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

学校要求上交一篇教学故事,因为材料不够,所以把以前的材料做了一些整理,凑成了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教学无常理。重要的是怎样能够让学生理解我们要教给他们的知识。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能对你教的这个字感兴趣了,对你讲的这篇课文感兴趣了,对你这个语文老师感兴趣了,那么他就非常愿意上你的课。我在教学中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讲,说话是他们的天性,能够把一句话说得很完整,就是很不错了,但能把一句简短的话说的很优美,这对语文教师来讲是一种幸福。

自从学完了汉语拼音,开始步入到课文教学时,我渐渐发现我班的学生很会说话,每一次的说话练习,都让我出乎所料,他们的小脑瓜很是聪明,也很爱转动,记得一次练习课,根据已经给出的范文,再说几个相同的句子,原文是:弟弟说彩虹是一座小桥,妹妹说彩虹是一条项链,我说。

结果我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答案就不断的涌现:我说彩虹是一扇美丽的石拱门;我说彩虹是弯弯的倒月亮等等,还有一篇原文是:蓝天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然后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学生的答案都是非常优美有诗意的句子,有说肥沃的土地是蚯蚓的家,美丽的花朵是蝴蝶的家;蓝天是星星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等等。这样的练习课,学生上的乐此忘彼、乐不思蜀,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小手举得特别的高,嘴里直嚷嚷着:“老师,我、我。”

课堂有点乱、散,但当我点到一个同学的名字时,很失望的放下自己的小手,然后认真的听别人的答案,当听到他的答案和自己不一样是,马上又举起了小手,嘴巴还是直嚷嚷着。就这样这堂课的一些教学重点,就慢慢的被解决了,教学过程也就在这种积极、活跃的氛围下完成了,达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不只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在班级学生的积极氛围下同样会被激活,让学生爱动脑,这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所以一些框框尽量少用,不要让这些成为了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学生不能被一些东西所定格,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这种积极的动脑筋,踊跃回答问题的氛围,我希望能够永远保持下去,为以后的写话和写作铺就一条兴趣之路。我喜欢,我期待!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2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度过四十个春秋。四十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就是一门基础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寒心,教师为之伤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用心、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到达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构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持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就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就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就是很全面,但我十分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必须勇气,能够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忙,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就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味兴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生动搞笑、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就应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

语文就是河,绵绵流淌的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就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就是浪漫的情愫;语文就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就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并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说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和跳跃能力。

4、通过猜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瞧!我这儿有一张照片,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请大家猜一猜,照片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的?”

(学生猜想后回答)

2、问:“照片里可能有一个什么故事,你能帮我讲一讲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

2、 师讲自己照片里的故事。揭示课题。

二、情感交流,提高想象

1、师:“你们还记得刚才在猜老师的照片时我们是怎么进行的吗?先猜什么?后猜什么?”

2、学生想好后回答。

3、同桌同学用刚才的办法互相猜想。并讲一讲照片中的故事。

4、自己讲出照片中的真实故事。

5、教师小结。

三、布置有情趣的作业

l 把自己讲的故事写在小本本上。

l 把自己喜欢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小相册。

l 用《照片里的故事》为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画下来,举行一次绘画大赛。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5

“学语文没意思。”婷婷说。

“怎么没意思呢?”我觉得奇怪,这个语文成绩还相当不错的学生,怎么会这么说?是我的教学存在问题了?还是她不喜欢我做她的语文老师?这句话出在别的孩子的嘴里,我还不会惊讶,这可是我比较得意的学生呀。

“学语文有什么意思?只要一天的时间,我就将课本读完了。”噢,原来如此,婷婷很爱看书,读了大量的少儿读物,父母又让其囫囵吞枣地将我国的四大名著读完了,可以说是见多识广。有一次的班级讨论,针对口袋书进行讨论,她就提出了,老师都没有看过口袋书,怎么就说,口袋书不好呢?口袋书,只是一种小书,方便了读者的携带,内容是读者自己去选择的,不能因为口袋书的样子就判断书的内容不行。这是个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并不会跟风,也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她对学语文没意思的见解,看来还必须加以引导。

我想了片刻后,问:“语文课与平常的阅读有什么不同?”

