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孩子的心理成长路上家长是不能缺席的,家长们应当尽量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共成长。现在分享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1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占主导位置。“家庭极端教育都极易令孩子出现紧张、焦虑、退缩、恐惧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误区:只有一个孩子,给他最好的

分析:过分骄纵,小孩“脾气大”

小综的行为就极具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谢海燕指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父母脾气暴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训斥、打骂,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在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如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的,孩子与大人意见相左无法侍从,极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误区:“吓一下,小孩就听话”

分析:恐吓教育,孩子易焦虑

今年8岁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医生检查后诊断,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恐惧上学而患上了焦虑症才是真的。

“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逐渐形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谢海燕分析,较焦虑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

她指出,儿童焦虑症常见是分离焦虑,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误区:“不打不成才?”

分析:以打代教,孩子“爱说谎”

6岁的花花很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花花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谢海燕表示,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

专家说:

家长期望“过高”“过低”都不当

“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谢海燕表示,“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谢海燕分析,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2

优质教育出自优秀父母之手,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如果能避免孩子走进教育的误区,就是使孩子避免走进人生的误区。当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学会了孤僻;当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学会了叛逆……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第2张

我们对1000个家庭做一番调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证实了家庭确实影响到我们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一般人的是非观念混淆不清。而建立生活的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

在这1000个样本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父母的“通病”,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在此罗列给大家。

误区一:管孩子要吃的,孩子给的时候又不吃

有些父母带孩子的时候,为了增加与孩子间的互动,经常喜欢逗孩子玩。比如,看到孩子吃东西,常常会说:“给我吃一口。”孩子经过思想斗争,真的给她的时候,又说:“我不吃,逗你玩呢。”

父母错误地以为这样逗孩子,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科学观点:如果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大人就要真的接受。

每次当孩子分享的时候,家人都是做做样子,哪天你真吃一口,孩子就接受不了。这种做法不但不会教出懂分享的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和虚伪。

误区二:宝宝发脾气是情绪失控,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免或阻止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不听话的表现,尤其是在朋友亲戚面前,会让他们觉得特别丢脸。所以每当孩子发脾气时,大人就立刻呵斥制止,防止情况“恶化”。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第3张

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管理情绪唤起的部分要比管理理智的部分发育快得多。当情绪上来时,孩子尚不成熟的理智不能战胜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家长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也不能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其实,发脾气是孩子常见的一种表达与发泄的途径,父母对此不用过度反应和担心。并且,适当的发脾气对于宣泄宝宝的情绪和压力是有帮助的。

误区三:任何事情,都是家长主动教会孩子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误区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

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家庭教育误区易引发儿童心理疾病 第4张

误区五:好的家庭教育来自于好的经济基础

好的家庭教育,一般人都会认为与家庭经济条件相关。认为家庭经济好,地位高,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就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家庭经济和家庭的社会地位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我们只能说家庭经济地位高,经济条件好,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却不一定就有好的家庭教育。

那些家长社会地位高,家庭经济条件状况非常好,而孩子教育非常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有些农村甚至山区一些家庭经济不好,家长社会地位也不高的普通孩子,他们也有很多成长的非常优秀:无论是他们个人的素质,他们的文化成绩,还是他们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做出的工作成绩,乃至后来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都跟他们本来的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不是对等的。

这就说明家庭教育跟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地位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只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相关,跟家长自身的素质有关。也就是说,影响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经济条件和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家庭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文化。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