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来源:潮女谷    阅读: 7.3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很多孩子的发展目标,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为大家分享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1

案例一:从2岁多开始,原本乖巧听话的童童就变了一个人,什么事都和大人对着干,问她什么话,扭头就来个“不”字;有时爸妈催急了,她还会抡起小拳头,凶巴巴地要打人。这让童童妈妈又着急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案例二:孩子只总是要争东西,像在争取自己的主权一样,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争吵,比如,一定要坐别人坐着的玩具,即使有另一个相同的,也不肯。

案例三:为反对而反对,这件衣服不穿,那件衣服不穿;不准妈妈上厕所,不准妈妈吃饭,不准妈妈说话。提出的无理甚至荒诞要求一再触碰家长底线。

事实上,几乎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难以管教的阶段,心理上称之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或“第一反抗期”,通常发生在孩子1岁半到3岁之间,持续时间约为半年到一年。此时的孩子特别喜欢拒绝大人的要求、故意做大人禁止做的事。这种叛逆,是孩子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自主的愿望,开始自己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的处世观点,并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愿意别人干涉自己的行为。因此,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或被大人强行要求做某件事,就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出现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加上此时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没有满足,便会用吵嚷、哭闹等形式表现出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力。

要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叛逆期,家长自己也要适当调整和孩子的沟通策略,改变育儿观念。首先,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为,而不只是责骂、批评,可以肯定的是,打骂孩子是以强凌弱的办法,而不是平等的办法,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例如孩子不吃饭,家长可能发现无论怎么骂,可总是起不到有效的效果,这时家长试下和孩子沟通一下,问一下他为什么迟迟都不上桌吃饭,找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个新玩具,那么下次吃饭之前,家长就不要把玩具放在他面前,或者和他一起分析,是想玩到饭冷了再吃,还是趁饭热,等吃了饭再玩呢?让他自己去选择。

其次,孩子会因为一些原因和家长发生矛盾,那么,可以在在可能发生矛盾之前,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告诉孩子“可以下楼,但只能在院子玩,如果跑出去,外面的汽车可能伤害你”。

最后,家长要认同孩子,其实就像家长需要上司,朋友的认同一样,孩子也有自尊,也需要别人的认同,鼓励。对正确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塑造孩子的正确的是非观与乐观的人生观,让孩子不断巩固良好行为。

孩子叛逆期怎么办2

巧妙对待孩子的叛逆期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会出现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岁之间,第二次叛逆期会在7~9岁之间,第三次叛逆期会在孩子12~15岁之间。

孩子出现阶段性的“叛逆”,是因为其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

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开始,他正在快速构建自己世界。

7-9岁孩子对父母讲道理、催促的'教育方式开始免疫、抵制。

12-15岁的孩子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特别”,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而这时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家庭教育中的矛盾高发期。孩子的核心问题在于理想与现实、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自制与放纵等方面。

父亲指孩子通往世界的路,北京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的结论之一是,中学时期的家庭教育要以父亲为主。

传统“严父”武断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越推越远,而父亲放下架子,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可以让亲子间的心理距离变近。

针对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需要为其示范正确的情绪管理和正确的沟通方式。

1、减少控制感,让孩子做选择题。

比如把“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换成“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要孩子睡觉时,问他:“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

2、“抱住”孩子的情绪。

当亲子间相处难免有火冒三丈的时候,这时父母懂得控制住“吼叫”,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也是为孩子学会情绪控制起到示范作用。

当孩子哭闹、暴躁时,教孩子认知、接纳负面情绪,并告诉孩子不要沉浸在其中,而是要做情绪的主人。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才能找到通往孩子内心深处的路。

即使是在叛逆期,父母也能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给孩子良性的引导。

做孩子学习上的榜样和啦啦队

相信有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好想成为大人,可以什么都不做。

很多父母就是如此,觉得自己白天上班累,回家就葛优躺看电视,却要求上了一天学的孩子晚上吃完饭就要被监督着做作业,并且不给他们玩耍的时间。

这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学校里有竞争,社会上就没有?仅仅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而社会没有给他们布置而已。

这类父母的毛病在于——不懂人性。一个人要对一件事产生真正的认同,才会有效率。

孩子对努力产生认同,往往是从榜样身上看怎么做得到什么结果,而不是父母的大道理。

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努力的榜样,并且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孩子看到了自然会效仿,否则费再多口水也没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

学龄期6—12岁的孩子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时期,如果他们能通过努力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他们就会形成自卑感。

大多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如果总是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甚至还要常常被父母拿去和别人比较:“你瞧人家……”,学习的信心很容易受影响。

父母可以留心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多用类似下面的语言:

1、虽然你那么累了,但还是坚持完成了,真不容易!

2、这次完成作业的时间比以前短了一刻钟,有进步!

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聪明,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