“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有老师教,一个没有老师教。”

“那么,语文课要掌握些什么呢?”

“要理解课文,学习阅读、写作方法。这个从课外阅读中,一样能学到的。”

“说得好。学语文就是要思考。并不是如低年级时,会识字,能将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就行了。学语文有个积累的过程,知识是一步一步掌握的,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来到校门了,还不算到学校,只有你跨进了校门,走入了班级,才叫来上课了,这期间,差一步都不行。我们的语文课本篇篇都是精品,而且是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编撰的。它有一定的序列,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并不是我们将其读了一遍就能掌握的。最简单的莫过于标点符号了,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只要掌握逗号、句号。掌握了最基本的标点符号就能判断课文有多少段,有多少句话。而到了高年级,就要学多得多的标点符号了,为什么?知识有层次,一次都掌握是不可能的,为了表情达意,只有掌握了较多的标点符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如,你讲的学习写作,这需要有阅读的基础,有自己的思考。文章从标题开始,一个好标题就能吸引人。如今年所学的课文《丰碑》,这个标题按我们同学来写,就可以写成“军需处长”,对比一下,究竟哪个标题更贴切,更好呢?语文课是很有意思的,与课外阅读所不同的'是,它是重要的,掌握知识有一定的阶梯,有个积累与运用的过程,你用心去学了,就不会因为课外读物的故事曲折、生动、感人,而认为语文课没意思了。你认为呢?”

婷婷很认真地听了,似乎有些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也不知怎么就会联想到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看来,课外阅读也是一柄“双刃剑”呢,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对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挑战。作为教师看到学生爱阅读,是很欣慰的,但也要让学生明白,要会阅读必须在语文课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语文课内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课外的阅读是方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6

根据 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7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度过四十个春秋。四十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每次上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语文变成了一门弱科。家长为之寒心,教师为之伤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用心、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到达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构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持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十分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必须勇气,能够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忙,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味兴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生动搞笑、引人入胜的导语,能迅速把学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就应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

语文是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诗,字字句句跳跃的是浪漫的情愫;语文是画,流离色彩调和的是人间缤纷的故事。只要你付出激情,付出鼓励,付出真诚,付出执着,你的语文教学将会撑起灿烂的一片天!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8

一、 听课时间:6月14日

二、 授课老师:***

三、 授课学校:******

四、 授课年级:二年级

五、 授课题目:《邮票齿孔的故事》

六、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着四张连在一起的邮票,面带笑容的问各位同学:“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转入新课。

2、 板书:邮票

师:你们知道邮票之间的小洞洞是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小孔。

师:(把邮票撕开)当邮票撕开里边像什么啊?

生:牙齿。

板书:齿孔

师:别看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呢!

板书:的故事

3、 朗读。

让学生轻声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引导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请下面的拼音朋友,或学习伙伴来解决(解决不认识的字和读音问题)。

4、 思考问题和默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老师提问“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让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有的同学说是阿切尔,有的则说是“用别针刺小孔的那位先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安排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5、 辩论。

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老师安排同学们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辩论的结果不但是由事实决定,而且还由学生有感情朗读来决定,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加仔细地组积问题的答案。

6、 解决问题。

分小组讨论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各选取一名代表来发表自己本小组的看法,然后又由这个小组的成员一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认为是辩论凭据的课文片断。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指出不足,点评学生的发言。最后,总结:通过阿切尔的“善于观察 用心思考动手实践”最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肯定并赞扬胜出的小组,

7、 再提出问题。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样发明的呢?”老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同学进一步深入了解课文,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有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8、 联系生活实际。

启发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类似邮票齿孔的设计,有的同学回答:有齿孔的卫生纸和没有齿孔的纸巾比较,不经济、实用性不强、不方便等。赞扬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9、 师生同读课文。

通过多次反复的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最后,在一片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这一节课。

七、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八、教学评价:

这是一堂非常生动活泼、成功的课。首先、导入切合实际,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邮票齿孔的来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其次、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多种读书方式。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再次、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朗读 默读 辩论师生共读。读的方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于课文较长又适宜默读。最后: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通过辩论再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体会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展示挂图,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图画,图画背后有一个动听的民间故事,你们想看吗?想听吗?

