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读】:妈妈们一定发现,小婴儿特别容易受惊吓,一个开门的声音都会让宝宝吓一跳,因此大人家里活动特别小心翼翼,生怕宝宝吓到了,其实这只是宝宝发育过成长的一个条件反射,并不是宝宝被吓到哦,过于安静的环境反而跟...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妈妈,你知道吗?

从呱呱落地到4 个月,这时的我正处于“早期自恋阶段”。比起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起初,我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2 个月以后,我会逐渐认识爸爸妈妈和家中的其他成员,这时候,我开始用微笑、眼神,甚至简单的发音来和爸爸妈妈交流。

4 个月以前,我是完全依赖于身边的人的,情感百分之百不独立。我还没有自我意识,只会模糊地感觉:自己是一个经常会感到饥饿、有时需要别人抱抱的小人儿。

由于情感尚未独立,4 个月前的我很容易被噪音、光亮吓到。我就像小动物一样,羞怯、胆小、需要被关爱。这时,我希望爸爸妈妈能给予我尽可能多的关爱。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第2张

过分安静的环境,让宝宝更容易受到惊

育儿提示:

刚出生的宝宝十分胆小,如果周围噪音太大,会吓到他。惊吓过度的宝宝的大便是黄绿色的。在确定喂养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宝宝的大便呈黄绿色,说明胆囊因受惊吓而收缩,使排出的胆汁突然增加,而将肠道中的粪便染色了。这时建议爸爸妈妈尽量减少周围噪音,让宝宝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

做过妈妈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就能让怀中的宝宝重重地抽搐一下,有的宝宝甚至会突然肘部弯曲、脖颈后仰,脸上露出惊恐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好像受了天大的惊吓。其实,这是一种每个新生儿都会出现的、促进适应与生存的原始反射动作,生理学上称为“惊吓反射”。

其实,当宝宝蜷缩在母亲体内25 周时,就会出现惊吓反射。一般来说,这种反射会持续3~4 个月。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第3张

曾经有人建议:为了降低宝宝的惊吓反射程度,爸爸妈妈应该尽量减轻周围的噪声,让宝宝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毕竟,对于宝宝稚嫩敏感的双耳而言,雨滴落下的声音对他们来说都能变得掷地有声,更别说家居生活中常有的开门声、炒菜声和对话声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爸爸妈妈其实不必为了减少宝宝的惊吓反射而刻意降低周围噪声。因为惊吓反射是每个健康宝宝所必经的生理发育过程,这种反射行为可以作为宝宝大脑发育速度评判的重要标准。

声音是生活的元素,及早让宝宝认清周围的声音,就等于让宝宝在认知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女儿刚出生时,我从没有刻意放轻走路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照样大大咧咧地进出她的婴儿室。渐渐地,我发现女儿的睡眠特别沉,直到现在,只要周围不出现非常巨大的声响,她就能一如既往地安眠。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第4张

我经常听有的妈妈抱怨,孩子睡觉特别浅,一点小动静就能把他吵醒。于是,睡觉越浅,走路越轻;走路越轻, 宝宝的睡眠更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宝宝会因此变得越来越不好伺候。

对于声音格外敏感的新生儿而言,惊吓反射绝对是暂时性的。一般来说,2~3 秒内就会消失,就算出现短时间的浑身震颤,也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爸爸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

10 年前,有医学专家建议:“如果你的宝宝4 个月以后仍出现惊吓反射,很可能是大脑神经系统有问题。”

但是到了今天,人们发现,那些所谓“有问题”的孩子实际上活得无比健康。最新婴幼儿生理学专家认为,在6~7 个月以内产生的惊吓反射都是正常的。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第5张

当然,有意制造噪声,让宝宝过度受惊吓也是不对的。

如果你的宝宝刚出生,邻居就在装修,制造出无休无止的噪声,做爸妈的又无从判断宝宝是否受到惊吓。那么,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观察宝宝的大便。

胆汁的颜色为黄绿色,在确定喂养充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生儿粪便一般呈黄色。如果宝宝的大便呈黄绿色, 说明胆囊因受惊吓而收缩,使排出的胆汁突然增加而将肠道中的粪便染色了。大便呈绿色则是受惊吓过度的标志,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是找制造噪声的邻居好好谈谈,或者寻找一间安静的房子。

需要说明的是,喂养不足的婴儿也会排出颜色黄绿的大便。在判断你的宝宝是否惊吓过度的同时,妈妈应先确定自己喂养充足,千万别把宝宝饿着了。

家中太安静 小宝宝更容易受惊 第6张

TIPS:

宝宝容易被小的声音惊吓,千万别认为这是宝宝神经质的倾向。 偶尔产生“惊吓反射”,说明你的宝宝神经发育正常, 生理情况健康。

不要刻意保持周围安静,应该自然地给宝宝听听周围的声音, 让他及早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