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关于友情的故事通用15篇

关于友情的故事通用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5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友情的故事1

《只想陪你坐一坐》

关于友情的故事通用15篇

一九六二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又要返回北京。

刘白羽万般无奈,只得让妻子带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

突然电话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当电话中传来母子俩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关于友情的故事2

从前有一个叫阿里的人,在老富商阿玛尔的店铺里打工。他很穷,但很勇敢。

一个冬天的晚上,阿玛尔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在山顶上不盖毛毯不吃东西过一晚上。我知道你很需要钱,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就会得到一笔巨额的奖赏。如果你做不到,就得无偿为我工作三十天。怎么样?”

阿里回答说:“好,我明天就去。”

然而当他走出店铺后,他看到凛冽的寒风在头顶上空咆哮。见此情形,他心里顿时打了退堂鼓。于是他决定去问问他最好的朋友艾迪,他接受打赌是不是个疯狂的举动。

艾迪听后想了片刻,然后开口说道:“我来帮你吧。明天,你在山顶上的时候向前看。到时候,我会在你旁边的那个山顶上为你整晚点上篝火。你看着篝火,想想我们之间的友谊,就不觉得冷了。你保准能做到,过后你给我点回报就行了。”

结果,阿里果然赢了。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一大笔钱,随后他来到朋友的家里:“你说过,你想要我报答你。”

艾迪回答说:“没错,不过不是钱。我要的是一个承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冷风从我的生活中刮过,你就会为我点燃友谊之火。”

关于友情的故事3

成长离不开友情的支柱。不知何时,身旁会多出一个亲密的身影;不知何时,身旁会多出几番鼓励;不知何时,心里会多了几份念想。这便是朋友带来的。朋友让你不再孤独,在你悲伤时做个鬼脸让你开心,在你开心时打开话匣与你共享。每一次遇到困难,朋友与你同行,清除旅途中的障碍。每一次开心,朋友和你同在,分享成功的喜悦。一次,笔袋不见了,好朋友得知,在放学后与我找了许久,但是都没有发现,只好互相告别回家。却惊奇发现,笔袋好端端的在书桌上,不是不见,而是我疏忽忘带了。我这儿没什么损失,可朋友因为回家迟了,被父母“审”了很久,零花钱也减半。当我道出原委后,同学不仅没生气,反而开开玩笑:“找到了就好,我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勒紧裤腰带过下半个月呗,没钱买文具,你可得借我啊!”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朋友。就这样,我与朋友一起度过在校园里愉快的岁月,与朋友一起快乐长大。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过陡峭的山崖,也见到过美丽的彩虹。但在我困难的时候,亲人和朋友却显得那么可贵。也因为有了他们的鼓励,我才能走过这些山崖,才能不被虚幻的景象迷惑。收拾好记忆的行囊,继续与他们一同前行,继续走过风雨,遇见彩虹。就这样我长大了!

关于友情的故事4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久远。真正的友情,是心与心的默契,是灵与灵的互通。是即使殊途,也能同归;是即使门第悬殊,也能平起平坐;是即使贫富不等,也能坦然共对;是一方有难,对方便鼎力相助;是一方有喜,对方便真心祝贺……然而,源于人性的自私,无私的友情便难得,因此,才使得“管鲍之交”历经千年仍被人称道;因着人心的自处,默契的友情也难求,所以,才能让“高山流水”经由日久还被人传唱。

人生路上走一遭,谁都希望结伴而行。旅途平坦时,彼此说说话,以解各自的寂寞;道路坎坷时,互相伸伸手,以便继续上路,这是人之常情。交友贵在交心,只有心与心的融合,友谊的关系才能牢固。如以权交,权去则友断;若凭财交,财散则人去,这更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当今的有些人,往往把友情当儿戏。如果彼此用得着,见一面,便互称朋友,实在是有损于“朋友”这两个字的内涵。这样的朋友,只能坦途时,彼此唱着歌欢乐而行,并不能坎坷时伸出手相搀相扶。有的人也许号称朋友遍天下,其实只是互相利用者;有的人也许只有一、二知己,却是“雪中送炭”者。因此,交友要慎,不在多,而在精。如果没有情投意合者,孤行也没什么!

关于友情的故事5

15年前,我在准葛尔盆地深处的卡拉麦里山当兵。

这里与世隔绝,没有人烟,我们连喝水都要到一百公里以外的油田去买。看不到电视,日报成了月报。战士们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连看到的黄羊都是公的多。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有蹄类动物保护区。有成千上万的黄羊、野驴和据说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专门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狼。

我在这里战斗生活了5年,黄羊和野狼成为我惟一的朋友。

我们从凌晨5点出发,浩浩荡荡的车队穿城市,过乡村,进沙漠,越戈壁,在千里荒原上飞奔,扬起的尘土像一条黄龙,久久不肯散去,搅醒了万古荒漠。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黄泥滩地带。就在这时我们看到成百上千的野驴、黄羊相拥着向前狂奔。确切地说是在飞翔,像滚滚黄潮向前涌动。我们被这大自然的壮景震撼了,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欢呼、呐喊起来,汽车喇叭也此伏彼起地响成一片。

