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6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为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受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才形成的。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希望对你有用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1

1、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的迅速蔓延,校园网已经遍及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引进大批先进文化的同时,西方自由化思潮也开始在我国泛滥。特别是西方网络上的各种文化思潮、哲学思潮、政治思潮在大学校园内推波助澜,是大学生逆反心理迅速蔓延的外部条件。

2、现实社会中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

经济运行中的某些失误和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例如贪污受贿、欺蒙诈骗等社会阴暗面,一时还难以根除,有些大学生对此不理解,甚至故意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因此也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3、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1)由原来的中学、家庭变为大学环境。学生由课业繁重、父母管制、老师监督,被升学任务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学生活,一下变为课程自由选择,没有硬性规定,课业相对较为轻松,且时间、生活可以自主料理的大学生活,就像刚飞出笼的小鸟,不受约束、不服管理,稍有不慎,极易激起逆反心理。

(2)人际关系改变。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人际关系的广度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由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家庭生活变为完全靠自己、人人平等的学校集体宿舍生活;由家庭成员为主或比较单纯的师生、生生关系变成较为复杂的师生、生生和社会关系,也容易产生不合群、不适应的心理反应。

4、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9%以上为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在家养尊处优惯了,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几乎不能单独处理问题,严重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不太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

5、独立意识的盲目增强以及自我认识的偏颇。

(1)独立意识是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摆脱他人监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拓展了自由空间、交际面和活动空间。急于在新的环境里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希望自己独立自强,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但因为大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社会地位还未确立,其独立性表现往往具有非理智性和盲目性,表现出反抗权威,不愿遵循传统,总想标新立异。

(2)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流于表面,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造成某种偏见、主观和武断,易出现自我否定、自卑;自负、盲目自大等倾向。

由此可见,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顺势偏激的思维习惯,逆反心理容易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消极、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希望以上说的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面对逆反学生该怎么办,更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就尽在安全网。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2

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思维凸现批判性。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的批判性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得到提高。他们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理解,并将理论和实际相比较,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2)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中的自我独立、自我评价,自我设计等是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他们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地位,希望独立自主的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追求自我设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不喜欢老师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对来自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只要与主观意愿相违背,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即使错的也要坚持。

(3)情感情绪的不稳定

大学生情绪和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理基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易动感情,情绪强烈的心里特征。

掌握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我们要做一些疏导工作,克服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心理才有问题;再次,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心理调适与己无关。作为大学生,消除以上的认识偏差,要求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付诸行动。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首先要避免盲目对号人座。其次,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读心理方面的书籍是为了战胜内心的不安,更好地改变和发展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再次,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的人读书越多,情绪越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未付诸行动。当情绪不振、沮丧、烦躁时,应用行动来调节,支配和改变自已的情绪。

二、积极地自我调适

掌握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其运用于实践,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更为关键。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直接关系到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持较正确的认识,并能采取较为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处理各种事物,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充分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正确地了解自已,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情况都会令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与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已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正确认识自我后还要接纳自己。人无完人,对待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避免以惟一的标准进行社会比较;二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

五、积极的人际交往

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启发,相互疏导,相互帮助,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愉快;而孤独、不合群的人,常有更多的烦恼和苫闷。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如果期望太高,会使自己倍感失望,甚至抱怨,难以从交往中获益,甚至心理失衡,影响与他人进一步交往。二是不要盲目与人处处竞争。如果以自己的弱势同他人去竞争,难免遭到失败,使自我产生挫折感。特别是,如果把任何一种友情都看成竞争,就失去了参与的乐趣,使自己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过大压力。

六、学会调整情绪

首先应学会恰当的宣泄方式。当自己遇到不快时,可以向同学、老师、朋友等倾吐自己的烦闷,减少内心压力,并获取情感支持和理解。其次,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听音乐、旅游、跳舞都可以消除由于长时间学习、工作造成的紧张和疲劳,转换心情,振奋精神。

七、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大学和大型医院设有心理辅导或心理门诊机构。大学里的心理辅导是免费的,如果某位学生前去咨询,会面对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他(她)会真诚、认真地接待、倾听和提供有关的帮助与建议。除非咨询者主动告知,否则,咨询员不询问当事人的姓名等个人资料。心理咨询机构严格替当事人保密,该机构独立于学生所在的院系,不介人学籍管理等。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