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4篇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4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3.6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1

药王洞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4篇

药王洞是东南面山顶下的一个岩洞,洞深数丈,自然而成,洞口前边一片华北平原大地,一望无垠。洞口右方原有一株药树(苦楝),树径有二尺多,少说也活了七八百年了。相传一百三十年前的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晚,口头村公会的头人于长富在庙里与道士们喝茶闲谈,忘记了给药王殿长明灯添油,药王一怒之下将药树点燃,火焰照得半山通明。现根部仍存。其死后在前不远处又出了一株药树,现树径不足三十厘米,大概有一百三十多岁了。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楝,乔木。树叶似国槐而尖开花紫红色,结球状籽实。其树皮、树根及籽实皆可入药。”当时村民偶有疾病,来此祈祷,折些树叶,削些树皮,熬水洗烫,疾病自除,神极了。

口头村中有位老者姓高,吸烟成癖,旱烟袋总不离嘴,连走路烟袋都得叼着。一日午饭后,老人外出散步,不慎被石头绊了一跤,身体向前扑倒,烟袋仍在嘴上叼着,烟锅撞到硬地上,烟嘴将腮穿破,流血不止。家人非常焦急,四处寻医不得,只好用白布缠裹止血但疼痛难忍。有人提出到药王洞讨药医治,于是就取了药树皮捣烂和香灰加香油调匀,敷在伤处,伤痛果然有所减轻。

第二天午后,其出嫁在北京西直门外的女儿突然回来,并带来了药物探视病情。母亲一见很是高兴,但心里却是很纳闷,遂问女儿怎么知道的。女儿回说早晨天刚亮,仆人传说门前一道士化缘,口中念道:“不化斋饭不化钱,求你与主来见面。”我犹豫一下,就走出去相见礼毕,道士便道:“女主人您贵家父昨日不小心摔跤,将腮撞破,邀我医治,现急需‘生肌定痛散’,特来化缘。”我听一急,便差人去取药,可转眼之间没来得及再问,道士便不见了。故此草草吃些早点,坐轿车赶回家来,大家听后很觉蹊跷。

人们急忙将生肌定痛散给老人敷上,夜间老人不仅不觉伤痛而且出现了笑容。全家人也随高兴,次日起床后到药王洞去烧香,刚一到洞口,往里一望,女儿惊呆了,原来化缘的道士正坐在洞中。女儿向母亲说明后差人给药王塑金身送黄袍,并在家中也供奉了药王。这事传出后,乡亲们无不惊服。此后,药王如何灵验等更为流传,闻名百里,涿州、良乡等地的善男信女每年四月二十八药王生日,都来这里祈求药王保佑平安。后来越传越广,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就在山脚下开辟场地,定四月二十八日为七斗泉庙会,届时商贾云集,农具、花布、夏令物品俱全。

孙大夫治病准死

孙思邈是唐代人,出生在陕西耀县农民家庭,家境清贫。自幼看到穷苦人家生病没钱医治很痛心,于是决心学医,救死扶伤。穷人找他看病不仅不收费并且送药给病人。

几年后,就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他救治的人很多,但也有故意刁难,伪造病情找他诊治而诋毁其声誉。

一次,村里有一人家盖新房,请了很多人帮工。当时有一名小伙子,在山墙的架子上工作时间较长,尿憋的太多,小腹有些疼痛。正好孙思邈路过这里,小伙便嚷道:“我肚子疼极了,请大夫看看吧。”说着便从很高的脚手架上跳下来,顿觉疼痛加剧。孙大夫切过脉又按病人的小腹,想一想然后说道:“我可以给你扎针止疼,但无法治好你的病。”众人齐声问:“为什么?”孙大夫说:“病人的尿泡系儿震裂,我治不了外科,回家另请高明吧!”当时没有外科手术,不久病人便被疼死了。

又有一邻村的鲁汉,想试一试孙大夫的医道儿。此人身体瘦弱但无病,自己用槐花水在全身涂抹一遍,去找孙大夫看病。孙大夫切脉后闻到了槐花气味,思忖半晌心有内疚地说:“对不起,您的症状并不是消化系统的毛病,皮肤的黄色可能是什么颜料染的。”小伙子一听只好说了实话。孙大夫叫假病人赶快回家将身体洗净,因槐花有毒,这里没有解毒药方。