生活是单调而艰苦的。战士们每天吃过晚饭便坐在营区的小山包上向远方眺望,希望能见到路过的车和人。除了偶然过去的一只孤独而傲慢的狼或三五成群悠闲自在的黄羊外,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绵延起伏的山峦唤起你无尽的想像。记得有一次,去火烧山拉水的司机回来透露说附近来了地质队,还有女队员呢。就有战士偷偷跑了几十里山路去看女队员。

八一建军节,连队专门派车从山下买回一车鸡鸭鱼肉。车在半道坏了,几天后回到连队,肉都坏了,只好忍痛倒掉。谁知竟招来了几十只恶狼张牙舞爪,相互撕咬着在饭堂后面抢肉吃。以后,经常有狼来炊事班偷肉吃。锁上门,仍挡不住狡猾的狼。为了不引起狼的报复,我们尽量不去惹它们,和狼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毕竟狼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这里的狼胆子很大,经常追赶我们的施工车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吃过晚饭,一个人或漫步荒野,或独坐山尖,凝望落日,或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倾听寂寞的群山不甘寂寞地生长发出的劈劈啪啪的响声。渐渐地,我和荒原落日、万壑群峰融为一体,体会到了一种无我忘我的宁静和平淡。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碰见一只孤独而美丽的羚羊在我附近徘徊、张望。它那温柔的双眼满含着凄楚和哀怨。我想它一定是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在苦苦地寻觅、等待。我们离得那样近,以至于我都能看清它那光滑脖颈上亮闪闪的绒毛。偶然也有一只孤独而傲慢的狼,大摇大摆,不紧不慢,若无其事地从我面前的山沟里走过。我冲它吼一声,想和它打个招呼,它竟有些不满,狠狠地瞪我一眼,又去走自己的路。就这样在孤独而漫长的等待中,我渐渐学会了深沉,学会了寂寞,学会了淡化痛苦和表达的欲望。我和这些野生动物们成为了知音。

后来,我远离亲人和故土,辗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最后流落到了北京。在这座噪杂而纷乱的城市里,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时,我常常想起我那些远方的朋友们。

它们现在还好吗?

关于友情的故事6

我们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一定都非常开心吧?可是小猪米米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它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

今天,又到了它的生日,小猪米米躲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的呆着。

它发着呆,想啊想啊,想到了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爸爸把自己扛在肩膀上奔跑着,妈妈在一旁笑靥如花。

想着想着,它不禁哭了起来。

突然,大树后面响起了歌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它惊讶的抬头一瞧,呀!是小猴子、小刺猬和小松鼠,它们正推着一个小推车向小猪米米走来,小推车里,摆着一块大大的、铺满紫的红的果子的大蛋糕!它们说:米米,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哦!

小猪米米听了,顿时就哭了,它紧紧的拥抱着自己的好朋友们,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关于友情的故事7

友情

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弃官到江边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2、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40个春秋。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40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

亲情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关于友情的故事8

《沙漠》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咱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非常多真心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磨擦,咱们也许会因这些磨擦而分开。但每当夜阑人静时,咱们望向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的美好回忆。不知为何,一些锁碎的回忆,却为我寂寞的心灵带来无限的震撼!

关于友情的故事9

友情,像是一杯咖啡,苦涩中含有一丝甜蜜;友情,像是一把巨伞,为我撑起明天的太阳;友情,更像是一瓶清醒剂,当我迷惑不解时,为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这么说一点也没错,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吗?因为我曾经深深的体会过。

记不清,我们何时成为朋友,只记得每次去食堂的路上,你我总是并排而行;只记得,每次的课间十分钟,你我总是旁若无人的大谈特谈;只记得,每次考试后,你我总是不过问对方的情况,默默地走在去厕所的路上;只记得,每次考试分数出来后,你我总是笑着说,“就算这次考不好,也要笑着面对未来,下次一定会考好。”

时光袅袅,在野菊的芳香中缓缓淡去。附在青蝶的指尖上渐行渐远。你告诉下学期就要走了,回老家读初中,可能不再回来了。第一次见你有些惆怅,手插着口袋不停地用脚玩弄着石头,余晖洒在你的脸上,无奈我只好笑笑沉默不语。虽然还有一学期的光阴,但是人生总在美好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转折点。——离别。最终会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背道而驰。

关于友情的故事10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混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陈雷,即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停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春秋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勒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年近四旬,因中国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

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浸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

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儒人,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乎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

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持,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位一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位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亲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行不两曰,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赉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末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

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葬。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人行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旨说:“从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赘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持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旨饿死,白骨谁理?”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费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乎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宣速往。”角哀曰:“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见,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准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

寒来雪一尺,人去途千里。

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

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

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

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

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于旅郧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见,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持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己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蹋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元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己。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人!”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相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仗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中,一梦一觉,尽记其事。

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外,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士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福利。”角哀闻言,透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毒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人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把!吾兄左伯桃,当代名懦,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归到享堂,是夜秉烛以持。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亲荆轲从人极多,旨土人所献。贤弟可柬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

归到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兔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焉能战阴鬼也?虽茎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赂祸于百姓。”须舆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他不过,只得罢久

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主。重蒙厚爵,乎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掘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则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棺殡殓,理于伯桃墓侧。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相,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自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赦赐庙额曰“忠义之词”,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把,所祷甚灵。有古诗云:

