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

来源:潮女谷    阅读: 2.9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

美国孩子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由学生拿一个作画;日本孩子作画,教师高举鲜果一个,让孩子们瞻仰一番,便作画去;中国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待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凡事让孩子参加,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分析和得出结论,再付诸实践。尽管第一次画得像鸭梨,第二次、第三次就可接近真的了。我们中国教育孩子是唯恐交代不细,画面里较多饱含了教师的观察分析和结论,却少有孩子的参与,琢磨和思考,缺乏了想象和创造,没有了绘画的激情,尽管能看黑板上的苹果画苹果,离开了黑板什么也不会了!

再比如,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画着故事里面相同的一个画面,比如“龟兔赛跑”等,画着一个造型的花、草、动物等,图解看概念化、简单化的图形,模仿简笔画之类书籍里面的画面,这种经过训练的“绘画”手法,无疑过早地使孩子失去想象、失去自我,有了依赖性,给孩了们天性的发挥带来很大麻烦。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2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3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4

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积极探讨示范方法,彰显美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5

儿童画的想象与创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美术手段,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愿望等,表现出来就是儿童想象画。儿童创作画教学中应该培养儿童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使儿童充分显示思维过程,在创造活动中可依靠直觉思维,提出大胆假设,然后再通过逻辑思维去周密地表现.如以我教学儿童创作画“能干的机器人”为例:在五花八门的众多机器人玩具模型面前,我先启发孩子们讨论,机器人怎么能干?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能上天、能下海、能救火、能盖房、能治疑难病症、能讲课辅导、能下棋弹琴、能清除污染…… 我又启发学生考虑,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有些孩子沉默了,有些孩子回答:是科学家让它们这样能干的。

有的孩子说:是科学家给它们设计了电脑软件,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孩子们: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机器人呢?那是科学发展的结果,要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工作,帮我们完成危险、复杂、困难的工作,人类可以节约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发明出更能干的机器人。别看学生年龄小,老师的话听明白了。当号召他们画能干的机器人,甚至画出自己设计出的心中的机器人时都信心十足。并在老师与他们共同利用基本形的组合完成机器人各种形象以及从事什么工作(环境、背景)后,很自信地大胆地用笔画起来。有的画宇宙中工作的机器人、开快餐店的机器人、汽车加油站上一下子就把很多汽车同是加满油的机器人,还有具备非常复杂装置的清除各类污染及垃圾分类的机器人、码头上同时能装卸大量货物和集装箱的机器人、指挥交通的机器人……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学生理解了机器人的作用,又有了可创造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等级和怎样创造画面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增加了学生创造的可能性。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6

美术课堂教学,随着教学过程的铺开,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和谐气氛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小事而触发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瞬间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淡忘,令人后悔不已。如果利用好了,你会发现教书育人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第一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担任了二四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老师,接触了那么多的学生,其中有两个二年级的学生很让人头痛。记得有一次我一走进教室,就传来一阵嘈杂声,同学们满头大汗,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喝水,我一看,原来上一节课是体育课。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调整好自己,可是偏偏有两位学生的行为,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同学都已经在做准备了,只有他们两个,竟然走出自己的座位,一个坐在第一排一个坐在最后一排,别提有多显眼了。其实接触了一个学期,我早就对他们两个有所了解,都是老师头痛的对象。

小阳,人长得很高,不爱卫生,看到他时时常挂着鼻涕,性格外向,好动,课堂上时常会走出座位,不专心听讲,爱讲话,每次上我的课时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小楠,小个儿,调皮,又很粘人,常常在课上走到讲台,靠着你攥着你的手说:“吴老师,我能不能……?”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询问了其他同学,原来他在其他课上也是这样的,但是数学考试成绩都很好。于是,在他粘着我的时候,我就搂着他,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知道你这次数学考试考得很好哦,是不是啊?考了几分啊?”他一听数学成绩,马上表现得无比自豪:“我考了一百分了!”“哇,你那么厉害啊!那数学老师肯定特别喜欢你!”他听着满脸童真的微笑。我又说:“你那么聪明,能不能想办法让吴老师也喜欢上你呀?”“嗯,能的。”一段简单的对话后,他开始把手放好,人坐正,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以后的美术课上,是稍微认真了一点,但还是时常粘着老师撒娇。

