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刚出生的婴儿非常的虚弱和脆弱,需要家长的小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对于宝宝出现的问题总是让人担忧,下面分享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1

1、由于爸妈护理不当,让宝宝受寒,因而诱发打嗝。如果平时没有其他疾病,但是宝宝会突然打嗝,而且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一般是因为受寒凉所致。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热水,同时要注意胸腹部的保暖,给他覆盖棉暖衣被,冬季还可在衣被外面放一个热水袋保温,打嗝有时即可不治而愈。如果宝宝打嗝发作的时间较长或发作频繁,亦可在开水中泡少量桔皮(桔皮有疏畅气机、化胃浊、理脾气的作用),待水温适宜时饮用,寒凉适宜则嗝自止。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2、由于没有对宝宝的饮食节制,给宝宝吃太多奶水,或者吃太多生冷奶水、过量服用寒凉药物,会使宝宝的脾胃功能减弱,使胃气上逆动膈,而导致打嗝。这个时候,爸妈可以用消食导滞的方法,如给宝宝的胸腹部轻柔按摩,让嗝气下行或饮服山楂水通气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气顺了便通了,打嗝自然也停止了。

3、由于宝宝进食过急或惊哭之后进食,一时哽噎也可以诱发打嗝。其实新生儿打嗝多为良性自限性打嗝,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打一会儿就会好,爸妈不用太过担心。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1、宝宝吃奶后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新生宝宝在吸奶的时候,用力吮吸而吞入过量的空气,造成了肚子胀气现象。所以,爸妈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竖着抱宝宝,让宝宝的头部靠在肩上,用空心掌轻轻的拍宝宝后上背的地方,竖着抱半个小时,然后再让宝宝躺下;或者是爸妈轻轻按摩宝宝腹部来帮助排气,也可以很好的预防宝宝打嗝或溢奶等现象。

2、爸妈喂奶的姿势要正确,要让宝宝斜坐在爸妈的大腿上喝奶;喝奶时也要避免让宝宝喝得太急,或者是奶水过冷、过烫。

3、爸妈不要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厉害的情况下喂奶,平时喂奶的时候要在安静的环境中。

4、可以给宝宝少量多餐的喂养法,在喂奶喂到一半的时候让宝宝休息一下,帮宝宝拍隔排气,然后再喝剩下的那些奶。在宝宝打嗝时也可以喂一点温开水,或者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达到改善宝宝打嗝。

5、如果宝宝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爸妈可以在喂奶后让宝宝竖直靠在家长的肩上排气,并且半小时内不要让宝宝平躺,等宝宝长到4个月大后可添加辅食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宝宝打嗝。

帮新生儿拍嗝的正确姿势

1、直立抱在肩上:不论是站还是坐,妈妈都要将宝宝尽量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及身体的力量将宝宝轻轻扣住,再以手掌轻拍在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2、端坐在大腿上:妈妈坐着,让宝宝朝向自己坐在大腿上,一只手撑在宝宝的头、下颚及家浜之间,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3、侧趴在大腿上: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如何防止新生儿打嗝

1、避免吸入多余空气:注意喂奶姿势、让奶中少一点空气等,使得宝宝在吃奶时尽量避免吸入多余空气。

2、注意喝奶姿势:

母乳喂养:妈妈务必仔细学习各种哺乳姿势,在每次喂奶前先把姿势调整好,再让宝宝开始吸吮。

奶瓶喂养:不论抱着宝宝喝奶,还是让宝宝靠着其他物体喝奶,注意头高身体低的姿势,而且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也很有必要。

3、冲泡方式:在帮宝宝冲泡奶粉时,应先加入适量的温水,再加入奶粉,这样可避免奶粉结块,造成奶嘴阻塞而吸入过多空气。

4、奶嘴运用:另外,摇匀奶瓶时最好握住奶瓶侧身,以左右摇匀的方式进行,避免上下摇动而增加奶瓶内的气体。

5、至少含住2/3:把乳 头或奶嘴放入宝宝的口中时,应至少让宝宝含住2/3,并确定是否放在了宝宝的舌头上,否则奶水会溢出,而且容易让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对于经常胀气的宝宝,可适当选用防胀气奶嘴、奶瓶。

6、让宝宝少喝一口:奶瓶内的空气通常会渐渐残留在最上面(形成白色泡泡),因此最好不要让宝宝把奶瓶中的奶完全喝完。这样也可减少一些气体进入体内。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第2张

宝宝经常打嗝

“呃、呃”宝宝又打嗝了!很多妈妈都百思不得其解:宝宝也没吃多饱呀?或者是着凉了?TA到底为什么打嗝了呢?对待一个初生的生命,妈妈们总是谨慎又小心翼翼,有点小问题就探究半天,生怕宝宝身体哪里不舒服。

确实,宝宝经常打嗝有可能是由胃食管返流引起,一旦犯病可能会出现频繁打嗝甚至干呕,需要及时就医。但大多数时候,宝宝打嗝,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性原因。

宝宝打嗝问题不大,不影响身体健康

宝宝出生后头几个月,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包括那些控制横隔肌的神经。当宝宝吃奶过快或者吸入冷空气后,控制横隔肌的神经会受刺激,导致横隔膜突然收缩,迅速吸气,然后宝宝就开始有节律地打嗝。

如果没有影响进食和睡眠,打嗝就不会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妈妈不需要太紧张。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打嗝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话虽如此,看宝宝总是“呃、呃”打嗝停不下来,妈妈的心也是乱糟糟的。宝宝打嗝时,有什么方法能让TA尽快停下呢?

