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6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对于时间总是没有观念的,而且拖拉、磨蹭,几乎是孩子的共同特点。可是,当家长在一旁为此愁断肠的时候,孩子自己却并不觉得,以下分享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及相关资料。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1

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从小培养,循序渐进

意识决定行动。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首先要引导孩子确立时间管理意识,这需要家长结合日常生活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与渗透。比如,怎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动时间、休息时间。

怎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抵制手机游戏的诱惑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个管理项目,看似微小,但其管理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成长发展。因此,从小渗透时间管理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小激发孩子参与时间管理的兴趣,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整体规划时间。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研究时间管理得当而使事情处理得高效优质的事例,打开孩子的视野,激发其向往之心。

同时,家长也需要发挥示范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时间安排方面比较得当,处理家庭事务高效优质,因而能腾出更多亲子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时间管理带来的益处,有效地激发起孩子参与时间管理的兴趣。

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应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逐步推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指导时间管理的方法。

起步阶段(2-7岁):重指导。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模仿性强、自制力弱,特别要做好起步的指导。刚开始,可以由家长帮助孩子来制定一天的活动时间:几点起床,大约用多少时间;几点吃饭,大约用多少时间;几点活动,大约用多少时间……

同时也要对相关活动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起床时自己穿衣整理,吃饭时独立专心吃完,活动时认真自主完成。这样的起步引导,可以贯穿于孩子自懂事起至小学一二年级,重在鼓励孩子在尝试中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体会时间管理的益处。

参与阶段(7-12岁):重自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有前期起步阶段的基础,对时间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可以鼓励孩子一起来参与安排每项活动的时间。比如,预估完成每一项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完成作业时进行记录评价;

预估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给予必要的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机会;预估拓展活动的时间,提供宽裕的自主安排时间等。预估时间,重在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整体规划意识,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划分成一个个板块,也能更好地反观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样的参与引导,可以贯穿于孩子的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孩子自主规划与管理的能力,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自主阶段(12岁以后):重放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喜欢听从家长的说教,因而可以鼓励孩子独立进行时间管理,比如自主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时间、用餐时间、休闲时间、作业时间、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等。

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同时,家长要转换角色,从指导者的角色慢慢变成鼓励者和支持者,以关心孩子的生活为主旨,亲切地陪伴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爱,激励孩子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展现更好的自我。

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得以规范和完善,才能逐渐内化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孩子成长的时间管理方式,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来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观察、

沟通等途径来反观设计的时间管理方式,进行适度调整,使之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参与时间管理的活动,在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背后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善于教孩子时间管理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示范引领使孩子知道时间管理“是什么”,明白时间管理“怎么做”;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耐心陪伴,既要真诚鼓励孩子的进步,也要理性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要示范引领。“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规划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预设相关的活动时间和结果。如晚上的时间管理可以预设为:17:00做作业,18:00晚餐,18:40散步,19:30洗澡整理。

20:00阅读拓展,21:00睡觉(如遇特殊情况可作调整)。在孩子开展这些活动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同步进行,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并即时评价孩子的完成情况,以正向的鼓励引导孩子,凸显示范引领的作用。

二要耐心陪伴。在指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陪伴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日常的生活管理细节,特别是当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这样的陪伴更易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并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序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孩子做作业、家长做家务,完成后共同欣赏各自的成果,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也提高了家庭管理的效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陪伴并非单一地指近距离“陪”在孩子身边。

“看”着孩子做事,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陪伴,既给予孩子方法的指导,又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以使家长和孩子实现时间管理的共赢。

三要理性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理性面对,辩证剖析,切不可简单粗暴处理。比如,当发现孩子没能准时完成某项活动时,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

并鼓励孩子自己来修改完善;再如,当孩子提出申请变动某些预设时,要在倾听其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使活动更适合孩子。总之,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家长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以鼓励完善为原则,不断激发孩子正确进行时间管理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

如何监测和评价孩子的时间管理

在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监测与评价也是相当重要的。评价可以分成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两种方式:短期评价可以“天”为单位,记录下孩子每天的活动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奖励;长期评价可以“周”“月”为单位,以合理方式核定每周、每月的完成情况,再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1、短期评价,感受显性快乐。孩子时间管理的短期评价可采用分类评价方式,主要是让成效看得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一天的活动项目设计细致的评价表,记录每一项活动的相应成果,进行“星级”评定。

可以把一天的业余生活项目都列入,或者挑选一些重要的项目列入,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时间管理达成情况。列入的活动项目最好与孩子一起商定,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这样的评价表比较适合2-10岁的孩子使用。

可以把孩子的每项活动加以细致量化,使孩子的生活更有规律,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家长要用心持续评价孩子每天的每项活动,根据统计到的“星级”进行适度奖励,可以是孩子选中的有意义的物品。

也可以是外出活动等。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稳定、良好的时间观念,并慢慢内化成孩子自身的一种生活习惯。

短期评价以一个项目、一天活动为评价周期,显性地呈现孩子在完成每项活动中的情况。能够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真切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更能有效地激发起其参与时间管理的积极性。

2、长效评价,体会深层快乐。基于短期评价的基础,家长可以进一步把每周、每个月的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哪些项目完成得比较好,只要坚持执行即可;哪些项目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修正。

