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刘备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性格特点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备的性格特点, 刘备性格特点是笼络豪杰,深得人心,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坚韧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的性格特点1

刘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刘备的性格特点:

1、坚韧不拔:刘备在事业一开始就异常艰难,经常东奔西走,在之后不管是依靠袁绍,还是曹操,亦或是刘表,都是异常艰难,备受压制。但是刘备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一代英雄。

2、识人善用,宽以待人:刘备识人用人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识别人才、拉拢人才,并且爱惜善用人才。这成功的为刘备拉拢了众多的人才,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

刘备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刘备的主要事迹:

1、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终于第三次得到了诸葛亮,答应与他共展宏图,成就伟业。

2、火烧连营:一次刘备扎营为自己的好兄弟报仇,结果被敌人用火将营帐烧了,一连几百里。虽然他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敬佩为兄弟不顾一切的性格。

刘备的性格特点

1. 锲而不舍。

三顾茅庐可谓是世间佳话,早期手底下虽然有关羽张飞两个猛将但是却一直打败仗,一直缺少一位得力军师。在得知诸葛亮之后,便带着张飞和关羽前请诸葛亮出山。在诸葛亮一次由一次拒绝之后,他都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且也谦虚恭敬的等待着诸葛亮,最终打动了他,自此拥有了自己的军师。从刘备三顾茅庐当中也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性格特点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 以德服人。

刘备有着为人温柔谦虚,向来都是以德服人的性格特点。在战败逃命的时候的,还能携民渡江,对于吕布也能够接纳;正是凭借仁德,身边的人都死心塌地的跟随他,甚至连陶谦心甘情愿直接让出徐州,荆州刘表也愿意把荆州让给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更是不用说了,誓死追随着他。

3. 知人待士。

他用人水平极高,留关羽坐镇荆州,汉中的都督不用张飞用魏延。最后托孤诸葛亮更是成为一桩美谈,对诸葛亮说若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你可以取而代之,其实他深知诸葛亮不会去这样做的,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信任。这些无不体现着他性格特点中的知人待士。

4. 忠义可嘉。

孔融被围,即使刘备与他丝毫没有任何交情,但还是派兵随太史慈去救援。陶谦在徐州被曹操围攻,刘备自己兵马不过几千人,义无反顾的前去帮忙。这些无不体现着他性格特点的忠义可嘉。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备的性格特点,快来看看吧。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刘备的性格特点 第2张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时常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刘备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刘备的性格特点2

一、丰富多-维的性格特点

已故学者傅继馥先生在《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一文中曾说:“《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它表现得非常突出,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是一个突出的主要特征,就足以支撑起整个的形象。其艺术特色和艺术效果接近于雕塑和戏剧,因为,雕塑常集中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定的情绪。‘戏剧中主角大半比史诗中的主角较为简单’。”他又进一步指出:“《三国志演义》人物的主要特点,绝大多数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的表现。例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董卓的残暴、赵云的勇、周瑜的量窄┅ ┅等等。”其实,典型的性格都就是多元化的有机组合,单就刘备的性格特点而言。

他也绝不是一个“仁”字而概括得了的,而是丰富多-维的。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重情贵义等性格特征也是相当感人的。“三顾草庐”时,“一顾草庐”,不见孔明,刘备心中“惆怅不已”,这是求贤不得的失望心理。关羽、张飞体现出厌倦情绪。后来,刘备打听到孔明已回,便教备马,这次又未能见到孔明,因而心中“悒怏不已”,这是“二顾草庐”的情景,到“三顾草庐”时,关羽认为刘备弟兄三人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张飞甚至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后来兄弟三人终于见到孔明,但孔明却高卧不起,张飞就发起怒来,认为孔明实在是傲慢无礼。这就体现了刘备的思贤若渴,虚怀若谷,不访得大贤,决不罢休的性格特点,其求贤之心着实感人至深。

荆州失守后,关羽死于敌手,这使重情贵义的刘备极为震惊,他执着恪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园兄弟结义之情。当他听到关羽的死讯传来,便大叫一声,昏绝于地,哭道:“吾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孤能独享富贵乎?”他“一日哭绝三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招魂祭奠,号哭终日。”他甚至泪尽血枯,仰天长叹:“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能忘也!”简直悲恸欲绝。然而接踵而至又是张飞的遇害,刘备又遭到沉重的打击。

