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来源:潮女谷    阅读: 6.5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就知道天气要开始变得寒冷,甚至开始下雪了,农作物需要有准备,过冬的衣物也要准备,下面分享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1

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的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会放在嘴上唠叨着:今天几号了,还有几天就要到小雪了,谁家的糯米碾好了,谁家的还在场上晒着呢。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兴奋,觉得就象过年似的。有时候天不作美,糯稻收晚了,大人们不准备做着吃了,可是拗不过小孩子,就想办法借得一点来做了吃,解馋哦!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国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小雪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节气的起源故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经典小故事

“小雪”前一天,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铲了起来,洗得干干净净,挂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上。只是晾一晾,并不要晒得多干。到了“小雪”这一天,就要一棵棵收起来,用大竹筐挑到厨房。《真州竹枝词引》上说:“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腌寒菜要一只一人高的大缸。在缸里铺一层青菜,码一层盐,装到满满一缸了,人站上去踩实。先拿块木板盖住菜,两个人踏上去。最好是年轻的夫妇,不觉得累,手牵着手,哼着曲子,晃荡着、摇摆着,节奏分明,舞蹈一般。等压得实了,人跳出来,再抬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上面。“寒菜”就算腌好了。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2

一、小雪的气候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小雪的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第2张

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腾地降,这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这实际上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三候闭塞成冬,阴阳相隔,万物沉寂。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晚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二、小雪的民俗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北方陆陆续续的降雪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所以小雪前后的民俗活动,大约也都和过冬有关。

1、饮食习俗

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种类的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先人们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将各类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如今,虽然食材已经极大丰富,保存也不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习俗还是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比如,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就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当时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又如小雪过后,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做腊肉、香肠的习俗。腊肉、香肠等熏制、风干肉制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今天的人们一般将这些作为一种美食,但在古代,这主要还是一种冬日里储藏肉食的方法,所以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说法。之所以选择小雪之后开始这项工作,可能跟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比较适合加工腊肉有关。

2、酿酒

《诗经·国风》有云:“十月获稻,此为春酒,以介眉寿。”古时酿酒多在刚入冬的时候,也就是小雪前后。这个时期秋收刚刚结束,先人们手头粮食相对富裕。同时,在古代社会,饮酒除了具有现今这种娱乐的作用之外,很多时候还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属于礼的范畴。而时至岁末,正是各种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对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第3张

古代诗人饮酒

这种初冬酿酒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比如浙江安吉地区,人们至今仍然习惯在入冬之后酿制林酒,当地人称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储存,称为“十月白”,也有用白面做酒曲,用白米、泉水酿酒的,称为“三白酒”。入春之后可以在酒里面加上一点桃花瓣,称为桃花酒。浙江长兴地区民俗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说是因为小雪时节,泉水特别的清澈的缘故。

3、准备过冬的取暖设备

古时候不比今天,所谓冬天,在暖气空调的保护下,多数时候也不令人觉得难过了。古时候没有这些,为了冬日的取暖,就要额外准备一些东西了。这些准备大多也都集中在小雪节气前后。在这里咱就来跟大家介绍几种,古代过冬的取暖设备。

第一种设备叫做香囊。这个香囊可不是端午节那种用布做的香囊,而是一种金属制的三层圆球,大富人家用金银,差一点的也有用铜的。外层镂空分上下两层,以子母扣链接。第二层是两个同心圆环,以活轴链接外壁和最里层的焚香盂。使用的时候一般藏在袖子里,焚香盂里面点上熏香,既可以焚香,也可以暖手。一般是古代富贵人家使用的玩意。

鎏金镂空铜香囊

第二种设备叫铜手炉,这个相对就比较普通一些了,贵妇人家和平民百姓都有使用,据说产生自隋唐时期,取暖的功能比香囊好得多。铜手炉由炉身、炉罩、提梁组成。炉身盛放炭火发热,炉罩上有孔散热,提梁便于携带,还配有拨火勺翻动炭火。普通人家用的形制比较简单,而富贵人家用的往往在外壁上还要雕刻云纹等装饰,更为美观。

清代铜手炉

第三种设备的名称比较奇怪,叫做“汤婆子”,也有“汤媪”、“脚婆”、“锡奴”等不同名称,看名字知道这是普通人家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在咱小时候家里还有使用。“汤婆子”外形为扁扁的圆壶,有铜、锡、陶瓷等材质,常缝制大小相仿的布袋来防止烫伤。上方开有带螺帽的口,用来注入热水,收到取暖效果。可以说,这就是古代的热水袋了。

