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

来源:潮女谷    阅读: 5.6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比较小的宝宝就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下面小编分享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1

迁就讨好型沟通方式

此类型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总是扮演低声下气的角色。当孩子向父母提出相关问题或是置疑时,总以一副请求理解和原谅的面孔,暗示孩子放弃当时的想法。即使孩子每次在与父母沟通时都总的放弃了当时的想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心里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只是强忍住了自己。这样子的沟通方式迟早有一天会出现,孩子在无法接受的状态下火山一样暴发,对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很不利的。

指责埋怨型沟通方式

孩子的衣服没有放好,指责;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指责;孩子的成绩没有考好,指责。总之有数不清的指责,却从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从不引导孩子应该如果去改善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事情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导致了孩子对父母这样子的沟通方式极端反感。

心不在焉型沟通方式

无论孩子跟你说什么,你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孩子跟你聊在学校的情况,你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哼哼两声。孩子跟你说起同学之间的开心事,你急着说:妈妈要去厨房了,一会儿再听你说。这样子的沟通方式持续几次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告诉你了,因为你总是心不在焉地与他在沟通。

打岔啰嗦型沟通方式

当孩子说得津津有味时,爸爸妈妈却在一旁打岔,这样子的沟通方式也是导致孩子和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原因。就拿自己来说,自己在讲述某一件事情的经过时,有一个人在一旁打岔,那真是烦透了。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沟通方式2

1、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

妈妈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妈妈吓坏了,连忙往回走,在不远的拐角处发现孩子在一家小卖铺买东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还好她是一个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妈妈,强忍着担心与怒火,问孩子怎么不声不响跑到这里来了。结果孩子朝她像花儿一样笑了起来,从背后拿出两个发卡,甜甜地对妈妈说:“妈妈,昨天你说你的发卡坏了,我买了新的,送给你。”她一时间感动不已,在文中写道:“还好我没有朝他发脾气,不然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对父母说一件事,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总是喜欢凭自己的猜测和推断,把孩子往坏的方面想,第一时间发泄不满的情绪,批评孩子。因此常常造成误解,伤了孩子纯真的心,更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首先一定不能被情绪带着跑,不要仅凭自己的猜测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而是应该用倾听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是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家长发脾气、激动的情绪,只会阻碍沟通,不能帮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越是批评,孩子反而越是给自己找借口、逃避责任,也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家长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他会更愿意改进。

2、讲道理、说教

假期里,一位朋友曾找我诉苦。在上高二的儿子,除了上网课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沉迷打游戏,学习好像不是他的事情一样。朋友常常跟儿子苦口婆心、娓娓道来、讲一番大道理:“现在不抓紧,高考怎么考得好,怎么上好大学?怎么找好工作?我和你妈也老了,未来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只能靠自己······”然而朋友的道理,好像只感动了他自己,儿子还是我行我素,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淡了。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也常常陷入这个误区,一言不合就开始讲道理。殊不知,越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孩子越是会当“耳旁风”,只会感到厌烦和抗拒,甚至产生反叛心理,偏偏要和家长讲的道理反着来。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只要不是孩子内心里真正信服的道理,家长讲再多他也不会重视起来;而孩子真正认可的道理,不用家长说,他自己也会去贯彻执行。最关键的.在于家长智慧地引导孩子,给孩子机会能够主动思考,切身实践,悟出道理,比任何冷冰冰的说教都有效地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看到或亲身体验到行为的后果。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就给孩子看关于牙齿的纪录片,当看到可怕的蛀牙、拔牙的过程时,孩子认识到了不刷牙的后果,就会自觉地乖乖刷牙了;孩子赖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迟到被老师批评的后果,自然就会有时间观念,动作麻利了。另一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把正确的道理做给孩子看。此外,比起讲道理,亲子之间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更为重要。家长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平等交流,坦诚地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想法,了解孩子内心世界。

3、忽视、 否定孩子的感受

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时,很多孩子这样说:“大人们总觉得他们的事情才是事情,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不值一提。”“我有烦恼根本不会跟爸妈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安慰,只会说‘这点小事有什么的?’”不重视孩子的感受,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大忌。父母会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逐渐对父母关上心门。比如,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了起来,家长看着来火,“别哭了!再买了一个不就是了吗?”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很生气,家长:“有什么好生气的,你不做错事老师会批评你? ”

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情绪时,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说明孩子把家长当做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此时,他最希望的是自己的情绪能被看到、被理解。家长最需要做的应该努力和孩子感同身受,站在他的角度,体会它的情绪和感受,并表达理解。“太遗憾了,真希望这个玩具还是像以前一样完好。”“我能明白,和好朋友吵架真的会很难过,我以前也常常会和朋友发生一些误会。”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了,他会感觉自己整个人被看见了,感受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也会更加信任父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表达心声。处理完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后,再去解决问题。

4、情感“绑架”

我们生养孩子,本是自己的意愿和选择,相应的也要承担这份选择带来的后果,比如可能需要更努力、更辛苦,才能把孩子照顾好。这是为人父母选择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前就应该明白的事情。可是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用这份付出去“绑架”孩子,常常跟孩子诉苦、抱怨:“我和你爸为什么这么拼,都是为了你,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学习。”“我们天天省吃俭用,结果你买这么贵的手机,怎么买的下手?”只要你好好的,我们再累也没关系。”

这些家长,有时只是为了激励孩子,提醒孩子,但归根结底,是一种隐形的控制,用自己的辛苦,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从而听从父母的话。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诉苦给孩子带来的可能不是动力,而是沉重的压力,传递给孩子一种对于生活的无力感。这份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诉苦带来的负能量,也会让孩子忍不住去否定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好像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只会给父母带来负担,让父母过得那么辛苦。

真正对孩子负责,就请不要用这种情感去控制孩子,你的辛苦和不易,孩子都看在眼里。反而是父母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的态度,会感染和影响孩子,让他更有勇气和力量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家长应时刻牢记,和孩子沟通的意义在于: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传递正确的观念、启发孩子思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个前提下,改进或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喜欢和你聊天。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