两位同学时常不专心上课,讲话也就罢了,还会在课后相互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平时中午督班也不敢轻易放松,生怕闹出什么事情,真是让我头疼的孩子啊。

又是一节美术课,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教室又是一片嘈杂声,小楠和小阳友竟在讲台旁边打起架来,一下子火气上来了,但为了正常上课,我只好硬把他们两个拽开,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课堂上要求学生画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画面。我准备了老牛和小牛的'对比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找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这时又看到满脸不服气的两个调皮蛋,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们来当一回“老牛”和“小牛”呢?“现在,我要请两位同学站到前面来。”下面刷一下举起一片小手,“我要请小阳和小楠上来。”两个人站在一起,身高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问:“看看他们俩的身材,你们发现了什么?”“小阳比小楠要高!”“就像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一个高大,一个矮小。”教室里立刻一片笑声。我慢慢开始引导,“牛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小阳也举手了,“会照顾小牛,不被其他动物欺负。”我立刻对他的回答表示肯定,“所以小阳那么高大,是不是也要照顾好班级里弱小的同学?就像牛妈妈保护小牛一样呢?”小阳听了马上直起了背,说道:“是的。”“那小楠,你觉得呢?小牛和牛妈妈会不会经常在一起吵架的?”“不会的,他们关系是很好的。”我又一次肯定了他们的回答,“我们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亲人’之间都应该相互照顾,相互爱护呀!”

只是简短的课堂环节的互动,然而加入了“机智”,它就有了不可估量的力量。“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进学之功,贵在心悟。”在以后的几堂课上,突然感觉教室安静了很多,一看那两个调皮蛋都在安静地画画,第一次看到小阳也带来了绘画工具,小楠也没有跑出座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是的,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它需要教师用“心”领悟才能形成,要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它或许是一句幽默的语言;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后记: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如何去发掘,需要教师用慧眼观察课堂、用慧心领悟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7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

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8

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美国小学生画苹果,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自己拿着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并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最后中国学生画得最像。

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儿童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每个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对学生的评价的标准,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每个儿童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如果教师要把他个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给学生,或者拿着一些“范作”让学生去借鉴甚至是临摹,那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局限与“范作”或教师的思维中,从而哪来的想象和创造?现代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观点:“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儿童个性的体现。只要画面中有儿童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儿童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儿童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儿童运用的比较优秀的创作形式来让一些喜欢思考的儿童进行选择,如:在背景的处理上突破传统的用油画棒平涂的形式,而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处理完的背景活泼、生动;对于主体物的处理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这样,儿童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从而展现出儿童的个性 。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9

星期三午时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头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教师,您细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教师,您细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头的桌子:“教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并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欢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差的。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此刻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可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可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

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教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必须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教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今日的午睡时,孩子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我们教师,不管应对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应当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0

我们是来自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正准备投入十二分热情工作中时,眼前却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当看了美术报《美育》这一版的内容后豁然开朗,才真正了解了美术教学的含义,美术教学应是学生喜欢的;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它是一种自由表达感受的方式。我们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老师能做到的是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感受付诸于行动,创作作品,最后升华作品。仔细回忆我们的授课40分钟,也曾有过比较闪光的教学亮点。下面就以《纸筒小鸟》谈一下自己的设计理念,我总结了六个字“感、谈、做、讲、评、观”。

一、“感”鸟

首先从大的方面让学生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此环节中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体现出鸟——人类——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其次以放影片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鸟让学生认识、掌握鸟的外形特征,如椭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等等,为下一步制作做好铺垫。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深深感受了鸟。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鸟有了人性化的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也有人类样式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感鸟也对鸟的结构、特点也有了整体的了解。