古来仁义包天地,

只在人心方寸间。

二士庙前秋日净,

英魂常伴月光寒。

6、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关于“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典故。

战国时代,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7、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忘年交,是指不拘年龄、职业、辈份,彼此推心置腹而结交为无话不谈的挚友。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四起。孔融、祢衡具有文才,孔融年已五十,而祢衡年末二十,仍能相交为友。孔融将祢衡推荐给汉献帝,赞美他:“资质美善异于常人,见善若惊,嫉恶如仇,如使立于朝廷百官之中,必可见其正直廉能。”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祢衡性情刚傲,不肯事曹。曹操怀忿召为鼓吏,祢衡演出史上有名的“击鼓骂曹”。曹操以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遣送刘表处,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年仅二十六岁。

孔融秉性刚直,因谏阻曹操南征刘备、刘表、孙权之事拂逆曹操之意。御史大夫郗虑向来与他有嫌隙,便趁机对曹操进谗说:「孔融平日每每轻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友善,祢衡称赞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讚美祢衡是“颜回复生”。以前祢衡侮辱丞相,都是孔融指使的啊!曹操大怒,将孔融併其二子杀害弃市,年五十六岁。

这两个忘年交,真是乱世中的悲剧英雄啊!

8、生死之交—刘关张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杜甫《哭李尚书》

“漳滨与蒿里,

逝水竟同年。

欲挂留徐剑,

犹回忆戴船.

……”

诗句中恰当地使用了“挂剑留徐”的典故,表示了对亡友的深切哀悼在恪守信义高尚情操的赞誉。这个典故中所讲述的事,就发生在泗洪。“挂剑留徐”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诸樊的弟弟季札的故事。诸樊的父亲看季札为人诚实,才华出众,欲立他为王。季札却竭力让位给哥哥诸樊,自己受封到延陵(常州),被称为延陵季子。

季札和当时社会上的贤士大夫交往基多,受到许多诸侯的尊重,名声越来越高。一些大国经常聘请季札,请他欣赏周朝传统的音乐诗歌,借以谈论周朝和诸侯国的盛衰大势。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年,季札应聘出使鲁国,当他带着一行随从人员途经徐国时(今洒洪境内),看到徐国的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茂,不禁暗暗赞叹:“果然名未虚传,徐君素以仁义著闻,今得见矣。”因此决定拜会徐君,以倾吐仰慕之情。

徐君得知素有贤名的延陵季子要来拜访,凡里特别高兴,盛情相待。季札与徐君一见如故,亲切交谈,十分投机。交谈中,徐君看到季札身佩的宝剑,非常喜爱,几次欲言又不便启齿。季札从徐君的举止神态上看出了他的心思,欲将佩剑赠给徐君,但转念一想,出使鲁国不能没有宝剑。他心里暗暗许诺,从鲁国回来后,一定将宝剑憎给徐君。

季札离徐去鲁,此行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当他从鲁国返回又经徐国时,徐君已离开人世,季札听到这一消息,心中万分悲痛、悔恨,他来到徐君墓前,向徐君表示深深的哀悼,同时解下身上的身上的宝剑,双手捧着,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杨柳树上,他的随从不解地问:“徐君已经不在了,宝剑挂在这里给谁呢”?季札庄重而又严肃地说:“不能这么说,起初,我在心里已将宝剑许给了徐君,怎么能因为徐君不在,就违背自己原来的心意呢?再说,作为一个吴国的使臣,不讲信用,邻国会怎样看待我们吴国呢?”

回国后,吴王听说此事,大加褒扬,将另一柄名剑赐给季札。从此在吴国这个披发纹身的蛮荒之邦也开始有了诚信的风尚,民风大善,季札挂剑之事因此很快就在各国流传开来。后人为了纪念季礼,就在徐君墓前筑了一座高台,名叫“挂剑台”。今泗洪陈圩乡张墩村尚有“挂剑台”的遗址。

两千多年来,季札挂剑徐君墓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称为美谈。“季札挂剑”又常常被用来比喻做人言而有信,不忘故交。对朋友讲信用、重义气。

另:戴船。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眼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近。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与而行,与尽而返,何必见戴?

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这里意思大概就是说想给李尚书送上祭吊的礼物,最后又乘船返回了。

关于友情的故事11

《狼来了》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付出、关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关于友情的故事12

小二自从开了个卖衣店,便今天说卖了多少件衣服,明天又说赚了多少百块钱,让阿五等几个朋友听得一愣一愣的。小二见大家不信,又说他没有一天不是顾客盈门的,不相信去看一眼就知道了。小二平时就爱吹牛,捡了根稻草都能吹成金条,所以阿五他们就真的暗中去他的店里看,一看不由得哭笑不得,原来小二的店确实是天天顾客盈门,可那些顾客全都是他的三叔六伯七姑八姨,有的摸摸衣服,有的讨价还价,还有的买是买了,可到街上转了一圈又把衣服拿来还了,总之全都是小二请来的托!

“这家伙把牛皮吹成这样,得让他出点血才行!”阿五这么一想,就跟几个朋友提议,每天轮流着给小二打电话,说他发财了,应当请大家嘬一顿才是。连打了三七二十一天后,这天,小二把大家叫到了大发财酒楼,阿五他们问他干啥,小二把菜谱往他们面前一拍,财大气粗地说:“干啥?我请客啊!大家尽管点,不用老想着帮我省钱!”

