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我们都知道吃粗粮对身体健康有利,不同的粗粮有不同的功效,但是也不能从太饱,这样对胃不好的,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来讲讲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1

粗粮吃太多--消化不良

一般成人每天需要3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其中包括从蔬菜、水果中所摄取的。顿顿吃粗粮或不添加其他精细粮食物,导致膳食纤维摄取太多。

粗粮的消化吸收比较缓慢,食用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问题,尤其是儿童与老人更容易出现。

正确吃法:粗粮最好占日常饮食的20%-30%,减肥人群可以适量增加。但是不宜超过一半。同时为了避免消化不良,最好能够煮烂或磨成粉食用。

吃完不喝水--腹胀、口渴

不少人会发现吃完粗粮后特别容易口渴,甚至起不到通便的作用,反而引起便秘。其实粗粮的通便作用在于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吸收大量水分,让粪便体积变大以及湿度增大。吃粗粮,喝水少,容易引起粪便干燥,继而出现腹胀与便秘。

粗粮吃太多危害 粗粮会引起腹胀

正确方法:吃粗粮要多喝水,或者将粗粮制作成为流质食物,如粗粮粥。

蔬菜、肉类吃太少--营养失衡

粗粮中除了大豆之外,其他的食物蛋白质含量并不丰富,食用时如果不搭配肉类食用,容易缺乏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而且粗粮一般维生素C含量不是太多,蔬菜或水果吃太少,缺乏维生素C容易牙龈出血。

正确方法:吃粗粮期间最好能够搭配蛋白质丰富的鱼肉、鸡蛋等,多吃蔬果,全面补充维生素。

改善口感加入糖和油--失去减肥、降血脂功效

粗粮口感粗糙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为了改善口感不少人会在其中加入油脂或白糖,这样只会失去最初食用粗粮的目的。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起到控血糖、降血脂、减肥的作用。而油脂与糖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正确方法:可以用糯米、大米等精细食物与粗粮以3:1或2:1搭配食用,再或者熬成粥、打成粉末食用,降低粗糙口感。

不分人群、体质吃粗粮--病情加重

粗粮中的酸性物质与纤维素,容易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并且阻碍脂肪与能量的吸收。骨质疏松、缺铁性贫血人群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青少年发育快、活动量多, 大量吃粗粮不利于发育。

正确方法:了解自身体质之后再进行食用,或适当减少粗粮的食用,日常注意补钙、补铁。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肥胖症人群可以多吃。

粗粮吃太多有什么危害2

吃粗粮的好处

1、增加营养供应

同等重量下、同样能量的.情况下,全谷可提供相当于白米3倍以上的维生素B1、B2和钾、镁等矿物质。比如说,精白面粉和全麦粒相比,维生素B1含量只有全麦的四分之一。又比如说,大米和小米相比,钾和铁的含量只有小米的五分之一。所以,吃粗粮(全谷)能让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营养素。胃肠不好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粗粮“粗糙”的外表而拒绝吃粗粮,只要选择好种类,不但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反而可以帮助吸收更多的营养素。比如小米、大黄米、高粱米、糙米、莲子等,煮粥吃很容易消化吸收。

2、有更多的防病成分

全谷杂粮中不仅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而黄色的全谷杂粮含有类胡萝卜素,大麦和燕麦中还还有丰富的beta-葡聚糖。这些物质各有健康益处,如有利于预防癌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和血胆固醇、延缓眼睛衰老等。白米白面中的保健成分则微乎其微。

3、降低肠癌风险

人们都知道全谷杂粮中纤维素多,而且总膳食纤维多。在同等重量下,可以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它们不仅能帮助清肠通便,对便秘的人很有帮助,并且在大肠中能够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降低肠癌的风险。

4、饱腹感强

杂粮豆粥吃一碗很饱,很长时间不饿。而同样能量的白米、面包等吃起来速度快,饱感差,很容易感觉到饿,结果是不自觉的让身体摄入更多的热量。要想长期减肥,就需要控制膳食能量,同时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一样都不能少,也不能感觉明显饥饿。既然如此,何不选择等能量情况下饱腹感更强、营养更丰富的杂粮豆粥呢。

5、预防肥胖

研究证明,日常吃全谷最多的人,随着年龄发胖的危险比较小,而吃精白米、精白面的人,中年发福风险非常大。吃全谷杂粮不容易饮食过量,而且餐后血糖上升缓慢,胰岛素需求量小,有利于抑制脂肪的合成。

6、预防饭后困倦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午餐吃了白米饭加红烧肉之类的盖饭、盒饭之后,感觉身体特别慵懒,脑子变得很慢,甚至困倦想睡。你可能会奇怪,觉得饭菜并不油腻,消化也不难,为什么吃完之后仍感觉疲倦?这是因为,大量精白细软的主食,会造成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胰岛素水平快速升高,而胰岛素高水平可能也是人体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