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0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培养宝宝的这种意识是要从小抓起的,要教会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孩子的世界是很纯净的,现在分享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一起看看。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1

记忆是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过去经验的心理过程。如孩子学习一首儿歌,听父母反复朗读,自己跟着念,反复练习,这是对这首儿歌识记和保持的过程。以后,孩子听到有人念这首儿歌时,他能辨认出来.这是再认。孩子能独立地背诵这首儿歌,便是再现。记忆就是这么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

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分。这是根据记忆的目的和要求、人们的经验在头脑中保留时间的长短不同来分的。短时记忆只要求对某事物在一定的时候记件,事过之后,就可以把它忘掉。苦如,您对孩子口述一道算术题:3加2减一等于几?孩子在演算时,必须把3,2,1以及这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头脑里保留一个短时间。经过运算,当答数4被求出之后,就没必要再记住它了。长时记忆是通过识记,把所学的材料较长时期地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对孩子来说,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是需要的。凡对孩子的发展有意义的知识、经验应该让他们长时记忆。但是也应该知道短时记忆在孩子生活中的意义。

一个人的记忆对智力的发展作用,是智力诸因素赖以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记忆,孩子学会说话、数数、唱歌、画画、游戏,并能在各种环境中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鑫记忆贮藏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又成为他们今后发展的基础。因此,有人把记忆比作“智力活动的仓库”,这是很恰当的。古今中外智力超群的人都具有非凡的记忆力。

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系统地学习。学习活动给记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孩子浦要识字、背诵课文、算题等等。这些都促使孩子的记忆在质和量上获得很大的发展。

从记忆的量上说,孩子识记的效率在不断提高,记忆能力比学前有了很大发展。

从记忆的质上说,孩子记忆的目的性、记忆方法和记忆内容,与学龄前相比,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初入学的孩子,还不善于掌握自己的记忆活动。该记的东西往往不能适时记住,该回忆的时候,往往不能适时重现出来。但是,学校要求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这样他们的记忆就必须服从学习任务。因此,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是孩子识记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

(2)词的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

4一6岁的孩子对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容易记住,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的识记有较大的困难。孩子容易记住那些较为形象的材料,不易记住那些不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概念、定律。因此,父母必须注意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

(3)意义的、理解的记忆逐渐发展

6一8岁的孩子更多是运用机械识记,他们在背书时,常常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反复背诵,表明孩子识记时只注意事物的外部联系。反复背诵的平均占72%,利用意义联系来识记的仅占28%。之所以如此,是孩子心理的各方面都处于幼稚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贫乏,理解力差,思维发展水平还较低。因此,对于他们来讲,机械地背诵学习材料比按意义识记学习材料更容易些。在教学影响下,随着孩子知识经验、言语表达和概括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识记能力会迅速改善,孩子能改变单纯依靠机械反复的识记方法,学会从意义上、逻辑上掌握学习材料,采用意义识记。

儿童早期的智力记忆力的开发2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自由选择与纪律三自由选择与纪律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方法中有一种建立在儿童自由之上的教育法——观察教学法。“儿童之家”的所有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观察儿童,避免违反了他们的自然成长法则。这一点不但是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成为家长的习惯和本能。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