阿五几个知道小二其实是打肿脸充胖子,所以看了半天菜谱,才点了三个便宜的菜!小二一看不高兴了,把菜谱抢了过去,噼里啪啦地点了五六个名贵的菜,又叫了两瓶五粮液。阿五几个见他这样,这才狠了狠心划拳猜码地大吃大喝起来。

喝得醉眼迷离的时候,阿五起身去小便,进了卫生间,小二突然推门进来了,拿出钱包里的钱,一拍大腿说:“我刚才出来时忘了多带点钱了,这餐饭估计得六百块钱,可我只有五百二十块钱,你能不能借我八十块钱?”

阿五心想他请大家吃饭,还借什么啊!于是从裤袋里掏出一张百元钞往他手里就塞,说:“借什么借?拿去!一百块钱够不够啊?”小二点头哈腰地说:“够了!够了!多谢!多谢!”

酒宴散场后,阿五正要回家,喝得踉踉跄跄的阿八突然把他拉住了,口齿不清地说:“你得把我送回家!你得把我送回家!”阿五问为什么,阿八说:“我本来带了一百块钱的,可小二说他钱带得不够,要跟我借,我说借什么借,就给他了。我现在没钱打的回家了!”阿五一听像明白了什么,赶紧去问阿九,小二刚才是不是也跟他借一百块钱了?阿九一听大吃一惊,说:“是啊!你小子怎么知道的?”阿五这下彻底明白了,也不用再问了,小二肯定向他们每个人都要借八十块钱,而他们肯定也会像他一样,都给了他一百块钱。这餐饭包括小二共六个人,共花了六百块钱,而小二自己只出了一百块钱!

关于友情的故事13

《沙漠中的苹果》

俩个生死之交的朋友艰难地行走在沙漠里,他们两个又饥又渴,步履踉跄,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时,仁慈的上帝出现了,赐给了他们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上帝对他们说:“只有吃了大苹果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出沙漠,吃小苹果的只能抵挡一时饥渴,生存无望。”上帝离去了,他们俩相互对视,谁都没去吃苹果。

夜幕降临,他俩昏昏睡去。第二天破晓,一位兄弟醒来,发现另一位已离去,树上剩下了一个小苹果,他气急败坏,深感朋友的无情,背叛,冷淡,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望着树上的小苹果,他摘下,毫不犹豫哽咽着吞了下去。带着对朋友的愤恨他继续行走在沙漠中,可走了不一会儿,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死在前面的沙漠里,而手中握着一个比自己刚才吃的更小的干瘪的苹果,他恍然大悟,紧紧地抱着朋友的尸体嚎啕大哭……

关于友情的故事14

曾经,有那么一段段奇特的旅程,伴着我年少时的光阴,给予了我无限美好!

直到现在,多少年时光飞逝于无形 ,却抹不去那些带有淡淡相思的回忆。 路在脚下,迈出第一步总需很大的勇气,走出去了,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如我走夜路的经历,初次恐惧,再几次就越来越大胆了。应了那句老话:"一回生,二回熟……"。这胆大,是在一回回的胆怯里积累了力量,最终厚积薄发。 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三个人借着一支巍巍颤颤的火把,行进在曲奇不平的山路上。此行的目的,是十几里外的杨家镇桃李村,那里有户"李"姓人家办事,今晚要放电影,至于是办什么事大伙都不清楚、也不关心,重点是:有电影看 。

红白喜事放电影,是远近闻名的传统。看客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远的,三五十里都不在话下;近的,更不必说——倾巢而出。在一个物质、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年代 ,耗费一点时间和脚步,去看一场稀奇的电影并不算什么苦事。反而言之 ,却是令人兴奋、心驰神往的。怀揣火热的激情,小叔、桐子、和我连走带跑的奔着目标而去。沿着村里熟悉的几条田坎,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和断断续续的啧啧啧的蛐蛐声,我们来到了一个熟悉的堰塘边。脚步惊动了蛙的静默,"咚"地一声,蛙跳入了水中,我的心也似水一样泛出丝丝涟漪。水草气扑鼻,沟起我淡淡的相思:想起了去年,我曾和伙伴们在这塘里游泳,多欢乐!

我举着用干竹筒蘸上煤油的火把走在最前面;大我七岁的小叔,是个见过一些世面的壮小伙,十五岁的个头足可顶天立地了,在我们中胆也最大,理所当然的走在最后面;中间的桐子少我两岁,是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我们脚步跟得很紧,生怕哪一个人掉了队、落了单。我们费了很大的劲翻过一座小山坡,来到一条田间小道。道两旁布满一片片稻田,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稻花香。我正沉醉在这清香的惬意中,突然,匆匆奔袭而来的一阵急风将火把上的焰火吹得左右摇摆,令我无法控制。随时可能熄灭的火把,把我的心拎得紧紧的,我似乎快要失去迈步前行的勇气,战战兢兢地移动着细步。摇曳的火光,给我的视线所及的范围不足两米远。浓浓的煤油烟雾抹哭了我的眼,使我感到头晕目眩。桐子紧贴着我的身驱,微微颤抖的右手从侧面紧拽着我的上衣,让我欲感沉重。小叔在后面喊着:"小心火把,别急!别急!注意脚下,小心摔跤。"从他的声音里,你能听出一丝丝的不安情绪。