由于槐花水涂抹时间过长,毒气已由皮肤渗入,结果毒气攻心而死。后来,人们都传言:“有病别找孙思邈,找他看病好不了。”孙思邈听了传言并不灰心,一心要更多地研究药性,更好地解除病痛。于是他走出家门四方遍访名医,钻研医术。

奇方救老母

李孝廉河北范阳人,幼年丧父,靠母亲女红挣钱,将其抚养成人。他为人勤劳朴实,对母亲非常孝敬。

由于母亲年轻时劳碌,年老了体弱多病。一日,母亲不思茶饭,李孝廉非常焦急,四处求医为母亲医治皆无效果。后来母亲说有一远房侄子在京城里挂牌行医,他便用小车推上母亲,晓行夜宿赶往京城,费尽周折,找见了表哥。表哥查过病情切了脉,便说脉象没什么,这是奇症无药可治,请你赶快回家尽你的孝心侍候老人等待归西吧!

李孝廉听后心想:母亲为我操劳一生太辛苦了,我即便将家里财产耗尽也一定要为母亲治好病。

在回家的路上,李孝廉听人说,在七斗泉的山洞中住着个神医叫孙思邈或许能治好这奇症。山路难行,李孝廉不怕艰辛,背着老母上山求孙思邈治病。

孙思邈切完脉,静思片刻,对孝廉说:“老人的病确实奇怪,我这有奇方可治,可药引子难得。”孝廉听了很难过,大夫见他痛不欲生的样子就劝慰孝廉道:“你为母治病不畏千辛万苦,竭尽孝心,能感动天地,定能采得到药及药引子。于是便开了药方:雏凤果一枚煮吃,再用二龙闹海汤一小碗作引子。你去找药,照我说的办,病就会好的。”之后,孙大夫又给病人扎了针。

李孝廉谢过大夫,他背起老母亲下山往家走,走着走着,听母亲喊口渴,于是便将母亲放在凉快的地方,到山沟去找水。只见山沟中有一个人头骨壳,里面有些雨水并有两条蚯蚓。没有办法他只好将蚯蚓用树枝拨出,将水端来给老母亲喝下解渴,然后又继续走路。没多久,母亲又说想吃东西,孝廉非常高兴。多日来不曾想吃喝,今天喝了水又想吃东西,这真是好兆头呀!远望前边一个农家,李孝廉就去乞讨。进院后向老妇说明来意,老妇连忙走到灶边将刚刚捡到的一个雏鸡蛋给煮了,给李孝廉的母亲吃了。

孝廉谢过老妇,背老母亲赶回家。老人逐渐恢复正常,身体渐好,过了些日子,孝廉又去七斗泉山洞拜谢孙大夫,说明一切。孙大夫说:“至孝通天地呀!你得到了药啊。”回来后,孝廉逢人便说孙大夫奇方救了老母亲。

一针救活两条命

孙思邈白天在山中采药或出外访名医,他一心想的是为穷人治病,希望少花钱或不花钱也能治病。平时他苦心琢磨,根据五行说法,查找全身经络各穴位与脏腑的关系,用针刺医病。

一天,他在路上见有人抬了一具年轻女尸,身下仍滴着鲜血。得知难产流血过多,已经死了,现在是要去下葬。他立刻拦住道:“女人滴血鲜红,可能还有救。”众人将女尸抬到避风处,只见孙思邈切完脉,从腰中掏出针给女人扎了。片刻,女人腹部开始蠕动,苏醒过来。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小孩也落生了。

过了些日子,女人经过调养,身体恢复健康。全家人非常高兴,都很感激孙大夫一针救活两条性命。

一双鞋重十八斤

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学来的。他钻研医学,遍访名医,搜集草药单方,为民解除病痛,救死扶伤。

一日,他在路上遇到一位相土,便做伴同行,攀谈中相士说:“你似有心事?”孙大夫说:“我自幼学医为治病,却有的病症能诊断但少单方,又加经验不足而往往是束手无策,只好多方学习,研究药性,才能做个治病救人的郎中。”相士说:“看你面相不凡,又如此刻苦求医找药,将来会成为医学名人,但是你仍不能行医诊病,时运不利啊!”孙思邈想一想便问道:“您看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呢?”相士掐指算了下说:“什么时候你脚上的鞋子,穿破了又补纳,一直到一双鞋子重十八斤时,你就行了。”孙思邈听了心想,鞋子越穿越轻,难道会增重?他继续游历找药材,觅单方。

