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美文 > 子曰色难翻译

子曰色难翻译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9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和父母颜悦色很难。

子曰色难翻译1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字词解释

“色”,这里指脸色、容色

“服其劳”,“服”是担当

“其”是他的,他指长辈、先生

“馔”,吃

“曾是以为孝乎”按白话次序应该作“曾以是为孝乎”

“是”是介词

“以”的宾语,因强调而前置。

“曾'表示强调的语气词,略等于白话文里的“难道”。

子曰色难翻译
  

大意

子夏向孔子请教 “孝”的问题。孔子说:“容色最难(意思是对长辈要和颜悦色,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有事情年轻人就帮长者做,有酒食就让长者先用,难道以为这样就是孝吗?”

导读

狭义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广义的“孝”可以指年轻人("弟子”)对长者(“先生"),这一段讲的是广义。无论是狭义的“孝”还是广义的.“孝”,本质和灵魂都是内心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会自然地表现在脸色上。

杨伯峻《论语译注》引《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外在的作为(“养”“服劳”“先生馔”)不是不要,但不是首要的,更不是根本的。

强调以内心情感为外在言行的根本,是孔子的一贯教导, 孔子在谈到礼乐的时候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孔子十分重视礼乐,但是还是不断地提醒我们,内心的“仁”才是切的依据,没有这个依据,哪怕像礼乐这样庄严的仪式,也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子曰色难翻译2

《论语》里的智慧第25章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姓卜名商)向孔子请教孝的道理。孔子答道:“(侍奉父母时)脸色始终保持和颜悦色很不容易啊。有事,子女兄弟去做;有美酒佳肴,父母兄长先享用,只做到这些就能算得上孝吗?”

解读

这一章是孔子对弟子子夏讲孝道。主要讲了事亲态度要恭谨,要有真感情。

色难。色,好脸色、好态度。侍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不容易。

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算不上太难的事。但要始终保持发自内心的和悦表情并不容易,需要对父母真挚的爱和宽容。

古人讲究对父母(也包括长兄,有“长兄如父”的说法)的绝对服从,在今天看来这属于封建糟粕,但要求孝敬父母有孝心孝行的同时也有好脸色、真感情,则从来没有过时。

子曰色难翻译 第2张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因为父母患病儿女变得无情,而是长时间服侍病患病的父母,疲惫、厌倦等负面情绪就容易表现出来,这就是孔子讲的“色难”。

日常生活也是这样。说起不在身边的父母,人人都会真情流露,思念绵绵;面对父母的唠叨,却总是不耐烦,甚至会发火、顶撞。这样矛盾的情绪,也是“色难”。马上到春节了,一些在外奔波了一年的年轻人,一想起回家要面对父母的唠叨,不由心中就会犯起嘀咕。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里的“先生”意思是“先出生的人”,指父母或者兄长;“弟子”是“弟”和“子”,指晚辈。全句的意思是:有事,子女兄弟主动代劳;有美酒佳肴,父母兄长优先享用,做到这些就能算得上孝了吗?

在我们看来,做到这个标准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超过了“能养”的标准。但这是一个反问句,显然,孔子认为只是替父母干活,让父母吃好喝好,还够不上真正的孝,起码标准还不够高。因为偶尔做到这些并不难,难的是每次都做到,更难的是每次都毫不犹豫、自觉自愿地做到。

有好的孝行,没有好的态度,这样的孝是有瑕疵的。在孔子心中,对待父母没有“色难”的情况,始终和颜悦色、真心诚意才是真正的孝。

父母视孩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希望孩子能弥补他们人生的缺憾,更希望孩子不再吃自己吃过的苦,再重复自己走过的弯路。

所以他们总会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忠告,不厌其烦地叮嘱着这样那样的事。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试图干预甚至控制子女的工作生活,只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孩子已经长大。

子曰色难翻译 第3张
  

“当父母走向老年之后,他们的世界会变得很小,小到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可孩子的世界很大,大得常常忽略了父母”

当我们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唠叨时,才会领悟到这种唠叨是那样温馨、那样难以忘怀,才会品味出里面那满满的爱。能珍惜父母的唠叨,就不会“色难”。

父母的心牵着孩子,孩子的情绪影响着父母。孩子面露喜色,父母也会高兴;孩子面有忧色,父母就会忧心;孩子面带愠怒,父母就会伤心。

生活中常常有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或因为工作不顺心,或因为情绪不佳,在外面还能强忍,到家就觉得不必再忍,把负面情绪带给了父母家人,结果给最关爱自己的人造成了最重的伤害,这不是智者所为。

一般人对待年长者、接待客人都可以做到“服其劳”,“馔以酒食”,但父母显然不同于客人、不同于一般的年长者,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这种亲,不能只是深深地藏在心中,而要表达出来。

子曰色难翻译 第4张
  

不经意的脸色是内心真实感情的外在表现,和颜悦色的表情映射着内心深沉而真挚的爱。朱熹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很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色难”是孝的最高标准。

孩子渐渐长大成人,父母也渐渐步入老年。常言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孩子能陪伴、回报父母的都是很有限的。

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人都把对父母的爱珍藏起来,总想着将来有机会再好好回报老人。

可是岁月不等人,父母在我们的等待中日渐老去,留给我们尽孝的日子会越来越少,甚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造成永远难以弥补的缺憾。

子曰色难翻译3

子夏也去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说,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去劳动,你去干了,不要让你的父母,老师去干。

就比如,孔子曾经想就救鲁国的一个军事上的灾难,想自己去别的国家游说这件事,子贡知道了,子贡就去做了,没让老师去干这件事。

这就是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意思是,有什么好吃的,比如,吃饭的时候,先让长者,父母,老师去吃。

而不是自己跟长辈一起吃,也不是抢着吃。

子曰色难翻译 第5张
  

这难道就是孝吗?

显然这不是孝。

那么真正的孝是什么?

其实就是色难。

还是态度问题。跟上一句的:“不敬何以别乎?”遥相呼应。

你虽然帮长者做了事情,但是你脸色不好看,不情愿,这其实给长者内心压力了。

你虽然让长者先吃好食物,但是,看到长者吃的时候,不高兴,这就不是孝。

比如,有一个父亲,一直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学“孔融让梨”。

要先把水果让给客人吃,先把大的苹果让给别人。要先谦让一番。

这个小孩子在家里吃水果的时候,都是挑一个大的,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吃吗?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知道小孩子在学“孔融让梨”,就谦让一番,说我们不吃,你吃吧。

能把这个行为学到就行了。

子曰色难翻译 第6张
  

有一次,这个家庭来了一个客人。

这个小孩子就飞快的跑去挑了一个最大的苹果,让给这客人吃。

这客人就把这个水果拿过来吃了。

这时候,这个小孩子就感觉非常不高兴,甚至愤怒了,哇哇大哭。

因为,以前的套路不是这样的,以前家里的套路是挑一个大水果,这个水果拿去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谦让一番,然后最终,这个最大,最好的`是自己吃,而且还受到一番表扬。

但今天这个客人,明显不是这个套路。居然直接吃了,还没表扬他,于是他脸色自然不好看。

这种行为,就不是孝。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假装虚伪一番,心理面是不愿意干活的,也不愿意让别人吃好的。

真正的孝,必须做到愉悦,愉快,你就是特别愿意帮 长者干事,也打心底里让长者先吃好东西。

如果你做这些事情不愉快,即便是你为长者做了一些事,其实是给长者带去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当然是不孝。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