二、“谈”鸟

感悟之余就是运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去表现鸟,教师这一步可以先出示自己制作好的纸筒,请同学讨论用老师手中的纸筒怎样制作出一只漂亮的小鸟,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学生不难总结出,剪、刻、折、装饰的技法就能很快的完成一只小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森林的保护神,你准备怎样体现鸟是人类的朋友呢?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谈论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有的学生说我可以做一只能背着书包踏着滑板车的小鸟,这样小鸟就和我一样,天天上学、放学,我们就可以成为好伙伴了;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头戴军帽手拿宝剑和盾牌的小鸟给他起名叫森林小卫士,这样他就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一只手拿小花伞身穿漂亮衣服在林中漫步的小鸟。通过谈鸟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做”鸟

感鸟、谈鸟最终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那就要动手制作。在本课中对于制作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用多媒体简单展示纸筒小鸟的制作步骤,如卷筒、剪尾巴、翅膀、眼睛等,接下来组员讨论确定自己的制作主题,组长分工,组员齐努力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一些好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如有的同学想到了要给小鸟制作一个漂亮的环境、有的同学能联系以前所学的小伞知识,给小鸟撑起一把漂亮的小花伞等等,通过教师语言的点拨,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四、“说”鸟

通过次环节,旨在让学生解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及制作技巧和技法,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共同提高。让每个小组选一名组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解说,如有的小组为自己的作品写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茂密的森林里,虫害泛滥,我们小组制作的是一只手拿红缨枪,头戴皇冠,身穿铠甲,拖着长长尾巴的森林卫士,在色彩方面我们选了红黄绿作为主色调,使作品更醒目,艳丽,特别是他那用红黄绿制作的大尾巴,除了有洒脱、轻盈的美感外可以当作装载物品的工具,可以把杀死的害虫带回家给小鸟吃。通过自己的解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作品除了美观以外的更深刻的作品内涵。

五、“评”鸟

评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参与评价,我特意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提问之以奖等。要求全班7个小组都能积极针对作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此环节学生们进行得可谓紧张激烈,如有的同学在评价森林小卫士时说:这件作品想法很好,把小鸟比喻座小卫士,拿着红缨枪保护着美丽的大自然,作品很醒目,但色彩感觉太艳丽,如果是小卫士色彩应该在庄重些会更好,作品在制作上还应该更精细写这样就更完美了。就这样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评出了最佳创意奖是“森林小卫士”、“T形台上”由于色彩搭配精美制作细腻包揽了最佳色彩搭配奖和最佳合作奖。这就是美术课充满激情与挑战,充满自由与欢乐的美术课。

六、观鸟

带领学生手持作品,走出教室,把制作的小鸟放在树杈上,一起观赏。时不时还飞来几只真的小鸟,有学生开玩笑说:“吓坏它们了,什么鸟这么漂亮啊!”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看着他们愉快的表情,作为老师还有什么奢求的呢!

以上是我在上课中的点滴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撰此文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在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1

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就早早走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这时,我看到他们刚才的那股高兴劲儿已经无影无踪了,脸上的表情都很无奈。我意识到前两节课学习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临摹了两幅画,学生已经对这个内容不感兴趣了。我想这次应该换种形式,此时,上课的铃声响了。

课堂上,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等着我讲授新课。我说:“同学们,前两次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先后临摹的两幅画都画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画人物,但这是一节写生课,老师要邀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模特,大家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画一画我们最熟悉的同学。”

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很多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用写生的方法画人物,显得非常兴奋。有的学生说:“写生画,那一定很有趣啊!”有的说:“我以前画过静物写生,现在还可以画人物写生,太好了!”还有的说:“我想选李昂同学做模特,他长得很帅!”……