学生:想。

老师:展示挂图。

老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渔夫

学生:魔鬼

学生:魔鬼有庞大的身躯,张牙舞爪,非常凶恶。

学生:渔夫显得非常弱小,好象被吓呆了。

老师:是呀,你们看得很仔细。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板书课题)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故事,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老师刚才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

老师:说说看,你们读了课文,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要杀死渔夫。他是恩将仇报。

学生:最终,渔夫战胜了魔鬼,将魔鬼关进瓶子里,扔向了大海。

学生:渔夫是聪明的,我们要向渔夫学习。

老师:你们棒极了,好样的。

三。细读课文,重点探究。

老师:好心的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

(生读课文)

老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谁能大胆的起来说一说呢?

学生:魔鬼被关在瓶子里的时候,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它,它恼羞成怒,发誓谁来解救它,就要杀死谁。正是因为渔夫救了它,所以它才要杀了渔夫。

老师:看来,这魔鬼还是说话算话的。只可怜,渔夫不是在400年前救了它,要不,可就发大财啦。可是,你们都相信魔鬼的话吗?

学生:我认为魔鬼说的话根本就不可信。它说慌成性,当渔夫把它关在小瓶子里时,它不是说刚才是开玩笑的吗?

学生:对,它说的是慌话。魔鬼自己说,它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那就是说,它净做坏事,哪会懂得报答别人呢!另外,杀人是它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要杀害渔夫了。

老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这个冠冕堂黄的理由呢?从中我们又看出了什么?

学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老师: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读“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学生:从魔鬼的语言可以看出它很狡猾。开始,它以为是所罗门放了它,所以就赶紧说好话。可是,一听说所罗门已经死了,面前是个弱小的渔夫,马上凶相毕露,恢复了本性,要杀了渔夫。

老师:多么凶恶`狡猾的魔鬼啊!谁来读读魔鬼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它的凶恶与狡猾。

(生读课文中写魔鬼的谎言第十一自然段。)

老师:渔夫听完魔鬼的话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渔夫哀叹自己倒霉。

老师:很好。请同学们再读十二自然段。

(生读十二自然段)

老师:渔夫面对死亡的危险,是心甘情愿被杀死还是想办法就自己呢?

学生:救自己。

老师:如何来救自己?请同学们读十六至二十三自然段。

学生:我觉得渔夫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很好的计策,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子里,使魔鬼上了当。

学生:渔夫临危不乱,在可怕的魔鬼要杀自己时,没有被吓得丢了魂,反而很冷静地想办法。

学生:我认为渔夫有一句话说得好:“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这句话,是使用激

将法,魔鬼肯定想:你不是不相信吗?我偏让你看看,到时候你敢说不信!这样一想,它就上当了。看,渔夫多么有智慧!

老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看出渔夫的智慧?

学生:我补充。渔夫的智慧还可以从这里看出:当它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

老师:、如果是别人而不是渔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会怎样?

学生:也许会犹豫再犹豫,放出魔鬼。

老师: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而渔夫没有这样做,而是坚决把他投向大海,这充分说明了渔夫

的智慧。

学生:还有渔夫很自信。我来读一读他的话:“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它的妖气。”没有这份自信,他就不会想出那么好的计策。

老师:(总结)看来,渔夫说得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的力量!