我们终没躲过失去火光的命运。气势磅礴的雨水从天而将的那一刻,不仅浇灭了我手中紧握的火把,更熄灭了我们心头的梦想:不能去看电影了。这一刻,就连立即调头回家的愿望都变的有些摇不可及。雨下得酣畅淋漓,我已无法持续睁眼,朦朦胧胧中看见一道银色闪电瞬间划过天际,紧接而来的是轰隆轰隆的雷声阵阵。那声音,近乎撕破我们三人的胆,将我们逼成了泪人。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荒郊野外、伸手不见五指,此情此景将我们三个作弄得快要窒息。嚎啕大哭怎盖得住风、雨、雷、电,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层层叠加的魔力!当时,真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我和小叔顾不得安慰彼此的情绪,倾力扶起情绪崩溃的桐子,刚将他扶起,啪地他又坐了下去;一来好几次,消耗了我俩许多力气。地上很滑,桐子又像泥鳅一样抓不牢,让人心烦意乱,真想在他背上扭两下,屁股上踹几脚。可毕竟不是自家亲弟兄,况且年纪还小,又处在这样的环境,打他,无异于伤口撒盐。有气得忍住,当务之急是带上桐子去避雨,黑夜无边,真不知道哪里能躲雨! 当一次极亮的闪电划过一瞬间,小叔仿佛得了一点启示,说:"我们到包谷地里去!"他说着,立刻把毫无准备的我和桐子连拉带拖地弄进了一块包谷地。地里套种着红苕,用手能抹到细长的藤。苕藤躲在高高的玉米杆下面,我们也躲在它的下面,而且我们还坐在苕藤上面。也许当时我们认为坐在苕藤上面不至于比坐在地上凉屁股,而实际上天知道有什么区别!嚎啕大哭都收工了,只是桐子还延续着抽泣,我们安慰他别哭了,等雨小了点就回家。话是说说容易,天却真与我们为敌。雨依旧下得急切,像是来报恩似的不停地亲吻着大地上的一切,当然,也包括我们。这爱真是承受不起:雨水吻在脸上很痛;眼也睁不开。本来漆黑一片,这眼睁与不睁似乎没啥不同,但直觉告诉我睁着更好,这是我习以为常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每次晚上洗头的时候都不太敢闭上眼,因为我眼一闭上,很容易想到一些邪乎的东西——那是婆和一些小伙伴爱讲的故事的主角——鬼。这东西真的邪乎!不知道有还是没有?相信它存在的人说得有模有样 、头头是道,表情里明显带着胆怯;不相信它存在的人,说着、听着它的一切都不屑一顾。反正,我那时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恐惧着。如今细细想来,那时,信的成分应该是要占得多一些,因为一想就恐惧,那不是心头虚是什么呢?况且,那时我的婆说过,这种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我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所以,那晚在出门时上衣口袋里放上了爷爷给的一小撮米。听说,这样走夜路可以避开脏东西。在这之前,我看见公闭着眼睛对着一大把米一本正经地念叨了些什么,然后,吩咐婆将它分成了三份,各自放进了我们的口袋。本来我们对口袋里放米这事怀有一点不屑,但公婆很坚持,还重重地威胁我们:"就是有一个不肯放,大伙都休想去看电影!"在如此情形下,我们怎来抵抗的力量?

事实证明,我们还的确没有黑夜里面对风雨不变色的能耐。于是,我在心头默许着之前的不固执是正确的 。我估莫着,这兜里被公附有"神通广大"力量的米粒,会让大家鼓起勇气来,荡掉潜伏在身边的所有邪恶,走出茫茫黑夜。 不知道他们俩是否睁着眼,反正我当时是一直睁大了双眼,任由风吹、雨打、雷声震。

啪!啪啪…呼呼呼…一阵闪光、一阵雷声,交相辉映上演。

"走!不能在这里等死!"小叔说着,果断地拉着我和桐子窜出了玉米地。 "去哪里?"我俩几乎异口同声地问着。因为对前程未定的担忧,我跟桐子是迈不开大步的。我们心里也仍然是七上八下,怕得慌。 "到涵洞下面去躲雨," 小叔说,"好躲雨最近的地方,只有哪里!我们先到哪里去,等雨小了再回家。"没有更可行的办法了,我们遵循着原来的.前后顺序,靠着以前的记忆摸索道路的位置,手挽着手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前移;跌倒了立刻爬起来。不足三里路,走了近一小时。终于是到了,可有很多疑问:这涵洞里面是什么情况?是否已经灌满了水?里面有没有蛇呀,老鼠呀什么的?诸多的顾虑困扰着我们。尤其是桐子和我,焦虑着这期盼中的落脚点是否可靠。

