或者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说的“狼来了”、“鬼来抓你”等话,都成为使孩子感到恐惧的原因。当然,这些话对遏制孩子的行动有一定效果,但过分了会使孩子成为“怕死鬼”,所以,“以怕养乖”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另外,2岁孩子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孩子沉浸在什么都想摸一摸,什么都想打碎的冲动之中,看到新颖的东西非摸不可。爱撕破纸张或乱涂乱画,这些行动正是探索的开始。如果探索欲被“不许撕”、“不许乱画”、“不许跳”等命令来禁止的话,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谨小慎微。但是,什么需求都予以满足也是会出问题的。所以,这个时期要分出能满足探索欲的场所和禁区是很重要的。

开始说话时的注意事项

话里有被动词和能动词。孩子在自己会说话之前,早已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但是,知道的被动词多并不等于会用能动词。孩子经过什么过程学会说话呢?这是很有趣的事。不管人种、文化、社会阶层有什么不同,孩子都是从说一句话开始,而这一句话又包含着许多内容,例如,孩子说声“爸爸”时,也许是“爸爸在屋里”的意思,也许是“爸爸上班了”、“爸爸在哪里”等意思。 大概周岁时,孩子能说这种“一语文”。到了1岁半以后才有一半的孩子能说“二语文”,而等到2岁半以后,90%以上的孩子都会说了。能说“爸爸上班去了”的“三语文”的孩子,1岁末时只有20%,而等到2岁末时就超过了90%。

孩子能使用“多语文”时,会用上表示关系的助词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从而渐渐理解语言结构。

和妈妈沟通

孩子在这个时期非常爱听故事。不少孩子每天晚上听了故事才能睡觉,还有爱听小人书的孩子。每天晚上,睡前让大人读画册的孩子好像更多。这是母子之间加强沟通的极好机会。纠缠着要听故事和要读画册的孩子一般语言能力发展得快。有时让孩子编故事也是语言训练的好办法。孩子掌握语言大部分是从效仿大人语言中得来的。所以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很重要。首先父母要主动递话,用准确的发音和通俗易懂的短文说话,同时,别烦孩子的提问,要恰如其分地给予回答。这些都是通过语言相互沟通的重要基础。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到了2岁断奶已结束。但是,还有排泄训练尚未完成的孩子。在2岁后半期的孩子中,有85%能自己穿、脱简便的衣服。扣子大、个数少的衣服会让孩子感到穿脱起来更容易。脱比穿容易。所以,从脱开始进行练习,穿自然也就会了。

孩子有了自己能穿能脱的经验,会感到高兴。这时大人应和孩子的“小试牛刀”一起高兴,而不要有任何不耐烦。

要训练孩子自个儿基本上能做到排便、穿衣脱衣、吃饭、刷牙、洗手等身边的事情。

教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这也是训练孩子的目的。同时,要知道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会形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个关系又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要认识到建立关系的过程比训练结果更重要。

自我意识萌芽

孩子在开始认识自己的时期,有着两种矛盾心理:有心自己做事,又怕弄得失败。所以,如果孩子失败时,妈妈说:“你看,不按妈妈教的做,搞砸了吧。”结果,孩子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容易变成依赖妈妈的消极孩子。

听到不少妈妈叹道:我家孩子缺乏积极性。奉劝这些妈妈首先应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扼杀了孩子想要自立的萌芽呢?

孩子虽然开始认识自我,但还缺乏自信。有时还会故意和父母作对,违背父母的意志。所以,凡父母命令的事都要拒绝掉。加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一旦不顺心就会跺脚发脾气。

这个时期妈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态度如何,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将起到很大作用。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