四.角色表演,体会形象。

老师:这篇文章有很多关于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若同学们能分角色表演,那就更好了啦!你们想吗?

学生:想。

(学生快速找出对话)

老师:孩子们,赶快发挥你们的表演才能吧,我相信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

(生上台表演,下面掌声不断。)

老师:小观众们,台上的渔夫和魔鬼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学生:魔鬼凶恶,狡猾。

学生:渔夫聪明镇定。

老师:确实如此。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个代表邪恶的魔鬼形象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一个代表正义的渔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明显地对比呀!我们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

五.创设情景,拓展延伸。

1.情景(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鱼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鱼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 情景(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

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生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师点评。)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0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鹅妈妈的故事》是长春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个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只要带着一颗童心,体会鹅妈妈和小鹅的深情去朗读,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本节课力图体现的便是“强化朗读感悟,相机识字、释词。”

㈠以读为主,纵向推进

本节课我就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整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课文的学习均从读从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是牢牢抓住"幸福"这个主线进行教学的,那么体会小鹅和鹅妈妈的幸福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在读第一自然段时体会散步时,在妈妈陪伴下的小鹅自由玩耍的快乐幸福,读第二、三自然段时,体会下冰雹时在妈妈的保护下小鹅温暖舒适,没有受到伤害的幸福。并通过学习4---6段体会鹅妈妈看到孩子平安那种由衷的幸福。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当学生的朗读生动感人时,我相信这正是对课文内容的最好注释。

㈡整体观照,横向联系

强调主线推进,不是要搞单线推进,不能为读而读,干读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实行整体观照,兼顾多项教育目标,横向联动。要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相机识字、释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他们创新思维,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教学 “辽阔”这个词时,先让学生说说词意,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并通过扩展训练,达到会用“辽阔”这个词语的目的。在教学”艰难”一词时,我让学生找一找鹅妈妈之所以如此"艰难"原因,学生在下文中找到因为她伤势严重, 所以"艰难",这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读"艰难"时应很轻很慢,很困难,而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胳膊当成鹅妈妈的翅膀,来表演一下,这种体验活动,化静为动,使学生对词语有切肤感受。另外在教学"呻吟"一词时,我不仅关注了字音还特别关注字形,强调结合课文理解词意。相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并在实践中朗读,学生一定会读出词语的形象和韵味,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㈢加强整合,读中渗透

上述语文教学任务都应该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完成,依靠“朗读感悟”本身一一落实,我力求在“读”上作文章,下功夫。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置于读中,读中问,读中悟,读中背。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记,以读促说。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总之,本节课力争通过强化朗读感悟,推进语文实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情感,我也力求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伙伴,但也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看客”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快地进步,更好地成长。

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对我来说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真诚地希望借此契机,能从在座各位教师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1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视频: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生:盖房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造犁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师: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视频: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令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吗?

生:喜欢。

师:喜欢美味的蛋糕吗?

生:喜欢。

师:喜欢优美的环境吗?

生:喜欢。

师:是的,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看你喜不喜欢。

(播放视频)师:小村庄的环境怎样?

生:很美。

师:能具体说说美在哪儿吗?

生:河水清澈见底。

生: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

师:哦,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贴:森林图)所以很美。那么你们喜欢这个村庄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5页,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那现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还在不在?

生:不在了。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这个村庄不在了?

生:早先。

师:谁知道“早先”是什么意思?

生:很早以前。

师:嗯,就是很早以前有过,现在已经——生:没有了。

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它到底变得怎样呢?接着往下看。

(播放视频)师:看到现在的小村庄,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在破坏小村庄。

生:我想不应该乱砍树木,应该爱护树木。

师:不应该这样做,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很可惜呀!那么这个小村庄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谁造成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

(生朗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是谁造成这种结果?

生:人们。

师:那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我们从课文里找出,是人们毁坏了村庄的相关句子给画出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师:读了这句子,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是人类破坏了这个森林。

生:他们用斧头砍掉树木来制造工具。

师:(出示图片)请看,土地怎样了?

