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想让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的想法,提升宝宝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过写生来训练宝宝的感觉能力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1

写生可以提高宝宝的各种能力,因此爸爸妈妈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时候教宝宝写生画。当宝宝还没有客观写实能力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培养宝宝记忆力,观察力与创造性的表现力,宝宝通过画写实画,就可以从直观知觉发展到客观知觉了。

人的感觉器官有五个方面: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美国人培养宝宝欣赏美术作品,不是只用眼睛,而是通过五个感觉器官。1983年俄亥俄州一个美协组织制订了名为“你的微笔是什么颜色”的计划,先是让宝宝们进行嗅觉游戏:收集一些野草、调味器、干果、花瓣等装入容器内,凭着物品气味想象物品的形象,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听觉训练:在野外让宝宝集中注意力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闻春天野花的芳香,再运用触觉抚摸自己的皮肤和衣服;最后观察手的颜色和质地的不同,通过五方面感官进行生活体验,然后到涂有各种颜色的环境中,让宝宝通过想象画出来。随着感觉认识的提高,复制几件成人作品,学生想象自己在画中的位置,充当什么角色,在身临其境的想象中,这些作品变成栩栩如生的环境,而不只是一幅图画了,从而使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有声,有味,有色的,与作品产生共鸣。

有人介绍道,在美国博物馆里看到一位女教师带着一群孩子坐在画前,教师吹着笛子,宝宝们在优美的乐声中感受绘画中的美。这些事都说明了,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感觉在美术教育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儿童的五感训练中,视觉训练尤为重要。因为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智力方面主要表现在发展人的空间智力,所以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学习美术不仅对画家、雕塑家、建筑师非常重要,对搞其他行业的人也同样需要。人的空间思维能力受生理发展规律制约,儿童看东西和成人不一样;他们画画习惯不受视点和特定时空的限制,不考虑物体真实的比例、结构和透视现象,作画也很少出现三维空间的表现。他们的画多采用二维平面的或将时空合一的四维空间表现,甚至采用理想化的时空,用多维空间表现,这些手法正是现代派画家常用的表现手法。儿童作画多数不是画自己所见,而是画记住的印象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

倘若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引导宝宝有意识地去观察观察,进行记忆,没能让真实的物象同宝宝的主观构想结合在一起,促进宝宝像写实阶段过渡的话,那就会抑制宝宝早期所具有的空间知觉能力。当宝宝要求表现的真实物象没能得到表象时,就会出现一段抑制期了。

如何通过写生训练宝宝感觉能力2

一、丰富观察形式――给宝宝一双发现的眼睛

1、观察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宝宝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枯燥的观察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宝宝的观察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自画像》活动前,为了引导宝宝更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的脸型及五官的明显特征,我设计开展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游戏时我先挑选了一些发型、脸型、五官具有明显特征的宝宝,然后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宝宝猜猜是哪个小朋友。宝宝非常兴趣,玩得很投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随着教师的提示,积极地搜索目标,展开思考。每猜对一次,他们都发出热烈的欢呼。然后,我又以帮自己拍张“大头贴”为由,向宝宝提出写生要求:仔细观察,看看谁的“大头贴”拍得最好。在接下来的写生活动中,他们比第一次更加认真关注自己头部的特征,刻画也更为细致、饱满,富有美感。

2、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主要是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活动。如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可以多角度感知写生对象的特征,对物体的质感、形态和性质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并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因此,写生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机会激发宝宝运用眼、手、口、鼻等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的方式和写生对象进行互动,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写生语言。如小班写生《一串红》之前,我们带孩子来到宝宝园花圃观察一串红,先看看一串红长长的花序以及花序上的小花,并闻一闻花儿散发的淡淡清香:再摸一摸一串红密密的叶子,感受其叶面的粗糙,并想一想、说一说叶子的形状像什么;最后根据一串红的特征师生共同仿编儿歌:春天到,春天到,美丽的花儿开放了,绿绿的叶子像桃子(桃心、爱心),一串串花儿像鞭炮!整个活动宝宝非常兴趣,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边调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一串红的特征、造型,一边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气氛热烈、有趣!使观察不再枯燥,感受更加敏锐、真实和深刻,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写生活动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涵义!

3、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宝宝写生活动不应是成人写生的缩略版,应当是宝宝大胆想象与创造性的表达。因此,观察过程也是激发宝宝大胆想象的良好时机。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引导宝宝根据写生对象的形状、颜色、质感、造型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我的妈妈》写生活动中,我们鼓励宝宝一边观察妈妈的五官一边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他们眼中妈妈的眉毛是一座座弯弯的小桥、是可口的香蕉、是灵动的小船、是活灵活现的月牙儿;眼睛是生动的树叶、桃子、葡萄、杏仁:鼻子是高耸的.山顶、小屋、滑雪场等等,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想象,不仅使观察充满趣味,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是儿童画的灵魂。当孩子赋予写生对象鲜活的生命时,也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创作欲望由此激发。

二、个性化指导――给宝宝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写生的过程,是宝宝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由于对形的概括和表现能力不足,宝宝写生会因为各种原因踌躇不前,不能流畅的进行。教师如何从宝宝实际出发,对不同孩子提出不同要求,巧妙点拨,进行个性化指导?