一日,他正在山前采药,正赶上下雨,黏土黏得鞋子满是红泥,连鞋筒上都粘得很厚,走路很累,就在山石旁小憩,忽然想起相士的话,便将粘满泥的鞋称一称,正是十八斤重,从此他就住在药王洞里边整理笔记,给人治病。后来经他治过的病人,果然是药到病除。有些疑难杂症,用单方也大都治好了。因此孙思邈名声越来越大,都说他是神人,死后便把他封为药神。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2

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享年102岁。他七岁开始上学,每天能诵读一千多字。二十岁左右时,他喜欢谈论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欢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之后感叹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后周宣帝之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故的原因,去太白山里隐居了。隋文帝辅政的时候传令让他做国子博士,他却称病不受。并对周围亲近他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应当有一个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看见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实在应当受到尊重,仰慕,广成等神仙确实不是虚传。”太宗再三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召见他,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当时的名士,如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人,都以师弟的礼节待他。

他一生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他为后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巨著。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曾经多次出版过《千金要方》。孙思邈仙逝之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民众都要举行庙会,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由于他精通养生之术,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他的高超医术出神入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孙思邈在行医途中,有一次遇到四个人抬着一口薄棺材向郊外的荒丘走去,后面跟着一个哭得泪人一般的老婆婆。孙思邈定神细看,发现从棺材的底缝里滴出了几滴鲜血,便急忙上前挡棺询问详情。原来棺材里是老婆婆的独生女儿,因难产刚死不久,胎儿仍在孕妇的肚子里。孙思邈听罢认为这个产妇可能还有救。于是他就请求抬棺材的人赶紧撬开棺盖。只见产妇面色焦黄,伸手摸脉竟发现还有微弱的跳动。他赶紧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选准穴位,扎了下去,并采用捻针手法,加大力度。过了一会儿,“死去”的产妇竟然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苏醒过来,同时腹中的胎儿也生出来了,发出一声清脆的啼哭。老婆婆见孙思邈一针救了两条性命,倒头便拜,四个抬棺的也长跪不起。从此,孙思邈能起死回生的声名传遍四方,被称为“活神仙”。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却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为此每日愁眉紧锁,坐卧不宁。他经大臣徐茂功推荐,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但是,在中国古代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太医给宫内妇女看病,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别人的口述,诊治处方。由于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又穿着粗布衣衫,当然不能让他接近皇后的“凤体”。因此,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根据这些情况,他加以分析研究,就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施行“引线诊脉”。片刻之间,孙思邈就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施展了神通,仅依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就能轻易地诊断人体脉搏的跳动。贞观初年,唐太宗在一次抵御外寇入侵的作战中,被敌军困于一座山头之上。他在山上的水潭饮水时,由于体困头晕,把他头上戴的龙纹玉饰映在水中的倒影看成是一条小蛇,此后总是疑心自己饮水时吞下了这条小蛇。待到班师回朝之后,他越想越觉得恶心,进而呕吐,竟成疾病。

宫中太医用药几剂,均不见效。魏征只得请来孙思邈为他诊治。孙思邈见唐太宗面无病容,腹中并无异物。问清病因之后,他苦苦思索:蛇若吞进肚子,症状应更为严重,但现在只是幻觉疑惑,实为心理疾病。于是孙思邈先给唐太宗开了安神之药,然后拿来唐太宗出征时戴的帽子,让人打来一盆水,再让唐太宗前来观看。唐太宗在盆里看见一条龙纹的倒影,恍然大悟,顿时消除了心中的疑惑,病也就痊愈了孙思邈不仅治好了无数的患者,由于他修炼有方,医德高尚,还留下了许多医龙救虎、德加异类的神奇传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孙思邈修筑在高山悬崖下的茅屋木门被人敲响。他打开门之后,看见门口站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轰电闪,暴雨如注,奇怪的是这位白衣秀士的衣服竟然滴水未沾!孙思邈问他:“你要瞧病吗?”白衣秀士急忙点头称是。

孙思邈让他进屋坐下切脉之后说:“你非人类吧?”白衣秀士一愣,随即镇静下来回答:“何以见得?”孙思邈微微一笑:“你来则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相助,静则风雷电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丝毫不湿,加之你的脉象无不显示特异属性。如我猜得无误,你定是水府之尊枣神龙吧?”白衣秀士听了连连点头,连称:“难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实不虚!”说完就介绍自己的病症:“数日之前,我因一时饿得急了,饮食勿勿,不知什么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于是连日来苟延残喘,只能喝些稀汤以维持生命。”孙思邈听后让童子提着一桶汤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督促他尽快饮服,中间不可稍息,否则此病难治。