第一招:拍嗝

这是所有妈妈的必备技能之一。简单步骤是:将宝宝竖直抱起,头靠在肩膀上,然后五指并拢呈空杯状,轻轻地拍打宝宝的背部。

第二招:喂奶or喝温水

如果拍嗝不能让宝宝停止打嗝,妈妈可以给宝宝继续喂奶或喝点温水(6个月以上宝宝才能喝水),过了一会儿,宝宝通常就能停止打嗝了。

第三招:转移注意力

如果以上招数全部全军覆没,妈妈也只能祭出最后一招了——转移注意力大法。玩具、音乐、绘本,把那些宝宝喜欢的、好玩的都拿出来,TA玩着玩着就顾不上打嗝了。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多注意宝宝的喂养方式,不要喂得太急,奶瓶的孔应选择大小合适的(翻转奶瓶后滴出几滴奶即停止)。另外,冲奶时不要用力摇晃奶瓶,否则会产生大量气泡,让宝宝吞进太多空气。其次就是注意保暖,开车窗前保证宝宝穿暖了,别让TA骤然吸入太多冷空气。别嫌麻烦,随着宝宝逐渐长大,TA很快就能自行应对自如啦。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2

1、当新生儿打嗝的时候,先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地拍宝宝后背,然后给宝宝喂点温开水.

2、家长将不停打嗝的.新生儿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宝宝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挠到宝宝发出哭声,打嗝的声音自然就会消失.因为嘴边或耳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宝宝嘴边的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第3张

3、如果新生儿是因为着凉而引起打嗝,那家长先抱起宝宝,然后轻轻地拍拍他后背,再喂一点温开水。宝宝睡觉的时候给宝宝胸脯或小肚子盖上保暖的衣被等。

4、如果新生儿是因为吃奶太急、太多或奶水太凉而引起的打嗝,先将宝宝抱起后刺激他的脚底,让宝宝哭一下,这样可以使宝宝的膈肌收缩突然停止,从而停止打嗝。

5、爸爸妈妈可以试试给宝宝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或在宝宝不停打嗝的时候,可以用颜色鲜艳、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来逗引宝宝,以转移宝宝注意力而停止打嗝。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3

大部分新生儿都会遇到打嗝的问题,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宝妈需要先宝宝打嗝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缓解宝宝打嗝带来的不适感。吃奶时呼入新鲜空气,腹部受凉,而且宝宝腹肌发育不完善,这些都是宝宝可能打嗝的原因,建议不要在宝宝大声哭闹时喂奶,注意调整喂奶姿势,并且每次喂完奶之后,要将宝宝竖抱,轻拍其背部,将空气排出。

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打嗝,可以用益生菌调理宝宝的肠胃功能助消化,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自行服用,宝妈在饮食上也要适当高脂肪类的食物,适当的多吃些蔬菜类的,这样宝宝吃奶相对容易消化。

新生儿打嗝频繁的危害

虽然新生儿会有打嗝的情况,但是也不会太过频繁,那么很多人想知道,新生儿打嗝频繁的危害是什么呢?

宝宝如果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喝了冷风”而诱发打嗝;如果宝宝乳食不节制,或吃了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

新生儿偶尔打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经过特殊治疗没有害处。然而,如果打嗝频繁且持续时间长,那么婴儿可能患有消化不良。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宝宝的喂养,一次喂养时间不应该超过30分钟,时间不应该太长,以免宝宝吞咽太多空气,另外,喂养后一定要抱着宝宝打嗝,从胃里排出空气,也会减少打嗝或呕吐的次数。

新生儿打嗝频繁是怎么回事 第4张

新生儿打嗝频繁怎么治

新生儿频繁打嗝对身体是不好的,而且可能是因为身体有什么问题造成的,所以需要及时治疗,那么新生儿频繁打嗝怎么治呢?

打嗝在婴儿期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刚出生一两个月的宝宝,神经发育还不完善,当他们受到轻微刺激,如吸入冷空气,吸奶太快或太多时,膈肌就会突然收缩痉挛,导致快速吸气,引起打嗝。打嗝本身对宝宝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没必要过分担心,建议平时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实在担心可以辅助配合中医推拿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新生儿打嗝频繁正常吗

有些新生儿总是出现打嗝的情况,让家里人特别的担心,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频繁打嗝正常不正常。

新生儿与成人一样,其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被称为“膈肌”的很薄的肌肉,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与成人不同的是,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

新生儿打嗝正常,但频繁打嗝不正常。平时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一般是受寒凉所致,可给其喝点热水,同时胸腹部覆盖棉暖衣被,冬季还可在衣被外置一热水袋保温,有时即可不治而愈。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