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

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从心理卫生角度看,多看一些感动目能够帮助大家调动积极情绪以及向上的情感,尤其是针对于现在的孩子,学会感动才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本文内容是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

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

看感动类节目有益心理健康

央视等媒体推出的“感动中国”等节目,受到心理卫生专家高度称赞。的确,从心理卫生角度看,“感动”节目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情绪和向上的情感,建议大家多看。

“感动”节目对消除人们对社会丑恶面的厌恶、烦躁和焦虑很有好处,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主流,看到了人间的真情,自然就有了希望和信心。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孩子看“感动”类节目。成年人更是如此,在接受信息时,每个人都要善于筛选、分类判断和选择,“别让负面信息总缠着你,多接受一些令你‘感动’的正面信息,这样才能振奋精神”。

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要的。否则,社会将越冷漠,大家的生活也将越显枯燥,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如何学会感动呢?除了以上心理卫生专家们提到的“多看感动节目”之外,用心体验是关键。其实,大家的身边从来就不缺少感动,只是被忽视了。多一些对生活的领悟,对美好的关注,对温情的向往,才能渐渐学会感动。

我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留一些空白给自己内省和体验,例如可以每周都抽时间问问自己“这一周最快乐的是什么”、“这一周最感动的是什么”。如果能不时地让自己体验快乐,不断地感觉别人心灵中细微的运动,我们的感受力自然会一天天加强。

多看一看周围的弱势群体,想想那么多人比自己更艰难,真应该感谢老天、感谢周围的人让自己能有这样的生活,所以,在感触别人不幸的同时,更容易产生感动和珍惜目前的幸福。

孩子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亲情。亲情是最天然的和谐剂、营养素和定心丸。婴幼儿长久地处在自己熟知的母亲身边,就不会有害怕的表现,孩子就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养家,而疏于对孩子心理的安慰。社会问题都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关联。人不是机器,小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爱也不是用金钱物质衡量。孩子要想健康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父母应多给予孩子心理教育,最好是从小做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亲情。亲情是最天然的和谐剂、营养素和定心丸。婴幼儿长久地处在自己熟知的母亲身边,就能避免产生害怕的情绪,继而避免出现易哭闹等情绪障碍。孩子自出生后,就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这标志着其心理活动的.萌芽和发展。母亲应多给孩子必要的爱抚和情感依托,这对婴幼儿心理发育有很大帮助。

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孩子的心理就开始发育,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养护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将来在性格、心理上出现问题。为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在护理期间多逗孩子,说说话,唱唱儿歌,传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既能增进孩子听力,又可培养其乐观情绪。

家长要促使孩子逐步适应环境和外界刺激,家庭气氛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和成人离家一样有恋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子宫时代的环境和习惯,如抱孩子时将他的头搁在妈妈心脏处,让他能听到妈妈熟悉的心跳。为了锻炼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还可以帮他做些轻柔的运动,缓解肌肉紧张,如抬头、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当然,这些训练应逐步加强,而不是给予“突袭”。

另外,家长及时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一位母亲说,在她的孩子6个月左右时,她每天都定时翻看色彩鲜艳的儿童读物,在她讲述书中内容时,孩了听得很专注。有一次,她翻书略作停顿,孩子竟表现出烦躁、欲哭等情绪,直到她重新开始翻阅,孩子才安定下来,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仅爱看书,学习也颇自觉。这说明孩子小时候的习惯对未来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可盲目乐观,心理养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心理养护得当的婴幼儿一般不认生,也不爱无故哭闹,并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表现活泼机灵。不过,家长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负面效应而对孩子过分溺爱,因为溺爱常常是导致“问题孩子”出现的重要原因。

母爱能促进婴幼儿健康地生长,给孩子讲故事,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长不要认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婴幼儿的心理养护。“望子成龙”的巨大工程,在“龙”出世的那一刻,就该破土动工了。为了避免孩子因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心理不适应,父母最好留在孩子身边工作,能补出远门打工、工作最好不过了。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