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早期教育 >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来源:潮女谷    阅读: 6.7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成就了我们,还成就了无数的骗子。大家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便宜就掉进了骗子早已挖好的坑里。下面来看看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1

花钱购买核酸检测“快速通道”

一些着急做核酸检测、又怕麻烦、不愿意排队的群众,盲目相信有核酸检测的“快速通道”“快速出结果”,甚至可以提供虚假的“阴性检测结果”。不法分子就以“加价最快半小时拿到核酸检测结果”为名,开具假的核酸检测结果或收钱后拉黑,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虚假预约疫苗接种类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政府、疾控中心或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发送虚假的新冠疫苗接种信息,谎称可提供“疫苗预约接种”或“内部疫苗”,引诱群众点击含木马网址的虚假链接,套取个人信息,伺机实施诈骗。

虚假“密接信息”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发布伪造的“密切接触者轨迹查询”APP、小程序或钓鱼短信,当受害者点击链接后,引导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或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个人账户余额。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虚假出售“物资”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大家居家隔离期间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打着“新鲜蔬菜,送货上门”的旗号,利用微信群、网站链接及小程序等发布代购物资的信息。

假借网络推手留言诱导急需购买物资的受害人上当受骗,会以“要交税”“要付押金”等理由,避开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被害人通过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还会编造收取运费、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被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立即就会被拉黑。

冒充“老师、教职员工”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开学季、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通常会选择不需要身份验证的家长群作为目标,先混进去潜伏一段时间,摸清群内老师的活动规律。打着“某学校老师或教职员工”旗号,以假期补习班取消或部分学校可能延期开学为由,以退费或要求家长提前交学费为名,指引受害人将钱转入其指定的“账户”,或先向所谓“保证金账户”转款后,再进行所谓“退费”,从而实施诈骗。

“兼职刷单”类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群众赋闲在家,利用“百姓宅家期间赚点小钱”的心理,通过QQ、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招聘广告,打着“高薪”“轻松赚”“日结”“免费领”等的旗号吸引目标群体,以做任务、刷销量、点赞为名,“高佣金”“高返利”招聘兼职刷客。同时,强调安全无风险,不索要任何密码、验证信息等,打消受害者被骗的疑虑,诱骗受害人购买多笔订单,从而实施诈骗。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2

连日来,少数不法分子假借“流调、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之名,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 犯罪,扰乱了疫情防控秩序,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

涉疫类诈骗,看似“言之凿凿”“套路满满”,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目的都是诱导群众转账汇款。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如果接到流行病学调查员(简称“流调员”)的电话,为避免上当受骗,需具有一定常识。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第2张

警方提醒

配合流调工作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一定要警惕披上“流调”外衣的诈骗分子。涉疫类诈骗,看似“言之凿凿”“套路满满”,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目的都是诱导群众转账汇款。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如果接到流行病学调查员(简称“流调员”)的电话,为避免上当受骗,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任何时候不要发送验证码。流调工作人员不会以任何理由索要验证码等信息。

问及财产相关问题立即挂断。流调信息一般包含姓名、居住地、年龄、健康状况、旅居史等身份基本信息,流调员不会询问与财产相关的问题,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或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如果有人以流调的名义,索要银行卡及密码等信息,一定要立即挂断。不点不明链接,不轻信陌生人电话,不随意暴露个人信息。

及时向警方核实。如果接到上述可疑的流调电话,请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核实。

希望广大市民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反诈意识,切莫轻信转账,谨防上当受骗。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3

警惕以下七种涉及疫情诈骗 犯罪套路。

一、核酸检测诈骗

骗子通常会冒充防疫人员,打电话称检测到群众行程异常,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或者次密接触者后,会以系统出错要重新登记为由,让其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预约核酸检测。随后,受害人银行账户钱被转走。

还有不法分子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群发信息,谎称可以快速检测核酸。例如,有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不法分子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并提供送报告上门服务或送至火车站出站口等,便于买家持报告通行。

二、冒充“疫情流调员”推销特效药

有不法分子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打电话告知居民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对方会在电话里透露,称有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只需5800元3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三、涉疫物资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散布可代购医用口罩、销售防疫药品、物资等信息,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此外,有不法分子通过“转发信息免费领防疫物资”等方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例如,近期,内蒙古包头市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一条免费领取100 个口罩的推文刷屏,发布推文的公众号名称与包头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平台极度相似。此类诈骗内容假借公益活动之名,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打着疫情防控电信诈骗 第3张

四、假借网购退款实施诈骗

因疫情原因,部分地区快递业务暂停,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用户订单信息后,致电谎称疫情期间无法发货,为受害人申请退款,并要求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逐步引导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五、冒充权威机构群发诈骗短信

冒充权威机构,群发短信骗公众点开病毒链接。例如,冒充中国人保称,“您账户的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今天不激活自动作废”,并附上病毒链接。另有不法分子发送短信,冒充“疾控中心”,称“新冠疫苗政策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请立即前往XX网站预约接种”。

六、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诈骗

冒充“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添加微信号好友后,将网民拉入各种群聊,骗网民刷单。

七、虚假投资生产、销售“新冠疫苗”

自称掌握特殊渠道的“神秘人”,宣称投资生产“新冠疫苗”可赚大钱,诱导公众在虚假平台、APP 上投钱。还有不法分子潜伏在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冒充部队军官等称有内部渠道可购买“新冠疫苗”。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