接着,我让大家推荐了两位学生到前面来做模特。突然,我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我不会画,太难了。”没等我找到声音从哪儿发出时,又有几个“我不会画”的附和声跟了上来。这时,我心里一紧,再重新审视一下前面的两位做模特的学生,心想:是啊,人物是最复杂、最难画的,何况又是写生,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怎能让孩子们不畏惧而大胆画呢?这样想着,我开始尝试着引领学生结合前面课里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尽量多观察模特的特点。我先让他们观察两位模特的形体特征,抓住他们个性差异的典型性。再讨论他们的脸部轮廓和五官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以便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接着观察模特的动态特征,看一看头部、四肢以及躯干的位置。最后再观察他们的服饰特征,一方面看一看裁缝的特点,服饰的结构、形状、大小、肥瘦构成的裁缝特点;另一方面摸一摸质地的区别,不同质地的服饰,构成了不同的衣纹形态和质感。有几个胆大的学生干脆就来到模特面前观察,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这位模特瘦瘦高高的,脸形上宽下窄,像汉字里的“甲”字。有的说女同学的头发比较长,扎着两个马尾辫,头发还有一点点儿卷。有的甚至还发现两位模特的动态不一样,身体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很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随后,我拿出几幅名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请他们欣赏,并鼓励他们:“虽然画人物很复杂,但只要大胆落笔,画起来其实也并不难。”这时,有个声音冒出来:“看上去越难,其实越简单;看上去越简单,其实越难。”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惊,这个孩子竟然说出如此深刻的话,即使是听来的也是运用得很恰当、准确。在惊讶之余,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顺势说道:“对,这位同学说得很有哲理,人物看似复杂,但如果抓住了他们的特点,加上刚才看到的、摸到的大胆地去画,画好就不难了。但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如果不认真观察反而是不好画的,比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们瞪着闪亮的眼睛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在作画时由于有了同学的启发、老师的鼓励,连平时画画最胆小的学生也大胆画画了。

在教学中,小学生也是很有潜力的。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关键是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自然的交流之中启发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美术技能大胆表现,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2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

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到太阳底下“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一(1)班的多数同学都能在影子千变万化的游戏中,明白光源作用,明白影子产生的过程,明白影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无不体现着发现者的欣喜与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在游戏的基调上达到教学目的。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 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3

片段一:美术课下,我照例去教室里转转。还没进门,就有孩子向我飞奔过来。

“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画……”

“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

“老师……”……

那一刻,我被这些画纸包围了。“慢慢来……恩,真漂亮!”“我进教室看好吗?”……

进了教室,发现黑板上也早已贴满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冲过来。

“老师,你看,我的画在这里。”

“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们不要拥挤,这才仔细“欣赏”起这些作品来。眼前的这幅画挺“抽象”的,说句实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画的是什么,便让孩子给我解释。他饶有兴致地开始介绍:“这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还有鸭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种颜色……”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他却介绍了好半天,厉害!

“你这个池塘为什么是粉红色?生活中有这样的池塘吗?”我纳闷极了。

“老师,你不知道,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里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红色的……”

哦,原来如此!

片段二:思品课上,我在讲到如何进行课间活动时,便让他们说说自己课间最喜欢干什么,也可以说说同桌喜欢干什么。最后,我让孩子将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课间活动用书写或者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只见他们纷纷埋头开始动笔。可是,才一会儿功夫,可爱的小胖墩就举手了。

“怎么了?”

“老师,她画我。”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同桌,“她画我课间出去奔跑、追逐打闹,那是我以前课间做的事情,我现在已经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驳道:“才不是,我刚才就看到你跑的。”(因为我跟孩子们强调,为了安全,课间是坚决不允许追逐打闹的,估计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评)

“我没有跑,我以前喜欢奔跑,现在不了。”他一脸无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别出声,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这个女孩画画本领真是了不得,居然还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画出来,得好好看看。

“老师,给你看,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将快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忍了回去,指着画,故作平静状:“这就是你画的同桌啊?”

