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性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行为心理问题,当青少年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化解时,就可能表现为上述心理方面的困扰,下面分享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1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及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主观上认为自己被世人拒绝、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实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身材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报复这样一类恶劣的情绪。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功中,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便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据调查,厌学学生在中学生中高达50.14%,其中初二最高,达66.18%。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打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着早点毕业,以求脱离苦海。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任课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7、早恋问题

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8、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其中就包括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比如我一个弟弟,读高一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家里乱成一团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极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回到家的他就跟疯了一样,总找机会往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

9、追星问题

当五彩的追光辉映着荧屏,舞台上游走着各种富于青春生机活力的歌星、影星以及体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时,一双双发自内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紧跟不舍地随着这些“星级”人物的身影,这成为青少年文化现象之一——追星族的涌现和“青春偶像热”的掀起。中学生的追星现象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很明显了,有的孩子会不顾家人的劝阻,不顾个人安危一个人远赴外地去给他喜欢的明星接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钱来给自己喜爱的明星买价值不菲的礼物。甚至出现谎称学校交什么费用骗取家长的钱给主播刷礼物的现象。

10、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11、情绪方面的问题

表现为: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因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和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由于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妨碍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违反校规,触犯法律。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对事有许多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12、学业不良问题

学业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是很普遍的,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未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离教学的基本要求尚有一段差距。一般来说成绩极差的学生,其学业显然是不良的。这类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也叫“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看重分数,把学习的结果简单地用分数来评价,我们不得不把学习看作获取分数的一次竞赛,在竞赛中注定大多数是失败者,使学生感到学习时很痛苦,因而也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着最敏感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一些不自觉的行为,一些未在意的话语,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2

这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种情况:

1、家庭经济情况

一些中学生由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别人相比,在衣着、饮食、人情消费等方面都感觉自己很“没面子”,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个人的成长经历情况

有些中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打击,没能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时间久了就很难恢复对自己的自信,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

3、个人的性格情况

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对事物过于敏感,对一些消极事物和消极影响没能及时和恰当的宣泄和排解,在自己内心中不断放大。

4、教师和家长没能及时预见和帮助中学生走出这种心理状态

会让中学生感到无助,缺乏交流对象,不能及时和自己信任的人交流,可能会使自己更加过低评价自己。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第2张

三 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导致中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因素有几下几方面:

一方面是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盲目的攀比,一旦自己不如别人时,就消极怠工,不去从自身寻找原因,自身一味的怨恨别人,从羡慕到嫉妒,由嫉妒生恨。

另一方面是家庭和学校没能提前预见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至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即使一些家长和教师意思到了学生的这种情绪,由于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交流不当等,也不能帮助中学生摆脱这种心理问题。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第3张

四 正确应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1、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把好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关。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学校因素

教师应更加主动地和那些问题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地缓解和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另外,学校应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管理、宣传。

3、个人因素

积极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充分相信他们,遇到问题积极向他们倾述,努力寻求帮助。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有关心理问题的课程,以便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正确处理。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3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几大类:性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行为心理问题。当青少年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化解时,就可能表现为上述心理方面的困扰。如果加上负面的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以及不良外界刺激的推波助澜,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神经症性心理障碍,这时机体可能已经有一些功能性障碍,但这些障碍与神经系统结构及机能发育障碍或损伤造成的严重精神疾病又不同,只要及时治疗和矫正,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治愈率一般都比较高。

1、性心理问题

中学生性心理问题主要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及性意识产生有关,同时也涉及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性教育及性观念状况,具体内容可见第四章“青春期性发育的心理”。

2、个性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发展并稳定下来,形成固定的个性特征。但中学阶段由于心理发展矛盾性,有一些消极个性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若中学生自己不能意识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危害,任其发展就可能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

偏激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与社会经验,认识能力及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常常导致中学生看问题偏激、冲动和绝对化,评价事物好就全好,坏就全坏,不善于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和对待人事。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受他人暗示、诱惑和利用。

克服偏激情绪,中学生应做到经常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行”,面临激情,多自问几遍“能不能做?”、“该不该做?”,然后才行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注意提高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遇事多征求他人意见,欣赏文艺作品时注意对人物及事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个性外向、偏激的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一点需静修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欣赏、书法、收集物品等。通过静修陶冶性情,增长见识、以静制激。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第4张

自卑 自卑是由于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倾向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中学生自卑心理过强时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可能因为过低的自我评价而丧失自信,不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能表现为社会障碍,在与同伴交往中显得缺乏主见、精神萎靡;有的学生为了掩饰自卑,反而表现为冷漠傲慢或谨慎多疑。

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多种原因,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如身材矮小,外貌不理想、智力不够高等,都可能引发自卑情绪;长期的学业失败是中学生自卑感的重要来源;某些消极的气质特征和性格倾向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被同伴孤立、疏远等,都可能导致自卑。

要克服自卑情绪,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此前提下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改善人际关系,博得同伴真诚的友谊和支持。通过助人也可以体现个人能力和价值,有助于肯定性自我评价;其次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机会显示内在潜力,用心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通过饲养和照顾小动物来体验自己被依赖的感觉,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

嫉妒 嫉妒是当一个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自己又无能或不愿通过努力迎头赶上时,对别人的优势心怀不满,甚至愤恨的消极情绪。一个心怀嫉妒的人往往难于与人协作,“愿人穷、恨人富”,既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点,又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心胸狭隘、裹足不前。

中学生产生嫉妒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面对缺乏自信而嫉妒他人才能;由于在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愿面对失败而产生防御心理;才貌不如人而产生挫败感,不愿面对现实又无能为力,进而产生妒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及家长不公正地评价也可能引发学生间的敌对情绪,受批评一方对被赞扬一方产生嫉恨。

要消除嫉妒心理,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达到目标不懈努力的人,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嫉妒别人的;其次要客观分析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个经常体验成功的人,往往对他人也更友善,更容易赢得支持和赞赏,这样就没有必要去嫉妒他人。产生嫉妒情绪时,可以用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我会做得更好!”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