生:光秃秃的。

师:好,除了这一句,还有找到别的吗?

生:他们一年年、一代代……师:赞成的举手?因为他们一年年一代代都是这样去砍,所以大量的树木就变成了——生:一栋栋房子。

生:各式各样的工具。

生:应有尽有的家具。

师:甚至还被人们当——生:柴。

师:还当柴被烧掉了。还有没有呢?

生: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看起来他们过得挺惬意的,小日子还是过得非常美满的,这么美满,这么美好的日子想不想继续地过下去啊?

生:想。

师:可惜啊!有一天下雨了,这场大雨下得怎样?

生:大雨停都没有停过。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没喘气儿。

师:你能把完整的句子读出来吗?

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师:大雨没喘气儿,把雨写成什么呀?

生:人。

师:我们人能不喘气吗?

生:不能。

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是什么意思?

生:没停过。

师:一分钟都没停过,那你说这雨下得大不大呀?

生:大。

师:这个洪水为什么能把小村庄卷走呢?

生:因为人们把树木全部砍光了。

师:人们把树木砍光了,跟村庄卷走有什么关系?

生:树木砍光了就不能抵挡住那些洪水、暴风雨、风沙。

生:因为没有树,洪水就能穿过小村庄。

师:没有抵挡住,还有这个泥土全部都是靠树根给它抓牢的,还有树枝和树干还能抵挡风沙和水,如果有树的话,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你看,现在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

生:没有了小村庄。

生:没有了树木、家具、斧头。

生:还没有了房子。

师:锋利的斧头(没有了)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相应地撤掉黑板上的图片,代表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但它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

生:不是。

师:那它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要爱护绿化。

生:不能砍树。

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要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生:要保护家园。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对。(板书:爱护家园 保护环境)你们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同学没有做好的呀?比如有什么现象,能说一下吗?

生:有的同学在榕树上爬来爬去。

生:在草地上踩来踩去。

生:折下树枝来打架。

生:随地吐痰。

生:乱扔垃圾。

师:胶袋、饭盒这些都叫白色垃圾,白色污染。有的人到某处旅游,在树木上刻字。

生:有些人把垃圾倒在河里。

师:他讲得真好,有的人把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直接倒在河里面,堵塞了河道,发大水的时候又流不走了。小村庄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之外,还有不少“锋利的斧头”在破坏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请看屏幕——(播放视频:关于生态环境)师:大自然已经在向我们人类发出严重的警告:随意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砍树木,化学药品方面。

生:伤害小动物。

生:过度捕捞。

生:随意捕猎。

生:使用化学药品,产生酸雨。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了那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呼吁:让不再响起,让森林依旧茂密,让污染不再发生,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做好朋友,共同打扮我们的美好生活!

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呢?老师想请同学们设计一些标语来提醒大家,好不好?

生:(设计标语)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了,谁愿意来说一说呢?

生: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生:爱护一草一木就等于爱护我们的家园。

师:老师希望同学都能按照你们自己写的这样去做,可以吗?

生:可以。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2

“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学生也容易理解,于是我从另外的角度提出问题:“睡觉”,“散步”,“奔跑”,“唱歌、跳舞开大会”在课文中能不能交换?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状态,又要辨析几个动词或动词性词语的意义,这就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作,能让学生感悟到一条使用语言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词语要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当然,学生在讨论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里也会唱歌、跳舞,在海洋里也会睡觉,这也没有什么可为难的。水在江河里跳舞、唱歌,那是在发大水的时候,水在海洋里睡觉,那是风如平浪静的时候,也就是说是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并非如此,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在这一段话的开头用了一个词“平常”,这进一步说明,作者写作时思考的严密和用语的精当。

