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作出相应处罚,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1

刷视频、看新闻、听歌都能轻松赚钱!这些年,可能很多网友都听说过类似的App营销套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像“点点猜歌”这类号称“答题赚钱”“猜歌赚钱”的软件,往往打出“轻轻松松赚钱”“新人下载即可获得大额红包”“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任务。不少人花费了大量时间,最终根本无法提现,或仅能提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某个App告诉你,只要下载或按要求做任务就能轻松赚钱,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动。然而,不管是这次媒体揭露的“猜歌赚钱”App,还是此前已被广泛吐槽的类似营销套路,它们都不过是彻头彻尾的幌子。说到底,这类App不过是利用最低的成本把营销效应做到了极致,仅靠一个“提现”的噱头就捆绑大量用户长时间投入,为平台赚取流量,或是让你心甘情愿地交出个人信息。

对此,有专家建议,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作出相应处罚;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可进行下架处理。这些办法在理论上当然可行,但执法资源如何保障、平台动力如何解决,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辨析的角度——为何这类赤裸裸的套路营销一直不缺乏拥趸?对于多数具备判断力的网友来说,这类套路都不太可能奏效,因为从常识角度就可以判断其不靠谱。然而,这类App往往精准“围猎”老年人群体。因为参与这种“赚钱”,除了愿意相信,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得有时间,老年群体的特点符合这个目标设定。这也直接反映出,培育和提升当代老年人的网络素养依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为解决老年人上网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骗局,相关部门推动了网站和App的适老化改造,比如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不能随意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这是从外部净化老年人的上网环境,与此同时,提升老年网民的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辨别力、判断力,同样是绕不开的一环。刷视频猜歌赚钱的套路最容易让老年人“中招”,很大原因还是由于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复杂性以及营销套路了解不够。对此,作为子女应该有意识地增强科普,一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也可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第2张

当然,很多套路不只是针对老年人。“提现”类App的屡试不爽,关键在于它精准地投合了部分网民的素养缺陷。之前有人调侃,“上网后人的智商会下降”,这样的说法当然存在争议,但进入网络空间,我们对世界复杂性的认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确实值得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类常识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能清醒认知,一旦进入网络环境,就很容易被抛诸脑后。

眼下,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了拿网络上习得的信息、经验来指导现实,但大量并不高深的网络套路很容易得逞。其实,我们更需要以现实的经验和常识来指导上网行为。这么说可能显得飘渺,但不能否认的是,越是面对一个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越是需要尊重常识。这样,我们可以少交很多“智商税”。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2

行政部门监管处罚

情节严重或构犯罪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如果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第3张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是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赔偿。”郑宁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分析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从合同法来讲,虚假宣传的内容若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目的,则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可以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虚假宣传欺诈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单纯诱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软件以“提现”为噱头,欺骗消费者,为软件引流的现象,郑宁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类违法情形众多,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该类违法行为成本低、收益高,利益驱动使得这种现象难以管制杜绝。

采访中,不少用户提出疑问:对于这类提现软件,手机应用市场平台难道没有监管责任吗?

对此,刘德良表示,从法律上来讲,通常情况下平台没有主动监管的义务,但是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则可采取要求被投诉软件下架、限制被投诉软件进入应用市场等措施。若针对屡遭用户投诉的软件,平台拒不履职,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哪些是提现软件圈套 第4张

同时,刘德良说,从机构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工商监管、广告执法机关监管还是平台内部监管,面对提现软件换“马甲”反复上架的情况,都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若想根除这种现象,刑法介入是有必要的。尽管对于单个用户来讲,提现软件涉嫌诈骗的金额不多,但涉嫌诈骗的人数众多,也可能构成合同法上的诈骗。一旦构成诈骗,公安机关介入,将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可能是最有震慑作用和最终的手段。

郑宁提醒,在鱼目混珠的手机应用市场中,针对提现软件虚假宣传、诱导下载的现象,在有关部门加强规范整治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要规避“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面对诱惑冷静分析,谨防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以免浪费时间为不良软件贡献流量。遇到侵权行为时,消费者应该勇敢地通过12315等平台积极维权。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