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七篇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七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七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手心、手背、两腿、胸等)以多种方式(托、夹、抱)玩海洋球,同时,能按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海洋球进行分类。

2、初步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在探索多种玩法时提高身体协调力、平衡力,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培养发散性思维。

3、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索多种“运球”的方式,体验集体活动和比赛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探索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多种方式(托、夹、抱)玩海洋球。

幼儿在一次运多个球的过程中能控制住身体,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玩海洋球的初步体验,能较准确说出身体几个主要部位的名称。

2、材料准备:海洋球100个,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塑料筐各1个,小兔、小狗、小猫、小鸟?p小牛头饰各1个,不同长宽平衡木2根,S形按摩地垫?p方形地垫各5块,白色粉笔1支,大头娃娃挂图1幅,即时贴若干,录音机1台,磁带1盘。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随着《身体音阶歌》音乐,做热身运动,巩固对身体几个主要部位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初步尝试,巩固用双手玩海洋球的经验。

(在网袋中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海洋球放到指定的筐中。)

2、再次尝试,自由探索多个部位运球方法。

(1)师:除了用两只手,身体还有哪些地方能运海洋球而不使它掉落?

(2)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玩法,教师观察。

(3)集体交流,展示与小结多种运球方法。

①请有创意的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玩法。玩后引导其表述:“我发现身体有什么地方可以运海洋球?哪些地方运球不容易掉下来?”

②出示大头娃娃挂图,用即时贴表现可以运球的几个部位。

3、巩固尝试。重点尝试两手心托球、手背托球、两腿夹球、在胸前抱球等多种方法运球行进。

4、游戏。

(1)送礼物。

(此环节引导幼儿探索在平衡线路上运球,同时巩固上环节中学过的多种运球方法。)

①游戏玩法:每条小路上有运送“密码”(指定的身体某部位及不同运球方式)

1组要求用两手手心托球,学小兔一蹦一跳,把海洋球运到小兔家。

2组要求用手背托球,学小猫轻轻走,把海洋球运到小猫家。

3组要求把球夹在两脚之间,学可爱的小狗,把海洋球运到小狗家。

4组要求把球夹在脖子上,学小鸟展开翅膀飞一飞,把海洋球运到小鸟家。

5组要求自由想出运球的方法把海洋球运到小牛家,可运多个球,比比谁运得多,而且不掉下来。

幼儿在运球途中要按“密码”运送且不能把海洋球掉到地板上。配班教师扮演大灰狼,在幼儿把海洋球分别运到小兔、小狗、小猫、小鸟、小牛家的途中,“大灰狼”随时出现,教师提醒幼儿用身体控制好海洋球使其不掉下来,否则会被“大灰狼”抓走。

②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组别进行游戏。

③交流。

师:你运了几个球?是怎么运的?

(2)运海洋球回家。

(此环节幼儿在不同材质平衡“路”上运球,并将球按颜色正确分类)

①游戏玩法:沿着不同材料构成的小路,根据海洋球的颜色将其放在相应颜色的筐子里。要求运球的途中不能把海洋球掉在地板上,若球掉了或走出“小路”范围都要重新开始。

②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组别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在分享交流中自然结束活动。

1、引导幼儿说说游戏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师幼共同整理运动器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目标与要求:

一、初步尝试,巩固用双手玩海洋球的经验。

二、再次尝试,自由探索多个部位运球方法。

三、巩固尝试,重点学习两手心托球、手背托球、两腿夹球、在胸前抱球等多种方法运球行进。

四、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运海洋球方法。

活动中各环节有机整合健康、科学领域,让幼儿在游戏场景中,充分利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来运球,幼儿通过运海洋球给各小动物进一步巩固上一环节学习的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运海洋球方法。游戏中要求部分幼儿一次运多个球,这不仅是一个难点,更是活动的重点。因为运多个球幼儿需要兼顾身体的控制力、平衡能力及注意力,这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具有挑战性。游戏还有意识地将数学的颜色分类知识自然地揉合在其中。而且,在幼儿经过的每条小路上加大了难度,小路的材质较上环节不同,使游戏难度增加,从而发展幼儿多种能力,从而发展幼儿的协调、平衡等多种能力,并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探索、练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小百科:海洋球是婴儿游乐场的产品,淘气堡和野外活动用品等等,可给婴儿带来智慧和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1、活动来源