学生在议论水对人做好事的时候,教室里小手林立,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十几位学生发表意见后,举手要求发言的仍有很多,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好强行结束讨论,转入新的话题,结果致使一部分学生因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情绪低落下来。要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那每个人就都能发表意见了;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起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当问到水为什么会发脾气,干坏事时,没人发言,小组讨论后,学生仍说不到点子上。无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样虽然简便、省时,但索然无味,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这一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讲一讲“小村庄的被毁灭的故事”和哈尔滨缺水事件,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为患,那是由于人们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的缘故。这样,在接下来议论怎样让水只做好事不干坏事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析了,发言就会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会更加深刻了。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关注学情,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活跃思维,弘扬创新精神,那种无视学情,一味跟着经验走,跟着教参走,跟着感觉走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对《失物招领》的三点质疑

从教九年,听了多少节课,参与了多少次评课,自己都已记不清了,但在不断的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自己不会听也不会评了。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见多应该识广,为什么我参与了那么多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越觉得自己听不出门道、评不出味道来了呢?就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机会来了:我有幸得到了赴中卫观摩全区小语教师教研能力大赛机会。在大赛现场,我观摩了四位教师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和十二个教研团队带来的教研活动的展示,认真聆听了马兰老师关于“如何听课评课与反思”的精彩讲座以及十二位来自区内各市县参赛教师的精彩评课。内容如此丰富、形式如此新颖,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看到的最受用的一次活动,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此次中卫之旅,不虚此行呀!

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马兰老师的讲座和十二位参赛教师的现场评课。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但让我感受到了专家和名师的风范,也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听课评课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马兰老师所做的《听课评课与反思》的专题讲座,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手段。”而参赛的十二名教师就是我们的领头兵,他们能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以深遂的目光审视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捕捉教学中的亮点与生成,并进行现场评课展示。面对上千名观众,他们表现得沉着,冷静,自信。敏锐的洞察力,流畅的表达能力,以及精辟到位的点评无不令人折服。更让坐在台下的我自愧不如,深感自身文化底蕴的匮乏、教育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水平的欠缺。在领略他们的精彩表现之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平时的教研行为,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站在台上之所以能够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而我正是因为平时疏于学习,懒于反思,不善于总结,致使自己理论知识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才会出现听不出门道,评不出精彩的现象。想到这,我惭愧不已,但我并不气馁,因为亡羊补牢并不晚,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像这十二位参赛教师一样听课有法,评课有味。

其实,在这次大赛中,我还承担着另一个角色,那就是以教研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了教研活动的展示。在赛前,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团队能在这次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本次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与分工,明确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材料,积极配合小组完成每一次模拟活动,并能与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努力使本次活动做的尽善尽美。在整个准备阶段,我不仅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向同事学习,同时也感受到:只有积极地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才能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经历了辛苦的准备阶段,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本以为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况且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临场经验应该够用了,可事实并没有如我所愿。刚走上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台下的观众,“天哪,怎么到处都是人呀!”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手脚似乎也在微微发抖。幸好此时的大脑还是清醒的,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些,我在心里不停的安慰自己:“别紧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是,这样的安慰并没有起作用。在发言时,我的双手根本不停我的使唤,抖动的越来越厉害,为了不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看出我的窘态,我不得不双手握着话筒。想想自己当是的姿势,哪里是在参与活动,发表见解呀,简直就像是在做专题讲座。本来熟记于心,滚瓜烂熟的发言,此时却显得那样的生硬、别口。

短短的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走下讲台后,我并没有轻松之感。我不敢正视我的队员,更不敢面对为了这次比赛而劳心伤神的任老师。因为我害怕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比赛结果终于出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团队所展示的教研活动竟然获得了一等奖。顿时,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欢呼雀跃起来,而此时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己一直以为在众多的同事面前,优势多多,机会多多,而正是这种骄傲自满的心理致使自己在每次机会面前总是显得心不在焉,虽然思想上重视,可行动上却懒散轻视,以至于参加了很多活动,却并没有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也正是由于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住每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才造成了今天台上拙劣的表现。唉,真是汗颜啊!

