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家庭 >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来源:潮女谷    阅读: 4.8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守寡意思是女子的丈夫去世后,在服满三年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很多人对这个话题还不太了解,下面带大家来看看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1

老公死了守孝三年的意义在于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

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守孝的理解: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

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2

一般来说古代的妇女,她的丈夫在去世之后都必须守寡三年之后才能够改嫁她人,但是由于古代封建环境体制的原因,以及古代人思想的原因,大部分的女子在丈夫去世之后,她都必须为丈夫守活寡守一辈子,虽然说最后她们得了一个烈女的牌坊,但是这些都是没什么价值的,毕竟她都死了,才给自己挣来了一个烈女的称号,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旦夫妻双方的另外一个人去世之后,那么我们是不用为她守孝的想法,有很多的女子在丈夫还并没有去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婚外情的状况,更何况是在丈夫去世之后还要守活寡,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没有了。

但是在古代却是经常出现的,因为在古人的意识之中,为丈夫守寡是一项传统美德,也是值得去遵守的,虽然说这样做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但是由于古代的这种大背景之下,大多数的.女子都不能够逃脱这一个规矩。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第2张
  

除此之外,那就是有的女孩子她们和自己的丈夫之间的感情本来就特别的好,可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因此当丈夫去世之后,她们的内心非常的悲伤。

但是一想到自己和丈夫还有孩子,她也不能够跟随着自己的丈夫而去,因此她们便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嫁给她人了,自己一人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之后,她们也许会自发跟随着自己的丈夫而去,在黄泉之下再做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

只是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西方的先进思想涌入了我国,因此在我们国家提倡的是一种男女平等,这些落后的封建习俗都被废除了,现在讲的都是婚姻自由。也并没有存在这种守寡的规定呢,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并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拦你。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3

众所周知,这是孔子儒家学说必须要遵循的基本教义。

孔儒学说的核心,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他用最原始的血缘社会纽带来整顿随文明发展而越发紊乱的社会体系。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

孔子就是用了一个和动物社会结构相似的,最底层,最稳定的体系,来整顿一个不断丧失稳定的社会系统,因此他的学说极具力量,从而构成了中国社会两千年稳定的思想基石。

人类社会也是从动物社会中增长出来的,因此人类早期数百万年和动物一样都是生活在血缘氏族社会群团之中。而随着文明开化,人类从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再联合出现国家的雏形。

我们直接从和动物社会一样的原始氏族社会中把血缘系统一脉延续下来,再此之上建立超血缘文明社会结构。

根据《孝经·丧亲章》的记载,以前的丧葬大礼,孝顺的子女从开始就要哭个不停,直至葬礼结束。

在三年守孝的期间,子女对自己的容颜外表顾不上打扮,衣服穿的华丽也会心有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会开心,吃到酒肉也不觉得可口,这些都是因为先人故去而产生的悲哀之情。

丈夫死了要守寡三年为什么 第3张
  

古时对守丧三年还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在父母去世后的第三日子女们才能开始吃饭,且不得杀生;

到了百日祭的时候,子女要节哀,停止哭泣;

小详即死后一年的周年祭,大详则是两周年的祭奠,这两个周年祭,子孙们都要隆重地祭奠;

而到了三周年的祭奠结束后,才正式宣告守孝结束。

那么,古人在守丧时间上为什么要定了个三年的时间呢?

古人之所以把守孝的时间定为三年,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同样是用三年的哺乳期,等三年的哺乳期一过,孩子一般就能自己开始行走了,因此,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报答父母这三年的哺育之恩。

由此可见,古人守丧三年之期不是随便定下的,而是根据父母哺育三年的原因定下的。

比如,孔子死后,他的弟子都如丧亲生父母一样悲痛,许多学生都自发地在孔子墓旁建草房居住,为孔子守孝三年,而子贡更是为孔子直接守孝了六年之久。

那么,守孝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一切血缘社会,都讲究“爱有差等,礼有尊卑”。

而守孝可以把这种礼法,爱有差等,礼有尊卑集中体现出来。

我们对不同人的`感情和爱当然是不一样的,对父母和子女当然是最强烈,兄弟姐妹次之,外人更次之。

血缘关系不可克服,在家里当然是长幼有序,你在厉害也不可能把父亲变成儿子,在父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儿子,这叫做尊卑有序,不可能改变。

爱有差等,礼有尊卑”,符合我们的生物本性,这样的有序结构称之为宗法礼制,孔子把宗法礼制理论化和系统化,这就是儒学,核心8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王有君王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有儿子的样子。

比方说孔子常说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君恩臣忠;

以及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全部都是在血缘结构中的要求。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