这白衣秀士一听急忙捧起桶来,一口气就将那一桶汤药给灌入了肚中。肚中一阵翻腾,那喉头又觉忍耐不住,立即低下头来,“哇”的一声,就着那桶大吐不止。当那白衣秀士惊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秽物中竟有一条长蛇混杂其中时,他由衷地赞到:“真人灵丹妙药,确是手到病除!”孙思邈“哈哈”一乐道:“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顿一顿,接着说:“你病根虽除,元气未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那老龙听了连声称好。

孙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后,取出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地扎下。那白衣秀士一声吼叫,即化出原形枣真正一条银光鳞鳞水桶粗细巨龙。软瘫盘结在地上动也不能动一下。那银灯似的一对大眼,定定地瞅着孙思邈。孙思邈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向屋内石壁猛窜。如能穿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着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岩!”那白龙扭动身姿即向那石岩窜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没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从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宽阔幽深的巨洞。不一会儿,空中传来白衣秀士的声音:“真人德加异类,为神仙之榜样。我即返还府,防涝救旱,永为人类造福!”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际中晃动之后没入茫茫的天空之中。孙思邈在一次下山医治病人之时,返回途中忽见灌木丛中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尽管这位修道之人已经超然物外,对生与死都看得很平淡,但是猛然出现这种情况,孙思邈仍然大吃一惊。

那猛虎也似乎知道孙思邈误会了它,行至距离孙思邈三尺远之处,即收拢两只前爪,叭伏于地,似在模仿人的叩首之状。孙思邈感觉奇怪,心中暗想:难道这山大王要求治病不成?于是问道:“你这老虎难道身上有什么毛病,需要我治疗吗?”只见那虎将头在地上连叩三下。但是此时孙思邈却想到:龙王是神灵之种,兽王可是残忍之类。虎饿食人,人人均愿手刃之而后快,我岂能救之以治成助纣之实?就对它说:“我生平有三不治,恶棍不治,妖邪不治,残害人群者不治。你是山中凶兽,我为你治好病,不就是帮助你去害人吃人吗?”说完即昂首挺胸向前走去。那猛虎紧紧地跟着他,用嘴轻咬他的衣角,口中“呜呜”有声,眼中竟也有泪水“哗哗”流下。孙思邈是修道之人,慈悲无量,见虎如此也心生伤感,不禁落泪。即止步说道:“你定要我为治病亦可,但要保证今后决不伤生害命!”那虎即放下他的衣角像羊一样趴伏地下,点头应许。孙思邈又说:“人类亦多有言而无信者,为防你亦有此毛病,你每天需要到我面前张嘴将牙齿给我检查!”那虎亦点头应许。

孙思邈就为那只虎治好了病。这虎也真重信义,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后护卫。孙思邈入山采药它好为其背药篓,衔药锄;出诊时好为他当坐骑。衔药箱,真成了孙思邈的忠实护卫兼僮仆。古代的郎中身上背上药箱,手上套上圆圈串铃,走衔过巷,齐额头举着“丁零丁零”地摇个不停。这“串铃”据称就是当地孙思邈为兽王除疾病,用以撑在虎口中伸入手臂操作用的医疗器械。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在中华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孙思邈以德养身,以医药济世为怀,不慕功名利禄,他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医德高尚。他是名副其实的“千古药王”。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3

药王孙思邈,隋唐时人。有《千金方》传世。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神奇故事不胜枚举。

有一天,孙思邈到远处去出诊,当他经过一个村口时,正巧见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后边还跟着几个送葬的人,情景甚是凄凉。孙思邈见棺材抬过来,便站立在路旁观看,当棺材从他身前过去时,他看到棺缝里还在向外滴血,血的颜色鲜红鲜红的。

孙思邈清楚地看到这种血色后,不由地思考起来,他想:人死了,血为什么还这样的鲜红呢?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人可能还没有死。

救人之心驱使着他,不能再作犹豫,他便立刻赶上前去大声问道:"棺材里装的是什么人,死了多长时间啦?"棺材后边一位送葬的青年农民,忽然看见有人来问,便说:"这是我的妻子,半夜里生孩子,头一胎遇到难产,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没生下来,还问这干啥!"