狂风,目空一切地摆弄着花草树木,令其嘎吱作响,不给你细声说话的余地;暴雨,依然在头顶上肆虐无忌;电闪雷鸣,也许是感到了些许羞愧,已经放缓了脚步,来的间歇迟缓、轻声细语了。雷鸣减了威风固然可喜可贺,但也意味着闪电销弱了光亮,这对于几眼一莫黑的我们可真是减了福照。幸好,光亮并未完全消失,小叔就是借助这稍纵即逝的微弱闪光判定了安全可行之后才带我们进了涵洞里。里面虽然有很多水,但脚上的鞋早就湿透了,护暖功能早已名存实亡,在里面至少不会淋雨和大风正面相对。

这涵洞,是早些年修筑的供水渠过山的一段,由于年久失修,多数沟渠段早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异物添堵了。曾经灌溉沿途几十上百里的惠民工程,如今已名存实亡、成了摆设。

也许,只有像我们这种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才会不计安危地走进它的内部去探寻它会有哪些稀奇。那是去年。炎炎夏日,我们六七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经过几番心理斗争,才鼓起了勇气向涵洞深处走去。在之前,我们做过一次试探,但无法鼓足勇气走向里面。从外面看,对面是一个拳头大小的亮孔,可以断定那是北面的出口,还可以断定这口涵洞是直的。洞口比较干燥,透着一阵阵凉意,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如今夏日里站在空调的冷风口一样,简直令人心驰神往、心旷神怡!所以,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使再恐怖我们也要进去看一看究竟。当然,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先是没有人愿意带头,就连谁走最后都定不下来;后来又想起没有手电筒,怕里面有蛇或者老鼠,又或者有一些其它可怕的东西,瞻前顾后,最后终于没敢走进去。好奇的几颗脑袋也只能在洞口张望;那一个个垫起的脚尖,随时做着后撤一步的准备,那形态像是被提起的几个木偶。即使心有不干,还是要心灰意冷的离开,那种感觉心如刀割!谁叫咱们不争气,竟没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站出来。我想,哪怕当时有那么一个人,先前只是一时激情地振臂一呼,也会应者云集,而即使后来后悔,他也是英雄。然而,英雄终究没有出现。期望的落空导致的情绪失落,把一个个变得像霜打过的茄子。有气无力的迈着的几条腿,真是要多踩死很多蚂蚁。游离幻散的目光,望着晴朗的天空,仿佛是在看着下着连绵不断的雨的天空。还好,善于察言观色的小云提议到对面洞口去看看,才缓解了当时的沉闷气氛。大家都恢复了一些士气,怀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北面的洞口,希望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只是,南、北两洞口以及它们的周边环境大同小异。最终,我们只好遗憾地掉头回家,一次不成功的试探就这样结束了。

有过之前的不成功经历之后,我们学会了总结不足,于是再一次来,我们准备了手电筒和火把,安排了行进的先后顺序,还规定到了里面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急、不能跑。自然,胆子较大的走在一前一后的位置,其他人走中间。走了不到十米,突然有几个黑影猛地一下从我们头顶掠过,发出"吱"的一声,把大伙弄得紧张兮兮、如临大敌似得。尤其是中间的几个小家伙最慌乱,有种蠢蠢欲动想往回撤的打算。

"没事,不要怕,是蝙蝠,"带头的云哥轻柔但略带忐忑地说,"不要跑啊,哪个跑收拾哪个!"可是,这样的提醒和警告未必能服众,虽然暂时没人跑,我估摸着不跑也只是暂时,毕竟就连我这个垫后的胆子较大的都有些脚打闪闪,有些快扛不住了。想归想,但不能说出来,说了等于是打退堂鼓、扰乱军心。这样的事我可不能做;如是做了,岂不是和我最铁的哥们儿"云哥"作对。要知道,我俩可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好搭档。一直以来,带领这只"童子军"我俩军长和政委轮流当,配合相当默契。这次,又是他极力组织大家到这里探寻,我怎能在关键时刻后退,拆他搭的台呢!不但不能后退,也不能让中间这几个小子后退,我想,就算是真的拦不住他们,让他们跑回去了,我也不能跑,我得和云哥呆在一起,这才是真正兄弟情谊——经得起考验的。怕归怕,但我已决定跟他一路走到底了 ……当时,想起这些点点滴滴,我感到心安一点了,心里也燃起了一些暖意。

那是一个漫长的夜晚,我们三人抱作一团,靠在洞壁边等待雨的停歇。记不清是几点钟,小叔拍着我的肩叫我走了。我只是感到很疲乏,浑身疼痛,也不知之前有没有睡着,但知道马上可以回家了,又很高兴。于是,说走就走,顾不得天黑、地冻。直起身时我才发现我的肩上披着小叔的外套,而他光着膀子。一切都不言而喻……虽然衣服是湿的,可我的心刹时如激流涌动,暖洋洋的。桐子在他背上好像睡着了。我想小叔是早就将他背着,心中突然感到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回家的路,走得踏实多了……一路上我挨他紧紧的,感到有他在就有安全感。

那时的我,七八岁,年纪和见识一样,都无法使我坦然的面对一些长大后觉得是稀松平常的事。那时的感受是胆颤惊心、惊心动魄的。就我当时而言,可以称为经历风雨了,都是真真切切的怕着,而又共同承担着。

每个人的一生中,确有那么一些事深刻在心中永不会忘,尤其是青葱岁月的经历。就我而言,这件事在我人生的成长和记忆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一直激励着我关爱和感恩社会。感觉,有时说不清到不明。但每每想起这件事,我就会内心暖暖的,像是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究竟谁留给谁的思念?