伴随着大赛的结束,我的这次中卫之行也画上了句号。短短的四天,我感慨颇多。在这次大赛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走在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观念,珍惜每一次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机会。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上下功夫,还应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会听课,会评课,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自己,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武装自己,用丰富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努力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3

记得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时,按老规矩,先谈词语,再学习课文,最后做练习,也就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了。

在读词语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当读到“五官端正”时,我想让同学们理解一下“五官”,是顺理成章的事。随意问了一句“同学们,‘五官’有谁知道是哪五种器官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掰着手指替他们数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唉,你还别说,平时没怎么注意,眼、鼻、口、耳都没问题,还有一“官”是什么呢?真的拿不准,春晚有一个节目叫《五官新说》,也就是眼、鼻、口、耳……,剩下一个还真的想不出来。就像提笔忘字一样,脑子中有很多答案,可想一想又什么都不是。怎么办?还是实话实说吧!

“同学们,还有一官,我也拿不准!这样吧,下课了,我再去问问办公室的老师吧!”

下课了,我赶紧到办公室问同事。同事小徐说:“好像是脑袋吧。”小李说:“可能是脸吧!”唉!他们也莫衷一是。没办法。我又跑到别的办公室,问了好几位老师,都没有准确的结果。有几位同学跟在我屁股后头,也来瞎掺和。

时间不等人啊!“唉,隔壁教导处不是有电脑吧?何不去网上查?”不知谁提醒了一句,我又跑到教导处去上网查询。我上网一搜索,“舌头,不就是舌头嘛?!”有几个嘴快的同学忍不住往同学堆里跑,边跑边喊:“找到了!找到了!是舌头,是舌头。”

好端端的一节课,眼看就要砸锅了。再说,为了这事,我也没心情继续上这一课了。我班同学向来怕作文,比爹妈生气时还怕。有几个甚至已经“休战”,哦不,是“休写”了。干脆不动笔,动笔的也是三言两语,牛头不对马嘴。不少家长也跟我交流过这事,我也正犯难呢。上课了,我也不急于说答案,还把脸往下一沉,假装生气地说:“是哪几位同学跟在老师屁股后头‘全程追踪’我找答案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几位同学悄悄地举起了手。

“好,谁来先说事情的起因?我先开个头——今天,我们学《卖木雕的少年》,读到‘五官端正’这个词时……”

徐立:“老师微笑着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五官是指哪五种器官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眼、口、鼻、耳……’”

“好,这是事情的起因,是第一段的内容,下面我要请个同学和我配合一下,表演向余老师请教的场景。”

“周鹏,你来吧!”

我对周鹏耳语了一番。“周毅鹏,你现在就是周老师,周老师正在改作业,她认为是脑袋。”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和周毅鹏如此这般地表演了一番。“好了,前面写得比较具体了。下面我们写简单些,谁来用一句话把黄老师和其他老师交流的情景说一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那么,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是……我还没讲完,学生就讲开了《我的老师》、可以是《虚心求教的老师》,还可以是《五官的故事》。”

今天,我打破常规,让作文课水到渠成。这信手拈来的果实,既轻松愉快,又讲求实效。所以,语文老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因为有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本节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就用语言描述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最后,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篇环保教育很好的题材,在课中李老师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读了之后,通过两幅画,引导孩子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然后与课文后部分形成对比。

接着让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与画中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引导孩子看图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的说“瞧,这里空气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这时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借助插图和表达,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觉比画图理解的更准确。又引导孩子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孩子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孩子们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两个“谁家”,孩子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还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孩子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个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虽然在引导孩子理解前面的内容时,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让学生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进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去体验村民的心情,并让学生提环保建议,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感受的。李老师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 “柃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和节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着这种感悟、情感去读书,能读不好吗?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以、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个个开口,人人动脑,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感染、受教育。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感情的培养水到渠成,朗读自然到位。没有过多的生硬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真正是“润物无声”。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