“是的,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师,看,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没有跑……”……

从图画来看,女孩的绘画本领真的不高,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出个所以然来,画上是有个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谁,跟小胖墩相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可这两个孩子就认定画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们说是就是吧!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笑了。人一生中什么时候才是最快乐无忧的?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孩童时代。是啊,想一想我们在孩童时代的记忆,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最多的就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此刻,我面前的那帮孩子,他们正在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的心中带着一点本能,一份好奇,几许纯洁幼稚,他们拥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对世界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他们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树可以长到天上,人们可以插上翅膀去飞翔……

众所周知,儿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发散性思维异常活跃,往往出现不懂就问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和想象天真单纯、富于幻想、超乎逻辑,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们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们靠近,我觉得自己都越发年轻了。记得杜威曾强调成年人和成年社会应该重视孩子的“未成熟状态”,我认为一点不假,孩子的世界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单纯得多,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天真,让他们美好的天性自由飞扬,也许,那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4

这个论点应该是最近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指导过程中想到的,结合 4月24日 的区美术教研活动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持。

从何 老师的那节《我们的小学生活》课堂教学来看, 何 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到让学生用线条尝试描绘,到不断通过欣赏范作提示学生逐渐改进作品,从而丰富画面,完成记忆深刻的一瞬间。这其实就是一个美术创作的指导过程,一点点深入、一步步改进,逐步完善作品。本课的亮点可能不在指导的过程,而是被最后绘本展示的集体效果掩盖了,不说 何 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少了些具体而个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就单纯地说这个过程是较正确的,特别是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体验了成功的整个过程。

这一点在一两节美术课堂展示中是无法体现的,而这节课其实是个大的单元课,很多美术老师都尝试过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绘本。这样才能保证绘本不单单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丰富的画面。这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就需要这个过程。

我想到了曾经上二年级《刮出过的画》时,一直就有一个难题。让孩子辛苦涂好的颜色,孩子终于可以刮了,可他们早已失去了耐性,一两下就刮完了!这让我很恼怒,怎么就一点耐心都没有呢!后来才发现,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继续下去。于是我尝试挑选几幅不同问题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后帮他们点点修改,尽量保持二年级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来,将作品前后做成同一张画面,以便孩子比较。结果效果非常好,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么不同,再将其它孩子的作品返还给他们,鼓励孩子继续修改,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孩子都喜欢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因为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变“美”变丰富,他们体会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后来几个课题报告中也不难看到美术创造的渐进过程,特 别是黄 老师所说的蝴蝶效应的研究成果,一个个活动的的组织到个体创作到最后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学生和教师们辛勤的汗水。

美术就是这样,将无声的纸笔变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画面,而在画面上创作的人是生动鲜活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过程和创作的过程,这是欣赏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最最珍贵的财富,这才是我们愿意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单纯的技法传授和技能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国画教学以多元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国画教学的探索,对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浅析。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教师的示范在国画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画技法复杂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想了解这些文化,示范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泼墨、甩色、以水撞墨、以色冲墨、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可以极大的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国画初学期,教师不需对绘画内容做过多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只关注学生对基本技法的掌握即可。当学生对基本技法熟悉后,教师便可教学生画些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这些练习简单易学,可以为学生灵活操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丝瓜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丝瓜的藤蔓加以想象。丝瓜的藤蔓宛转弯曲,学生可能会把藤蔓想象成龙、蛇、虫,这些想法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以受到约束的,况且这些想象也可以使孩子对传统的国画技巧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即可。正所谓“实践才会出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往教学往往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盲目的指导学生去创作。一味的去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反倒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画作多是随心所欲的涂鸦,缺乏对颜色的掌握,画面布局的掌控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因此显得呆板而单调。而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实践的不足。首先国画讲究对画面构图的掌握,注重画面的层次和景物的取舍。经过前期名作欣赏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具备了构图能力。其次,国画讲求线条变化和笔墨的浓淡,学生从墨色的变化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勾勒线条描述事物。并且国画创作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众多实用的技能和技法,又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手脑的协调性,又学习和体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谓一举两得。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