他声嘶力竭,欲哭无泪,只好绝望地说:“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哉!”因此,他誓为二弟报仇,兴兵伐吴,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吴蜀联盟,不考虑共同的敌人是北方的曹操,甚至不惜抛弃多年浴血奋战得来的江山社稷,也要与东吴拼个你死我活。不论是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赵云,还是向来“以师礼待之”的诸葛亮,谁来劝说,他都不肯听信,还说什么:“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甚至孙权派诸葛谨前来赔礼,好言安抚,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都不管,这更突出地体现了刘备重情贵义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性格特点 第3张

二、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论及《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刻画有这样一段话:“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我们不能否认《三国演义》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轻孙”的思想倾向,但真正客观地去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刘备,他的性格特点不仅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矛盾的。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理想的仁君英主,作者用大量笔墨对他予以热情歌颂,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甚至是广大读者的美好理想,他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爱民如子,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知人善任,重情贵义,但小说中也写了他性格中的很多弱点。

总体上看刘备,为人总是秉性谦恭、虚怀若谷、待人彬彬有礼、亲切大方,但有时却有些自傲自得。小说第三十四回中写刘备依附荆州刘表,酒席上刘表见刘备忧愁,便提起当年刘备与曹操在许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景,并以此劝慰刘备不必忧愁功业不建,这时刘备乘着酒兴便对刘表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这句话不能说没有体现出刘备的远大志向,但说得不是地方,不是时候,显得有些高傲,因为他小觑了天下多少英雄豪杰,当然也包含着刘表,所以连懦弱无能又与刘备联宗的刘表都不觉“闻言默然”。

刘备很有涵养,一般都喜怒不形于色,说话非常谨慎,很注重方式,更注意看对象,但也时有酒后发狂言的情形,小说第六十二回写刘备攻克涪关,劳军设宴于公厅,不觉酒甜,便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却回答说:“伐人之国而为乐,非仁者之兵也。”刘备便不高兴地说:“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显然酒后吐出真言,其中也有几分骄纵自负。同时,他以纣比刘璋,以武王自比,也不太切合他当时的身体。所以庞统听后便“大笑而起。”

当东吴派鲁肃前来索取荆州时,刘备听从孔明之计,大哭,一时哭得很伤心,竟然变假为真,这表明一贯以诚待人的刘备也会作假。他心中也的确有隐痛,心里实在不愿把荆州归还东吴,但赖账不还,又怕遭人唾骂,可素以仁德真诚著称的刘备也善为虚伪之状,类似者还有他称帝之事,大小臣僚上表劝进,他却勃然大怒,执意不肯,但后来却对孔明说:“非吾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同样是虚伪的,至今不还有“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的说法吗!这件事中虽不能说刘备没有惜才爱将之真心,但把亲生儿子掷于马前,总显得有点过火,有点做作,不十分可信。

刘备一生也确实能识贤才,礼遇贤能之士。在任用马谡的问题上,他看得比孔明要准,明显地高出孔明。他对有才能的人总是待以厚礼,让人感激不尽,甚至竭尽终生之力也难以报答知遇之恩,如他“三顾草庐”求得的大贤诸葛亮,为蜀国的事业真是鞠躬尽瘁,直至“秋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有时也不免以貌取人,慢待贤才。庞统的才能只是比孔明略逊一筹,小说曾借司马水镜之口说刘备,不论是伏龙“孔明”,还是凤雏(庞统)。得其一则能安天下,但是庞统前来投奔,只因庞统长得丑陋,他竟以一个来阳县令的极低职位轻率地打发了他。多亏后来张飞,孙乾亲眼目睹了庞统来阳理事的惊人才干,庞统才得以重用,未失去大贤。

另外,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又是最不得其人的。孔明也知道关羽刚愎自用,固执已见,但刘备示意让关羽镇守荆州,而孔明受刘、关、张桃园结义之约束,也不得不顺从刘备的意愿,只好牵就了关羽,尽管孔明为他亲自制定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方针,但关羽却置若罔闻。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意孤行,终于失去荆州。这幕悲剧的`种子应该说是刘备亲手种下的。假如当时派赵云镇守荆州,也不会有这样的后果。即便是猛张飞去镇守,也还是谨记孔明叮嘱的,唯有关羽才这样骄纵轻敌,以致酿成大祸。

刘备的性格特点 第4张

作为一位大政治家,一代枭雄,刘备的确是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奋斗不息的。但是自打得了孔明之后,他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气度,有时就像一个傀儡,任孔明摆布,言听计从,让装哭便哭,没有个人主见,缺乏英雄气概和领袖风度。