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小班年龄段孩子们观察、饲养和照料。

2、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3、活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一是小鸡,活泼可爱的小鸡不仅能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特征,还会让孩子在饲养的过程中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二是养鸡场,养鸡场是孩子们平时极少能看到的场景,它能引发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线索和依据。

信息资源: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主题实施前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寻找关于鸡的相关书籍、音像、图片等资料,并根据主题的实施需要设置相关的资料区域和主题墙,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线索、答案和经验的基础。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田野教学分析

(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二)活动资源

1、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

2、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

3、饲养过小鸡。

(三)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

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VCD。

(2)师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

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

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

幼:“站起来。”

分析: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

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

四、活动反思

1、亲近自然的活动,让活动本身具有了生命力。

选择“我喜欢小鸡”作为主题活动,是想让幼儿更加地亲近自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尽量将活动设计得更为接近生态环境,这其中包括活动时的场地环境、材料环境、教师的语言环境等。

2、让孩子在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创造了一系列的条件让孩子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历史了抚养小鸡的真实过程。教师以“小鸡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引出孩子们更多的`问题:“小鸡吃什么呢?鸡妈妈怎么孵小鸡?”……从而引领幼儿发现更多的未知奥秘。孩子们由喜爱到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源于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这种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又幼儿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形成一种对事物深入、持久的关注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激发识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幼儿园小班识数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难点: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3以内数量的动物卡片、印章、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春天来了,草地上都开满了漂亮的小花,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漂亮的小花朵吗?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花,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朵呢?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3、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

4、引导幼儿给小花进行排队,并让幼儿说一说它们排队的顺序是由少到多的顺序,让幼儿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师示范印花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漂亮的花朵。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印的吧!

2、教师出示白纸、颜料、印章进行示范,并边操作边讲解方法,并请幼儿边进行点数,教师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师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小花是比3多还是少。1朵小花又是比3多还是少。

教师进行小结: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请小朋友说一说比3少的是几呢?

三、请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小朋友,瞧,这些印出来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现在我也请小朋友们来印一印吧!

2、教师提出要求:刚刚我们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师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提醒幼儿数一数自己所印的花的数量是不是比3少。并且在操作的时候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对幼儿的操作进行展示评析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自己都印了几朵小花。

2、展示幼儿作品,收拾操材料。

3、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主题扮演角色开展游戏,通过游戏增进对社区的了解。

2、愿意与人交往,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超市、医院、理发店、娃娃家等娃娃社区游戏环境布置与材料准备。

【活动过程】

1、以儿歌形式,引出游戏。

(1)教师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入场。

小汽车呀嘀嘀嘀,开到东来开到西,车轮轱辘转呀转,小汽车呀开呀开,载着我们到娃娃社区去。

(2)幼儿自选角色区域上车。

师:要到超市、理发店、医院、娃娃家的人请上车。

(3)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进角色游戏区。

幼:小汽车呀嘀嘀嘀,载着我们到娃娃社区去。

师:阳光超市到站了,到超市的人请下车……

2、幼儿扮演角色,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协商角色,引导幼儿明确理发店、医院、超市、娃娃家等角色区中的职责,积极参与游戏。

(2)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有意识地创造、丰富游戏情节。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与人交往,能参与其他组的游戏。

3、结束游戏。

(1)教师进区域分组评价(与人交往、服务质量、态度等)。

(2)儿歌结束语:小汽车呀嘀嘀嘀,开到东来开到西,车轮轱辘转呀转,小汽车呀开呀开。娃娃社区下班了,坐上我的小汽车,我们一起回家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手套对对碰,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知道手套是各种各样的。

2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特征学会配对

难点:学会戴手套

对于难点的解决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锻炼,在本次活动中要求所有幼儿都能学会戴手套比较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供幼儿配对使用。

2人手准备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儿练习使用。

3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教师演示戴手套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了解戴手套的正确方法。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手套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中让先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然后通过教师的师范再尝试戴手套。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

五、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各种颜色的手套,让幼儿看一看手套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通过自己尝试给手套配对,戴手套,做手指游戏。在游戏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创作力。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合拢分开

(二)、幼儿练习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自己发现、)

1、匹配练习。

师:最近天气冷了,我们可以活动活动小手。陈老师想送小朋友一件小礼物。猜猜是什么?(分发每人一只手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发几只?为什么?

