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

来源:潮女谷    阅读: 6.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绝不能通过体罚的方式,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吧。看完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1

引导孩子关心和理解人

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具有关心和理解别人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父母应逐渐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可能会有不同于自己的想法。

例如,妈妈的手不慎被刀划破皮的时候,妈妈就可以一面进行消毒与包扎,一面告诉孩子:妈妈现在的手出血了,也很痛,是妈妈不小心造成的。你还可以进一步对他讲,今后咱们俩人都需要多加小心的道理。这时,妈妈还要不失时机的教给孩子学习用语言和行动表示对病人的关心。你告诉他,妈妈的手破了,不能沾水了。宝宝现在长大了,你要照顾妈妈,要帮助妈妈,饭前可以自己去洗手吗?他一定会带头说“会”。

家中其他亲人生病时,可以让孩子了解病人的感受,引导孩子去想想自己以前生病时的难受经历,培养他的同情心。有时妈妈很累了,孩子还缠着要求讲故事,你可以告诉他:“妈妈今天累了,真的不想多说话,宝宝是不是也知道关心妈妈?好宝宝让妈妈休息一下。”

在日常带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孩子,使孩子知道别人的感受有时会和他的一样,有时会和他不一样,当知道父母不舒服时,孩子也需要表示出他对大人的关心,而一旦孩子表达了关心,父母又是多么的高兴,一定不能忽略及时给于鼓励。

如果孩子在与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弄疼了别人,或用玩具蛇之类的东西去吓唬了其他孩子,也可以借机进行教育,使他知道此刻别人的不良感受,让他学会向别人道歉,学会说“对不起”。

不要用高压手段过度限制孩子

首先,家长不应当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1岁半以后,孩子的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他的好奇心也日益增长。这时的孩子对家长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危险人物。他们在家里东摸西碰,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拿到手里玩一玩。而且很多时候,这种玩很可能是破坏性的,因为他们总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扔来扔去,或者干脆拆个西巴烂。也有时候,孩子总是要做一些有危险的事,完全不顾自己可能因此受伤。这时的家长似乎总是在疲于奔命,总得盯住了孩子,以防出现差错。为了减少麻烦,有的家长就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什么都不许孩子做。其实,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发展自己的智力和运动能力。

过分的限制只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家长过分的限制只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卑心理。相反,家长适度的支持会使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适宜的方法是在家中开辟一个专门的场所,例如一个单独的游戏室,一张小床,或者只是用椅子围出的一小块空地。在这里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物品,让他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又可以使他远离危险。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其次,高压政策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总是责骂、申斥,甚至打孩子。这些行为都是应当避免的。打骂孩子会给孩子的身心留下严重伤害,甚至影响孩子成年之后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多研究发现,幼年时经常遭受打骂道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成年以后更容易打骂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现攻击其他人的犯罪行为。打骂孩子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越来越叛逆,另一种是孩子越来越懦弱。前一种情况下,实际是使孩子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已经完全失去了家长使用高压政策的初衷。第二种结果看起来似乎是有效果,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会有很严重点心理问题,并不能顺利的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那就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展。

宝宝胆小害怕时怎么办

“怕”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如果预感到威胁还不知道害怕,就将出现危险,得不到安全。父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孩子平安度过危险并免除后患。

当电闪雷鸣时,父母要告诉孩子:“打雷了,快要下雨了,宝宝不必害怕。让妈妈抱抱吧,咱俩一起去看看,不用怕它。”你的关心和爱抚,可以改变可能出现的害怕现象。

孩子到医院看病,要事先告诉孩子,在医生看病时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如试体温表,看嗓子,验耳血等,告诉他打针可能会疼,但不很疼,很快就好,这样病就会好得快,就不再难受了……要用劝慰的语言,鼓励孩子勇敢,度过害怕这一关。

如狗、猫、蛇等都会伤人,孩子有权害怕,要允许孩子表达害怕的内心感受,待孩子大些时,就可以慢慢教育他如何对待这类动物,而不至伤害自己。

随着孩子的发育成长,孩子“害怕”说明他懂得对自己周围环境观察和提问,学着提防危险,保护自己。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逐渐让他懂得该防范什么,不必什么都怕。

孩子怕陌生人时,常带孩子外出,多见生人是帮助孩子适应陌生人的一个好办法。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先建立感情,再表示友好,如告诉孩子这位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她认识宝宝,很喜欢宝宝,再通过触摸,增强好感,孩子渐渐熟悉阿姨后,就再也不陌生了。

经过恐惧之后,有些孩子仍然可以生活得无忧无虑,而有些孩子却变得整天担惊受怕,谨小慎微,甚至最终形成怯懦、退缩的个性。有些人在孩童时期经受的强烈恐惧,一直到成年时仍然摆脱不掉。有的人在成年以后仍不敢当众讲话,会在众人面前感到面红耳赤,甚至导致社交恐惧,其根源很可能会追述到小时候的某次意外事件。所以家长不可忽视对孩子的疏导。

教孩子认识常用标志

男、女厕所

行人过街标志

危险标志

有电标志

有毒物品标志

残疾人用品标志

禁止标志

安全出口标志

指导孩子向成人求助

孩子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遇到严重点突发事件。在这种时候,家长不一定都在孩子的身边。为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突发问题,要从小教会孩子向成年人求助。

