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家庭 > 春节习俗的来历

春节习俗的来历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春节习俗的来历,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数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以下分享春节习俗的来历。

春节习俗的来历1

1.春节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2.春节守岁的由来

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饺子……

守岁习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的来历
  

3.鞭炮的由来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春节习俗的来历2

正所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流传下了许许多多的的优秀传统节日和相对应的风俗文化,如在最为隆重的春节之中,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贴春联、贴门神和吃年夜饭等活动,以此祈愿新的一年运势昌顺、生活美满。

春节的来历简短介绍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猛兽,每当腊月三十的时候都会到村庄中觅食人肉、残害生灵,使得人们叫苦不迭、很是畏惧。

而在某一年的这一天有一位老妇人路过此村庄,机智的她便想出了用爆竹和红色物品来驱赶“年”的应对办法,从而使得整个村庄又恢复到了喜乐祥和的氛围之中,所以自此以后每逢腊月三十的时候人们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以此来祈求家中平安、运势昌顺。

春节习俗的来历 第2张
  

新年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1、贴春联

春联的全称是春节对联,由此可见其是春节所特有的一种风俗文化。而追根溯源我们可知,对联最早则是一种对仗工整的诗词,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为一种祈福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每当新年来临时之时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以此寓意着家中未来一年运势昌顺、生活美满。

2、贴门神

门神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春节文化传统,其人物通常多是尉迟敬德与秦琼,因为这两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是功勋卓著、威武凌然看,所以每当新年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会张贴这两位门神,从而使得家中运势亨通、生活昌顺,同时也可以起到镇宅保平安的作用。

3、吃年夜饭

年夜饭其实就是特指除夕之夜的晚饭,因为每当春节来临之时外出工作的游子们都会回到家中,所以这一顿晚饭可谓是真正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把酒言欢,很是惬意自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夜饭也逐渐变得商业化,并且成为了春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节习俗的来历3

1. 给压岁钱

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而压岁钱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

汉代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寓意为压"祟"。

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由于"祟"和"岁"谐音,就变成了"压岁钱"。

到了宋朝,压岁钱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钱。

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夜晚,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

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从此"压岁钱"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穿新衣服

随着经济的发展,穿新衣服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在古代,能穿新衣服可是一件大事。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

而过年穿新衣服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也就是电视剧《琅琊榜》中虚构的梅长苏所生活的那个朝代。

穿上新衣服寓意着去旧迎新,而色彩鲜艳的新衣服,还能给新年添加几分喜庆。

春节习俗的来历 第3张
  

3.守岁

守岁这一习俗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西晋时期的四川等地,据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而"守岁"也有着辞旧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被流传至今。

4.贴春联

现在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上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最早的春联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后蜀,后蜀国君孟昶最先研制出了春联,只不过那时的春联并不写在红纸上。

因为人们觉得桃木有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这第一幅春联,贴在了自己的卧室门口。

因为其是用桃木制作的,所以当时称之为"桃符"。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书写春联。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