这样累计评价的目的是让时间管理的成果最大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记录每周的“星级”情况,引导孩子形成长久坚持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正确看待每月的不同结果,理性分析查找可进一步提升的点。

长效评价,以一周表现、一月情况、一年成长为统计周期,清晰地展现孩子的成长轨迹。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整体看待自己的努力成效,也能在比较中体验到时间管理之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其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3、多样评价,助推自我成长。时间管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尤其是在成长阶段,短期评价能让孩子显性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收获当下的快乐;长期评价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果,给孩子持续的成功体验。

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综合运用,既可以使孩子关注每天的每项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态度,让他们更有序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适度地控制不必要的干扰与诱惑,拓宽孩子的自主发展空间。

当然,家长也要正确处理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之间的关系。当孩子年龄较小时,物质奖励是激发其参与活动的重要方式;随着孩子年龄逐步增长,家长要淡化物质奖励,引导孩子注重自身精神世界的提升。

总之,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时间管理的长期“培育史”。作为家长,首先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更要有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其次要有时间管理的方法,在示范引领中当好表率,在耐心陪伴中共同成长。

在理性面对中不断完善;最后要注重时间管理的评价,运用短期评价让孩子的每个小成功显而易见,运用长期评价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自我调整。家长只有这样用心陪伴与指引,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为时间管理的主人。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2

“时间管理”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为何有的孩子会如此拖拉、磨蹭、效率低下?大概率的情况是,孩子缺少时间管理的能力。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轻重缓急,也没有排列时间的计划,只知道蒙着头做事情,导致大把的.时间被浪费,还没有取得好的结果,渐渐滋生出消极的负面情绪,引发恶性循环。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所以,注重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才是真正聪明的父母,孩子将来会更有出息。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能让孩子的目标变得清晰,把自己的事情有条不紊地完成,还能节省出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丰富个人生活。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2张

①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准确地认知时间

现在我们使用的“表”,都是电子的,冷冰冰跳动的数字,难以形象地告诉孩子,1分钟、5分钟、1小时,是什么概念。所以,经常出现父母觉得时间过去好久了,孩子还懵懵懂懂的,无法准确地认知时间。

建议父母先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使用具体的事物,比如沙漏,告诉孩子,1分钟、5分钟、10分钟,这些常见的时间概念。这样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了。

②引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有计划地完成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有的时候大人也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早上睡醒,准备起床做个早餐,结果看看、刷刷朋友圈,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一二点。

所以,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可以引导他做好时间规划。比如,10分钟穿好衣服、20分钟做完一道题。当孩子顺利完成后,就适当地给一些奖励,允许他玩一会儿或者给些零食,能给孩子时间管理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形成良性循环。

③父母从旁做好监督和提醒

人的大脑,等到20岁以后,前额叶才能发育完善,所以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也是在所难免。所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不要指望着孩子能自觉,父母要从旁做好监督孩子的任务完成进度,给偷懒、走神的孩子提醒,这样孩子受到约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会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也会加强。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3

那孩子为什么做事总是拖延呢呢?

一、心理原因

其实很多孩子有拖延的问题都是因为消极情绪,或者是由于叛逆而对父母产生的逆反心理。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布置很多任务,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

当然消极情绪也会导致与孩子做事磨蹭,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哪些学起来吃力的知识,那么就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二、生理原因

当然拖延症可能与孩子的生理有关,有些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比同龄人满一些。所以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自然会出现迟缓的状况。

但是因为生理原因出现问题的孩子并不多,父母不必担心。如果发现孩子拖延的情况比较严重,那父母就有必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了。

三、行为养成原因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从小到大在一次次训练实践中才能得出的结果。那些做事磨蹭的孩子很多都是在童年时期过于松懈,没有能够对时间有很好的训练,所以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又或是行为因素,这些都是与各位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关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所以父母要知道教会孩子正确的认识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对时间没有正确安排与认识,那么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只会觉得更加艰巨。

那家长到底要怎样才能认识到“时间”,喜欢拖延的孩子,只要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便会不会再有拖延的坏习惯。

时间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3张

1、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将这些观念落实到实际上面,让孩子亲身时间,这样对于孩子的说服能力才会更高。

家长要让孩子对自己做出的事情负责,如果他们上学再次赖床,做事拖延,就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督促提醒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情的后果,这样他们才能深刻地记住。

同时还要多教孩子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类似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将两者相结合来教育孩子,更加有益。

2、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忽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只会严格地要求孩子,自身却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时间要做好规划。这样家长教育孩子执行时间管理是才会更有效。

3、正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一般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家长都会同意孩子去玩一会儿。而这个时也是父母引导孩子最好的机会,可以给孩子一个时间段,让他们不能超过这个时间段。

高效地利用,合理的安排分配好自己的休闲时间。这样还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强化时间观念,也能让他们对时间有正确认知。

结语:孩子拖延对时间没有观念,其实不是哪几个孩子的特定缺点,这是很多孩子都有的“通病”,家长没有必要因此对孩子大发脾气。孩子的时间观念,对时间的认知是需要家长们教育的。

时间管理的教育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得,这是需要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中,去一一实践的。在一次次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进行教育。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