相思算什么?只是短暂般的霓虹,泥土的芳香,还是水中望月般的遥不可及。

给被等待的人留下了牵挂,等到的人以兴奋。

我从没有背弃自己的信仰 与热血,也只是将怀念留给画室,将祝福留给下一届。

雪峰将自己感情留给静瑶,将缺憾留给了达多,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

我何尝不是想去闻一闻阳阳国际楼下的花房,看着人们的穿梭流动,何尝不是想品咖啡,何尝不是怕忘了这段时光,忘了你们的样子 画室的名字。

需时记得又害怕忘记临街的小花叫什么名字,忘记那段联考时间,忘记成功的喜悦或许曾经有位朋友出现在这光阴里,而他能做的留下几罐啤酒 短暂的夜跑 几幅素描。

也许这重要,也许不重要。

这时间啊,快, 朝代变幻,生命流失犹如露珠的消散,这一年里不断探寻答案,岁月如这星辰刻画的沧桑年轮悄无声息而改变着。

曾经的我如这月光一样,寒光而不露 ,生活平淡 不失有些索然无趣 ,色彩 素描速写 日复一日的画着 现在回想时间曾经将那时的时光当做无可奈何,现在想起着实有些可笑。

我们之间的相遇相逢只能用玄之又玄形容。

书上说让我们学会忘记,学着无争;将那些重要的掩盖在记忆深处遁迹于芸芸众生之间,沉默海底。

什么叫做学会忘记?什么叫君子无争;回想起那三个迷一样的女人,每天去完画室 ,回家往左108步 向北走100步到宿舍 分别。原谅那时对世间的不解,对友情的破坏,原谅那时最纯净似水的友情一去不复返。我越发期待会面,就像还是艺术生时还没上大学 一起画画 ,不会淡忘。

梦,那个不会忘的梦。

我有些累了;侧靠在床头睡着了,侧过脸 看见那些曾经的画室同学 那会相互安慰相互慰藉的高中生,那夕阳西下一起回家的背影……我眼中湿润了,我曾经看见一个人的五官消失在我的眼中,像轻飘的笔迹,最终不留痕迹消失在梦里。

倘若时光倒回,如果没有艺考的生涯,你们与我画室相遇相逢却又有素描色彩和鸣,彼此的祝福 夕阳西下的影子。

哪怕以后一盏青灯伴古佛,红尘看破,常伴青灯过佛,伴其一生也不愿放下这业障与这理不清的 羁绊许是我记得 许是永远忘记……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涯路远 题记今晚"自残式"锻炼后回到住所,我渴望让精力赶快得到回复,尽管我的能量值已经接近零度,进门的第一时间却是启动了电脑。由于身心都受到疲倦的侵袭 ,我面对强辐射的屏幕已然不知所措,想着最近一直没有发表文章,所以想登陆封存已久的微博去寻找灵感。从"登录管家"进去以后,页面直接跳转到了"热门微博"的主页,我立刻点击了"理财",希望顺便收获一些行业信息,简单浏览之后发现金融行业的风投、理财师和证券经纪人都没有更新有价值的消息和言论。然后我随机点击了一个栏目,恰巧是"电视剧"的入口,我拖动鼠标往下拉,作为题记的那段文字立即闪现在我的眼前,同时勾起了我内心深藏的回忆。

这段话出自最近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这部剧我每天都会追新,今天早晨看到"梅长苏"的独白之后,内心瞬间就有很深的感触,某些不曾提及的过往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当时专注着剧情,暂缓了在记忆里搜寻一些残留的痕迹,可是在当下寂静的夜晚,我的思绪回归平静,再次阅读这些可以唤起回忆的文字之后,内心抑制不住地重温了旧情,那些往事不断地浮上心头。

我的那位故友是高中时候的同窗,由于不是同桌和室友,说起来我们之间的交往也不是很密切。时隔七年,初次见到他的情景早已记不清了,即使回忆那时我暗恋过的女生,现在也只剩一个模糊的印象。我早就发现自己比较自我,很少去关注外界,长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守护着那份平衡与宁静,我一直都是自卑和内向的"衰人",缺乏主动和热情又有谁会关注我呢?即使是现在我依然是"默漠不闻",却期待这有人会哦进被我的特质吸引而靠近,成为我的知己和朋友(或许某天真有我心动的女孩主动示好,然后我冲破内心的阻碍而开始一段浪漫深情的爱情呢)。

上高一那会,我是一个来到新大陆的"探险者"。在高中时代,初中的那套那些"读读写写"已经不再适用,娱乐方式和游戏也大有不同,所以我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积累经验。运动会的前一天晚上,我受到宿舍一帮兄弟的蛊惑,第一次偷跑出去网吧玩游戏,在那个"耻辱"的夜晚上演所谓的"蝙蝠侠飞檐走壁秀"。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心都会狂跳不已,不知道当时哪来的"傻气",后来觉得那种体验还是蛮刺激的,只是第二天一早就被抓了个正着。这个故事里面的很多细节很多,足够让我再写一篇回忆录,所以我简单描述结果:三万字检讨,通报批评。

