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苦恼,就会妥协,因为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其实这样是害了孩子。只有利用好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那一起来看看怎么应对吧。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1

对于还不大会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孩子来说,哭,往往是向父母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饿了,困了,摔倒了等等,都需要借助哭来向家长发出“讯号”。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常哭闹,说说他反而哭得更厉害,有时还在地上打滚哭。这个很有可能会是父母的责任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就就不对了。这说明家长培育方法不当,孩子养成了爱撤娇的毛病。孩子撤娇爱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家庭影响造成的。特别是在幼儿期,受到过度保护和娇惯的孩子,多半爱哭。因为孩子一哭,家长马上就去哄,并满足一切要求。这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哭能得到一切。孩子长大了,如果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他还会大哭大闹。因为孩子小时候只学会了哭闹的本领,还没有掌握忍耐的本领。独生子女、晚育子女、体弱多病的孩子以及爷爷奶奶带养的孩子,容易养成爱哭撒娇的毛病。 对于孩子的撤娇哭闹,如果家长一味迁就不敢触动,是难以纠正的'。对于过了三四岁,为了某种目的还经常哭闹的孩子,要采取严厉的态度,迫使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是不理睬他,等他哭够了,说话了,再去满足他的合理要求。要使孩子逐渐明白,爸爸,妈妈不喜欢哭的孩子,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绝不能简单地、不分音红皂白一概回绝或加以斥资。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要问明情由,弄清情况,耐心给于答复。对于合理的要求,要给于满足,暂时满足不了的要慢慢解释。对于一些无理的要求,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明白不能得以满足的原因。 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父母应教育他懂得,哭是不对的!当孩子在发脾气,大哭大闹时,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只有等他撤完娇、哭闹完了之后,情绪好转时,再进行教育,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能再哭了。要让孩子明白,动不动就哭,是小孩子的做法。还要让孩子懂得,哭是会招人烦的,连小朋友都不喜欢。此外,应让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所以在纠正孩子撒娇、爱哭的习惯时,必须让孩子懂得,世界上还有许多不能随心所欲的事,要培养孩子有忍耐性。当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促使孩子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孩子爱哭闹可能是父母的责任2

1、一哭就哄?

用物质去哄孩子,这是一个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闭嘴”的办法。长期使用的话,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自己哭闹就能得到关注、安慰、奖励。时间一久,孩子就会习惯性地通过哭去达到目的。

2、一哭就骂?

用大人的权威阻止孩子哭闹,也是不值得提倡。哭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孩子哭闹是在表达痛苦的情绪,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支持和鼓励,而父母在这个时候大声叱骂,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激动,没有安全感,不利于孩子表达情感。

3、一哭就转移注意力?

这是一个常用的方法,让孩子结束一个行为,开启另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方法看似两全其美,却不能滥用。它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反抗、愤怒、哭闹,却没有实实在在地引导孩子。眼下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孩子并不知道做这件事的坏处,下次他依然会尝试。转移注意力这个方法使用,要讲究场合,后续也要做好引导。

孩子哭闹,巧用“冷”处理的办法

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持自己的淡定与平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你的情绪淡定了,孩子才更容易平复情绪。在制止孩子的不良表现时,也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懂事”“不讲道理”的标签。

其次,要做好适当的沟通。对于不能满足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然后再给孩子讲清楚不能满足的原因。如果孩子始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可以先将他抱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下,等到双方的情绪都稳定了,再用温和委婉的语气安抚孩子的情绪,和他说话。当孩子哭着完成某件事情时,你接下来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要赞扬,鼓励他的表现,这样的做法能保护孩子安全感,也避免了溺爱。

最后,等到孩子的情绪平复后,还要教导他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通过哭闹,也要告诉他发脾气和哭闹不能起任何作用,而好好说话,讲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却能收获更多的回应。

孩子学会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足够时间,孩子哭闹时逐渐平静下来也需要时间,这个过程考验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但不能轻易放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自制力,只是要掌握它还需要一些时间,也需要父母来正确引导。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