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教育 >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

来源:潮女谷    阅读: 9.7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养孩子毕竟不是养动物,除了吃喝穿,更需要感情上的联系和投入。宠物有主人的关爱也会通人性。孩子没有得感情上的关爱,会孤独、冷漠、愤恨,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1

1、缺乏父爱母爱

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其实并不完整,他们几乎没有感受到父爱和母爱。哪怕平时能接到父母的电话,其中也主要是询问学习成绩如何,很少关心孩子过得怎么样。

与其他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会变得有些自卑。对于其他孩子而言,受了委屈、遇到困难可以找父母帮忙、倾诉,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看着别人有父母接送、陪伴,自己内心很不是滋味,从那时开始内心就会逐渐变得自卑、孤僻。

2、缺乏正确引导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小时候是最佳的习惯培养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有父母在身边,能够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么今后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

但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即便是犯了错,也不一定能及时得到纠正。毕竟老师不可能一直盯着,而家里老人对于孩子也管得比较宽松,久而久之就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最终影响他们的一生。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

3、希望得到父母关注

很多留守儿童的'叛逆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叛逆行为得到父母的关注。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的关注太少了。所以他们想要通过制造一些“麻烦”让父母关注到自己,让父母在乎自己。而这一点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一点,你们是否因为挣钱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呢?

4、部分家庭重男轻女

其实现在国内依然有部分区域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在他们眼中,男孩就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而女孩似乎会低人一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自然就难以获得父母的重视和关注。就像小梅一样,被父母留在老家,而弟弟小海却能跟着父母。这样强烈的差别对待让小梅从小就变得自卑。

5、接触人群的影响

对于部分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不善于交朋友,一般不会主动和别人交朋友。而其他学生一般也不会关注到他们。但是有些人群就很喜欢“交朋友”,也很“健谈”,这儿指的就是那些不怎么爱学习,游手好闲的学生群体。他们很会玩,也很主动,所以当他们逐渐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时,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2

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易怒

留守儿童由于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其他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温馨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在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挑起矛盾,很难与人正常交往。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产生暴力化倾向。

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由于他们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世界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导致他们的逆反行为,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对老师、监护人、亲戚的管教与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不少父母只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少父母双亲的呵护和陪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还有的儿童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憎恨父母 第2张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家校间缺乏有力的沟通。目前,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家校间缺乏有力沟通的情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工作量大,日常工作琐碎,因此,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内容,主要因学生在校突发意外情况或者寻衅滋事所引起,因此,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一些表现及心理变化等,教师未能与家长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沟通;从家长方面而言

因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务工在外,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这些家长不会主动向教师打电话咨询学生在校的诸多情况,遇到教师主动打电话问询时,家长也多半会以为学生在校是否存在惹是生非等行为,由此可见,家校间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纪律问题上,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情况的沟通则甚少出现。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