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9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孩子天生就需要父母的陪伴,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人在心不在。还有就是,在中国式家庭里爸爸永远是缺席的那一位。下面详聊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1

◆对孩子期望太高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方面。中国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下一代可以超越自己,做个超级厉害的人。因此,从孩子牙牙学语,就教TA学习各种语言,诗词。到了宝宝上幼儿园,挑选双语班,兴趣班,特色班,希望把孩子打造成一个全才。如此心力交瘁就早早安排,怎么能不累?

这种超乎正常的期望值,不仅让父母累,宝宝也会压力过大。现象一下,本该天真该玩耍的年纪,就这样背负着如此大的压力,宝宝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他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那个完美小孩吗?显然很难!

因此,做家长的,不要太操之过急,对宝宝的要求不要过高,要一步一步来,根据自己宝宝的自身特点,给予正常的期望值,让宝宝更加快乐,你也会更加轻松。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攀比之心过重

“我家宝宝才10个月就会喊人了,非常聪明”;

“我家宝宝现在已经可以走路了,走得可稳啦”;

“我家宝宝刚刚得了全区绘画比赛一等奖呢”;

“我家宝宝获得全国十佳少儿歌手比赛冠军”;

……

别人家的宝宝吃的是海外名牌奶粉,我家宝宝吃的国产会不会不够聪明;

别人家的宝宝都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我也要给娃儿报多一点啊;

别人家的宝宝全世界到处去旅行,我也不能让宝宝输太多啊亲子游走起;

别人家的宝宝都穿名牌衣服,我家的宝宝也要跟上节奏不能显得太LOW;

这样的情况,相信你也听过不少吧。家长们在一起聊天,就会围绕着孩子展开话题,然后就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攀比。这是中国式育儿的常态。

其实,别人家的宝宝是别人家的,总是拿自己的宝宝和别人家对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些是比不了的呀,咱们自己宝宝性格如何,家庭情况如何,就给宝宝怎样的教育,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太累,宝宝也跟着累。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2张

◆消费不够理性

前面说了,攀比心太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消费观念上。明明有些家庭就是中产阶级,但是偏偏要去过富人阶级,这样会让自己的消费压力大大提升。

养一个孩子,我们都希望给宝宝最好的,因此,多少钱都不嫌多。不过编辑看到,一些人的经济基础比较弱,但是给宝宝的东西都超出了合理的消费预算,跟风买贵的。这样子,长此以往,囊中萧瑟是必然而,且会给宝宝形成一种观念,就是粑粑麻麻很有钱,都给自己买最好的,他也会越来越要求更好地东西。这样子无疑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还会培养出一个不理性消费的宝宝哦。

◆爸爸参与过少

中国式的育儿,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妈妈每天24小时伺候宝宝的吃喝拉撒,没人点赞,而宝爸回家带娃一小时,就获得大家的认可。而做甩手掌柜的爸爸的也没有多少人喷,觉得那是正常的!为何会有这种差别呢?难道带娃就是妈妈的活,爸爸就不用参与?我们再看看国外的,爸爸和妈妈同样的地位,同样都需要带娃,而且爸爸带得更好哦。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3张

其实,真正的育儿方式应该是“爸妈合作”的模式,做好分工,在宝宝的一些教育上要共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再付诸行动,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做,一来可以分夫妻双方在育儿上的压力,二来让宝宝觉得这是全家人的事,还能促进家庭亲子间的关系,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可谓一举多得哦。

◆对孩子管得太多

很多家长认为,娃是我生的,娃做什么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样样都要亲力亲为,管太多。比如,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事务。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4张

其实,家长全面包办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他的日常都有家长在张罗着,自己不需要再考虑什么,生活中除了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就没有其他事情要做了,慢慢的会养成懒惰的性格,不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这对于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家长们需要做的是,适当放开手让宝宝自由,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品格,比如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这样家长也轻松,孩子也有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变得更好。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2

一、过早传授知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曾经在多少家庭留下深刻烙印,虽然很多妈妈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观念,但实际上仍然按此实践着。

两三岁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学英文、背唐诗。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开始奔波在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之间,上学后做功课到深更半夜便是家常便饭。

其实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是用看、听、嗅、触摸等感官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的。孩子小时候,应该多让宝宝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听各种声音、观察和触摸各种物体、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地爬……尽情的尝试和玩耍,而不是过早地学习各种早教知识。

二、过度保护,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妈妈们常常羡慕国外的孩子,从小就能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整理玩具,甚至帮助父母做家务。再对比自己的孩子,吃饭睡觉都是哄着求着才能完成,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难道我们的孩子就比别人的笨吗?其实这都是父母惯出来的。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够独立吃饭睡觉,回家以后还需要家长喂饭哄睡。这说明孩子是有独立能力的,需要的是父母有意识的培养。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5张

如果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放手让他自己去做,相信孩子,学会做个“懒”家长。

三、过渡管教,不尊重孩子的天性

妈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行!”“不可以这样!”每当宝宝想要探索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立刻冲出来阻止:看到宝宝吃手咬玩具了,立马阻止!看到宝宝玩水玩沙子,衣服又湿又脏,果断不让玩!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每个阶段孩子会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倾向: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进嘴巴“尝一尝”;学会走路以后,宝宝会很喜欢玩水、玩沙子,凡是摸起来触觉柔软的东西,都能让ta爱不释手……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6张

和孩子的天性对着干,不仅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而且对孩子的心智发育也非常不利。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孩子的爱好和梦想就是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的。

四、家长“专制”,以“听话”为教育目标

后台经常会收到家长留言:“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以前,我们都是以“孩子听话”为教育目的,“听话”是赞赏,是对孩子的表扬,只要对家长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实际上,我们都误解了“听话”和“懂事”。

一个凡事都要以家长的话为准的孩子,多半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一旦离开了爸爸妈妈,孩子便有可能会迷失在群体中,或者成为其他孩子的追随者。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7张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多听听他的意见,多让他为自己做主。不要总是唠叨让孩子吃某种食物,不要总是强迫孩子穿他不想穿的衣服。除了孩子的品行问题、教养问题,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非原则性问题,我们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又有何不可呢?

五、陪伴孩子,走形不走心

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人在心不在:孩子玩孩子的,家长在旁边看手机。这种以“陪伴之名”干自己事的家长随处可见。

孩子天生就需要父母的陪伴,要是父母的陪伴不足,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情感发育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龙应台说过: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而且最重要的,能促进亲子关系,让你在养育孩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幸福和爱。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8张

六、父亲角色长期缺席,母亲“丧偶式”育儿

去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育儿方式调研报告》显示,三成80后、90后爸爸几乎没有带过孩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失由来已久。父亲的缺席,使得教养孩子的责任几乎全部落到了母亲或者奶奶、外婆身上。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在婚姻中的妻子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于是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中国式育儿为何累 第9张

于是,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便形成了: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我们在谈孩子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正式夫妻间的问题,我们在呼唤父亲回归的时候,首先应该呼唤丈夫的回归。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