铜制汤婆子

三、少数民族的小雪习俗

二十四节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汉族,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小雪这天也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比如土家族在小雪前后,就有“杀年猪,迎新年”的习俗,有些类似狂欢节的性质。把刚刚宰杀的新鲜猪肉,按照土家族传统的烹饪方式做成“刨汤”,用来款待亲朋好友,非常的热闹。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第4张

土家族的刨汤宴

“十月小雪雪满天,明年必定是丰年”,小雪节气的降雪,被认为是来年丰收的好兆头。在维吾尔族地区,有过白雪节的传统。在每年的第一场降雪来临的时候,要举行庆祝活动,亲朋好友在一起聚餐、歌舞,祈祷来年的丰收。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3

1、小鱼在晚饭前不知不觉塞进了一堆零食,面对一桌子菜也提不起兴趣。他扒了几口饭。“妈妈,我吃饱了。”“哎,小鱼,你这样可不行,天冷了,要多吃点正餐。”说完,妈妈往小鱼碗里添了几块猪肉。“我不要吃猪肉。”小鱼一口回绝了妈妈的好意。“哎呀,这孩子,妈妈小时候可没什么东西好吃,偶尔看见一次肉,就会心花怒放。”“对啊,小鱼,今天是小雪的节气,在北方可是会下大雪哦。你想不想听听我们北方小雪是怎么过的呀?”小王叔叔发话了。“好啊,好啊!”小鱼来了兴趣,这让他愿意在饭桌上多停留一会。

2、“叔叔在的北方特别冷。小雪的节气已经下雪结冰了,叔叔小的时候还没冰箱,那时候的今天,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杀猪宰羊了。乡村的人们辛勤劳作一年,也该享受劳动的成果了。谁们家杀猪,提前几天就要通知左邻右舍了。村里的人们都知道谁们家的猪养得好,总会说看人家媳妇儿,喂了那么大的一口肥猪。那个时候,猪可是越肥越好。衡量一头猪喂好没,主要看肥膘的厚度。如果肥膘厚度有四个指头以上厚,那就非常值得骄傲了。重二三百斤的肥猪,人手少了是按不住的,总要有好几个精壮小伙子帮忙。按照北方人家的乡俗,杀猪菜是要把猪脖子上的肉(俗称槽头肉)一次全烩了吃掉。肥腻腻、白花花的槽头肉与土豆、粉条子煮大大的一锅菜,再加上大馒头,够二三十口人吃的。从年初过了二月二以来,一直没怎么好好吃过肉的大人小孩子们,心里对那个肉,馋啊!可真的吃肥腻腻的槽头肉,一般人是吃不了几片的。头一二口还有肉味,之后就要开始反胃了。但是那个时候大家才不管呢啊,可以一连吃上两大碗。”

3、听叔叔这么一说,小鱼对猪肉来了兴趣,他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嗯,还可以。”他说。“来来,小鱼,你看,那个是叔叔从家乡带来的腊肉。你尝尝。”

小雪节气的简短民俗故事 第5张

4、叔叔夹起一块腊肉,放进了小鱼碗里。“腊肉?”小鱼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我们除了吃猪肉以外,还会用猪肉做腊肉。就是每年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经过 7-15 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这可是很多地区小雪过后的习惯哦。”“哦,那王叔叔,那夏天也有腊肉吗?”“哈哈,当然没有啰,做腊肉需要天很冷的时候,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挂在外面风干。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夏天太热了,那个时候做肉容易变质。”“呸!”也许是第一次腊肉这种奇怪的东西,小鱼吃不惯,就从嘴里吐了出来。

5、“算了算了,不吃就算了,小鱼,吃点糍粑吧。”妈妈夹了块糍粑到小鱼碗里。“这是什么?”小鱼问。“这是糍粑,小雪节气吃糍粑,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很早以前,糍粑还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甜甜的糍粑很对小鱼的口味。”他一连吃了好几块。

6、“这孩子,就喜欢吃甜的。”妈妈无奈地笑笑。“小孩子嘛,随他去。”王叔叔笑道。“来来,你远道而来,我作为东道主敬你一杯。”爸爸发话了。一家人在寒冷的小雪节气,其乐融融地吃上了一顿迎客饭。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