师:手套宝宝呀应该是两兄弟,他们呀长的一样大小,颜色。 请你们帮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兄弟请到小手套旁边。

2、师幼交流。

师: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幼儿描述、并共同纠正配对错误的手套)

说说自己的手套上有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

3、教师:原来一副手套有两只,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一样。

(三)、幼儿学习戴五指手套。(儿歌教授法)

1、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

师:你们会戴手套吗?那就拿出小手套戴一戴吧!(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2、谈感受。

师:戴手套时遇到困难了吗?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吗?为什么戴不好?

3、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让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一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戴手套。

介绍手套有五指,我们的小手也有五指,找到大拇指对准,一个一个戴进去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戴的?那就跟着我一起说儿歌。(教师示范另一只手,幼儿大声念儿歌)

5、师幼共同练习戴手套。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戴手套吧!

6、: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要戴手套?(简单了解手套的作用保暖、美观)

(四)、了解生活中特别的手套。(提升幼儿对手套的认知,交流中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手套,让我们一一看吧!

出示各种手套,让幼儿自由讨论

(五)结束

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手套,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儿歌: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换只小手再继续,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我的手套戴好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并乐意表达。

2.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的旅行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去旅行的愿望

(播放PPT第一张)“看,这是谁呀?”(小老鼠)“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你好)

“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幼儿一起问:“小老鼠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

播放小老鼠的回答——我要出去旅行

“听到了吗?”(我要出去旅行)

“哦,原来它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吧!”

2.播放PPT第二张,初步感受旅行的快乐

播放画面:草地

“小老鼠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草地)

“在草地上我们能玩什么呢?”(捡树叶、跳一跳、做游戏)一起做做动作。

“咦?小老鼠哪去了?”“我们一起叫一下吧!”(小老鼠,你在哪里呀?)

3.播放PPT后半部分,尝试根据动物的局部进行猜测

(1)画面一:爬象鼻子

“噢,原来小老鼠在这里呢!它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那我们也跟着小老鼠爬一爬吧”“怎么爬呢?”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随老师做“爬管子”的动作。

“那小老鼠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儿猜测。(幼儿说“大象”,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播放大象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猜对了)

(2)画面二:爬驼峰

“小老鼠真顽皮,它又找到好玩的地方了,看,它又在玩什么?”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山峰呢!

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山峰”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山峰吗?”幼儿猜测。(牛鼻子……猜不出,点击出示骆驼的半身图,就有幼儿说出是骆驼了,及时追问为什么,加深幼儿的印象)

播放骆驼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

(3)画面三:爬牛尾巴

“看,它在玩什么呀?”“谁来问问看?”

个别幼儿问,然后大家一起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爬绳子呢!

“爬绳子的时候手要怎么样?”(抓紧绳子)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

请幼儿一起做“爬绳子”的动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绳子吗?”幼儿猜测。(狮子的尾巴,牛的尾巴,拖把)

播放牛半身图、牛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哦,原来是牛尾巴哦)

(4)画面四:穿鹿角

“现在,小老鼠又在玩什么呀?”

问一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呀?”——吱吱吱,我在穿树林呢!

个别幼儿尝试做一做动作。(腰要弯下来一点,手伸向前,穿来穿去)

请幼儿一起做“穿树林”的动作。“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穿树林,可要当心别撞到一起哦!”

“小老鼠到底是不是在树林里玩呢?”幼儿猜测。(鹿的角,梅花鹿的角)

播放梅花鹿的半身图、全身图,验证幼儿的猜测结果。(哇,又猜对了)

4.完整欣赏、讲述.

“今天小老鼠带我们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来说一说吧!”

边观看PPT边讲述:“吱吱吱,小老鼠爬管子喽,哦,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吱吱吱,小老鼠爬山峰喽,哦,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吱吱吱,小老鼠爬绳子喽,哦,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吱吱吱,小老鼠穿树林喽,哦,原来是梅花鹿的角;。”

5.结束:“今天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旅行开心吗?”“有点累了吧!”

“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还没去呢!”逐个出示四种动物的局部(长颈鹿的脖子、乌龟的背、斑马的身体、老虎的背),幼儿交流。

“下次我们再一起去探险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教育幼儿了解缺水的危害,知道要多喝水。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干了的水果娃娃、新鲜的水果(两种水果的品种是一样的)、干落叶、湿落叶。

活动过程:

一、比较:

1、比较干落叶与湿落叶的不同。

2、比较干水果娃娃与新鲜水果的不同。

二、讨论:

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三、通过讨论知道自己以后要多喝水:

1、落叶缺水了就干了,水果缺水了就皱了、烂了,小朋友缺水了会怎么样?

2、为了不让自己缺水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