孙思邈说:"我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色来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让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况,或许还能够把人抢救过来呢!"

人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够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仍然抬着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后来在孙思邈的再三说服下,青年农民才让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边。

打开棺盖一看,那位青年妇女的脸色像黄裱一般,没有一点血色,样子显得十分可怕。孙思邈伸出手来,摸摸她的脉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妇女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着。孙思邈很快选好了穴位,给她扎了几针,又从药包里取出一点药,给她灌进了口里。

这时,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等待着……

抬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锅烟的工夫,青年妇女就生下了一个胖娃娃。在婴儿的哭声中,产妇也慢慢睁开了眼睛,苏醒过来了。

大家看到孙思邈根据对血色的判断,救活了两条性命,都感到十分惊奇,说他是神医下凡,非常佩服他。产妇的丈夫看见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于是由悲变喜,紧紧拉着孙思邈的手,半天才说道:"我一家三口人,怎么报答你的恩情呀!"

孙思邈说:"不必谢我了,赶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调养。"说罢,便大步向前走去,给远村病人看病去了。

人们看着远去的神医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4

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龙王曾帮助药王修成正果?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

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病,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

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

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

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药王所着《千金方》得益于龙宫奇书?

寻访药王故里,还得来一个故事。

说是有一天,药王在山林湖泊之间,见一群孩童玩耍一条小蛇,小蛇见到药王,眼中流泪求救。药王神色没带多少银两,就全部拿出,又脱下衣服与这群小骇交换,把小蛇带回家去,精心疗养,等它康复后放生于湖边。

过了几日,出现一位白衣使者,见他药王后毕恭毕敬,说他家主人有请,让药王随他而去,带他来到一座府邸。

原来,药王救得那条小蛇,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变的,跑出海面去游玩,不幸落在了沙滩上。

三太子被放生回来后,慌忙跑回龙宫,对老龙王哭诉道:“我前几天去海边游玩,在沙滩遭到一群牧童的鞭棍乱打,险些丧了性命。多亏一位先生路过此地,方将我救下来,要不然我就死在外边了!”

老龙王听了三太子哭诉后,决心要报答药王搭救太子的恩情,便命令夜叉出海,去请药王进水晶宫来。

老龙王见药王到来,急忙上前迎接。十分感激地说:“孙先生今日救得太子一命,恩情甚重,我要报答你的恩情,特送你夜明宝珠一颗,你可献朝廷,为你加宫赐职,再不要辛苦采药了。”

药王谢绝道:“叫朝廷为我加官赐职,不能采药给黎民百姓治病,这违背了我的誓愿,是万万做不得的!”

老龙王继续说道:“你不要夜明宝珠,那么金银财宝,尽你拿吧!”

“我不要宝珠,岂用金银!”

“既然你宝珠、金银都不要,那么,我经常吃的珍馐百味,保你与天齐寿,你就留在这里与我一同享受天福吧!”

药王道:“我有老母在堂,又要立誓为黎民百姓舍药治病,在这里享受天福,我的志愿就不能实现了!”

“你宝珠、金银都不要,叫你留下享受天福也不愿意,那么,叫我如何报答你的恩情呢?”

三太子在一旁,见药王什么都不要,立誓舍药治病,便想起龙宫里珍藏的一套《龙宫奇方》,便向父王建议道:“孙先生金银珠宝不要,天福不愿享受,如果将《龙宫奇方》送给他,叫他依方为人治病,他一定很高兴的!”

老龙王道:“《龙宫奇方》乃是我们龙宫珍藏的一个秘方,玉皇大帝不许随意妄传。今日为了报答你救太子之恩,只好违禁赠送给你,你可回到人间去救死扶伤,实现你的誓愿吧!”

药王得到了老龙王赠送的《龙宫奇方》,甚是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欣然接受,便辞谢了老龙王和三太子,出海而归。

回来后,药王专心研读,又收集民间验方,写了著名的《千金方》,治愈了不少人的疾病。

龙所承载的悠长历史、丰富内容、民族精神,哪一样都无法忽视。

药王孙思邈与龙的玄异故事一篇又一篇,世界上有没有龙,是否存在过龙,并不是最重要的,药王与中国最神圣灵物之间的传说,仍然持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不正是百姓对药王的爱戴和崇拜千秋万代?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