在指导孩子向成年人求助之前要先教会孩子哪些人是可以求助的。首先当然是家庭成员,其次是平时熟悉的邻居和家长的同事、朋友。如果是在家庭以外,应当尽量寻找警察、专业工作人员以求得帮助。

接下来要告诉孩子辨认出可以求助的成年人。如果是家庭成员或邻居、同事,就应当经常让孩子接触这些人,让孩子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孩子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出这些人。另外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工职人员穿的制服,例如警服、保安员的衣服、军服等等。这样,孩子就可以借助服装分辨出什么人可以求助。

应当告诉孩子如何向成年人求助。在家庭中应当有固定的地方存放成年人的联系方法,让孩子一旦有事就可以找到,并联系上家人。常用的求救电话也要让孩子记牢,或者将电话号码保存电话中,并教会孩子使用自动拨出功能,使他可以迅速拨打求救电话。这些常见的电话包括: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急救中心电话120或者拨打999等等。另外,也可以在孩子的衣服上缝上写有联系电话或家庭住址的布条,告诉孩子如果有事可以给成年人看这个布条,以便联系到家长。

在指导孩子向成年人求助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

指导孩子向别人表示友好

家长要教育孩子用礼貌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表达自己希望交往的意愿,告诉孩子小朋友是你的小伙伴,两个人要成为好朋友,要相互握握手,说声“你好!”。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见到长辈主动上前问好;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与长辈和朋友分手时,主动招手说“再见”;有客人来到家里,要说“请坐”、“请喝茶”等。在这方面,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使孩子受到耳濡目染,自然养成友好待人的习惯。

还可以指导孩子用行动来表示友好,比如,告诉孩子要把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糖拿出来招待客人,或者让别人玩他心爱的玩具小熊,有时,即使是让别人碰一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体现了孩子的友好态度,父母应表示肯定和鼓励。

有些骂人的粗话孩子不懂得其本身的意思,孩子听到人家大声喊叫之后,觉得好玩就学说了出来。父母听到之后应及时摇头,明确的表示出不喜欢孩子的这种举动,告诉他那是一句对人不礼貌的话,会让人觉得你对人家很不友好,好孩子不要去学这样的话。家长的态度要坚决,但是不要做出过于强烈的反应,以免使孩子感觉到这句话怎么就那么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很好奇,反而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保护好奇心,认真回答提问

孩子在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思想,而且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在他会说话之后,在同父母的接触中,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性,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问个“水落石出”,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正是扩大宝宝的知识面,丰富孩子心灵的'好机会。我们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总是和探索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具有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学习、富于创造力的个性特点,而不是兴趣狭窄、求知欲弱、不爱学习,那么就应该从小发展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做到有问必答。

宝宝每看到一件东西,遇到一件事情,往往会对大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是他肯动脑筋,积极向上,勇于求知的良好表现。因此,无论孩子提问多么简单,多么可笑,多么难回答,父母都应该鼓励他提问,同时,根据孩子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用形象的、浅显的科学道理给予直接明确的回答,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父母实在回答不上小孩的提问,切不可对孩子地提问显示不耐烦,或不回答,或简单搪塞几句,或用斥责的语言训斥他,撵走他,这样会打击孩子的求知欲,扼杀孩子的聪明智慧,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父母应该和蔼地对他说明:现在父母还不会回答,等我们弄懂这件事后再告诉你。这样做,即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孩子能学会认真回答别人提问的好品质。

因此,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交谈。一方面建立相互的感情,一方面多加引导,鼓励孩子提问,思考,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11-12月宝宝的教育参考2

1岁宝宝教育:

一岁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外界自然与社会适应性不断增强。宝宝的各方面发育也很迅速,条件反射不断形成。在宝宝学能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宝宝拥有好脑袋、好眼力、好性格,充满好奇心,为每个精彩的“第一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培养好脑袋提高宝宝的好奇心,此时的宝宝能够感觉得到妈妈的情绪。随着运动能力的增长,宝宝的活动范围也大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到处活动,但对妈妈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发生任何使他害怕和不安的事,只要回到妈妈身边就能让他安心。

锻炼好眼力增强身体协调。这时宝宝坐得稳了。坐着时能自如地弯下腰取床上的东西。有的婴儿还会勇敢地向后倒在床上,躺着玩一会儿。也许宝宝往后倒时会磕着后脑勺,因此妈妈随时要注意宝宝身后不要有坚硬的东西。上个月如果还不会在床上打滚,这个月可能突然会了。胳膊和手的运动能力也强了,趴着时总是伸胳膊够前面的东西,够不到,还会一拱一拱地向前爬。

丰富感情塑造个性性格把手中的玩具拿走,宝宝会大声地哭,但也有比较“憨厚大方”的宝宝,拿走就拿走,不在乎,如果眼前还有别的玩具,拿起来照玩不误。见不到妈妈会不安,甚至哭闹;见到妈妈那个高兴劲儿。如果爸爸经常看宝宝,抱宝宝,宝宝也会和爸爸非常亲。见到生人可能会一脸严肃。如果经常接触人,宝宝见到陌生人就不会哭了,但也不怎么笑。如果生人能和宝宝玩儿一会,那很快就能混熟,走时说不定宝宝还不愿意呢。根本上来说,宝宝对待生人或对待父母的态度,其实就是宝宝的性格。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明显了,个体间的性格差异也慢慢区别开来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