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喂养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误区,改正好了才会对孩子的发育有益,下面看看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1

1、辅食添加无关紧要

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粉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必须添加含大量孩子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能适应其消化能力的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长期以来,父母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八九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食物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等现象。

改正方法:

建议给4~6个月的宝宝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要用小匙喂,只要每天坚持,经过10次左右宝宝都能学会吃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2、食物的种类不用过多

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偏食。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改正方法:

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变化多种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1岁以后的幼儿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三鲜:将土豆、白菜、肉类切成小丁一起炒。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3、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源于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目前在宝宝的喂养中,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改正方法: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的效果才会更好。

4、低脂食品百利而无一弊

如果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后得心脏病的`危险会减少,因而低脂肪食品一度畅销不衰。然而,长期一定要让孩子吃低脂肪食品,会令他们患"营养不良综合症",严重妨碍少儿的生长、发育。据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吃低脂肪食物的儿童占我国儿童总数的1/10,他们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烟酸、核黄素等营养物质。某市儿童医院的统计表明,全市1万多名营养缺乏的儿童中,30%是长期吃低脂肪食品所致。

改正方法:

荤素食物要搭配吃,不要只给宝宝吃水果蔬菜、低脂牛奶等,要适当搭配肉类、蛋类,可在中午进餐时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肉类和蛋类。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2

1、固体食物引入过早或过晚:

2016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主张婴儿引入固体食物的年龄在满6月龄开始。引入固体食物过早容易因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增加感染、过敏等风险。引入固体食物过早也会导致母亲产奶量减少,提前终止母乳喂养,并增加儿童和成人期肥胖的风险。过晚添加食物,则会影响婴儿能量摄入,增加铁、锌等营养素缺乏的风险。过晚引进固体食物因错过口腔进食技能发育的敏感期,婴儿不愿意接受新口味和新质地的食物可能造成喂养困难,也会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等。由于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其他食物的婴儿,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固体食物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2、换乳困难:

母亲重返工作后,因母乳分泌逐步减少或母亲不能按时亲喂,婴儿需要由母乳喂养转换婴儿配方喂养或用奶瓶喂养。由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已习惯母乳味道,特别是婴儿对母亲的眷恋,往往拒绝奶瓶;同时婴儿的口腔可敏感区别乳胶乳部与母亲的乳部。由于人乳仍然是这一阶段婴儿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应鼓励坚持母乳喂养。母乳确实不足,需要补充配方奶时,可在婴儿饥饿时用配方奶代替母乳或先喂婴儿配方奶,后再喂母乳,或在母乳喂养过程先用奶瓶喂母乳,后逐渐增加配方奶量。也可用勺喂养或把配方奶加入米粉中喂养,逐渐增加使用奶瓶喂养次数可帮助婴儿逐渐从母乳喂养换为配方奶与奶瓶喂养。此外,对拒绝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也要除外牛奶蛋白过敏,可结合牛奶蛋白过敏的其他症状如进食配方奶后出现湿疹、口周红肿、腹泻或呕吐等进行判断。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第2张

3、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缺乏统一及规范的定义,婴幼儿喂养困难多表现为食欲缺乏、挑食、恐惧进食等行为问题,少数婴幼儿可能存在解剖异常、食物过敏等器质性疾病。但多数喂养困难为家长描述的情况,程度较轻,甚至有些喂养困难是家长对儿童喂养的错误认知导致,如将小婴儿尝试新食物时出现退缩、家族性矮小儿童进食量少视为喂养困难。此外,在婴幼儿出现食欲缺乏、挑食等行为后,家长如采用强迫喂养或无规律进餐等方法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喂养困难。门诊上需仔细询问喂养史和喂养困难相关病史,评估婴幼儿气质以及口腔咀嚼吞咽等进食技能和营养状况。体检结果及生长发育正常的喂养困难儿童通常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当喂养困难出现生长不足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及时转诊。儿童保健工作中喂养困难多与行为问题有关,应指导父母及抚养者采取顺应喂养方式,即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生长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父母及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安静、愉悦的进餐环境,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进食的干扰。此外,应结合儿童的气质特点,个体化处理喂养困难儿童,如精力旺盛的食欲缺乏幼儿,应强调进餐规则,让饥饿感来刺激食欲;过分挑食者应在营养素补充时有计划地引入新事物;进食技能落后者应鼓励婴幼儿充分发展进食技能,增加口腔刺激;恐惧进食者可根据情况更换餐具、进餐时间,家长应做到正面谈论食物,不要强迫喂食,建立良好的喂养互动模式和进食习惯。

4、体重增长不足:

如无疾病因素影响,婴幼儿体重增长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不足。首先,固体食物初次添加时应以不显著降低奶量为前提,其次膳食分析要重点关注固体食物摄入的种类和用量。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引入固体食物的能量需要逐步增加,6~8月龄为836.8 kJ/d,9~11月龄为1 255.2 kJ/d,12~23月龄为2 301.2 kJ/d。如9~10月龄的婴儿已可接受能量密度较高的成人固体食物,但经常食用能量密度低的食物(汤面、稀粥、汤饭),或摄入水、果汁等液体量过多,婴儿可表现进食后不满足,体重增长不足甚至下降,或常于夜间醒来要求进食。婴儿6月龄后消化功能发育较成熟,在保证700~800 ml奶量的前提下,应注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能量和营养密度,满足其生长需要。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3

婴儿喂养家长容易犯的错误

1、有些年轻的妈妈觉得自己奶水量少,担心宝宝吃不饱长不壮,就想断掉母乳,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孩子。母乳是四个月内的婴儿最适宜的食品,只要能喂饱1/2~1/3就不要断掉。母亲休息好了,母乳量可逐渐增多。

2、有些妈妈很教条,严格按书本上的要求每隔2~4个小时给宝宝喂一次奶。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最新观点是:按需哺乳。只要孩子想吃就喂,这样更适应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多吸吮,可以使奶量越来越多。

3、乳汁是由食物经胃肠消化吸收而生成的,因此人们常常要求哺乳的妈妈多吃鸡鸭鱼肉、多喝汤。其实哺乳的母亲并不适宜食入油脂过大的食品,尤其是动物脂肪。否则会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性疾病,表现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婴幼儿喂养误区及对策 第3张

4、长牙的宝宝总爱在吃奶时咬妈妈的奶头,痛苦的妈妈开始就想:"是不是该给宝宝断奶了?"小孩咬奶头是常见现象,若母乳充足,最好坚持到小儿一岁后再断乳。小儿是有记忆的,可通过制裁措施纠正他,如:堵鼻子,捏下颌,或干脆等他饿极了再喂他,不让他边吃边玩。当然了,还要检查一下宝宝是否患了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哦

5、妈妈生病了,急着要给小宝宝断乳。应该视病情而定。比如:轻微的伤风感冒,根本不必中止喂奶,只要带上口罩,注意呼吸隔离就行。急性乳腺炎属化脓性的或有皴裂的一定要断乳,非化脓性或只是单纯红肿的就不一定断乳。而且为了避免病后无乳,治疗期间可先将乳汁挤出,或者将挤出的乳汁煮沸消毒后再喂给宝宝吃。但一些重症疾病、传染病、或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应立即停止喂奶。

6、有些混合喂养的宝宝,妈妈总是先让他吃母乳,吃不饱,再喂一些牛乳。混合喂养时一定不要同时喂两种奶,易导致小儿消化不良,应该喂一次母乳,再喂一次牛乳或白天喂牛乳,晚上喂母乳,要间隔着喂。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