1、针对“不敢画”的宝宝

当宝宝认真观察完,跃跃欲试进行写生时,常常有一些孩子显得手足无措,久久不敢下笔。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分析,宝宝不敢画的原因:一方面自信心不足,生怕一下笔就画错,心存压力不敢动笔:另一方面是因为写生前观察不充分,无从下笔。因此,在宝宝写生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不自信的孩子,教师可以轻声地和他聊一聊,谈谈想法,并热情地鼓励他,消除他们心中的压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最初的几笔,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大胆地表达;对于观察不够充分的孩子,教师通过启发性语言引导宝宝重新观察写生对象,分析结构,化难为易,积累相关知识、表象;或者帮他画一个轮廓,然后让他接着画,降低写生难度,打破宝宝无从下手的局面,让孩子敢画、喜欢画,不再为画什么、怎么画而苦恼,促进宝宝大胆表达。

2、针对“中途卡壳”的宝宝

写生过程中,常常发现有孩子画着画着碰到难点,“中途卡壳”画不下去了,为此感到苦恼、烦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心急,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画”,或者用泛泛的语言鼓励孩子画下去,更不能命令他“应该怎样画”。这些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眼前的困难,突破写生的难点,还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更画不下去。此时,教师应该停下来和孩子交谈,找出他们表达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满足个体需要。如:写生《非洲菊》时,我发现一些孩子只在纸上画了一段长长的花梗就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我一边蹲下来轻轻地询问孩子,一边寻找难点产生的根源。原来,写生前我们只注重引导宝宝观察非洲菊花瓣的形状、颜色以及花瓣重重叠叠的美丽形态,忽视了花梗与花冠相连的花萼部分。在写生时,当孩子选择花梗作为起笔往上画的时候,花萼怎么画、花瓣与花萼的关系就成了写生的难点和“中途卡壳”的原因。找到了症结,我和孩子一起重新观察花萼以及它与花梗、花瓣的相互关系。获得更为细致、具体的表象,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示范,巧妙地帮助孩子找到表达的突破口,及时帮助宝宝解决遇到的技能障碍,让孩子的表达的以顺利流畅的进行。

3、针对“囫囵吞枣”的宝宝

写生活动时,常常有些孩子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作品。面对它,教师应该是视而不见,还是不耐烦地请他重画?我认为,作为教师此时不要过分地责备宝宝,也不要泛泛的指导他,应该根据宝宝的作品给予具体的指点。如:写生活动《美丽的小伞》中,苗苗一下子就完成了作品,把画扔到一旁,东说说、西弄弄……我过去一看,苗苗只画了一把线条很简陋且涂色又

不均匀的伞。怎么办呢?我想了想,指着苗苗身上的毛衣说:“苗苗,你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如果让小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它心里一定很高兴!”苗苗看看自己的毛衣又看看纸上的小伞,想了想又重新拿起笔小心翼翼地给伞添上花边。又如在写生活动《大型玩具》中,丁丁很快就把这幅画完成了,然后跑来跑去影响别的孩子作画。看他的作品我发现丁丁把大型玩具画得很小,画面很空、整个布局缺乏美感。于是,我这样引导他:“丁丁,大型玩具如果没有小朋友做伴多孤单呀!”并用手示意丁丁可在大型玩具的上面、前面添画一些小朋友,使画面丰富、饱满。在老师的引导下丁丁若有所思地重新拿起了画笔。在思考、动笔的过程中感知了画面的布局。这种把宝宝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传授相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以促进宝宝更好地表达表现。

三、深入分析作品――给宝宝一颗自由的心灵

分析宝宝写生作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活动提供依据。由于作品本身携带了大量有关宝宝的信息,因此分析宝宝作品,提出改进措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能的一种途径。如第一次《自画像》活动后,通过分析宝宝作品,我们发现大部分宝宝比较完整地画出五官,但是对五官细节刻画不够,不少作品有“模式化”倾向。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写生前,教师的指导语言过于空泛,不能引导宝宝细致深入地观察;没有调动宝宝创作的兴趣。因此第二次活动时,教师以拍“大头贴”为题激发宝宝的创作兴趣在组织宝宝观察时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重新思考提问的内容、顺序。在第二次活动后,再次通过分析作品,发现宝宝对细节的刻画细致了许多,整个构图也更加饱满,但是作品的表现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仅有写实上的形似缺乏内心情感的体现,不够生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找出了推进策略引导宝宝欣赏名画、提供丰富的写生材料。于是,我们提供了大师毕加索从青年至老年时期的自画像供宝宝欣赏。通过了解大师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宝宝体验到了同样是大师的自画像,但在造型、背景、色彩、细节刻画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原因是大师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遭遇、想法、体验造成的。从中宝宝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审美感受。另外,我们提供的绘画材料也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宝宝在活动中探索、建构属于自己的写生话语。

分析宝宝的绘画作品,还可以了解宝宝的真实想法。写生活动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它更应该帮助宝宝在写生过程中协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分析和评价宝宝作品时,教师不能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宝宝绘画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写生过程中宝宝的自主性、独特性来审视和评价他们。如进行第二次《自画像》活动时,有的宝宝将自己的眼睛画得特别大,原因是他希望自己的眼睛像猫头鹰一样锐利,长大了就可以成为一名警察:有的则给自己画了四个鼻孔,这样感冒了即使两个鼻孔塞住还有另外两个鼻孔可以呼吸……

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关注宝宝写生前、中、后各阶段开展具体有效的指导,并注重宝宝在写生活动中的观察力、想像力的培养,对宝宝写生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