刘备招亲东吴,这本是周瑜、孙权定下的“美人计”,想以此制服刘备,从而乘机夺回荆州,刘备当初本来知道这一点。但是,到了东吴,假戏成真,他真的成了吴国太的“乘龙快婿”,却被声色所迷恋,竟然不想尽快回荆州谋划强邦立国之大事。若不是孔明委托赵云按事先定好的三条“锦囊妙计”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一生总的看来抱负宏伟,理想远大,为此他奋发进取,不敢懈怠。但小说也曾写他有时胸无远志。一次,孔明看见刘备拿着 牛尾编帽子,就曾严肃地指出:“明主无复有远志,何事此而已耶!”刘备马上就领会了,翻然改过。

刘备的仁慈向来令人景仰,但其中也有妇人之仁和迂腐之仁。妇人之仁体现在刘备竟然对软弱无能的刘璋大发恻隐之心,恰如孔明所批评的,这是“妇人之仁临事不决”的表现。刘表曾让荆州给刘备,诸葛亮便示意刘备接受,但他却推辞不受,如果说这是不忍心夺人基业,出于仁义还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后来刘表病逝,蔡氏集团控制了荆州大权,公然废长立幼,并且还准备献出荆州,投降曹操。在这关键时刻,孔明等人曾建议以“吊丧为名”,一举清灭蔡氏集团,从而夺取荆州,可是刘备却仍然执意不肯,还说什么这是“执其子而夺其地”。结果,竟然让曹操轻而易举地得到荆州。孔明眼看着大好时机错过,也无可奈何。

而曹操大军乘胜追杀,孔明也只好随着刘备逃窜流离。而赤壁大战后,周瑜打败了曹操,但刘备又赖住荆州不放,东吴经常打发人来索讨,局面非常被动。刘备的所做所为好像是仁慈,其实则是非常愚蠢,非常可笑的。如果刘备果真心中念念不忘刘表托孤之义,起码也应该扶持刘琦以保住荆州,这样荆州也不致于被曹操得到,刘备也总算有一块立足之地。

刘备重情贵义,他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终其一生,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但是,当关羽、张飞相继死后,他痛断肝肠。便丧失了理智,为兄弟之“义”,而不顾整个国家之事。不听任何人劝阻,哪怕是孔明、赵云相劝,都不能改变他的主意,于是兴兵大举伐吴,诸葛亮和鲁肃二人多年呕心沥血建立起的吴蜀联盟,在他手中断送了,自己也因准备不足兵败退守白帝城,怒目苍天,饮恨而亡,成了一幕惨痛的悲剧。

当然,刘备的性格特点还不止上述几方面,但足以说明刘备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统一。歌德说过:“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存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③ ”。刘备就是一个“多方面的内存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是“单一的杂多”的艺术典型,因而他的性格特征是具有复杂性的。

三、发展变化的性格特点

尽管《三国演义》很少直接描写人物性格的成因和发展,但人物性格也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虽然他的发展变化不是非常突出。有时发展较慢,变化较小,但他却基本打破了“古典式的静穆状态。”我们不妨细看刘备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性格特点 第5张

早年的刘备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且看刘备的出场:“榜文行至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芬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短短的一段话,为刘备立了一个小传。第三十八回,刘备兄弟三人不辞劳苦,屈身枉驾,三顾草庐,终于寻访到天下奇才诸葛亮。

可诸葛亮却“推睡不起”,刘备一行无奈又立了一个时辰,人才慢慢醒来,还要随口吟诗一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然后才问一声:“有俗客来否?”这足以衬出刘备的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之心。刘备送徐庶,更是情意绵绵,无限惆怅。小说中写道:“诸将无不伤感,玄德不忍相别,送了一程又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泪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写得细腻生动,委婉缠绵,凄恻动人,突出了刘备爱才,惜才的一片痴情。

早年的刘备心胸宽广,从谏如流,志在匡扶汉室,励精图治,孔明可以豪无顾忌地批评刘备的“妇人之仁”和胸无远志,刘备不仅不怪罪,反而以“师礼待之”“食则同桌,寝则同床”。

而晚年的刘备,尤其是当关羽遇害后,憨情代替了理智,因小义而置整个国家利益于不顾,一意孤行,固执已见,不听忠告,大举伐吴,终于导致吴蜀联盟的彻底破裂,自己也忧惧成疾,饮恨而之,以悲剧的结果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总之,刘备的性格特点既是丰富多-维的,又是复杂矛盾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以上分析也不免单薄肤浅,但刘备的光辉形象亦如《三国演义》,永远名垂青史。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