那次事件之后我就被老师调到了最后一排的座位,当作坏学生进行惩罚,并且受到老师的严格监控。课堂上"享受"不到老师的目光,课下却可以"享有"同学异样的眼神,头几天偶尔还传来八卦和嘲讽。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安排班委和舍监密切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而作为班长的他开始了和我的第一次谈话。

那次谈话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关于我生活上的一些想法和学习遇到的困难,我觉得他只是敷衍和虚伪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所以就没有打开话题。就这样,我们在尴尬的气氛中"愉快地"结束了谈话,聊天时我并没有自卑的感觉,只是觉得无法志趣相投。

在开学不久就迎来了一场考试,我只记得自己未进前十,其实当时分数还不错,都有五百八十多分,却没有想到班上高手如云,所以感到异常震惊。那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破了"名列前十"的记录,虽然我早就知道我们班上很多同学的初中成绩比我高,但是我仍然不甘心屈居人后。或许我当时有好奇第一名是谁,却没有奢望自己某天超过他,如今看来我当时的志气的确比较弱,也不够热血和上进。

从那时起的每一次考试排名他都是班上的"首席",那个位置一直占据了一年之久。期中考试过后肖克声名鹊起,全年级排名都很靠前,在知识与智慧的战场上,他作为"荣誉骑士"或者本土化的"先锋大将",率领我们攻城略地。而我作为不起眼的小兵,想着某天可以"重获天恩",有权享受更好地座位和礼遇。所幸那次的硝烟中我也打了漂亮的一仗,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潜力,并且有意栽培我成为一名"副将",我顺利来到前排与精英为伍。

我内心渴望好的学习环境,回到宿舍我还是与那帮"坏孩子"为伍。室友都是比较会玩的"逆青",他们经常聊着篮球、足球和电影,讲述有趣的经历,开一些庸俗的玩笑,偶尔也会提及某位女生。更深层次的娱乐方式是随时间推移出现的,彼此都相处的很融洽,所以一起看电影、打篮球和玩扑克。起初我都是听他们讲故事和聊八卦,听着共享的"噪音"音乐,热情地讨论如何追女孩子。为了避免学习分心,对影视娱乐我一向会排斥和感到厌烦,时间长了慢慢地也有了一些兴趣。我不再以学习为借口而要求他们安静,而是习惯在那种氛围下学习,不管多么嘈杂也尽快安心入睡。我不曾"背叛"过他们,因为我从来不曾选择过他们,在他们的要求下我还是会将作业义务"奉献"出去,偶尔也会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高中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回想起来那也是我人生中最得意最精彩的时光,我的成长并不得益于谁,但是他们的陪伴不可或缺。在学校里,学生比的主要还是成绩,在我成功地翻身之后,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关注,很快在学习上找回来一些自信。那时的我似乎很喜欢串寝室(我想主要是和我"吃百家饭"长大的事实有关),几乎每天每个寝室都会逛一遍,不断地聊着各种话题,或者仅仅是听着他们高谈阔论,偶尔插上几句。肖克的寝室都是老实巴交而又上进的孩子,但是除他之外我谁也不在意,我的实力远在他们之上,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也不太记得和他说过什么,只是少不了相互嘲讽,确切的说应该是争论一些无聊的事情,各自发表自己对于时事政治的见解。

在学习方面,肖克似乎被捧为了神话,很多女孩子找他请教问题,想模仿他的学习方法,而我对此从未在意,所以我们没有交流。当时我的关注点是在自我成长方面,我脑子里成天想着如何跳得更高更远和学会篮球的花样技巧,还有那些男孩子喜欢"作秀"和攀比的事情。

关于友情的故事15

小白兔和大公鸡是一对好朋友。每天早晨,公鸡就飞上墙头伸长脖子打鸣,小白兔就会从窝里钻出来,一边揉着睡眼一边说:“公鸡哥哥你真早啊!”大公鸡也会回敬她一句:“白兔妹妹,你起来的也很早啊!”两个人相处的非常好。小白兔还经常夸赞说:“公鸡哥哥,你的叫声真好听!”公鸡一听叫的更起劲了。树上的乌鸦看见了非常嫉妒,趁着大公鸡不在对小白兔说:“你以为大公鸡真的对你好,他是算计着你们家的吃的呢。”生性多疑的小白兔开始不信,架不住乌鸦三番五次的说,后来猫头鹰也这么说,于是就信了。

早晨,公鸡依旧打鸣,小白兔从窝里爬出来对着公鸡喊:“吵什么吵,烦死人了,你还叫不叫人睡觉?”公鸡很诧异,怯怯的说:“你不是说我的叫声很好听吗?”“什么好听,难听死了,比乌鸦、猫头鹰的叫声还难听!我一听见你叫就烦!”说完气恼的回窝了。公鸡非常郁闷,多次找白兔想搞清到底是怎么回事,都被拒之门外,一直郁郁寡欢。

从此,早晨再也听不到公鸡响亮的打鸣声,不久他就不声不响的死了。他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乌鸦和猫头鹰看到公鸡死了,暗自高兴,分吃了他的尸体各自飞走了。小白兔一直到公鸡死都没去看他,因为她不相信世上还有真的友谊存在,她在自己的王国里孤独的度过了一生。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